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的方法?怎样归档最好?

   2023-01-25 04:12:09 网络850
核心提示:当然是根据国家标准好,这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且轻质有效,统一使用的方法,不过我先给您一份我写的,后面附上国家标准,祝成功!文件、记录归档的有关规定1. 目的规范公司文件、资料的管理,确保公司资料完整,便于查找。2. 适用范围记录、证书、证件

归档的方法?怎样归档最好?

当然是根据国家标准好,这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且轻质有效,统一使用的方法,不过我先给您一份我写的,后面附上国家标准,祝成功!

文件、记录归档的有关规定

1. 目的

规范公司文件、资料的管理,确保公司资料完整,便于查找。

2. 适用范围

记录、证书、证件、技术资料、公司文件及综合类文件

3. 管理程序

3.1. 保管

3.1.1. 记录的保管方法

3.1.1.1. 按记录的编号归类存放,能成册的按月整理成册,按年装订成卷,例如:信息反馈单、电话记录、领料单等。

3.1.1.2. 涉及同一项目的有关记录按项目成套保管,项目结束时,每个项目单独装订成册,按年装订成卷。例如:ZHHK-JL/04的管理评审系列记录、ZHHK-JL/06的质量计划系列记录及ZHHK-JL/08的项目建议书一直到ZHHK-JL/11的设计和开发更改通知单等。

3.1.1.3. 除文件控制清单、记录控制清单在文件换版时组卷外,其余记 录按月整理,按年装订成卷。

3.1.2. 证书、证件类文件的保管

综合部负责将各类证书、证件登记编号;属于个人的证书,复印留底后,归还个人保管;属于公司的证书由综合部统一保管。

3.1.3. 技术资料的保管

技术材料,从立项开始,直至成果推广应用各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使用后交到综合部保管,待成果推广后,将所有材料装订成卷。

3.1.4. 综合类文件的保管

将有一定相关性的文件整理在一起,随时将文件归到相应的类别,年底按类别装订成卷。

3.1.5. 公司文件的保管

公司文件发布后要在综合部登记备案,年底按文件编号的顺序装订成卷。 有保存价值的通知按公司文件处理,附在公司文件后面,按发布的日期排列装订。

3.2. 组卷要求

3.2.1.卷内要有目录

3.2.2.卷要有编号

编号规则:xx--xxx

文件类别代号:记录 —— JL

证书、证件类文件 —— 证

技术资料 —— JS

综合类文件 —— ZH

公司文件 —— GS

3.2.3. 证书、证件类文件因经常使用,所以不用组卷,但要有目录。证书、证件 单独编号。

附上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A/T2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 2001-01-01实施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归档文件�

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2.2 归档文件整理�

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2.3 件�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3 整理原则

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4 质量要求

4.1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

4.2 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5 整理方法

5.1 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5.2 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5.2.1 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5.2.2 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5.2.3 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

5.3 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5.4 编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1。图示中“*”号栏为选择项,不选用时无须设置。以下同)。

5.4.1 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5.4.2 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

5.4.3 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5.4.4 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4.5 机构(问题):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简称。

5.5 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5.5.1 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归档文件目录设置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

5.5.1.1 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5.5.1.2 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5.5.1.3 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

5.5.1.4 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 〕"号。

5.5.1.5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19990909。

5.5.1.6 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5.5.1.7 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5.5.2 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

5.5.3 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可以视需要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见图A3)。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5.6 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

5.6.1 档案盒

5.6.1.1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见图A4(a))。

5.6.1.2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5.6.1.3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5.6.2 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见图A5)。

5.6.2.1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5.6.2.2 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5.6.2.3 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

5.6.2.4 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大公的文件资料是怎么归档整理的

苑丽华1张迪1苑雪峰2

(1.沈阳地质调查中心;2.辽宁工程勘察院)

摘 要文章重点结合MAPGIS绘图、建库等相关技术特点,从MAPGIS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基于

