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风洞在具体什么地方

   2023-03-22 03:05:21 网络1080
核心提示:绵阳风洞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科技馆左侧,娱乐风洞为绵阳科技馆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20亩,直径33米,高38米,其外形就像航天飞船的返回舱。绵阳科技馆娱乐风洞是我国首座普通人可参与的空气动力学设备。风洞飞行段直径为3.6米,最高风速达50米/秒,

绵阳风洞在具体什么地方

绵阳风洞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科技馆左侧,娱乐风洞为绵阳科技馆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20亩,直径33米,高38米,其外形就像航天飞船的返回舱。

绵阳科技馆娱乐风洞是我国首座普通人可参与的空气动力学设备。风洞飞行段直径为3.6米,最高风速达50米/秒,可使3人至5人同时“飞”离地面六米高的半空中。

娱乐风洞也叫空中悬浮装置,风洞主要由进气段、动力段和飞行区和排气段等部分组成,通过人工制造和控制气流,能够将游客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吹浮起来,让人既能体会到太空漫步的奇妙感觉,又可以直观地了解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实验技术。

扩展资料

绵阳科技馆娱乐风洞游览须知

一、团体参观须提前预约协议确认,团体组织者负责对团体观众进行安全参观教育和安全参观监护,并为团体成员办理相关保险。

二、老年人、学龄前儿童、未成年学生、残疾等特殊群体观众,须由成人监护陪同参观和参与互动项目,并全程负责安全。

三、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利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进馆,馆内严禁明火、吸烟;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大件物品须寄存。

四、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衣着整洁,自觉维护展厅清洁卫生,请勿吃口香糖及有瓜皮果壳的食品,不要乱扔食品袋等垃圾。遵守秩序,自觉排队,人多拥挤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全疏导有序参观,不拥挤、奔跑、嬉戏、喧哗,不得私自进入非参观区域,做到安全文明参观。

五、上下楼梯时,要遵守秩序和规定,严禁在扶梯上坐卧、玩耍、奔跑等;馆内设有休息区,禁止随地坐躺,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六、严格遵守展品操作规程,按工作人员的讲解、辅导参观和参与互动,爱护展品和公共设施;不得随意触动展厅内消防警报、电源开关等设施设备,观众或监护人员的不规范行为造成安全事故,由实施人自行负责。爱护展品,不要穿越护栏,不得损坏展品,严禁用湿手(物)接触展品。

七、老人、孕妇、婴幼儿及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颈椎病等观众,请勿参与有警示提示的互动展品。

八、如遇突发事件,按应急标识、广播或工作人员的指挥,从应急通道迅速撤离。

九、严禁将庞物以及一切会发生难闻气体的物品带入馆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风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科技馆

风洞是乌龙山洞穴中最为奇特的洞窟,它到底有何奇特之处?

湖南乌龙山风洞就是免费的天然空调,风洞的尽头山脉。

在今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发现全国有很多个地区气温都是非常的炎热的,其实主要就是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这就导致我们今年夏天气温相较于去年来说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些南方城市来说,气温可能会达到40度左右,在这样的天气我们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离不开空调这样的家用电器。

我们看到湖南的乌龙山风洞就被称为免费的天然空调,因为夏天如果我们待在这里其实是非常的凉爽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产生一种疑问,风动的尽头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风洞其实就是一个像拱形桥一样的山洞,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开车走过的那种隧道一样,在隧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非常的阴凉的,还会有一种风穿过来,就感觉非常的凉爽,所以如果我们走过这个风洞,走到它的尽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风洞的另一头其实也是一个山脉。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山洞就像一个洞穴一样存在在一座大山的两面,它像一个打空的状态里面是完全通畅的,这也是一条小路,对于我们来说,在夏天在这里面乘凉是非常绝佳的一个选择。

这个湖南的乌龙山风洞也就是所谓的免费的天然空调,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是有非常多新奇的景象的,只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领略我们祖国的更多大好河山,探索到中国更多的独特风光,让我们沉浸在祖国的美景中。

风洞的介绍

 “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这说的便就是乌龙山。 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被称为“十里画廊”。峡谷两岸,星罗棋布的两百多个溶洞,像仙境,似迷宫,蔚为天下奇观,堪称“世界溶洞博物馆”。而其中的一处“风洞”,被称为最奇特的洞窟。

