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表示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什么?

   2022-10-20 05:52:10 网络340
核心提示:中消协表示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以高额的利息回报为诱惑,吸引人们将本金或房产转移给所谓的正规机构,起初都会按照口头协议将利息给人们,等到上当的人多了以后,就会将本金或者房产证直接卷跑了。中消协点名让老年人警惕“

中消协表示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什么?

中消协表示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以高额的利息回报为诱惑,吸引人们将本金或房产转移给所谓的正规机构,起初都会按照口头协议将利息给人们,等到上当的人多了以后,就会将本金或者房产证直接卷跑了。中消协点名让老年人警惕“以房养老”的理财骗局,北京已有最少三千余老年人上当。这些骗子会打着高额的利息回报,让老年人将房产证处置权交给他们。起初每月都会按照之前的说法给他们利息,等到返还几个月之后,就会将老年人的房产证转移到他人名下。之前承诺的利息也不给他们了,老年人才会发现上当受骗。

一、通常都会口头承诺人们高额利息回报,还会按照这个说法返还,诱惑更多人前来购买

大家在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风险。有不法的理财骗局分子会承诺高额的返红或者是返利,吸引着人们争相购买。有一些人在刚开始都是打着试一试的想法购买,所以就会投入少部分的钱。骗子在最开始的几个月,都会按照口头协议给人们返钱,等待更多的人上钩。这些人在尝到甜头以后,会拿出更多的本金购买这款理财产品。有些人甚至是将全部家当都放到上面,丝毫没有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二、等到本金越滚越大,骗子就会连钱带物全部卷跑了 

骗子会一边招揽着人们购买,等到攒足人气以后,就把本金和钱财全部卷跑了。“以房养老”的理财骗局也不例外,骗子会以各种花言巧语忽悠老人将房产证拿出来,然后把房产证过户,留给老人一份没有任何法律效益的协议。老年人在最初的几个月都会尝到甜头,所以就会争相相告,连儿女的劝说都不听了。等到骗子不返还高额利息以后,老年人的心里就慌了,只能去派出所报案,才发现自己家的房产证明被转移到了别人的名上,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那么,你会相信骗子的这些理财骗局吗?

“以房养老”诈骗套路多,有哪些惯用伎俩?怎么快速识破?

“以房养老”如何养 专家:仍需突破多重障碍

投资风向标

随着上周“以房养老”保险试点正式落地,一时间,“以房养老”究竟该怎么养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内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养老将成为众多老人、甚至是中青年无可逃避的问题。

此前尽管各地已有不少试点,但相关业务开拓举步维艰,传统养老观念以及不可确定的房地产价值风险等都是限制“以房养老”推开的“拦路虎”。而此时推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监管层意欲何为?“保险版”以房养老又有哪些不同?作为“以房养老”成功案例的美国究竟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形势

2053年每3人中就有1老人

6月23日,酝酿多时的《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意见》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间为2年,地区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自7月1日起。

“以房养老”保险政策落地,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对于保监会此次出台新政,有保险机构人士分析称,“以房养老”试点的提出,是基于当前国家养老面对的几大难题,如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4+2+1”的家庭模式令新一代生活压力过大等等。

事实上,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峻。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海康人寿共同发布的《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截止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32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9.7%,且每年以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3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35%,即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对于推出试点的意义,业内人士认为,在养老市场中,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解决养老资金来源与盘活养老存量资产,当前推出试点,也意味着金融保险参与养老和基本养老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提升。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正不断加速,以房养老保险的推广将是大势所趋,不过,受当前商品房产权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约束,以及“以房养老”作为基本养老体系内的一种市场探索,“以房养老”保险短期内或难以迅速推广。

与此同时,“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结合起来,通过发挥保险机构产品和资金运用灵活性的优势,尝试一次解决养老资金从何而来和如何养老的问题,其政策意义要大于经济收益。”上述人士认为。

那么,什么是“以房养老”呢?公众一般谈论的“以房养老”,其实官名叫做“反向抵押贷款”,也俗称“倒按揭”,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即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可将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一次性或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反向抵押贷款最早起源于荷兰,而运作最为完善、最具有代表性的则属于美国,除这两个国家之外,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发展得比较完善。

资料显示,国际上住房反抵押参与的主体为政府和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日本还存在房地产企业以住房重建的形式参与。

问题

“以房养老”如何养?

其实,过去几年已有银行等机构在部分地区开展过“以房养老”试点。其中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曾尝试一些试点,主要是以地方财政、养老院、银行为主体,但目前大多已终止。

据银行人士介绍,对于银行来说,该项业务的收益情况与一般按揭业务无异。但如遇老年人去世,继承人无力或不愿偿还贷款,银行将面临处置房产的繁琐手续,而且还可能面临房产价值大幅下降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中信银行是目前市场上推出“以房养老”倒按揭业务比较早的银行。按照中信银行在广州推出的“以房养老”倒按揭业务规定,养老人须年满55岁,借款人为养老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贷款期限可根据借款人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但最长不超过10年。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或上浮执行,贷款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

“借款人需有两套或以上自有住房,所抵押的住房不属于抵押人和共有人生活的唯一住所,用于抵押的住房的共有人须同意将住房用于抵押担保。”中信银行业务人员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对于借款人只有一套自有住房的情况,除了以该自有住房抵押,还必须增加一名拥有自有住房的法定赡养人作为共同借款人,用于抵押的住房的共有人须同意将住房用于抵押担保。“同时,该按揭还可与租房互补,客户为了补充养老金的缺口,可以把出租的房子再向银行办理‘以房养老’业务。”

