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500万,临期食品这门生意

   2022-07-24 10:21:39 网络350
核心提示:电商时代,得益于高效的连接,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致富的机会。 关键看这个机会是否属于你。 今天说说临期商品这个生意。 南京人小王开了五家临期食品超市。 年收入超过1500万,利润可以维持在50%以上。 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

年入1500万,临期食品这门生意

电商时代,得益于高效的连接,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致富的机会。

关键看这个机会是否属于你。

今天说说临期商品这个生意。

南京人小王开了五家临期食品超市。

年收入超过1500万,利润可以维持在50%以上。

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早在2012年,北京就出台了 “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明确了离保质期多久的食品被算临期。

比如保质期18个月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0天为临界期。

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

但因为快到保质期,商家一般都会减价处理。

商家们都希望把商品在临界期前卖出去。

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

即使再有市场判断、营销、管理能力,总会有不少商品因为种种原因滞销。

这就出现了围绕临期食品的各种生意。

小王的临期食品生意

小王是误打误撞进入临期食品行业的。

他有一回口渴买水,无意中进入一家临期食品超市。

小王之前对这种快过期的食品抱有一定的成见。

但他发现这家超市人气很旺。

很多还是都市白领,一买就是一大袋。

这让他产生了兴趣,和超市老板攀谈起来。

作为一个曾经的电商从业者,小王因此对临期食品产生了兴趣。

小王以前以为只要中老年人才是临期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通过对这家超市的观察,小王发现早上以大爷大妈、宝妈为主,而中午和晚上以年轻的上班族为主。

年轻人在认识到临期食品的价值后,他们在这方面的消费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年人。

这从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可见一斑。

这个小组2020年9月才刚刚成立,已经吸引逾两万的临期食品爱好者。

了解到目标客群后,小王起初选择在大型工厂门口售卖临期食品。

因为大型工厂的人流量大,几分钟内就可以汇集起可观的人流,形成群体效应。

但每天只能卖两个小时,中午12到1点之间,下午5点到6点之间。

小王又找到一家菜市场,找了个相对稳定的摊位。

因为这个菜市场辐射了周围好几个小区,一天下来能产生1000到2000元的交易额。

回头客越来越多,小王有意识地加了顾客的微信。

菜市场的生意越来越好,小王又接着在社区中开了一家临期食品超市。

就这样一步一步,小王现在已经开了五家临期食品超市,年收入超1500万。

这个过程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需要不断学习摸索。

小王的超市一开始做的全部是临期食品。

后来发现不是每一款临期食品都可以卖出去。

一旦临期食品卖不出去,就会造成极大损耗。

而且要想运营好一家超市,最终不能靠拼低价,只能靠拼服务。

所以现在小王的超市,主打几种爆款的临期食品,比例控制在所有商品的30%左右。

这些临期食品主要作为一种引流的工具。

同时小王还要装修上狠下功夫,走的是优衣库的简洁精致风。

舒适的购物环境,提升了顾客的购买体验。

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有了小王的成功。

货源从哪儿里找?

如果是小商家进货,可以在网上搜索【临期】【临期食品】【临期货源】这些关键字。

一般可以找到一些批发商家,但一般拿货成本偏高,经常不能自由选货。

另外可以找找当地各大电商仓库和线下商超的供货商。

有些电商仓库会收到用户的退货,食品类的日期过了三分之一是不能重新入库的。

线下商超会把产品日期超过2/3的商品下架,然后让供货商把商品拉回自己的仓库。

供货商只能把货物从集货仓拉回自己的仓库。

但这样成本很高,所以一般供货商都会把这类商品就地便宜处理掉。

具体怎么找到这些供货商,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

可以问问导购员、电商仓库负责退货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打厂家电话,咨询当地代理商。

临期产品的利润和风险

有临期食品店主算过,毛利率在70%左右,如果除掉损耗、场地、人工、运输、仓库这些可以达到40%。

甚至经常有更高的利润。

比如市面上一批原货值50万的临期巧克力,以3万、4万的价格就能拿下,最终再出售可能卖到十五万左右。

临期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不错。

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56亿元。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2020年将超过11000亿元。

《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

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超过800亿。

但也不能光看到利润和前景,还要考虑到背后的风险,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等各种问题。

临期食品必须配合高周转,一旦滞销,过了期就几乎全部损失掉了。

这对从业者的资金和销售能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进入临期食品行业,竞争也势必越来越激烈。