    风洞是这里比较有特色的景点,非常神奇的是,从洞内喷出最大9级的冷风,至今也不明白是什么原理。风洞因风而得名,那么这里最大风速是可以达到9级的,非常的神奇! 当地人传说,风洞一年四季大风不断,风力最大时足以让人寸步难行,最奇特的就是夏季风向是从洞内往外吹,到冬季风向又从洞外往里吹。那奇特之处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自然界中,影响风力的因素有很多:海洋环流、地球自转、地势气温等都是与其相关的。但在风洞中,其周围环境十分的稳定,且这些因素它都不能够达到,那为什么一靠近洞口,就会有巨大风力传来,而洞内,却没有丝毫风力袭来?经过专家鉴定,那是因为在风洞低下,存在着一个大面积水体--鲢鱼洞,地下水通过缝隙汇入鲢鱼洞内,注入到皮渡河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支流。它的奇特之处,则是源于狭管效应,使气流由大洞腔流入狭窄洞口时,内空气加速,风速就增大。除此之外,烟囱效应、水体效应都是它奇特之处--风速大的影响因素。

  “藏天地之灵,纳山川之秀”。乌龙山大峡谷河畔两侧修竹苍翠,形成翠绿色的长廊,河水清澈透亮,像一条绿色锻子串起无数明珠。峡谷中水与山亲吻,形成灵动的水韵与雄浑的山峦,构成一幅浓绿、绵延的山水长卷,漫步其间,别有一番情境。“民各甘其实,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而风洞的奇特之处,也为这里平添一丝神秘色彩。

风洞

风洞,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用以模拟各种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庞大试验设备。风洞是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摇篮”,所有的飞机、火箭、卫星、导弹、飞船都是被风洞“吹”上天空的。

阳春3月,记者走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领略风洞里独特的风景。

置身人造“天空”

秦岭之巅还残雪点点,山脚之下已是桃花吐艳。汽车驶过一段蜿蜒的山路,眼前景象豁然开朗:翠绿的山林间,一座5层高的建筑拔地而起。

“我们到了,这就是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听到陪同人员介绍,记者感到有些失望,因为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新建成的立式风洞不算高大,也不显得很威武,甚至不如城市里常见的摩天大楼。

从外表看,与普通房屋唯一不同的是,该建筑身上“背”着一根粗大的铁管。技术人员对记者介绍:“可不能小瞧这铁家伙,它是产生气流的主要通道。”

其实,风洞普通的外表下有着神奇的“心脏”。步入其中,记者发现这片人造“天空”完全是用高科技的成果堆砌而成。

风洞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专业的系统集成课题,囊括了包括气动力学、材料学、声学等20余个专业领域。整个立式风洞从破土动工到首次通气试验仅用了2年半,创造了中国风洞建设史上的奇迹。

大厅里,螺旋上升的旋梯簇拥着两节巨大的管道,好不壮观!与其说它是试验设备,不如说是风格前卫的建筑艺术品。

一路参观,记者发现该风洞“亮点”多多:实现了两个摄像头同时采集试验图像,计算机自动判读处理;率先将世界最先进的中压变频调速技术用于风洞主传动系统控制,电机转速精度提高50%……

负责人介绍说,立式风洞是我国庞大风洞家族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颗新星,目前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拥有这种风洞。

感受“风”之神韵

风,来无影去无踪,自由之极。可在基地科研人员的手中,无影无踪无所不在的风被梳理成循规蹈矩、各种强度、各种“形状”的气流。

记者赶得巧,某飞行器模型自由尾旋改进试验正在立式风洞进行。

何谓尾旋?它是指飞机在持续的失速状态下,一面旋转一面急剧下降的现象。在人们尚未彻底了解它之前,尾旋的后果只有一个:机毁人亡。资料显示,1966年至1973年,美国因尾旋事故就损失了上百架F-4飞机。

控制中心里,值班员轻启电钮,巨大的电机开始转动。记者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耳朵,以抵挡将要到来的“惊雷般的怒吼”。可没想到,想象中的巨响没有到来,只有空气穿流的浅唱低吟。30米/秒、50米/秒……风速已到极至,记者站在隔音良好的试验段旁,却没有领略到“大风起兮”的意境。