据了解,该银行也主要是通过打包,以综合理财的方式推出“以房养老”业务。不过,截至目前该业务进展仍相对困难,成交业务十分有限。

此次保监会推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意味着保险机构也将加入“以房养老”的队伍。据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和银行推出的业务相比,由保险公司开展的以房养老业务有着两大优势。

“一方面,保险公司承担长寿风险,依照合同约定定期向老年人支付养老年金直至身故,确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顾无忧另一方面,老年人过世后,其房产处置所得在偿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依然归法定继承人所有如果房产处置所得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养老保险相关费用,保险公司将承担房价不足的风险,不再向老年人的家属追偿。”上述人士称。

尽管如此,目前具体“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还暂未出现。据媒体报道,幸福人寿目前已经在北京和上海积极申报以房养老保险试点。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不少,但真正有能力、有意愿来做这项业务的不会太多。

“因为这项业务关系到对风险的管控、对政策的把握、对背后的服务、对整个精算产品的设计等,比现有产品要复杂得多。即使满足各项试点条件,也不会有很多险企参与试点。”一位资深保险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也正是基于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房价波动、长寿、现金流等风险,保监会将此次试点地区划定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城市。“作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保险市场相对成熟,老龄人口数量较多,房地产市场容量较大,且房价波动相对较小。”该人士称,而武汉入选也更多是因为已有保险公司开展养老社区探索,未来或可在二者的结合上做些文章。

专家

仍需突破多重障碍

金融机构为何参与积极性不高呢?事实上,国内“以房养老”仍需要跨越不少障碍。中国国情与老年人传统习惯决定老人或子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中国老人认为将房子留给子孙是天性和本能,不愿意把房子卖掉或交给银行。不少老人将房产视为重要遗产,“以房养老”观念估计短期难以改变。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多个社区,受访的多位老人普遍表示,“最近总在电视上看到‘以房养老’的新闻,也知道一些,但对于具体如何操作并不清楚”。

有不少老人认为,有房子的老人大多家庭经济有保障,儿女贴补一些足够使用,哪还需要抵押房子而且,“好不容易一辈子攒了一套房子,说什么也不会打房子的主意。”

对于今年69岁的王伯而言,“有房子租出去,也好过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每月拿一笔钱。”王伯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有两套房子,除了现在居住的,还有一套用来出租,近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能收2100元房租。

某地产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房地产价值变化角度看,“以房养老”在一二线城市的可操作性要大于三四线城市,但一线城市“租房养老”的性价比明显更高。同时,“以房养老”最大的风险来自房产估值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不完善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以房养老”的规模。

另外,现有住宅房屋产权70年,产权未到期或到期后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到期后房屋是直接归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作为遗产分配给老人子女,这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还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养老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老人即便有了钱,也未必能买到优质养老服务,“以房养老”与养老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矛盾突出。

“目前国内对‘以房养老’模式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国家也需要出台相应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以房养老’业务,如房屋处置方式、土地使用权期限等问题,以便于保险、银行开展业务。”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来看,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养老按揭只是国家养老体系的补充,暂时还不具备作为主要养老方式的条件而且参与“以房养老”主体,仅仅集中在拥有住房且房产价值相对稳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讲,“以房养老”和养老社区都是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的养老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以房养老”也仅是一种自愿选择的养老方式,并不能替代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过,鉴于中国国情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未来中国的养老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从现阶段来看,“以房养老”仍将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来讲还需要突破上述诸多问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产业市场。

“以房养老”诈骗套路多中会涉及到一些骗子惯用的计量,比如会用以房养老这样的方式来作为理财投资项目,与老人进行宣传,并且告知老人这样的投资项目是不会存在着任何风险,只需要签订合同,每个月就能够拿到一部分的收益。同时他可能还会以各种免费的名义来诱骗老人去参加骗子所组织的活动,比如可以去领鸡蛋或者免费旅游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可能会被骗子灌输各种好处,让老人被洗脑。想要快速识破的话,在了解这个项目的时候,就需要搞清楚是不是由专业的保险机构来进行经营的,如果在网上是找不到这种机构的话,那肯定就是骗子。

很多骗子都会打着以房养老这样的模式是国家目前支持的产业来欺骗老人,因为老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到网络上的信息,就很容易不能够分辨其中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些机构可能会给老人联系金融机构来进行办理贷款,而老人以为自己签订的合同是收益合同,却不知道的是自己签订的是合同借款,骗子在去购买了一些虚假的理财产品。

其实很多骗子都是拿着老人贪小便宜这样的心理来欺骗老人的,将接近老人之后再对老人进行诈骗,所以老人就需要注意的是,天上是没有掉馅饼的事,一定要保持警惕心。而而且现在的以房养老只是一个保险产品,并不是任何理财产品,不可能获得收益的,如果有人拿着这样的名头来欺骗老人的话,就一定要注意跟对方拉开距离,如果确实是不了解的话,可以多问问自己身边的亲人。

最后现在以房养老的骗局确实是非常多的,可能会让老年人在短短的时间内花了一辈子赚的钱买的房就被骗走了,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个骗术。

以上就是关于中消协表示要警惕“以房养老”等理财骗局,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