欠债1.3亿、创始人跑路,“贝贝”要凉了!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

   2022-06-25 01:32:27 网络1140
核心提示:【每天5分钟,了解一个品牌故事】 品牌网(www.chinapp.com) 每日为您讲述:十万个品牌故事。每一个品牌的诞生都是一部传奇的创业史,在这里,您将看到不同的品牌的热点动态,有从创立到发展,从兴起到辉煌,从低谷到巅峰……带你洞

欠债1.3亿、创始人跑路,“贝贝”要凉了!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

【每天5分钟,了解一个品牌故事】

品牌网(www.chinapp.com) 每日为您讲述:十万个品牌故事。每一个品牌的诞生都是一部传奇的创业史,在这里,您将看到不同的品牌的热点动态,有从创立到发展,从兴起到辉煌,从低谷到巅峰……带你洞悉品牌的力量。

01、 经营不善,欠债1.3亿

横幅讨债、上百供应商催欠款、创始人跑路…… 近日,贝贝集团正在陷入一场舆论风波。

据了解,在杭州贝贝集团门前,连续几天有上百名供应商过来追货款,根据一些供应商的表单来看,被曝欠债1.3亿,而创始人直接玩消失。

一开始,贝贝面对供应商追债围剿,将原因归结到平台系统问题,后不得已承认了是 因为经营不善,资金出了问题,并表示后续有可能会申请破产。

独角兽贝贝要凉了吗?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

02、 创造销量奇迹,“贝店模式”引人吹捧

作为社交电商领域的典型代表,贝店也曾有过无比辉煌的时候。

张良伦”,就是贝店创始人。

2011年,张良伦从阿里辞职单干,创立贝贝集团,2017年,孵化出贝店。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7年7月正式上线开始,仅花了百天时间,订单量便破了百万,之后更是一度在 中国移动互联网APP增速榜上位列第一,同时也收获了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一天时间卖出800多万吨的纸巾;一天时间卖出140万个柚子;一个月内卖出1亿斤农产品……

在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的背后,不难看出,这种通过社交分享来实现消费者、店主和供应端三方链接的这种 “贝店模式”最初也受到了多人追捧。

十年一觉平台梦,或许那个时候,站在“贝店”背后的主创团队、中小店主,还有大大小小的批发商都曾希冀过,自己能够同这个生机勃勃的平台一同崛起,一同致富。

然而天不遂人愿,放眼时代风口,从蘑菇街、云集再到贝店,正当这些电商“新秀”为了成为下一代“淘宝”、“京东”而拼命下注的时候,谁能想到,喊着“砍一刀”的拼多多三年书写赴美上市的神话,成了最终赢家。

前有巨头围剿,后有新手惦记,危机之下,走向转型之路迫在眉睫。

03、 无数供应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据相关报道,在后推出的内仓线下扩张受阻之后,今年4月, 贝贝集团推出了一个名为希美的新平台,以工厂代工产品,公司负责贴牌的模式走向新品牌的赛道。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这项新业务是为了解决集团疲软的老业务而推出,而业务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属各平台间会员体系无法互通,店主卖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诚然,危机之下,弃车保卒,注重新鲜血液的培养输出固然无可厚非, 只是这次转型的“阵痛期”下,却让无数供应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贝店做了个自主品牌新项目叫希美,都说贝店把商家的货款挪用去给希美进货了!”

贝店高峰时期,一个月至少烧掉1个亿,全部用来补贴小店主,一毛钱盈利都没有,最终资金链绷断只是时间问题。

更关键的是贝店的社交电商模式,一直打上了“裂变、拉人头”的传销烙印。

2019年5月,媒体报道了一篇《贝店陷传销质疑,售后被吐槽“形同虚设”》的文章,质疑贝店“入门门槛费”和“拉人头”涉嫌传销。

几个月后,贝店再次陷入假货和传销问题, 甚至传出了被市场监管局罚款3000万的新闻。

04、 社交电商不是法外之地

贝店只是这个行业里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未来集市、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等多个电商平台都被曝出过传销风波。

它们在下沉市场不断游走于灰色边缘,坑得店主们体无完肤。 在各大网络维权平台,投诉的队伍排起了长队。

社交电商作为火爆的商业模式,用户量超过10亿。

那些平台打着“包容审慎”与“创新”的旗号,不断试探法律底线,冲击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违规现象多不胜数。

在这里,奉劝那些割韭菜的平台,社交电商不是法外之地!