MAPGIS平台下形成地质图件及其附带空间数据库的验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资料验收MAPGIS点线面文件工程文件数据库

MAPGIS为一套优秀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在很多行业中。特别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成果地质资料中附图文件的形成,大部分离不开MAPGIS软件。主要优势功能有:将空间数据数字化、输入编辑拓扑一体化,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使用中可以通过MAPGIS的“输入编辑”模块,在地形图或其他扫描后的栅格图件上采集数据,矢量化,形成完整的点、线、面文件,合并一张地质图的工程文件,最后出图打印,完成项目成果地质图件的归档汇交工作。

1 MAPGIS的基本概念

MAPGIS把地图数据基本分为三类:点数据、线数据和区数据(面数据)。与之对应,文件的基本类型也分为三类: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只有包括所有地图数据的三类文件都叠加起来时,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地图。

1.1 点

点是地图数据中点状物的统称,是由一个控制点决定其位置的符号或注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包括各种注释(英文、汉字、阿拉伯数字等)和专用符号(包括圆、弧、直线、五角星、亭子等各类符号)。它与线编辑中“线上加点”的概念不同,“线上加点”的点是坐标点。所有的点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点文件中(*.WT)。

1.2 线

线是地图中线状物的统称。MAPGIS将各种线型(如点画线、省界、国界、等高线、路、河堤)以线为单位作为线图元来编辑。所有的线图元都保存在线文件中(*.WL)。

1.3 区

区通常也称面。它是由首尾相连的弧段组成封闭图形,并以颜色和花纹图案填充封闭图形所形成的一个区域。如湖泊、居民地等。所有的区图元数据保存在区文件中(*.WP)。

1.4 图层

在MAPGIS的应用中,同一个文件中有许多类型的地理要素。如一个线文件中可能包括等高线、公路、铁路、河流等多种类型的线。为了便于编辑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同一个类型的地理要素放到同一图层,例如:将所有的铁路线都放在铁路图层。而把所有的等高线都存在等高线图层,这样所有的图层都叠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线文件。

1.5 工程

一个工程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文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线文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文件组成。

1.6 编辑处理

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就要进入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廓整饰、邻图接边、误差消除等项工作。由MAPGIS 图形编辑子系统、拓扑结构编辑子系统、错误检查和数据校正等子系统来完成上述各项编辑处理工作。

1.7 颜色设计

颜色是地学图表现的一种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地学图的表现力和图面效果。因此,对地质图颜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MAPGIS 对地学图作了颜色的要求,地质制图是按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DZ/T 0179-1997)》来编辑的。

1.8 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是MAPGIS系统中的最后环节,通常是把显示所需的图形数据,经过分析、处理、编辑、用色、自检、误差消除等,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用彩色喷墨绘图仪输出彩色样图,对彩色样图进行校对和系统质量检查。

2 MAPGIS 生成矢量文件(.MPJ)的验收

2.1 系统库和汉字库的检查

对于 MAPGIS 制作的图件,在验收时,首先要搞清楚其对应的系统库、汉字库,在正确设置其目录路径情况下,打开其工程文件,才能保证点、线、面文件的正确使用。否则图面上显示的点、线、面内容是不正确的。资料人员验收时普遍注重系统库的配套,经常忽视汉字库。其实与其制作时所用的汉字库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MAPGIS 作图时用到的汉字库基本有两类,一是适量字库(即 MAPGIS 自带字库),另一种是 Truetype 字库(即 Windows 下的字体)。有许多情况是在电子文件中未将其制作时所用的汉字库附上,只说明其用的是 MAPGIS 自带的汉字库,这就说明了所用的不是 Truetype 字库,殊不知 MAPGIS 自带的字库也有几种,不是唯一的。曾经出现过在验收时,在用其说明中所注明的相同MAPGIS 版本字库配套的情况下,打开文件后发现其文字显示有叠加现象,重新配套上其制作时所用的MAPGIS 汉字库后,一切正常。因此验收时,在按照电子文件的说明、注明正确配套的情况下,当发现图面内容不正确时,首先对其系统库、汉字库的正确性进行确定,其次是对其点、线、面文件正确性的确定。一定不能笼统认为是点、线、面文件本身的错误。在这个确认过程,对于资料验收人员来说,就要有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和通晓 MAPGIS 制图软件技术。另外在检查 MAPGIS 软件制图时,在用比其制作版本高的软件进行验收,发现多个图件中某些线型有同样的异常,且没有其他问题时,重新用其制作时的版本进行检查,若正常的话,这是版本的差异,不是错误。另外还要注意在检查矢量图时要选择还原显示状态,弧段可见等。