如果想赚取临期食品的高利润,最好先充分了解它的高风险。

最好先学习,积累一些经验和客户,再决定是否大笔投入。

推荐创业者像小王一样,先从摆摊开始,一边赚钱,一边积累经验。

做好了再不断加大投入,升级成超市,做不好失败了损失也有限。

无论什么时候,赚钱的机会都有很多。

比起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机会是否在你的能力圈,否则机会再多也没用。

好特卖们靠临期商品起家,融资拿到手软疯狂开店,如今想撕掉标签

临期商品,即将要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商品,最受欢迎的通常以食品(零食)为主,也覆盖了部分保健品、日化商品。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的临期商品并非新鲜事,但近一年来,在一二线城市,临期商品店密集出现;

在电商平台上,临期商品店也坐拥大量粉丝,成了当代“精致穷”年轻消费者们的心头好。

临期商品为何成为新商机?

“薅羊毛”的消费方式被青睐 一元一包大牌瓜子、两元一瓶知名奶茶、三元一罐进口薯片、四元一排酸奶……

低价扫货的快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他们在小红书、豆瓣、B站等渠道寻找省钱攻略,在直播间秒杀商品,年轻的消费者们开始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自发进行了分级消费,“薅羊毛”成了快乐的来源和 时尚 潮流。

01

消费市场“去库存”需求旺盛

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3%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也会突破1000亿元,已势不可挡地被重视。

此外,中国消费市场当前正处于品牌和渠道大爆发时期,由于潮流更迭和消费者诉求的快速变化,快消品流行周期变得更短,这加大了品牌商品库存积压的风险。

临期食品头部企业——好食期,创办的目的就是利用临期价格杠杆触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通过提升产品的周转率来降低损耗,为供应商们创造了一个快速清仓的途径。

而在消费者端,折扣店的高性价比也具有显著诱惑力,加上家庭日用商品本身低决策难度以及高使用频次,都赋予了折扣商品向好的发展空间。

02

正处于行业初期发展阶段,且毛利空间大

临期折扣店诞生于华东地区,2016年后逐渐拓展到北方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头部品牌,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品牌的区域性比较强。尽管临期商品靠低价引流,但其毛利率却不低。

据悉,临期各类产品利润率能够达到35%—75%。其中,进口商品、烟酒类、母婴类产品的利润可以达到70%。

假设商品综合售价5折的情况下,折扣食品店毛利率仍然比传统小店高10%以上。

03

资本不断加码临期折扣店

向零售品牌连锁店进化的临期商品折扣店,引发了资本的热情押注。临期折扣店玩家短期内相继获得融资——3月,爱折扣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跟投;

繁荣集市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挑战者资本;

4月,小象生活获得了来自愉悦资本、天使湾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好特卖在一年内完成了4轮融资,资方包含金沙江创投、云九资本、日初资本等,并初步向全国市场进军。

线上线下齐开花

01

线上市场规模增长快,营销花样多

线上已经成为主营临期商品的主要渠道,例如各大电商平台都能轻易找到临期商品的店铺;

成交比较活跃的线上临期食品特卖APP平台好食期,同时拥有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多种销售渠道;

豆瓣上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目前就有超过8万名注册用户,每天推荐折扣店铺,分享临期食品购物体验。

太多玩家盯上临期商品的市场,新的竞争手段在线上层出不穷,名目繁多。

比如临期食品盲盒,只需很低的价格即可购买到。

商家将临期食品盲盒定义为“ 娱乐 性购物体验”,不能退货,无论是食品还是保质期限,通通都会有一定的随机性。

根据其中一家商品详情页的介绍显示,消费者通过一口价买到的临期食品盲盒里,通常会含有七、八款临期食品,随机组合、随机发货。

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排名靠前的商品,几乎都有上万的销量,最高的一家接近十万单,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02

线下市场店型细分发展

目前市面上的“临期食品”超市,主要以零食 (或零售) 折扣店的形象出现,以销售临期食品为主,同时覆盖牛奶、酒水、日化等快消品,折扣力度一般是商品正价的3-5折。

根据选址不同,线下临期食品品牌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类型——好特卖的门店更偏好于开在购物中心、写字楼、商业街附近,人流量大,但客单价较低,用户黏性和复购率也较低;

小象生活、爱折扣等临期商店品牌,专注于社区消费场景,这类店铺租金成本更低,客流更稳定,但社区门店消费群体单一,单店营业额也容易触及天花板。

临期商品行业的发展难题

临期产品品类多、品牌多、销售期短,这一赛道比拼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特别是一些畅销折扣商品,各家都在拼手速拿货,更加考验商家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拿货能力,货源的开拓难度也比传统零售更大。