你知道50米/秒风速是什么概念?胜过飓风!值班员告诉记者,如果把人放在试验段中,可以让你体验被风吹起、乘风飞翔的感觉。

我国首座立式风洞已形成强大的试验能力。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型风洞除可完成现有水平式风洞中的大多数常规试验项目,还能完成飞机尾旋性能评估、返回式卫星及载人飞船回收过程中空气动力稳定性测试等。

资料链接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是英国人于1871年建成的。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1年建造了风速12米/秒的风洞,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拥有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电弧等风洞。

群山连绵,植被茂密。从外表看,很难想象山里有洞,洞里卧虎藏龙。这些人工开凿的巨大山洞绵延数公里,横贯几座山,构成了目前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包括低速风洞群、高速风洞群和超高速风洞群,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试验范围。

2.4米×2.4米的大型风洞,是亚洲最大的跨声速风洞。走进这个世界级的大风洞,只见一枚国产新型导弹模型正在接受严格的气动试验。站在现代化的测试大厅,聆听着滚滚风雷的咆哮,看着试验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跳动,记者的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

风洞试验,简单讲就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的各种复杂飞行状态,获取试验数据。这是现代飞机、导弹、火箭等武器研制、定型的“必由之路”。

在高速风洞研究所的陈列室里,一排排“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各种新型作战飞机,各种战略、战术导弹的模型,看得人眼花缭乱。研究所负责人告诉记者,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学科。风洞试验作为它的主要研究手段,其水平高低与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尤其是国防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关。

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空气动力试验研究机构。据了解,德国在1907年就成立了“哥廷根空气动力试验院”,并在此后不惜巨资修建了一批低速、高速、超高速和特种风洞,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喷气式飞机、弹道导弹;美国于1915年就成立了国家空气动力研究机构。

新中国从零开始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时,风洞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当发达国家拥有了高性能的飞机、导弹时,中国自己研制的飞机、设计的导弹只有花大量外汇,拿到别国的风洞去做试验,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而今天,任何先进的导弹、飞机,都可以在中国自己的风洞里拿到出厂的“通行证”。仅去年,中心的高速风洞研究所就先后试验解决了数百个技术问题,吹风试验5次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风洞人告诉记者,这些先进装备都是从这里的风洞“吹”出去的。他们说,那还只是“当年勇”,此刻我们所在的2.4米×2.4米风洞,是1997年12月首次通气试验宣告建成的。在这座大型风洞里,任何导弹、战机的模拟状态都更加接近实际飞行,可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目前,我军的新型导弹、战机,都将首先从这里起飞,去精确命中目标、去自由翱翔蓝天。

太空飞船首先在这里遨游“苍穹”

大大小小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模型在记者面前摆了一大片,数一数,足足有100多个。那边还放着今年5月刚刚发射升空的“海洋”一号和“风云”一号卫星模型。

这是在中心的超高速风洞研究所。在宽敞明亮的试验大厅里,该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航天技术是大国地位和国防实力的展示,而所有的航天飞行器,包括“ 神舟”飞船及其逃逸塔、返回舱等,都先要在风洞里“遨游太空”。尤其是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穿越大气层,受到摩擦产生的高温及风、雨、雷、电影响,因而不仅其外型设计要经过“吹风”,其防热材料的选择也需经过多次风洞试验。

记者看到,经过加工制作的“神舟”返回舱模型,被科研人员送进电弧风洞,进行“热环境烧蚀”模拟试验。洞内高达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气流,将模型外壳的防热材料烧成了明显的“蜂窝”状。技术人员介绍说,返回舱外壳的防热材料不仅要耐高温,而且对其烧蚀后的形状、均匀度等都有苛刻的要求。为选择最佳材料,这里已反复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

矗立在另一边的激波风洞和1.2米×1.2米风洞,也是完成飞船返回舱试验的 “功勋风洞”。激波风洞是国内最大的、可在短时间运行的脉冲型超高速气动力、气动热试验设备,能模拟6~16倍音速的高速飞行器飞行环境,为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提供准确数据。在1.2米×1.2米风洞中,“神舟”飞船、返回舱、逃逸塔等大量模型经历了数千次的气动试验、获取了数万个技术参数。通过反复提取试验数据、多次修改设计方案,才迎来中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刻。