2.2 点、线、面文件的检查

MPJ 工程文件就相当于我们平时用来管理东西的一个“文件夹”,而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就相当于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

点、线、面文件是包含图元的实体文件。

在设置好系统库和汉字库后,用 MAPGIS 软件打开工程文件,左边编辑栏内,出现点、线、面文件。当检查面文件时,将线文件和点文件选上,单击右键,选择“关闭所选项”,激活“更新窗口”图标,即可浏览检查工程文件(地质图件)中的所有面文件。检查线文件时,就关闭另两个文件,方法一样。

这样对工程文件的检查更系统、更全面,也更能保证地质图件汇交的质量。

注意:由于工程文件 *.MPJ 是对文件的管理,如上次保存时工程中文件的个数、文件所处的状态(编辑、打开、关闭等状态),在下次打开的时候都会和上次保存时一样。

2.3 空间数据库的检查

空间数据库是在原始地质图图件制作过程中,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DD2006-06》技术标准建库,所有点、线、面等矢量数据经过整理后才算入库。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整理,就算没有完成空间数据库,需返回重新做。除了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及文件夹以外,必须包含以下六个文件夹:MAP(全要素图形文件)、MAPGIS 文件(高斯北京,经纬度,图式图例)、MDB(外挂表)、metaDATA(元数据)、RASTER(栅格文件)、README(说明文件)。

数据库产品有多种形式,要视成果地质资料的情况而定,在地质填图项目资料汇交时,空间数据库是很重要的数字成果资料,它是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并举。资料人员通常根据其文字报告中基本数据信息的描述进行核对,如空间数据库的文件格式、文件数量,各类外部属性信息的记录数、内部属性有无等数量性、存在性检查。对于纯数据库项目成果检查要复杂许多,形式也多样。总之,因具体情况而进行基本数量性、存在性检查。对于镶嵌在系统中的数据库,则要通过其软件中的一些功能来实现对信息的检查。

3 MAPGIS 图形转换成图像文件(.JPG)的验收

3.1 转换图像文件的方法

在 MAPGIS 软件下,打开图形处理—输出系统,在文件菜单下打开工程文件,“光栅输出”菜单下即可找到打印“图像文件”,可生成 GIF、TIFF、JPEG 命令。如果图幅较大时,需要生成 EPS 格式;否则生成 JPEG 格式,在图片浏览时容易造成文件打不开。

3.2 图像文件的检查

当检查一份地质报告的附图时,要打开电子图件(.MPJ 和 .JPEG 格式),对照纸介质图件,逐一核实图面上的各类地质信息、图面颜色等,确保两类电子图与纸图的一致性。原则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制图、转换和打印成图吻合无误,从而完成一张图件正确性的检查。但也有例外,例如: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偏色和某点信息变化现象,即 MAPGIS 中由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的纸图与显示器显示的JPEG 图像颜色不完全匹配,有差异;JPEG 文件格式中有些地质点标注(子图)与 MAPGIS 软件工程文件输出的也不同。这主要与输出所用的打印机设备和显示器有关。不同的打印机因为配色方案的不同,其输出的图像颜色也有差异,一般是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色彩较鲜艳些。故检查中纸图与电子图在色彩上完全一致是很难的,只要把握是一个色系的色差就可以,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确。而图面上地质信息产生变化,是软件图形转换中形成的。解决的办法是把发生变化的子图用另一个相近的子图替换后,点信息产生的变化就消失了。