大规模采购和厂家直接采购是最理想的供应渠道。一线的快销品类在各地都有分级的供应商和分销商,通过和品牌方签署分销协议,保证一定的拿货量。一般能直接从厂家采购拿货的,都是大经销商。

大多数的临期食品商户,并没有稳定的拿货来源,他们的货源可能来自于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在内的各大销售渠道的滞销品。

采购来源和合作不稳定,直接造成门店商品供货量极不稳定,当供应链没有足够优势的时候,只能用小品牌的商品来替代和弥补在SKU上的空缺,却更容易在质量上出现问题。

面对如此的行业现状,对于临期商品行业来说,如何快速提高供应链管控能力、信息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将各个链条向正规化、安全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是正在面临的挑战。

撰文/ 《 财经 天下》周刊作者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对于零食狂热爱好者雨珊来说,零食是她的“本命”,哪怕是减肥期间,正餐只能吃五分饱,零食是万万不能戒掉的。算起自己在吃方面的支出,雨珊对《 财经 天下》周刊说:“零食上面的开销绝对比正餐还多。”

正是因为在零食上面的支出颇高,雨珊不得不精打细算,临期折扣店便成了她实现“零食自由”的宝藏地。

零售价5元一瓶的元气森林气泡水,雨珊曾经花1元买过,百醇饼干只用两三元,7元就能拿下一支“雪糕刺客”钟薛高,“经常是买了超市大号购物袋满满一包的零食,只花了50元。”

这些零食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临近保质期,俗称“临期食品”。而雨珊之所以没有对如此低价的食物产生安全性怀疑,正是“临期”二字,仅剩一两个月保质期的大牌零食,卖出地板价也是合情合理。

雨珊经常去的临期折扣店是好特卖和嗨特购,这是最近几年靠临期概念成长起来的头部折扣连锁店,前者成立于上海,三年内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五源资本等,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开设500家门店,计划未来三年要开至5000家。

(图/视觉中国)

嗨特购则是一家北京企业,去年年初成立,两年内获得了四轮融资,大股东是一家上海的公司,目前门店数有200多家,其中一半在北京。

为了可以获得更低的折扣,雨珊专门办了好特卖的会员和嗨特购的黑金会员,但凡出门逛街遇见这两家店,雨珊总是控制不住冲动,不管家里还有多少零食,也要去里面扫一圈,每次也必定不会空手而归。

不过雨珊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打着大牌临期折扣旗号的折扣连锁店们,临期食品占比越来越少了。

不少消费者和雨珊有着相同的感受。一位消费者在2021年10月逛位于江阴万达的好特卖时发现,不少商品是当年九十月生产的,“这也不算临期吧,一般超市还没这个生产日期新鲜呢。”“虽说是家临期食品店,逛了一圈发现很多商品日期都很新鲜。”

《 财经 天下》周刊在走访中也发现,很多临期食品折扣连锁店,正在逐渐撕掉早期起家的“临期”标签,临期食品的占比越来越少。

以北京市朝阳区好特卖万达CBD店为例,按照货架上商品数量估算,保质期在3个月以下的商品大约只占两三成,其中饮料和乳制品占了大多数。其余大部分都是保质期在1年左右,或是刚刚出厂2个月左右的正期食品。

同样,位于世贸天阶嗨特购的店员也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店内现在卖的临期食品占比非常小,保质期剩半年左右的都算是“临期食品”了。另一位头部折扣超市连锁品牌店长对《 财经 天下》周刊透露,其店内的临期商品占比只有5%到7%。

“好特卖们是用临期引流来卖它的美妆产品。”某国内折扣超市连锁品牌负责人周正对《 财经 天下》周刊说道。

雨珊便是现成的例子,前几日她路过嗨特购,本来只打算进去买几包零食,结果莫名其妙就捎带了两盒敷尔佳面膜。“太便宜了,平时我在代购那买还60元一盒,在这用会员价加满减劵合计下来才45元一盒。”

当然,好特卖们的“套路”不止于此。《 财经 天下》周刊发现,实际在很多临期折扣店中,生产日期较新的正期商品就没多少折扣,有的甚至比电商平台还要贵。

例如,在嗨特购,500ml李施德林冰蓝劲爽漱口水售价22.9元,而在某电商平台18.9元就可以买到;好特卖中,高洁丝隐形派240mm*13片装的卫生巾,单价10.6元,在线上平台折后价格在11元左右。