4月1日,记者曾在“神舟”飞船着陆场目击“神舟”三号返回舱着陆,亲眼看到悬挂返回舱的90多根伞绳依次排列,没有一点缠绕。现场的专家称,不仅返回舱外壳材料的烧蚀达到最佳状态,着陆姿态也达到了最佳状态,说明飞船的空气动力试验达到了很高水平。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从这洞中飞出的“神舟”四号、“神舟”五号… …也将在茫茫太空写下神奇的篇章。

跻身国民经济主战场

漫步大大小小的风洞群,记者的目光被一座8米×6米、长达237米的庞然大物所吸引———这就是亚洲尺寸最大的低速风洞。这条盘踞在大山沟里的“巨龙” ,曾荣登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金榜。我国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西安仿古塔、成都万人体育馆等著名高层建筑,就是从这里获得“准生证”的。

低速风洞研究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空气动力学研究手段,对高层建筑、复杂外形建筑及桥梁等的风载风振现象进行风洞模拟试验,可以为抗风、抗振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据说,对建筑物的第一次“风动”警告来自30多年前的美国。1971年,由美国著名桥梁专家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斜拉索桥在强台风中扭曲折断。

1979年,中心承接了对红水河铁路桥模型的风洞试验,揭开了我国民用建筑抗风研究第一页,风洞的应用范围自此由单一的军工产品,拓展到广阔的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这里的试验大厅里,摆放着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新首都机场候机楼、厦门海沧大桥等许多精巧漂亮的建筑模型。技术人员说,东方明珠塔在设计之初,就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上千次模型吹风试验,并修改了设计。1994年8月,一场强台风袭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许多高层建筑在风中倒塌,而东方明珠塔却安然无恙。北京新首都机场楼经风洞试验后发现,大楼一侧出现负压,修改设计后才破土动工。厦门海沧大桥是厦门市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一座桥,中心对该桥的模型进行了全面气动试验,对设计提出明确修改意见,确保深受台风灾害之苦的厦门人民用上放心桥。

磁悬浮高速列车、新一代中型载货汽车也是从这里启程的。我国的解放牌和东风牌中型载货汽车,造型曾几十年不变,其气动阻力系数比国外同类汽车要高出20%,燃料消耗要多出10%。“八五”期间,东风汽车技术中心与空气动力研究中心合作攻关,经4年努力设计出了新车型,其气动阻力和耗油量指数分别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亚洲雄风笑迎新挑战

前些年,对于中国的空气动力研究成就,曾闹过一场颇具戏剧性的“国际误会”———当国际上确认中国已拥有相当水平的空气动力研究设施时,美国人一口咬定是苏联帮着干的,而俄罗斯人则坚信是美国暗中帮的忙。若干年后,他们才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人自力更生创造的奇迹。

20世纪60年代,一群来自北京、沈阳、哈尔滨的知识精英,来到这片深山沟,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如今,这里已建起亚洲最大的风洞群,拥有低速、高速和超高速等各类风洞,具备各种飞机、导弹、卫星、运载火箭及太空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空气动力研究试验能力。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法国宇航院院长奥里维尔博士来此参观后感叹:“我确信,这是一项能使中国走向巨大成功的世界性成就!”

然而,中国风洞人丝毫没有自满。在空气动力中心的几天里,记者发现所有 “风洞人”都在紧张忙碌着。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介绍说,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迅速出台亮相,我们的风洞群已难以完全适应新装备发展的需要。因此,一场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正在这里展开。

记者看到,某新型导弹在经过改进的风洞环境中,正进行新一轮的试验。它要经过风、雨、雷、电、火、沙等各种条件下的严格考验。

一座座风洞,一座座丰碑。近年来,空气动力研究中心靠人才建洞,在建洞中育人,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在这里,记者时时能感受到拼搏者的自豪、奉献者的胸怀和开拓者的蓬勃朝气。

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中国“风洞人”将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就是关于绵阳风洞在具体什么地方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