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1-3天金华自驾游去哪玩,有关6个金华周边自驾游好去处推荐为您推荐

   2023-04-18 13:48:58 网络650
核心提示:1.金华开发区寺平 2.兰溪芝堰 3.武义俞源 4.婺城汉灶 5.婺城寺口、喻斯 6.婺城沙畈1.金华开发区寺平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寺平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全村以“七星伴月”构建,构成古村最为奇妙的自然人

短途1-3天金华自驾游去哪玩,有关6个金华周边自驾游好去处推荐为您推荐

1.金华开发区寺平 2.兰溪芝堰 3.武义俞源 4.婺城汉灶 5.婺城寺口、喻斯 6.婺城沙畈1.金华开发区寺平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寺平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全村以“七星伴月”构建,构成古村最为奇妙的自然人文景观。村内独特的徽派古建筑镶嵌着数以万计的精美砖雕,有“中国最美砖雕在寺平”之美誉。

交通:自驾:1.金华城区-沿白汤下公路往西-到汤溪镇-转道汤溪-莘畈公路直达寺平古村2.金华城区-虹戴公路-金西大道-新汤九线-在008县道右转(九峰牧场)-2公里右转直达寺平古村。

周边景点:九峰山、九峰温泉、万亩茶园

2.兰溪芝堰

芝堰古村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村落和浙江省最美宜居村。这里曾经是严婺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昔日街道两旁茶楼酒肆、钱庄当铺、澡堂歇店一应俱全。漫步在古街巷,一步一景。

交通:自驾:兰溪高速出口经黄店镇行驶,至芝堰村公交:兰溪客运中心有城乡客车至芝堰村。

周边景点:白露山风景旅游区、诸葛八卦村、六洞山风景区、灵羊岛生态旅游区

3.武义俞源

俞源足以令人在一天之内纵横几百年的岁月长河,在咫尺触手的古建筑中遥想东隅已逝,桑榆未晚。村内古建筑精美独特、布局用料雕刻风采纷呈,花窗画栋正对着青山绿水,阴凉丛生,是夏日避世的清心之地。

交通:金华-G25长深高速-武义出口-上松线柳城方向-俞源乡俞源村

周边景点:大红岩、寿仙谷、清风寨、骆驼九龙黑茶文化园

4.婺城汉灶

雅畈镇汉灶村是婺州窑生产发祥之地,村落中散落着各色古建筑,婺州窑博物馆更是感受婺州窑文化、亲子共游的好去处。

推荐线路:雅畈老街-汉灶婺州窑博物馆-石楠塘徐氏宗祠

交通:推荐自驾游沿汀杨线线行驶公交可乘508路、306路。

周边景点:雅畈七家厅、汉灶婺州窑博物馆、石楠塘徐氏宗祠

5.婺城寺口、喻斯

安地镇寺口村风光秀丽,保留有大量古树名木,曾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寺口村邵氏作为金华地区邵姓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代出过30多名进士。喻斯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有枫杨古树群、古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之景。

线路:金华体育中心-安地集镇-寺口-喻斯村

交通:自驾游推荐沿金安大道转湖大线行驶公交可乘BRT1号线转526路、522路。

周边景点:喻斯古树群、廊亭、戏台

6.婺城沙畈

沙畈乡的母亲河白沙溪孕育出五彩缤纷的文化,秀美的山村,别有一番风情。在东山村竹海漫步,在周村村感受武文化、孝文化,在亭久村感受白沙文化,在银坑村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

线路:东山村-周村村-亭久村-银坑村

交通:自驾游推荐沿白门线行驶

周边景点:周村演武堂、东山村包氏宗祠、银坑粟裕广场

婺城区详细资料大全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概况】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万人,其中市区 91.34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金华的市树为樟树,市花为山茶花。

