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迎头赶上?合资品牌痛失纯电汽车市场

   2022-09-25 17:27:26 网络320
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以今年1-4月的销量为例,乘用车的总销量为443.3万辆,自主品牌的销量仅占38%,为168.9万辆。也就是说,每100辆乘用车中,有62辆为合资品牌汽车。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汽-大众、上

能否迎头赶上?合资品牌痛失纯电汽车市场

我们都知道,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以今年1-4月的销量为例,乘用车的总销量为443.3万辆,自主品牌的销量仅占38%,为168.9万辆。也就是说,每100辆乘用车中,有62辆为合资品牌汽车。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销量均占据前位。

需要指出的是,乘用车市场长期被合资品牌所霸占,是中国汽车市场特色,长期以来就是如此。不过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品牌的追进,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徘徊在40%左右。尽管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威胁到了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但是有着较高降价空间的合资品牌凭借价格优势保市场,依旧在乘用车市场占据相对优势。根据4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大众品牌(含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8.3%;日系车(含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市场份额总计达到了19.9%。

然而,合资品牌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以今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生产厂家来看(总计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3%),除了特斯拉表现极为抢眼之外(1-3月,特斯拉国产和进口车销量总计为1.86万辆),其余的席位几乎全部被自主品牌所占据。

简列几组数据来看一看,一季度,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1.27万辆,广汽新能源7319辆,北汽新能源6738辆,奇瑞新能源3886辆,蔚来汽车3721辆,长城汽车3470辆,小鹏汽车2359辆。在纯电动汽车销量前十的厂家中,仅一家合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前3月的销量达到了6677辆,而这背后还有一定的当地政府因素,在此先不赘述。

以此不难看出,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在当下的细分市场中,称不上是主流。

分析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资品牌在纯电动车型的导入上比较迟,可以认为错失了我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期。以大众品牌为例,目前旗下在华所推出的纯电动车型仅有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不仅推出的时间晚,且最初版本的续航里程偏低,不到300公里,再加上并无太大的价格优势,所以合资品牌与我国2018-2019年的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期算是擦肩而过。

当然,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是毫无建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的插电混动市场中,除了比亚迪、吉利和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之外,今年一季度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动生产厂家主要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从数据来看,华晨宝马一季度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4187辆;上汽大众为3116辆;一汽丰田为1368辆;长安福特为942辆;北京现代为819辆;广汽丰田为728辆。

考虑到我国的补贴政策方向,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市场导向比较明显。我们从各自的销量及占比能略窥一二。以最新的数据来看,1-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总计为1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13.5万辆,占比达到了73.3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仅为4.9万辆,占比不到30%。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每月的销量大概处于10万辆级别(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除外,主要是受到了疫情影响)。从销量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的销量为120.6万辆,占到了汽车总销量2576.9万辆的4.68%。虽然每卖出100辆汽车中,仅有不到5辆是新能源,但是按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来看,市场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按照2019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来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左右。如果这一目标实现,五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年销600-700万辆。

所以,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合资品牌汽车的必修课。

当前,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都在跨马加鞭布局纯电动车型,初步可以判定的是,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足是传统的自主品牌造车企业,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吉利汽车等;一足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如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再就是快速追赶的合资品牌车企。

而根据笔者的预测,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很有可能还是被合资品牌所抢占。这背后的理由依据:技术含量、价格/残值优势、以及消费者消费惯性等因素。另外,从4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来看,已经呈现出了一个微弱的苗头:高尔夫纯电销量较为可观。(作者:张小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当前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主要分析前三名在中国的竞争情况,各自的优点.缺点和机会.威胁

在已经结束的2022年,中国市场涌现了很多出色的爆款车型,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品牌的份额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而各个细分市场上的合资品牌,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

今天,我们就来回故一下过去一年里,那些对合资车威胁最大,抢夺合资车份额最多的国产车。

理想L8/L9

在最近两年,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合资阵营,都承受了来自中国品牌不小的冲击,40万元内的低、中、高端价位,中国品牌的份额都越来越高。

不过,在40万元以上、尤其是40-50万元价格区间里,中国品牌的存在感还非常弱,来自BBA的GLC/X3/Q5L和E级/5系/A6L等车型,基本垄断了这个市场。即便出现了蔚来这样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真正在40万元以上市场的销量,还相当有限。