4 结论

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规定,汇交地质图要提交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即上述谈及的 .MPJ 和 .JPEG 格式文件。故资料验收人员只有掌握 MAPGIS 软件相应制图、编辑、浏览等功能,才能正确地检查一张地质图件两类文件及其附加的数据库,保证项目的最终成果完整准确地归档,日后提供社会服务。

档案工作地方标准以什么表示

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本建设、科学研究、设备仪器、产品)、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还有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等等,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和要求。但整理原则是相同。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一、基本要求:

要整理好文书档案就必须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和《海南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

二、基本概念:

(一)归档文件: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纸质文件材料。

(二)归档文件的整理,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加盖归档章(编号)、编目(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归档的意义:归档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标志,是文书处理的终点、档案管理的起点。

(三)全宗:指一个独立的机关、团体或其它的组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设立全宗的主要资格是立档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一般来说,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就是一全宗。

(四)全宗号:是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的代号。

三、整理方法:

(一)收集:收集是归档整理的前提、根本,没有收集齐全完整的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就不能很好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情况。因此,收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保证齐全完整;收集范围是本单位的收文、发文、内部文件。必须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立档单位要建立健全收发文登记制度,有完整的收文登记本、发文登记本、印章登记本、依据归档范围,收集所登记的“红头文件”的归档。

2.检查本单位在年度工作中产生的“白头文件”材料是否收集归档。如①会议材料:本单位年度工作会议材料(总结、计划)、表彰材料,专业会议材料,代表发言材料;本单位在上级工作会议上发言、汇报、经验材料、典型材料、交流或发表论文、考察报告。②综合材料:会议记录本(党委、党组会议,行政、办公会议)等;各类花名册、登记簿(干部职工、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花名册及主要业务工作登记簿);年报表(业务、党员、人事劳资等各种统计报表);各种介绍信存根(党团组织关系、干部调动、行政事务等)、协议、合同。

以上收集到的“红头文件”和“白头文件”材料是本单位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立档单位应收集的文件材料。

(二)归档判断:立档单位将收集到的材料,依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的归档范围和不归档范围,剔除不归档的文件材料,剩下的就是立档单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进行归档。不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三方面的文件:①重份文件。指本单位的发文及部分收文的重份文件。②普发性文件。主要指上级、本级非隶属单位给本单位的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励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③未生效文件。如本单位代上级机关起草的未成为正式文件的稿本等。

(三)装订:用不锈钢钉或线将归档范围中的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固定在一起即单“件”装订,便于保管利用。

1.整理单位:确定以件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重要文件的正本与历次修改稿可各为一件;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文件,无定稿的或打印出来的定稿上无领导修改手迹、批示而定稿不存档的,将正本与发文稿纸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会议记录、介绍信存根等按其原来的装订方式,一个自然本(册)为一件,未装订的式样同一的表格,以一定的单位组合,可装订在一起的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未装订成套的会议材料各为一件,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

2.文件的装订:归档文件按件装订具体要求: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复在后;汉文在前,少数民族文字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无特殊规定的,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有文件处理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正文在后。

3.装订的部位与对齐方式及注意事项:文件装订时应以左、下侧对齐,以便装订和利用。‚装订时,应将保管期限为永久的归档文件中去掉不符合保管要求的一般订书钉,采用不锈钢订书钉装订(注意:采用不锈钢订书钉装订的档案不能用微波设备进行消毒,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或较厚的文件采用“三孔一线”的线装方法装订。

(四)分类:

归档文件采用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进行分类。同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1.区分年度