金华建制久远,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地区,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实行市辖县体制。2000年12 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县,并将其与原婺城区辖区作了调整,设立金东区。现金华市下辖婺城、金东2区及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当今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头并兴。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金华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诗人潘漠华、艾青及文学批评家冯雪峰,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如今金华“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37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00多处,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各处古迹遗址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五峰书院等胜迹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龙虎大旗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金华传统名优特产有金华火腿、东阳木雕、义乌南枣、金丝蜜枣、金华佛手、宣平莲子等。它们有的曾被列为贡品,有的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

【自然风貌】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处于北纬28°32′~29°41′,东经119°14′~120°47′之间。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市域东西直线距离151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29千米,面积10918平方千米。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3.78平方千米。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西南段位于磐安、东阳、永康和义乌南缘,主峰在磐安县安文镇东南,海拔1245米。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山体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构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海拔1194.6米。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西缘,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其余脉金华山呈块状山地,北隔墩头盆地与龙门山脉相连,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岗山脉由赣东北怀玉山脉延伸入境,余脉至兰溪与建德市交界处,山体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心部分为干里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华夏构造控制,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同时受东北一西南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切割,延伸出来的众多支脉纵横交织,山形破碎、峰岭交错。境内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全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以江山一绍兴断裂带为界又分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由断裂拗陷形成的武义盆地、永康盆地、南马盆地、浦江盆地、墩头盆地等山间小盆地。盆地之间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围又为低山、中山所环抱,形成一个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西面开口的大盆地。大盆地东自东阳市巍山镇,西至兰溪市游埠镇,长约100多千米,宽数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阶梯式层状分布,海拔高度逐级降落。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义乌,在金华市区汇合武义江而入金华江。金华江向西北流往兰溪,在兰溪城区汇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军岩入建德市境。将军岩海拔23米,为全市最低点。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雨量丰富,冬季光温互补。光、热、水条件优越,时空分布不均衡。气候水平差异较小,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气象灾害频繁,影响较大。

年平均气温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总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间。6月初进入梅汛期,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年日照时数1528.8-1808.9小时。

【水资源】

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

【矿产资源】

境内发现的矿产有56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种。矿产以非金属居多,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带,探明储量及有地质根据计算的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武义、永康、义乌、东阳、金东等县(市、区),共有大型萤石矿床(矿石储量在200万吨以上)3处,武义后树居首位,中型矿床(矿石储量大于50万吨)30处,小型矿床60处及矿点矿化点292处。

其次为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金华--兰溪之间的北山南坡,储量约为2亿吨。金华九龙--山口岩矿储量0.8亿吨。

沸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金华汤溪、永康中山、东阳马宅一带。

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矿有萤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矿、金、银、铜、铅、锌、煤、石煤、铀、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种。其中主要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萤石、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钾长石、高岭土、陶瓷土、金银矿、煤、矿泉水、地热水等18种,其中萤石、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建筑石料、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为我市优势矿产。

【土地资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积109.21万公顷,人均土地0.24公顷。2004年全市耕地面积16.63万公顷,其中水田14.43万公顷,旱主地2.20万公顷。人均耕地为0.045公顷,每个乡村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0.074公顷。全市园地面积6.01万公顷,其中桑园4629公顷,茶园1.56万公顷,果园3.32万公顷。全市林业用地69.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61.04万公顷,灌木林地5.69万公顷,疏林地3300公顷,未成林地3900公顷,苗圃地551公顷,无林地2.4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3%。水域面积5.23万公顷,其时生溪面积2.79万公顷,水库1.13万公顷,:山塘1.31万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有7.62万公顷,其中宜农荒地3.92万公顷。全市土壤面积为100.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45%,10个土类、16个亚类、53个土属、102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红壤和黄壤两类,其中红壤34.93万公顷,占士壤总面积的34.60%。非地带性土壤有8类。

【生物资源】

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全市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银松、鹅掌楸、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蔬菜、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华的佛手、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元参,永康的五指姜、黄花菜等是地方优质品种。