理想L9内饰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去年6月上市、9月正式批量交付的理想L9,当月上险量就超过了1万多辆,并在之后几个月里,一直稳住了月销万辆左右的水平。对于一台全新的新能源车来说,这个销量已经非常亮眼,不过它真正让BBA感到威胁和紧张的,是它的售价达到了45万元以上(标配指导价45.98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BBA在40-50万元价位的主销车型,终端市场都是有较大优惠的,每款车型真正卖出去的版本,终端价超45万元的比例非常小,而理想L9却是实打实的完全超过45万,并实现了月销万辆。

换句话说,目前主销价超过45万元的车型中,单月销量破万的,只有理想L9这一款,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上市后大获成功的国产宝马X5。

除了L9之外,稍晚上市的理想L8,价格区间达到了36-40万元,接近GLC/X3/Q5L和E级/5系/A6L等车型的实际价位,而理想L8在最近的12月份,上险量也突破了万辆。BBA曾经鲜有对手的40万元级别的市场,突然出现了两台月销万辆的车型。

理想L8

而GLC/X3/Q5L和E级/5系/A6L这六款车型,平均每个月加到一起的规模,也不过7万辆左右,如果理想L8、L9目前的销量态势保持下去,那么在40万元级别中,单单理想的两款车,就能占到BBA总量的四分之一,BBA虽然仍占据主导,但垄断地位已经被真正打破。

理想L8

而更令BBA紧张的是,理想L8、L9或许只是中国品牌冲击40万元价位的一个开始,其它车企对更高端市场的进攻不会停止,不管、混动、增程还是纯电,中国品牌冲击高端的车型越来越多,攻势越来越猛。而豪华品牌作为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最坚固的一块堡垒,一旦被突破,那合资车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就将彻底被终结了。

比亚迪DM-i系列混动

比亚迪目前主销的DM-i系列混动车中,大多都在2021年已经上市,当时的销量势头已经足以引起合资阵营的紧张,而在2022年进入全胜时期的DM-i,则已经足以让10-20万元主流家用市场的合资品牌,感到恐惧了。

2021年,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加到一起的销量,是24万辆,而在2022年,同样是这三款车,全年加到一起的总销量,骤然激增到了70万辆。仅仅3款车,已经抵得上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上汽别克等车企层面的总销量。

而比亚迪2022年的总销量,也从2021年的72万辆跃升到了186万辆,而如果我们反观同时期的合资阵营,包括上汽大众、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等相对强势的车企,都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合资车企的份额整体下降的过程中,增长最迅猛、体量扩大最明显的,就是比亚迪。

比亚迪DM-i系列车型在销量层面对合资车企的冲击毋庸赘言,而在技术层面,DM-i混动弥补了自主品牌此前在动力、油耗、平顺性等方面的短板,再加上国内对PHEV混动车型的政策支持,让DM-i系列车型展现出了极大的竞争力。

以目前的趋势看,比亚迪DM-i系列依然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同时也有越来越多自主品牌推出和DM-i技术相似的混动车型,在这种背景下,合资品牌如何应对,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蔚来ET5

在一众新势力品牌里,定位高端豪华市场的蔚来,可以说是话题度、关注度最高的一个,但是过去几年,不管是销量还是品牌层面,它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影响并不大。

在2021年,蔚来品牌层面的整体销量,达到了月均万辆的规模,但这是ES6、EC6、ES8三款车型加到一起的成绩,平坦到35-50万元这个市场区间,整个蔚来品牌占据的份额,不足以让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感到紧张。

从2022年3月开始,蔚来新一代产品的首款车型ET7开启交付,但它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基本保持在3千辆左右,同时它还蚕食了蔚来自家ES8的一部分份额。

不过,到了去年年底,随着蔚来入门级车型ET5开始交付,传统豪华品牌就开始感到压力了,这款车10月份开始批量交付,12月份的上险量就达到了6502辆,成为蔚来品牌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而随着产能不断释放,ET5未来一年可能会取得相当不错的销量成绩。

和此前蔚来的车型相比,ET5最大的改变,是在全面提升标准配置产品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实际的价格门槛,即便是30万出头的入门版,功能配置已经比得上此前ES6/EC6的中配,而如果选择租赁电池模式,ET5的价格门槛甚至已经逼近特斯拉Model 3。