贝店跑路只是开始,你们的连环雪崩就在眼前!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是谁

肯定是做跨境电商运营的,财务发展前途更有一些,一个方面的话是嗯跨境电商的运营的话。他接触的单子都是一些国内外的一些商品价格,还有一些报税啊之类的。

那这也可以锻炼财务的,更好的一些工作当中的能力的提升,同时的话他的薪资待遇也比较高,因为做这一块的话,其实这几年做的比较热火。那么公司的营业额比较好的话,他还特别的人性化,所以的话薪资待遇,都是进去试用期都像三线小城市的话都是四五千起步。那做个一年之后,有了高瓴,有了一定的工作岗位之后,可能以往的一个薪资待遇都是可以拿到到的。

但是像一些私营企业的财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一个前途。私营私营企业的话,一个和他的公司的业务范围挂钩,第二和他公司的运营成本挂钩。特别是现在私营的很多企业老板的话是为了能够控制成本,所以的话在很多的员工的薪资待遇上。

特别的扣了很多的一些钱,而且从民营企业出去的财务基本上得不到外面的赏识。因为像现在的民营企业的话,私营企业大家做的要么就是POS机,要么做一些金融理财产品。

那么它对于财务的能力提升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跨境电商的运营的财务它不同。因为他要接触到的商品价格,还有每天报税做账。所有的东西都涉及到国内国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政策,那么这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不仅是一个好的能力平台。

同时以后不管是跳槽还是转行去其他公司,都是受到非常大的一个欢迎,而且谈心的过程当中的话也会比别人高。因为自己有能力资本,所以的话做跨境电商运营的财务。其实这几年的话特别的吃香,像我身边的很多人就每天都过着双休的日子。

千名商家维权,贝店被爆欠款上亿,这些社交电商们都倒下了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由马云等18罗汉创建于99年,坐标杭州。20余年的发展下来,形成了电商领域的强生态闭环,核心产品包括淘宝、天猫、蚂蚁金服、阿里云、1688、速卖通、菜鸟网络等。中国电商一哥地位稳固。

20财年GMV破万亿美元,月活跃用户数MAU约8.5亿。目前发展趋势关键词:扶持商户(降门槛、降成本、流量扶持等)、云计算、直播、同城零售、菜鸟网络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项为反垄断与金融监管。

2、京东

京东集团由刘强东于98年创立,坐标北京。在10年高瓴资本入局后重塑战略定位,自建物流做重资产,其后又在高瓴的牵线下联姻腾讯,发展迅猛且根基扎实,牢牢占据中国电商T1级。核心产品包括京东商城、京喜、京东物流、京东科技(京东数科)等。

20年MAU约3.9亿。目前发展趋势关键词:京喜下沉、会员体系深度挖掘、同城电商与社区零售(买菜)、供应链(SaaS)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项为京东健康与京东物流上市。

3、拼多多

拼多多成立于15年,坐标上海,相较其他两个巨头显得非常年轻。但其成立以来发展迅猛,由拼团模式(水果)起家,后借助腾讯(微信)的赋能一飞冲天。

目前MAU约7.3亿。目前发展趋势关键词:农产品与社区团购,补贴常态化、品牌升维等。

AAU(年活跃用户数)对比

17-20年,阿里、京东、拼多多的AAU增长均处于快速水平,其中拼多多最快,CAGR分别为17%、17%、48%。20年三者分别达到7.26亿、4.72亿、7.88亿(拼多多高于阿里)。

此外,阿里还有移动端MAU(月活跃用户数)的数据,17-20年CAGR为19%,20财年达到8.46亿,比AAU高出1.2亿。

微信无法联络,电话无人接听,总部人去楼空,甚至创始人至今关闭手机拒绝露面,就连社交帐号也锁死了。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行业独角兽的企业——贝贝集团,如今竟也发生这样的事情。

8月9日,有上百位商家拿着打印的横幅前往贝贝集团总部维权,只见人去楼空。目前大楼前台已经由园区保安接管,整个一楼和二楼会议区都是空的,没有一个贝贝员工出现,三楼的办公区已经关闭,电梯无法上行。

贝贝集团创建于2011年,而贝店是贝贝集团于2017年8月推出的一个社交电商平台,创始人为张良伦,此次出现拖欠贷款的就是贝店。

有去贝贝集团总部的商家拿着打印的“贝店拖欠贷款,请张良伦先生给我们解释!”在现场维权。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众多商家发现本应该在原定日期结款的贝店,日期一拖再拖,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款。

现场有商家表示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贝店当时给出的理由是“更换服务器系统出了问题”。事实上,出现这样情况的商家不在少数,欠款金额在十几万到几百万之间不等,有欠款高的商家表示自己被欠金额在500万左右。

而且根据一份实名登记信息表显示,被贝店拖欠货款账单的商家共有940多家,加上现场手写登记的名单,合计起来超过上千家,目前保证金加上货款总额超过1.3亿元。

不过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贝店并没有要当面解决问题的样子,反而“不出面、不沟通、不发声”,寒了不少商家的心。即便是10日下午派了贝贝集团副总裁张龙珠来协商,也被商家称之为“无效的协商”,因为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答复,反而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贝店不排除申请破产的可能。这样的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无数商家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变成现实——那就是钱要打水漂了。

