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骞~的由来,姓骞的大多居住在哪里?

   2023-02-03 02:45:48 网络590
核心提示:骞[骞,读音作qiān(ㄑㄧㄢ)]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损,字子骞,他是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十五岁,很有德行。闵损年少时,后母对他很不好。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

姓氏~骞~的由来,姓骞的大多居住在哪里?

骞[骞,读音作qiān(ㄑㄧㄢ)]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闵损,字子骞,他是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十五岁,很有德行。

闵损年少时,后母对他很不好。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闵损被冻得直哆嗦。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闵损便对父亲说:“求父亲不要这样做。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了,三个孩子都得受冷。”后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由于闵损德行很高,鲁国宰相季康子便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由于闵子骞认为季康子是个不讲仁义,最喜欢滥杀百姓的人,便对季氏派来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他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要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后来,世人奉闵损为“骞王”,其孙子就以祖父的贤孝为荣,以其字为姓氏,称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宋朝大儒朱熹对闵子骞的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文字简化改革,使骞氏族人在户籍登记时被简化讹改为“千”氏,至今其族有许多人皆用“千”为姓氏,其祖居地今陕西户县骞王村易名为千家村,但老一辈人则仍是坚持用“骞”作为姓氏。

二.分布:

今陕西省的户县骞王村、华县柳枝乡骞家窑村,山西省的左权县,河南省的南阳市、信阳市,江苏省的南京市骞家巷,甘肃省的张掖市、湖南省的长沙市等地,均有骞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户 县: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户县为夏王朝的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商朝时期为崇国,周朝时期作丰京,春秋时期为扈国,秦朝时期改“扈”为“鄠”。西汉时期开始设置“县”,历代延续,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1964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今属西安市郊县。户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周、秦、汉、唐等十二皇家之上林苑。南部山区森林茂盛,自然风光旖旎,素有“西安后花园”和“银户县”之称,有一百零六处国家、省、市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历史名人:

骞 宏:(生卒年待考),字弘伯。著名东汉朝将领。

在东汉质帝刘缵时期,避地允吾,骞宏为金城别驾,后功封金城侯。

注:

别驾:汉朝时期设置,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行政地位较高,刺史在出巡辖境时,别驾从事乘驿车随行,故名为“别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州均置别驾一如汉制,职权甚重。

隋朝初期,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

到唐朝初期,改郡丞为别驾,唐高宗执政后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

到宋朝时期,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此一时亦称通判别为别驾。

汉阴有什么旅游景点

骞村,东眺骊山,西临灞河,南瞻秦岭,北靠渭水,是一个有着两千多载的古老村落。如今,3000多村民居住骞村,憧憬着明天的好日子。这里,民风淳朴,诚信谦和,民俗风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林木葱郁,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这里,南临绕城高速,北靠秦汉大道,东接地铁三号线,西依滨河东路;大西高铁从村边通过,公交四通八达;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好地方,好村子。

从很早时期的秦、汉到金、元时代,直至清末民国,骞村人经过无数自然灾害和社会战乱的洗礼,一直顽强生存在灞河岸边。到了明末时期,古老的骞村迎来了一批新的有生力量加入。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中原移民,成了那个年代的新骞村人。

骞村村名源于骞姓人家。然而,岁月沧桑,人事更迭,1957年村中的最后一名骞姓村民迁走本村后,骞村再无骞姓人口。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骞村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村子道路全部硬化,建成了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村里道路安装了路灯,村里进行了绿化,修建了3个休闲健身广场,修建了公厕、垃圾台。投资建设了村民人畜饮水工程,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然而,随着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大通道的建设,骞村的发展现状渐渐与这个城市目标有了距离。村民们渴望更加现代化的事业,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如今,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迅猛深入,长安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自贸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国家将第十四届全运会主会场放在了西安市,放在了灞河边的骞村等区域,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巨变。

随着全运会各场馆和全运村的建设,骞村的老百姓将置身于无比现代化的体育竞技场所氛围里,置身于最发达的服务业里面,置身于最好的日子里……

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蹇姓中国哪个省比较多?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以下是“汉阴有什么旅游景点”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龙岗生态旅游区 AAA

龙岗公园在汉阴县城之北,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运动、游憩于一体的以体育运动为主的城市郊野生态运动公园,集中体现汉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重要地段。整个园区占地为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为390公顷,北至赵家河水库、皮家沟,南至316国道,东至李家沟和陈家沟山梁,西至树扒梁,分为特色旅游区、森林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人文景观区、宗教文化活动区。目前主要景点有龙岗阁、千步梯牌楼、状元林、抱翁丈人雕塑、凤凰亭、尚德亭、芳林亭、朝阳门、革命烈士纪念碑、林荫广场、菩萨泉、祖师殿、戏楼等40余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龙岗公园山雄树奇,桃红柳绿,整个汉阴县城尽收眼底,凤凰秀山和月河川道的美景一览无余,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理想宝地。