蔚来ET5内饰

如果说理想L9对BBA在40万元以上价位的车型产生威胁,那么未来ET5就威胁到了传统豪华品牌另一个极其关键的市场,就是30万元左右的B级轿车(包括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等)。

特斯拉真正对传统品牌产生威胁的,不是Model S或Model X,而是从Model 3和Model Y才开始,某种意义上,ET5就是蔚来品牌的Model 3,如果它能获得成功,这将成为蔚来品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坦克300/坦克500

硬派越野车一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汽车类别,整个市场的容量,基本比不上一台爆款都市SUV的销量,而且这个市场也集中在Jeep牧马人、丰田普拉多/兰德酷路泽、路虎卫士、奔驰G级等价格差异很大的不同车型中。

自主品牌对硬派越野车的尝试并不晚,但销量规模一直非常有限,直到坦克300的推出,一下子引爆了国内硬派SUV市场,单月销量很快破万,到了2022年,坦克300一款车的销量,达到了10.6万辆,超过了其它几款进口硬派SUV的销量之和。

到了2022年3月,坦克又推出了坦克500,定价直接提升到了35万元左右,坦克500远不及坦克300那么火,但月均销量达到2-3千辆,对于一台30万元以上的硬派SUV来说,已经算得上热销了。

2022年,坦克品牌两款车型的总销量达到12.4万辆,如果以价位来看,可以看作一个新的自主高端品牌已经成功,而对于硬派SUV这个类别,每年10万+的规模,已经具备了主导市场的地位。

在销量层面,坦克品牌对合资阵营的冲击并不大,但是对于此前一直被进口品牌主导的硬派SUV市场,坦克品牌可以说狠狠撕开了一道口子。

写在最后

以上提到的四款车型,只是过去一年中国品牌众多优秀产品的一部分,真正让合资车企感到威胁的车型,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中国品牌的增长依然在继续,前不久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已经带来了新年第一个惊喜,至于2023年还将出现哪些重磅新车,我们就一起期待吧。

为什么国产车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感觉遇到的前进的阻力越来越大?

第一:上海通用

优点:规模现在最大,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很有份额,影响力很大

缺点:由于和大众等公司比,通用的品牌底气不足所以制约了它的发展

威胁:对于刚刚取得中国头把交椅的通用来说,大众等对手随时都可能超过它。

第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

优点:作为南北大众,曾经占据中国汽车的半壁江山,品牌口碑好,产品种类齐全。

缺点:上海大众的汽车最近几年更新的少,车型老化严重,导致其销量下滑,让出了老大的位置。

威胁:通用自然是大众赶超的目标,其外身后的丰田本田也进步神速。

第三:北京现代,广种本田,丰田

第三的位置举棋不定,这三家厂商分庭抗礼。

现代: 优点:奥运会是契机,可以好好宣传,另外车价低廉。

缺点: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有限

威胁:丰田本田都很强大

广本: 优点:合作早,发展迅速,产品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缺点:面对丰田,还是没找到好方法

威胁,前有丰田,后有现代

丰田 优点:作为国际第一大汽车公司,影响力很大

缺点:在中国合作较晚,

威胁:不仅面临合资公司的威胁,还有奇瑞等国营企业的竞争。

个人观点:

国产车里面,比较认真做车的几个大厂,比如吉利,奇瑞,长城,长安,他们的所谓品控和国外厂商比起来说差也差不到哪儿去,最大的问题是3个,主要是客观原因:

一是国人的接受程度,现在网上我感觉有很多国产车黑,不知道是被以前的国产车伤的,还是拿美分的,只要一说到国产车,就各种诋毁各种不屑,导致国产车口碑不高。但实际上在中低端车型中,国产车品质已经不输同价位的进口或者合资车了。可问题是很多人花了几万买了一辆国产车,非要去和别人花十几万,几十万买的合资车、进口车比质量,稍微差一点就各种谩骂。大哥,做人要有良心,OK?