全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哺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鬣羚,属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等。畜牧业历史悠久,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蜂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为地方优质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鲴鱼、鳜鱼、鳇鱼、泥鳅、黄鳝、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甲鱼、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动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近些年从外地引进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脐橙、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超丰早1号水稻、泗棉3号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个优良品种。

【文物古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金华就开始了人类生活的印迹,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印迹。已在浦江白马镇、兰溪新周乡等地发现古人留下的众多遗址遗物。婺州窑乳浊釉瓷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雅畈汉灶、琅琊铁店等地保存有460余处较完整的唐、宋、元古窑址。金华境内还留存有从商周到明清历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华现存古建筑2600余座,牌坊40座,其中东阳明代卢宅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工艺水平很高。主建筑及附件均有较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浦江郑氏义门祠堂建于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华有众多的亭阁寺塔。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八咏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众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宁寺在婺州公园对面,元延佑五年重建,为全木结构,斗拱状如飞鸟、邑人称"百鸟朝凤"。法隆寺经幢雕刻刻工精致,形象生动而粗犷有力,结构紧凑,比例匀称。

金华观

金华还有古月桥、石口桥、通济桥等古桥梁200余座及云雷纹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万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侍王府。它位于金华城东鼓楼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现存太平天国革命纪念建筑中十分少见。侍王府是太平天国的艺术宝库。存有众多的艺术品。庭院中有五代时钱镠时所植的古柏两株,至今枝繁叶茂,苍劲多姿。

八咏楼

八咏楼,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又名玄畅楼。兴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时遂易今名。今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修。崔融、崔颢、严维、李清照等,都曾登楼揽胜,赋留名篇。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试士院。 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金华后构建。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登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樵夫图》、《砍柴图》等壁画。当年侍王的指挥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

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年间(1111)称今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为祀奉父王微宗,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统时修复,名为天宁万寿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元代木结构建筑。

双龙景区(黄大仙祖宫)

旧传赤松子羽化成仙、黄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异洞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以 "卧舟"、"观瀑"、"赏石"、"探险"闻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建制沿革】

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556)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为金华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故有"八婺"之称。1912年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1932年6月设浙江省县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八区,驻金华。9月,改设浙江省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六特区。民国期间,行政督察区序号、辖县、专署驻地时有变换。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1月金华专区辖2市9县。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嗣后,金华专区辖县(市)续有撤并、复置,并与杭州、丽水等毗邻市地互有调整。1968年4月,改金华专区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同时撤销兰溪县,设立兰溪市(县级)。金华市辖婺城区、兰溪市和金华、永康、武义、东阳、磐安、义乌、浦江7县。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1988年5月,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县级),撤销东阳县设立东阳市(县级)。1992年10月,撤销永康县设立永康市(县级)。2000年12月,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行政区划】

2004年末,金华市设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辖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代管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9个镇、37个乡、40个街道,4836个村民委员会、3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年内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作了部分调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号文件批复同意兰溪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芝堪乡、朱家乡建制,并入黄店镇,调整后,黄店镇辖46个村;撤销石渠乡、横木乡建制,并入马涧镇,调整后,马涧镇辖66个村、1个居民区;撤销下陈乡建制,并入柏社乡,调整后,柏社乡辖38个村;撤销横溪镇、墩头镇、白沙乡建制,合并设立梅江镇,辖78个村;撤销官塘乡建制,与香溪镇部分行政区域(香一等21个村)合并设立新的香溪镇,辖43个村;撤销马达镇、永昌镇、女埠镇、孟湖乡、赤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与香溪镇其余行政区域改由兰溪市政府直辖;撤销城南街道建制,与上述区域调整设立上华、永昌、赤溪、女埠等4个街道,并调整扩大云山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调整后,云山街道管理10个社区、25个村;上华街道管理1个社区、33个村;永昌街道管理1个社区、64个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个社区、36个村。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兰溪市辖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6个镇,灵洞、柏社2个乡和水亭畲族乡,城区设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金华市区实施了28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区撤销白龙桥镇叶店、马海地、洞溪,乾西乡鲍杨、上陈、上天师、联合,城东街道上浮桥,城北街道五星,秋滨街道姜山头、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顶、马鞍山、化山、吕献塘、唐宅、后周、前周、蒋马山背等20个村民委员会,分别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金东区撤销多湖街道七里贩、望府墩、叶宅、林头、横塘沿,东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个村,分别设立社区。东阳市进行了村(居)规模调整,由原来的1270个村(居),调整为392个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区域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画水镇画溪村有7679人。与上年相比,全市共减少乡级建制10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874个。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长率5.78‰。年末总人口454.13万人,其中市区92.16万人;非农业人口99.1万人,其中市区31.36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68人。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约二三丈,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