眼下,由政府出面给出的答复是在本周五也就是8月13号上午10点,贝贝集团与商家协商讨论解决事情,等待商家是怎样的一个结果暂时还不得知。

话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用在贝贝集团上一点也不为过。

2011年,张良伦创办电商导购平台米折网,主要进行淘金返利业务。但在2014年,凭借对“妈妈经济”的创新理解和移动互联网兴起的风口,贝贝集团旗下贝贝网从母婴市场切入垂直电商,从此一路向前开启了高光时刻。

根据公开资料,从成立到月销2亿、估值10亿,贝贝网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而2017年推出的贝店,不到4个月时间,就在2017年双十一获得了超100万的订单量;年底,贝店荣获“最快黑马APP”;2018年,贝店MAU(月度活跃用户)突破1500万。凭借这些亮眼的成绩,贝贝集团更被业内称为“三年一个拐点,一年一座里程碑”的电商代表企业。

此外,贝贝集团 历史 上获多轮融资,从2013至2019年算下来融资总额保守估计23亿。不说别的,仅说此次出事的贝店,也是在2019年刚获得来自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高榕资本、IDG资本等8.6亿元的融资,这也是公司获得的最高融资金额。但在2年后就出现此次欠款的事情,很难不让人多想——这些钱都花哪里去了?

据悉,有行业知情人士暴露贝店在高峰时候,一个月需要烧掉1个亿,来补贴小B(分销商)。现实想必也是如此,贝店仅用17个月就进入APP用户规模千万级玩家行列,成为社交电商“黑马”,这其中少不得一笔大的投入。

再加上,由于去年监管部门对社交电商的管控加强,网传贝店涉嫌传销被罚3000万。不仅如此过去的多级分销模式被限制,导致贝店的小B大量流失,去年上半年贝店GMV断崖式下跌,月GMV只有500万元左右,不到顶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之前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如今发展又受限,贝店很有可能在本还没有挣回的情况下,就处于亏损状态了。

此外,贝贝集团在2019年接连推出贝仓和贝省APP,前者是特卖电商折扣业务,后者是购物返利和优惠券业务。不过今年3月17日,贝贝集团关闭旗下贝仓业务中布局最大的“临平仓门店”,而其他地区的门店也相继关闭,贝省则在贝贝集团官网上不见踪影(现在贝贝集团官网页面也打不开了)。从母婴电商到社交电商到库存电商,贝贝集团的转型之路发展并不顺利,而创始人张良伦也被业内人士分析只想赚快钱,什么火做什么,没有具体的发展方向,导致了新业务的接连受挫。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商家去贝贝集团维权的时候发现,三楼四楼办公室还余留部分希美业务员工正在办公。希美是贝贝集团在今年4月份新上线的业务,主营女性高端化妆品业务。据了解,平台搭建初期,希美是依靠贝店进行引流,此后张良伦为了推广希美,请明星代言,在小红书抖音等投放广告,甚至在湖南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上也有它的身影,被商家称“贝贝集团拿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希美上”甚至是被商家调侃“估计我们的货款,都让张良伦买了希美的库存了。”

老业务亏损,新业务发展受挫,现在又赌上全部的身家开展另一业务,所以贝贝集团能把融资来的20亿花完,而贝店又出现欠款,实属预料之中的事了。

其实,品牌欠款,众多商家去总部维权的一幕想必大家并不陌生。2019年10月,同样有来自全国的商家聚集在上海市淘集集办公所在地讨要货款,直到后者破产重组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社交电商近几年也如吹过的风一般,来过,离开。

2019年闲来优品上线,不过数月便没了声音;2019年,未来集市涉嫌从事传销行为,冻结产品和银行账户,随后在“传销”争议中慢慢销声匿迹;2019年,社交黑马淘集集宣布破产,震惊电商界;此外还有斑马会员、花生日记、蜜芽、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现在尴尬地活着。就连被称“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的云集,自2017年开始连续5年亏损,股价由开盘时的13.42美元/股,“波动式”暴跌下滑至如今的1.05美元/股,跌幅高达92%!

世界 财经 周刊一篇报道称,据工商信息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广州、义乌两地,已有500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倒闭或停止运营。

这些年来,社交电商倒下一个又兴起另一个,大家都想成为下一“拼多多”,于是蜂拥而上。殊不知,大幅度的迈进反而绊倒了自己的脚,模仿得了皮毛却难以抓住精髓,社交电商发展现如今这样的局面,未必不是好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那些活下来的社交电商们没准在接来下的时间中,创造出新的奇迹。

以上就是关于欠债1.3亿、创始人跑路,“贝贝”要凉了!社交电商还有出路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