二是国产车的利润问题,为什么要说这个么?因为国产车如果没有较大的利润,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研发,就不能确保质量,经常看到很多人(并不是国产车黑),甚至包括我自己,手里揣着买白菜的钱,怀着买火箭的心。国产车正是因为在国人心中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售价一直上不去。几大车厂都在力推他们的高端车,但成功的寥寥无几,比如魏,比如领克,这哥俩还算好的,你看看星途,那叫一个惨。而国产高端车争的是什么价位?20万左右,这在合资车眼里根本就是中端而已。我当然希望国产车最好能便宜到只卖一两万,但没有足够的资金,国产车就无法保持进步,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经常看到一些人大骂国产车底盘生锈,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你用了多少钱买的这个车?你当初买它时看中的是什么?配置高,必然要在其他地方减配,你车买回来做个底盘装甲很贵么?

三就是国产车的技术含量了,正是因为第二条的原因,国产车技术一直上不去,别的不说,至少国产车里面基本没见过2.0t以上排量的发动机(当然也有可能是国家排放政策的原因),但有没有是一回事,能不能研发又是另一回事了。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买国产车吧,毕竟只有国产车商,才有可能在战时给国家生产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

笔者从“国产车越来越好”以及“面对的阻力越来越大”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笔者认为,国产车从设计造型和价格方面讲的确越来越好;但是从整车集成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还远远不够!

第一:设计造型好

当前 以吉利,上汽,一汽,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为代表的国产车,在外观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一个个神车的同时,也预示着国产品牌的设计造型能力已经逐渐赶超国际一流大厂的设计了 ,尤其是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

第二:价格越来越低

随着竞争车型的越来越多, 国产车型价格越来越低,同时,也拉动合资企业同等车型的价格不断下探 ,的确给国内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好处。

第三:整车集成和质量提升不够快

可以说,相对于外观设计,自主品牌或国产品牌在整车集成方面的提高还不够快, 随便拿一款自主品牌车型的油耗,基本都比同等层次的合资品牌要高;任何一块自主品牌的发动机热效率都远远无法赶上日系品牌;当然,在你的车开了10万公里之后(甚至是5万公里后),你就会对于自主品牌车辆的可靠性有很深的体会。

所以,自主品牌在关键的动力总成的技术积累,整车的集成,以及车型质量的可靠性方面提升还远远不够,和主流的合资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感觉自主品牌提升了还是很容易会被合资品牌蚕食的主要原因。

再讲讲目前自主品牌都由哪些阻力?

第一: 汽车 市场的充分竞争,以及新势力造车的不断蚕食,更多的企业和品牌将面临淘汰

2010年之前,国内 汽车 市场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只要有资质造车,都会赚的盆满钵满,所以 国内的 汽车 品牌非常之多,远远多于发达国家的品牌数量

当然,随着2010年到2018年左右, 以长安,吉利,上汽等为首的国产品牌的升级换代,品牌的设计和质量进入了自主品牌2.0时代,当然,同时和维持了非常低的价格,这使得没有赶上脚步并转型的 非常多的自主品牌面临着销量断崖式下跌 ,比如,东南 汽车 ,海马,力帆,华晨 汽车 ,野马,纳智捷,江淮 汽车 等等。这些品牌如果不是造成新势力无法拿到造车资质需要合作,否则,其中的大多数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第二:国产车市场份额不断被合资企业蚕食

上文说到,虽然自动品牌的外观设计有了质的提升,但是在动力总成,整车集成,经济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国内品牌的实力还远远无法和主流合资企业相比。

这就造成了目前大众捷达,桑塔纳等车型的逐渐推出,从而逐渐蚕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从根本上讲,国内自主品牌还是需要继续在技术上不断投入和前进, 只有在技术方面达到或超越了合资品牌,就能保证份额的逐步增加,从而在合资品牌手中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三:越来越低的利润

首先是成本的增加,新势力造成的不断崛起,让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同时人才的成本不断的增加

另外, 对于决定未来的电池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些已经让各大主流 汽车 公司投入大量的利润。

就拿奔驰为例,奔驰 汽车 全球引以为傲的EBIT单车利润率从2018年的近10%降低到2019年的6%左右,更何况其他的品牌。

国内车企在后续的几年,必将会加速淘汰不求上进的品牌,从而形成几大 汽车 集团,达到和国外基本一致的水平。

“差生逆袭”这种现象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一个差生,刚开始有起色时,并不被大家注意,差生端正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当开始表现的活跃时,就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但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毕竟这是一个差生,他的变化不能当真正的改变看待,最多算个偶然现象。

但差生仍然在努力,他的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突出,这与大家对他的一贯认知相背,这时候,大多数人是不能及时转过弯的,所以大家开始不认同,因为大家坚信自己的认知。