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15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来。洞中钟乳高悬,石笋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笋形似“观音”,称“观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进一束阳光,宛如半月,也称“一线天”。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4000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婺城区,是浙江金华历史文化古城,为金华市中心城区,金华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建埠已有1800多年历史,截止2014年,婺城区辖9镇9乡9街道,总面积1391.0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76.17万,为浙江中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婺城区已形成建材、化工、机电、汽配、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体系,用地43.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正在开发进行中。婺城区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被命名为“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中国南方奶牛和乳品之乡”。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婺城区 外文名称 :WuChe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省金华市 下辖地区 :辖9个街道、9个镇、9个乡*** 驻地 :金华市宾虹西路2666号 电话区号 :0579 邮政区码 :3210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部 面积 :1391.08平方千米 人口 :77.86万(2016年常住人口) 方言 :吴语婺州小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双龙洞,九峰山,黄大仙祖宫,中国茶花文化园 火车站 :金华西站 车牌代码 :浙G 拼音 :Wucheng Qu 行政代码 :330702 生产总值 :557.05亿元(2017年) 人均GDP :71545元(2017年) 区委书记 :蔡艳  区长候选人 :黄国钧  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气候特征,行政区划,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人口,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日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金华城称婺城,简称婺。 婺城区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 秦始皇时(公元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设乌伤县(今义乌),婺城区属乌伤县;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伤南乡地(实为西南乡地)置长山县,因县东北长山(即金华山)而名;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长山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婺州,长山县改名吴宁县,开皇十二年又改名为东阳县,至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金华县; 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改称金山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金华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金华县为婺州路治; 宋淳化元年(990年)为婺州保宁军; 戊戌年(1358年)金华县为宁越府治,庚子年(1360年)为金华府治; 明清二朝五百五十年间,均为金华府治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光复时府废,金华县直属浙江省; 民国三年(1914年)设金华道,辖金华、衢州二府地,道府治在金华县; 民国十六年(1926年)道废,金华县又属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金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义乌,金华县属之。 1949年5月金华解放,设金华县,10月析金华县城区设金华市。 1950年撤金华市并入金华县。 1951年仍分设金华县、金华市; 1958年撤汤溪县,除两个乡并入兰溪外,余均并入金华县; 1959年撤销龙游县,其中湖镇区并入金华县,其后金华县城区曾两度设市(县级); 1981年金华县称金华市; 1983年恢复龙游县其湖镇区仍划归龙游县; 1985年撤地建市,原金华市分设婺城区、金华县; 国务院2000年12月30日批准,将原金华县的雅畈、安地、白龙桥、琅琊、蒋堂、汤溪、罗埠、洋埠、长山、沙畈、塔石、岭上、莘畈、箬阳14个乡(镇)划归婺城区管辖。加上原来的7个街道和罗店、秋滨、竹马、干西、新狮、苏孟6个乡镇,金华市婺城区下辖7个街道、20个乡镇,77个居委会、639个建制村、人口62.24万人。 2002年7月31日,根据《浙江省人民 *** 关于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覆》(浙政函[2002]116号)精神,婺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如下:撤销婺城区秋滨镇、新狮乡建制,设立秋滨、新狮街道办事处,两个街道办事处由婺城区人民 *** 直辖。秋滨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秋滨镇管辖的朱基头、山咀头、张坞垄、马鞍山、吕献塘、冠山顶、化山、唐宅、前周、沈天田、社路、陆村、王五元、姜山头、邵姜、秋高、后周、蒋马山背18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朱基头行政村;新狮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新狮乡管辖的十里牌楼、唐村、姚垄、杨家相、沙溪、康村、车头、道院塘、五一、后垄、方井头、勤俭、对岳殿、下裴、鹿村、放生塘、山下曹、长岭、高村、骆家塘2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五一行政村。