此外,那些被消费者吐槽过,临期折扣店占比不小的不知名小品牌,其实也大有来头。

经常光顾好特卖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对“侠趣”二字感到陌生。据天眼查显示,上海芯果供应链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底至2021年年底,申请了29类-方便食品和30类-食品的“侠趣”商标,这家公司是好特卖品牌所属公司上海芯果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同样,嗨特购品牌所属公司北京优品酷卖 科技 有限公司已注册“木头奇奇”“强小鲁”“逸口乐”“KASUREOO”“初本笙”“小食万象”等数个食品、日化、办公用品等相关商标。

其中,“强小鲁”就是模仿的“王小卤”。“王小卤”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电商卤味品牌,属于北京王小卤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王小卤”靠着虎皮凤爪爆品成了网红品牌,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连续13个月登顶天猫鸡肉零食类目销量TOP 1。

临期折扣店蹭网红品牌的流量蹭到了极致,拿不到低价没关系,搞一个一模一样的自有品牌,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王小卤”,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世贸天阶嗨特购的货品摆放就很有门道,“王小卤”虎皮凤爪摆在顾客一进门的位置,在收银台边上,货架高度1.5米左右,不过等转过这排货架时,“王小卤”摇身一变成了“强小鲁”,而这个“强小鲁”与“王小卤”外形相似度高达80%,同样的包装材质和尺寸、同样的200g净含量、同样的卡通大头男孩图形。更妙的是,同样重量的虎皮凤爪“王小卤”售价23.9元,“强小鲁”售价18.6元。

图/《 财经 天下》周刊摄

临期折扣店的临期标签只是一个引流手段,核心还是靠美妆、自有品牌等高利润的产品盈利,也因此,临期产品的占比才会变得越来越少。

临期折扣店是疫情后才形成规模效应的新业态,但临期商品却一直存在。

“临期商品以前叫尾货。”业内人士余辉向《 财经 天下》周刊解释称。

尾货是从哪来的呢?余辉解释道,一方面是进口或国产经销商手里卖不掉的库存商品,另一方面是如物美、永辉等商超或是京东、美团、苏宁等线上平台退货、下架的商品。

根据艾媒咨询相关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300亿元,2021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18亿元。

2020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国内出现了大量尾货,催化了折扣店的形成。另外,商场因空置率太高也自降身价开始接受此前瞧不上眼的折扣店,引进核心商圈。与此同时,消费者态度转变,有风险意识,不敢花钱,买临期食品也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临期折扣店的业态逐步走向成熟。

“其实一开始就是进口食品圈在转型做折扣店,因为本身他就有仓,可以拿出部分区域做折扣超市,只不过后来是在资本进入后,才形成现在这种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折扣超市。”余辉如是介绍。

好特卖创始人顾晓健以前就是做线上尾货批发的,后来疫情来了,公司疯狂裁员,裁到只剩下12个人,繁荣集市创始人范智峯当时的公司裁到了只剩6个人。两人合计了一下,干脆一起把尾货抛售清仓,就休息得了。

2020年4月19日,范智峯等人把京东便利店的货架撤了,改造成了很有折扣店氛围的堆头。当日,该店的营业额只有1500元,出乎意料的是,次日营业额就达到了8万元。

“我都不知道人从哪里来的,店里面站了大概200多个人排队结账。”范智峯现在还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第二天卖了10万块钱,还是很火爆,因为疫情也找不到人手,基本上全家总动员了。连我丈母娘都过来收废纸箱了,我们光废纸箱一天就可以卖500块钱。”

当时现场比较混乱,员工基本上不吃不喝站一天,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10天。之前大家也没想到这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结果本计划解散的两个团队意外地都活了下来。

按照国外类似的案例,折扣业态大概也就三种形态,一是像Costco和山姆仓储式的会员店,二是德国奥乐齐式的硬折扣店,三是如日本唐吉坷德式的软、硬折扣结合的业态。最后顾晓健团队决定做中国的奥乐齐,范智峯团队则倾向于唐吉坷德式。

图/《 财经 天下》周刊摄

好特卖至今完成了5轮融资,繁荣集市也在去年3月拿到了挑战者资本的数千万投资。

在范智峯看来,临期商品只是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是店面的特色,但不能是全部,因为这一旦变成全部,厂商只会把你当做处理尾货的“下水道”,而没有任何的附加价值。参照唐吉坷德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从早期100%的尾货如今已降至25%。

范智峯把繁荣集市的尾货比例控制在5%到10%,新货占大头约90%,这样品牌方才愿意来谈深度的合作。据范智峯透露,繁荣集市基本上一家店每月可以拿到4万元左右的营销费用。