事情再发展,差生开始超越很多同学,那些被超的同学开始“酸起来”了,我们把这叫的很文雅——嫉妒。嫉妒的结果是“挑刺”,于是他们,想法设法挑差生的问题,并把它夸大化。

接着,那些坚持自己认知的学生和这些被差生超越的学生很快形成一条战线——他们开始和差生报持距离(实际是孤立和封锁)并竭尽全力发现差生的问题并夸大化,甚至于无中生有的编造。

再接着,差生继续突破,俨然进入全班前列。这时候,除了逆袭的差生,全班都开始诋毁,甚至肆无忌惮的黑白颠倒……

所以,这时的差生一定得加倍小心,小心到走路都得看地上是否有蚂蚁,否则,再小的问题都可能是致命的。

目前,中国 汽车 就处于这种状态——比亚迪唐DM重2.5吨,10个油就是油耗高,霸道4.0升18个油就是好车。特斯拉自燃,自动驾驶频频失灵,比亚迪千万不敢!本田1.5t机油增加,高速失速,大众烧机油,没有人说,哈弗H6不烧机油,双离合稳定,销量第一,但所有给网友推荐车的各种主持人和网红却视而不见。丰田机油乳化,大家视而不见,清一色的“十万公里才过磨合期”。领克即使和沃尔沃共平台也没人问,什么时候都是领克三缸,其实01,02,03四缸2.0t份额更多,并且价格全部在18万以下。至于领克精致的内饰,根本没人看见……

这就是国产 汽车 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只要国产顶住压力,稳扎稳打,最多再五年,品牌形象会真正稳定下来,再加上中国 汽车 文化的成熟,国产车必将和国产手机一样大放异彩。我们应当确信这点,为什么?因为比亚迪、五菱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生产口罩,这种努力,这种拼搏,这种灵活,那些所谓的豪华品牌谁具备?

因为有些低端合资车车主攒了一辈子钱才买辆丐中丐合资车了,他们当然不喜欢国产车做的强做得好,要不他们仅剩的一点虚荣心,鄙视链怎么办

身为 汽车 行业从业者,我的感觉跟你一样。但我觉得这是好事,一是证明自主品牌的实力已经威胁到合资品牌了,二来也自然淘汰一些不思进取的自主品牌,避免消费者掉坑。而这些前进的阻力正是来自于这些合资品牌对手, 下面我分两部分来说一下国产车有没有变好,以及前进的阻力来自于哪里。

国产车有没有变好——对比五年前的国产车

2015款的比亚迪唐外观,参考的是2003款的雷克萨斯RX,包括比亚迪S6也一样。

曾经风光的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厂

但是慢慢的从无到有,自主品牌开始摸索自己的发动机研发能力,目前发动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长安的蓝鲸系列发动机,它最新出的1.5T发动机各项性能媲美大众的EA211。另外,奇瑞的发动机也做到了和丰田发动机一样高的热效率,可以说自主品牌在发动机上的发展相比10年前基本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对于那些不思进取的厂家,比如说众泰,靠着买三菱发动机和抄袭的外观火过一阵子,但终究是过眼云烟,现在也是要死不活的。

最后是在底盘调教功力上的提升, 就像吉利的老总李书福在刚开始造车的时候说的“ 车子就是沙发加四个轮子 ”,这也说明了当时大家的造车意识仅仅停留在硬件的堆砌上,没有意识到“ 汽车 调教”的重要性。 而现在国产 汽车 的底盘技术基本是国际化的团队,调出来的底盘也是有国际范。自主品牌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车辆调教的人才,而这些代表车型有奇瑞、领克等。

15万以下SUV市场基本被自主品牌垄断,合资品牌SUV价格下探

如果说现在有人想买15万元内落地的SUV,我基本都会推荐自主品牌的紧凑型SUV,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价格区间的SUV,买合资品牌也只能买大小型SUV,而且还是低配的。但是买自主品牌SUV却可以买紧凑型的顶配,空间更大、配置更高,而且自主品牌在SUV领域已经耕耘多年,性能和品质都还不错 。这里的代表车型有长安CS75PLUS,哈弗H6等。