行政区划调整后,婺城区辖9个镇,9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婺城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腹部,是上海经济区、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东衔沪、甬、温三个港口城市,西临浙江西部及闽赣皖三省,是浙江省及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闽浙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 婺城风光 地形地貌 地势西南和东北高,分别为仙霞岭余脉和金华山所绵延,多中、低山,与遂昌县界上海拔1336米的小金竹尖为境内最高点。中、北部为低冈浅丘与平原相间地形,白龙桥镇雅苏,海拔31米为全区最低点。 金华南山 水文条件 义乌江在燕尾洲和南来武义江会合后称金华江又名婺江,西转西北流,沿途接纳干溪、白沙溪等溪流后于雅苏北出境入兰溪市。衢江自洋埠西入境,沿西北边境流,接纳莘畈和厚大等溪后于后张出境入兰溪市。建有安地、金兰、沙畈、莘畈4座中型水库和70座小型水库, 气候特征 婺城区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所温为17.9℃,年降水量1400毫米,无霜期为263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062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5500℃左右。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婺城区下辖9个街道、9个镇、9个乡,59个社区、6个居民区、635个行政村。 街道:城东街道、城中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西关街道、三江街道、秋滨街道、新狮街道。 镇:罗店镇、蒋堂镇、汤溪镇、罗埠镇、雅畈镇、琅琊镇、洋埠镇、安地镇、白龙桥镇。 乡:苏孟乡、竹马乡、干西乡、长山乡、莘畈乡、箬阳乡、沙畈乡、塔石乡、岭上乡。 交通运输 铁路 浙赣、金温及金千三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铁路年客运量居浙江第二位。 公路 公路交通网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30国道、03省道、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婺城区至出海口宁波、省会城市杭州均只有1个半小时的行程,至上海的行程也只有3个多小时。离义乌民航机场50公里,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90分钟车程。 婺城风光 水运 境内最大的河流金华江流经兰江、富春江、钱塘江,可达大运河与沿海各港口,周边有上海、宁波、温州等出海港口。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森林树种有83科439种,草本70科300种。属国家与省重点保护树种有10余种,其中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榉树、花榈木、凹叶厚朴、樟等。有100年以上古树名木833株。 动物资源 有兽类59种,鸟类125种,蝶类300种,爬行类45种,两栖类28种,占全省资源种类的50—60%,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麂,二级有鬣羚、猕猴、大鲵、虎纹蛙、穿山甲等,其中南山狲猴群落有250只左右。 林业资源 耕地总面积有3万亩,山林面积82.5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就有48.96万亩,占总面积的55.5%,森林覆盖率达95%。 矿产资源 还有萤石、石灰石、沸石、珍珠岩、花岗石、凝灰岩等十多种矿藏。 人口 2016年末,婺城区户籍管理人口为38.49万人,其中男性19.28万人,女性19.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45人,人口出生率为12.16‰,死亡人口2448人,死亡率为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6‰。 经济 综述 2016年,婺城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16.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327.1亿元,增长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零售业增长5.5%,住宿餐饮业增长6.0%,金融业增长3.0%,房地产业增长6.2%,其他营利 *** 业增长29.4%,非营利 *** 业增长6.5%。土地总面积1391.24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64万人,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81011元,比上年增长5.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34.8:61.4调整为3.7:33.0:63.3。 婺城风光 区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区属生产总值(GDP)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7.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2%,批发零售业增长5.5%,住宿餐饮业增长6.5%,金融业增长2.7%,房地产业增长4.4%,其他营利 *** 业增长20.5%,非营利 *** 业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66560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26.3:68.6调整为5.1:24.8:70.1。 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投资项目投资79.3亿元,同比增长33.9%,房地产开发投资22.5亿元,同比下降42.5%。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21.0亿元,同比下降1.4%。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0亿元,同比下降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5亿元,同比增长4.5%。 第一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2%。根据粮食监测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万亩,同比下降10.4%,粮食总产量3.9万吨,同比下降13.9%。