2、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

3、两合崖 AA

两合崖坐落于距汉阴蒲溪镇约3华里的后坝村,安石二级公路北侧200余米处,占地3.5公顷。进山约40米,迎面有雄伟壮观的彩牌坊,上 书“两合崖圣景”五个镏金大字,苍劲雄浑,两侧楹柱上有联“门迎青山绿水观两合大殿,崖抱古洞僧含藏日月乾坤”,把具有传奇色彩的两合崖的灵光秀色,作了概括的描绘,引人入胜。两合崖历史悠久,两山对峙,一线见天,崖高百仞,云蒸霞蔚,相传为南海观音驱妖劈就,造福一方。民众为感念观音威德,依山凿崖,供奉观音大士。山上有股清泉,自崖眼出,滴水入潭,清冽可口,饮此泉可祛病消灾,神清气爽。故人们又称两合崖为滴水崖,尊奉神灵为“滴水观音”,并修建观音阁,从此,两合崖名扬遐迩,善男信女膜拜者甚多。清道光年间,民众捐资整修观音阁,重塑观音大士金身,洞天福地,一时兴盛。故有古联赞之“石上高山门两扇,滴水清泉洞中仙”。把昔日的两合崖作了传神的素描,后几经破坏,景区黯然失色。

4、汉阴菩萨泉

汉阴菩萨泉闻名遐迩的汉阴菩萨泉,位于县城以北的龙岗中段。它因有一眼奇特的山泉,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千年难解之谜。又因登临它,全城风光、月河田园景色能尽收眼底,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原庙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曰:“三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这便是昔日菩萨泉胜景的写照。历代文人墨客游此,吟唱不绝,题诗作画,感慨不已。清晚期名士钱昆秀游菩萨泉曾诗咏:“几度寻幽历胜区,郁葱佳气近城隅,泉声喷涧听偏韵,草色笼烟淡欲无。古树夕阳明眼底,小桥流水傍山隅。龙岗好景知多少,此乃蓬莱一画图”。最早的菩萨泉,只有一泓清的泉水,清凉可口,吸引着过往行人。清康熙《汉阴县志》描绘它:“倚岗豁为土穴,高丈阔常深二寻,上戴土壤,不骞不崩,泉自龙口出,汇为一潭,浸润两壁,不泛不溢”。龙岗不高,又是一座孤立的山冈,为什么能在它中部南坡偏上段出现一眼冬夏不涸、不泛不溢、不垮不塌的.清凉可口山泉?

5、汉阴凤堰古梯田

汉阴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陪衬,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种植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为主,一年两熟。该地居民以从祖籍地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迁来的吴姓族人为主,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梯级层高0.3—1米不等,每级宽3至15米,最长处达600余米。梯田灌溉系统完备,依靠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长年不绝。绵延数十公里的凤堰古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状各异,各具特色,阡陌相连,高低错落,层层叠叠。从高处远望,梯田的一条条优美曲线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

6、三沈纪念馆

三沈纪念馆位于安康汉阴县县城新街以西的古城墙边,旨在纪念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沈氏三贤青少年时代曾生活于汉阴,现在其故居已经修茸完善,陈列有“三沈”事迹及作品供后人瞻仰、纪念。馆内还有很多大师的题词留念,如启功、赵朴初等。    十九世纪末,在汉阴古城一个书香世家,诞生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三沈”昆仲少年立志,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国学与文化大师。

蹇(Jiǎn)姓源出有三:

① 相传为伏羲氏臣子蹇修的后裔

② 出自嬴姓,为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为氏。蹇,一说与謇、褰、搴通。蹇叔,原先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名士,与百里奚是至交好友,曾多次救助过百里奚。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秦穆王推荐了蹇叔,蹇叔后来在秦国成为一代名相。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春秋霸业。蹇叔的子孙后代以先祖为荣,以其名字为姓氏,称蹇氏,世代相传至今。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秦国有大夫蹇叔。汉代有蹇兰,为交州刺史。”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的后代,以祖名蹇为姓,称为蹇氏,世代相传。又《风俗通义》载:“战国时期魏国有蹇重。”蜀有謇衡,为眉州人(见《广韵》)。

③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蹇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风俗通义》中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蹇重。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曾一度强大,其时蹇重为魏国魏文侯魏斯时期的重要谋臣,姬姓,功秉一时。蹇重的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世代相传为蹇氏。

得姓始祖:蹇叔(见②)。

郡望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置襄阳郡,治今湖北省襄樊一带,郡治在襄阳城内。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堂号

(缺)

迁徙分布

蹇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后逐渐向南、向东扩展,汉唐之际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分布渐广。如今湖北、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陕西、贵州、山东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居住。

以上就是关于姓氏~骞~的由来,姓骞的大多居住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