然而合资品牌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块蛋糕被自主品牌牢牢霸占,所以它们开始做一些中国市场特供的车型。比如说大众的捷达品牌,一汽大众将捷达独立成一个品牌,专门生产10-15万元之间的SUV和12万元以内的轿车。而这些SUV基本都是以大众的SUV为基础,将原本的双离合更换国人喜闻乐见的爱信AT变速箱,然后再以大众背景合资车的身份低价冲击自主品牌SUV市场。 大众的这套策略的确很有效,捷达的首款SUV VS5上市没多久销量便破万,不过这对于一些强势自主品牌影响并不大,只会加速一些二线自主品牌的灭亡。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已经让国外 汽车 品牌刮目相看

内燃机已经发展了快100年了,中国 汽车 起步晚,只赶上了内燃机时代的尾声。但是那些坚持新能源研发的车企却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并且让强势的外国品牌刮目相看,纷纷寻求合作, 这个企业就是比亚迪。

从最开始的比亚迪与奔驰合作的腾势电动车,到后来车展上丰田派出技术人员研究比亚迪的底盘,再到大众CEO偷偷试驾比亚迪唐DM,一件件事都说明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已经逐渐在世界崭露头角,在世界新能源 汽车 领域逐渐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最近比亚迪与世界 汽车 巨头丰田宣布合作,更是证明了比亚迪的实力。

总的来说,虽然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历经坎坷,但是自主品牌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虽然还没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也基本不至于太落后;而新能源领域,车联网领域中国却走在了世界前列。前行的阻力虽然会越来越大,但我想开弓没有回头箭,坚持走才能看到希望。

我们必须看到,近几年自主品牌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动力总成、内外饰设计理念都能够与合资车媲美,不过真正往深层次去挖掘,我们自主品牌还是欠缺很多的,任何商品的演变都会经历一个停滞的阶段,好像往上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经历和财力放在了肉眼可见的地方,而在一些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并没有脚踏实地的去攻克和拿出值得国人信赖的成绩。

自主品牌最初的起步并不被人看好,比如虽然打着国产车的名号,但是很多零部件都需要从外面拿来组装,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重点更是没有自己的,后来经过国人的努力从解析国外核心部件开始搞自主研发,慢慢才有了自己的东西,但是 汽车 作为精密商品,我们必须看到人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研发史可不是吃干饭的,无论是经验、技术还是前瞻性都远在我们之上。就拿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外型设计来说,合资车就领先我们很多年,这不单单是设计理念的差距,还有眼光和对于未来 时尚 元素的把控,所以我们国产车很多看起来真的不怎么漂亮,而合资车看起来不仅是漂亮还特别耐看,开个几年十几年都不感觉落伍。

我们来看看动力总成方面的差距,虽然国产车在这方面一直不断地努力,也出现了一些在国内可以被消费者记住的发动机技术,但大多数是自己给自己挂的头衔,其含金量多少只有自己清楚。本田地球梦、马自达创驰蓝天这些就不多说了,就拿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来看,我们自己的涡轮增压就很难短时间赶上他们,很多人咬着大众烧机油不放,其实烧机油本就不是什么质量问题,我们自主研发的很多涡轮增压机子问题频频,很多自吸发动机也是难有持久性的稳定发挥,这就是精髓的东西我们依然被挡在门外,比如同样排气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合资车哪怕是1.4T开起来感觉都比我们自己的1.8T甚至2.0T要猛,动力感觉要稳定和强劲,这么说不是诋毁自主车,更多的要看到差距,想办法超越才行。

细心地朋友从月度 汽车 细分销量排行榜就可以看到,合资车依然强势占据大多数席位,虽然哈佛等10万元级别SUV还能坚守阵地,但是从合资SUV的下沉来看,未来难说会超越我们,我们确实发展中遇到了瓶颈期,这不仅仅是技术、理念方面的差异,更多的需要我们真正沉下心来搞研发才能有希望改变局面。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从建国以来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我们国力的增长从年增十个点高速发展,到现在的五六个点的增长。将来可能会年增长三四个点都有可能。趋于平缓,这是规律。

汽车 领域也一样。

汽车 领域的发展,涉及到很多工业领域,我们自己的工业母鸡都还没有健全。

高精尖的设备仪器还需要进口。

所以国产品牌的路还很长。

越快到山顶的时候,越难爬!