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8万亩,同比增长18%。全区油菜籽产量2990吨,同比增长85.3%;蔬菜产量7.3万吨,同比增长7.7%;水果产量3.5万吨,同比下降10%。全年生猪出栏33.2万头,同比下降4.2%,年末生猪存栏13.6万头,同比下降30.1%;家禽出栏91.4万只,同比下降17.6%;奶牛存栏数7414头,同比下降41.9%;牛奶产量30304吨,同比下降16.2%;水产品产量7475吨,同比增长4.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635亩,迹地更新面积3540亩,低产林改造面积7995亩,封山育林面积666765亩。 第二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0亿元,同比下降13.1%;完成销售产值143.2亿元,同比下降11.4%,工业品产销率为9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 *** 货值20.5亿元,同比下降6.3%,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8亿元,同比下降6.7%;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利润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31.9%。 婺城风光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8亿元。全区48个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0.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593.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商品零售293.0亿元,同比增长7.4%,餐饮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37.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外贸出口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0.8%;契约利用外资1920万美元,同比下降43.7%;实际利用外资41万美元,同比下降96.0%。 全区财政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14.2%,区级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区财政总支出20.9亿元,同比下降14.4%。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16年,婺城区累计获省、市各类科技立项53项(省35项,市18项),其中省重点研发计画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画27项、省科技特派员项目7项;市科技项目7项(工业4项、农业3项)、市科技特派员项目1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技术发明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2项。培育创新主体能力加强。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5家、市级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市农业科技企业3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1家、市级8家)、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全区专利申请量达31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76件,比上年增长46.1%;全区专利授权量18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5件,比上年增长29%。 教育 截至2016年,婺城区年末全区有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217人,在校学生4206人;普通国中16所,专任教师1071人,在校学生13498人;国小32所,专任教师1797人,在校学生28112人;幼稚园129所,专任教师1193人(其中包括幼稚园园长147人),入园儿童16400人。 文化 截至2016年,婺城区15个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整改;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以及“信义金华美丽婺城”、“ *** 婺城”系列大型文艺活动;截止16年底,12个乡镇被评为浙江体育强乡镇,3个街道被评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20个社区被评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卫生 截至2016年,婺城区有 *** 办医疗卫生机构22家,其中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家,卫生技术人员742人,民营医疗机构158家,其中民营医院7家,门诊部26家,个体诊所125家,核定医疗床位682张。全区有26家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8家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为100%,达到了省卫计委的实施要求。2016年开展参保城乡居民健康体检97072人次,共体检成人38262人次(其中老人25966人次),学生儿童58810人次,体检结果异常25180人次,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325491份,户籍人口电子建档率达89.99%。责任医生规范化签约77900人,规范化签约率达21.53%,完成了省定目标。 旅游 婺城大地文化昌盛、教育发达,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素有“江南邹鲁”之美称。婺城区沧桑的历史写遍了这里的砖瓦碑刻、楼阁亭台:八咏楼、太平天国侍王府、古方洞山塔、婺州铁店窑遗址、三国白沙堰,国家级双龙风景区,省级九峰山风景区,仙源湖风景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侍王府、天宁寺、铁店古窑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汤溪城隍庙、法隆寺经幢、鹿田书院、雅畈七家厅、府城隍庙等。 婺城风光 著名人物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以上就是关于短途1-3天金华自驾游去哪玩,有关6个金华周边自驾游好去处推荐为您推荐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