而当初一心想做硬折扣的好特卖,也不甘心在尾货圈子里打转。因为对于一家连锁品牌来讲,尤其是一个业态中的头部连锁品牌来说,品牌价值是宝贵且稀有的。

“如果只做尾货的零食、酒水等生意,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的越来越小。”余辉解释说。

同样,对于资本市场来讲,这也不可能是个动听的故事。一个只做厂商尾货“下水道”的品牌,该怎么衡量其价值呢?毕竟这是批发市场就能做到的事。

周正在拿到天使轮的投资后,也改变了商品结构,“现在是50%的临期食品,50%的正期零食,不能再做纯尾货了。”

于周正来说,临期食品不是不赚钱,而是太麻烦。

周正的供应链体系SKU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000多个,这些尾货来自全国各地,一二三线的品牌都有,非常杂。但现在周正只收一二线品牌畅销品,其他都不碰,SKU越多,意味着管理难度越大,要耗费很多精力。

另外,临期货的收货价格与正期品不同,“正期货一年都不会调一次价,临期货有效期剩2个月的和有效期剩8个月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的波动因素,比如经销商压库存的资金占用情况,还有直接不干了清库的,所以临期货的价格一直在波动。”

一位临期仓收货人员也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现在做临期商品的人太多了,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是知名品牌货源,都很抢手。

“其实就是供求关系变了,因为临期品的数量增长比较慢,而需求一下增加了几千倍,导致供小于求,价格自然会上升。以前是厂商求着我们收购,现在厂商一发出有临期品的消息,收购商就蜂拥而上,而且会加价收购。”一位早期从业者如是说。

像是好特卖、嗨特购这样的行业内头部连锁品牌,只做临期生意也是得不偿失。首先,上述品牌一般都开在商圈,租金可想而知,此外,还有人工成本。世贸天阶的嗨特购不到200平方米的店面,员工就有七八位。

图/视觉中国

一位头部折扣超市连锁品牌店长称,自己所管理的店面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每个月固定成本就要20万元到23万元。

“一瓶饮料卖3元,一件美妆几十元,即便是二者毛利率在同一水平,临期品也没美妆赚得多。”周正说道,问题就在于临期品货值太低,商场店铺运营成本很高,如果只做临期品,资金回笼会非常慢。

“折扣店的美妆产品,消费者看着价格是很低了,因为那是与零售价相比,但于供应链而言,这样的价格依然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周正说。

自有品牌商品同样如此,连锁品牌直接找代工厂,省去经销商、传统商超渠道的层层加价,省去品牌推广费,只比网红产品价格低一些,看起来让利了,利润其实很可观。相比较而言,临期商品的利润太小了,但因为有引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抛弃,只能降低其比重。

现如今,临期折扣店的生意也没有那么好干。

刘孜准备9月底房租到期后,就把已经开了4年的连锁临期折扣店关了。“疫情前还好,但这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

“刚开始的两年,也不能说生意多好,但起码每个月5000多元的房租是可以覆盖掉的。”而现在,店里少有人光顾,每个月收款连交房租都不够。“我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今天要有多少过期食品要扔。”

这些临期商品一旦从公司拿走,就全权归加盟商处置,过期只能扔掉认亏。而且总部是有价格指导的,商品只能低于定价,不能高于定价,“比如15元两袋的鸭翅,你可以卖10元两包,但不能卖20元两包。日期越近,价格就得越低,不然卖不出去。”总部也经常派暗访人员,“加盟商群里每周都有因为私自加价被通报的。”

刘孜的店开在北京自己所住小区的负一层,位于超市旁边,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想要留住回头客,也得牺牲一部分利润,“摩奇饮料我是1.95元从总部拿的货,零售卖2.5元一瓶,但熟客一般都成箱提,就按2元/瓶算,结果每瓶我只能赚5分钱。”

因为临期折扣店利薄,想要赚钱只能靠走量,所以格外依赖客流,也就是位置。当初为了省房租,刘孜将位置选在了负一层,结果今年年初,自己店面头顶一层门市房也开了一家连锁折扣店,一下子把客流都抢走了。

在北京南三环开了多年折扣店的李湘今年也几乎不进临期商品了,“现在做的人太多,都比着低价,没什么赚头了。”她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而且李湘的店是自己经营,货源都要自己找,畅销品抢手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货,也不知道能拿到多少货。”

加之疫情影响,店主或店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封控了,更不知道会封控多久,这期间就会有很多货砸在手里。

现在刘孜店里货架的照明灯基本都不开了,只有偶尔有顾客进来时,才打开一阵,顾客走了货架又重新暗下来。

(文中雨珊、周正、余辉、刘孜、李湘为化名)

以上就是关于年入1500万,临期食品这门生意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