汽车 市场主要分为: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

在商用车市场国产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普通大众接触最多的乘用车市场,由于国内 汽车 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合资品牌掌控着很多核心技术,长期占据着乘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从产品的更迭以及新技术的推广方面可以说是引领 汽车 市场潮流,但是随着 汽车 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国产 汽车 品牌的产品力以及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冲击着合资品牌的主导地位,可以看到国产 汽车 品牌在不断的品牌向上,为什么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拿大众品牌来说 在国内投放的产品为

10万以内产品桑塔纳、捷达、POLO

10-15万的产品朗逸、宝来、探影

13-18万的产品速腾、凌度、探戈

18-25万的产品帕萨特、迈腾、探岳、途观L

25-35万的产品辉昂、途昂

再高端一些也有奥迪车型的提供

这些产品基本上覆盖了现阶段主流的客户购买群体,最重要的是可以给客户提供产品更换的选择,比如购买桑塔纳的客户如果有换车打算的话有更高级别的车型可以提供选择,而车是属于长周期使用的产品,可能一个怕品牌会锁定这个客户10-20年的使用周期

而现在国产品牌面临着没有太多的产品线可以跟客户提供,经常会出现客户第一次购买国产品牌之后换车只能选择合资品牌的产品的情况,随着近几年国产品牌的不断发展也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情况,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品牌向上的努力,比如长城品牌推出的魏,吉利品牌推出的领克,奇瑞推出的星途,都是在进行着产品线和品牌向上的努力,得到客户的认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口碑的积累的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产品牌的产品可靠性已经越来好基本上跟合资品牌相差无几,现在缺少的就是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产品向上的产品,这就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现有产品的销量,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比如技术壁垒,合资品牌的打压等等,这个过程必定会是十分艰难的但是也是国产品牌必须经过的

国产 汽车 品牌经过20余年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近几年 汽车 品牌(尤其是国产品牌)却一年比一年艰难~

国产品牌起步之时几乎是一穷二白,靠摸索、靠模仿一点一点起家,拿市场换取技术~2000年一台桑塔纳2000售价20万,虽说这个车口碑确实不错,但是2000年的20万是什么概念?说到底还是自己做不出来~

05款比亚迪F3

从2010年开始,得益于中国 汽车 市场的高速增长,国产品牌经历了10余年的沉淀后迎来了一波春天,也慢慢涌现了一批经典车型,加上我国 汽车 准入的门槛较低,越来越多企业造车!此时国产车仍然是以低价薄利换取市场~

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 汽车 兴起,加上国家的政策导向,传统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产品~也滋生了一批造车新势力(PPT造车)~新能源 汽车 比亚迪布局很早(2009年),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属于T1级别的~

从2016年开始,国产 汽车 品牌开始布局曾经只属于合资品牌的中高端产品燃油车,代表作是长城WEY和吉利领克,市场表现虽未爆款,但也是稳扎稳打,在对应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纵观20余年国产品牌 汽车 发展

感触一:产品越做越好,价格越来越贵!

感触二:成功拉低合资车售价!

纵观国际大品牌的发展趋势,国产品牌已到了洗牌之时(我国目前 汽车 品牌大小100多家),也是我国 汽车 品牌从大做到强的关键之时!

如今 汽车 行业处于寒冬,相信勤劳的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捱过寒冬,春暖花开!

关键是中国媒体和舆论导向宣传不到位,合资车企业大力宣扬合资车的先进高端,如何如何的好。误导年轻人崇洋外国车,国内那些精日、精美、精德等公知大咖们,一再鼓吹和误导消费者,外国车或者是有一点带外国味的车全是好车。各种各样的粉丝团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购买外国车,能开一辆外国车是他们的无尚荣光的事。尤其现在的年轻人,不但啃老,还要往死里啃。为了面子全不顾父母的艰辛劳苦,车不但要买,还得要买外国进口的,实在不行也要买带有外国血缘的合资车。不管挣钱多少,面子得要外国的,开洋车、穿洋货、吃洋餐。一味的追求西方理念,崇洋媚外在年轻人当中还是大有人在的。说白了 汽车 不就是一个代步工具吗!反而老年消费者大部分都喜欢物美价廉的国产车。为啥非要花高价买外国人的东西呢?中国产品不是不好,完全是被误导。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国产货,现在大部分不都是国产货吗!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企业,就是在爱我们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能否迎头赶上?合资品牌痛失纯电汽车市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