①年度以落款日期为准。如2009年形成的《2008年工作总结》应归入2009年。

②跨年度的文件放入办结的年度。如2008年形成的《2009-2010年工作规划》应归入2008年度

某单位2007年立案、2008年结案的某信访案件,其文件材料统一在结案年度归档,即归入2008年。

③几分文件作为一件,“件”的日期应以装订时排在最前面的文件日期为准。具体地说来文与复文为一件,以复文为准等。

④会议记录本以该本最后一次会议记录时间为准。

⑤文件没有标注日期时,需要分析该文件内容,制成材料、格式、字体以及各种标识,通过对照等手段来考证和推断文件的准确日期或近似日期,并据此按年度合理归类。

2.区分保管期限

将每年的归档文件按永久、定期分开,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永久保管档案的的确定: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哪些需要永久保存呢?《规定》第七条列出了八款,《文书档案保管管理期限表》中列出了41款文件材料,约占整个期限表的一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反映机关主要历史面貌的文件材料。如:大事记、组织改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②反映机关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的重要文件材料。如行政管理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审批、审查、核准等文件材料;房产、地产、固定资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合同、协议、国有资产管理等文件材料。

③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重要文件材料。如:党组(党委)、行政办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工作会议、专题会议材料,上级机关、上级领导视察本机关工作文件材料;本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性法规文件、业务文件、调研报告、请示、批复、外事活动文件等。

④反映机关人事管理活动的文件材料。如人事任免、奖励材料与处分材料,录用、转正、聘任、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材料;人事考核、职称评审、职工调动、职工名册、党团员名册、党团材料等这些文件材料在反映本机关的历史面貌,主要职能活动,维护国家、机关和职工权益等方面具有长远的利用价值和凭证价值,是各机关形成文件的重点和核心。

准确理解保管期价值的鉴定是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难点。《规定》把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在具体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时,突出以本机关文件为主(即以我为主),在操作时,实现对每级文件(上级、本级、同级、下级)文件进行两分制:

上级机关文件:针对本机关的文件或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永久保存。如同级党委、政府关于本机关机构设置、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上级机关对本机关或人员的表彰文件;上级机关对主管业务工作的规划、意见、批复等。其他需要贯彻执行或查考的保存10年。

本机关文件: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永久保存;一般的保存30年或10年(表中界定具体清晰)

同级机关文件: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保存10年。

下级机关文件:报送的重要的总结、报告保存30年,一般的保存10年。

(五)排列

1.把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的文件分开排在一起。即立档单位每年只编永久、30年、10年三条流水号分开排列。不同年度、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能排列在一起。

2.在同一保管期限内,把同一机构(或问题、文号)有内在联系(如同一次活动、同一项工作,同一个会议)的文件排在一起,即同一事由的相关文件应当排列在一起。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整理原则的体现。排列顺序应保持相对固定。

3.最后在同一保管期限、同一机构、问题或文号内按成文时间的生后顺序排列。

(六)编号

归档文件编号是指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识为符号,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编号是编目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其目的是反映分类、排列这些系统工作的成果。通过编号,使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得以确定,并为后续的编目工作以及将来查找利用时的实体存取提供了条件。件号即文件的排列顺序号,它是反映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和固定归档文件的排列先后顺序的重要标识。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文件处理单随同归档的,归档章盖在文件处理单上,以保护文件正本的原貌。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目。

1.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档案室如没有全宗号可暂时不填。

2.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4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8。

3.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填写为永久、30年、10年。

4.件号: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以年度为界,每年必须从1编起,不能跨年度连续编号,各期限分别编流失号(即每年分期限共编三条流水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后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每种保管期限各编一个流水顺序号,如2007年永久件号:1、2、3……82

30年件号:1、2、3……73

10年件号:1、2、3……243

馆编件号待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后,由档案馆根据需要填写。

(七)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通过检查复文来实现对相应来文的查找。

归档文件目录包括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和备注等项目。

1.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2.责任者:指发文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①填写责任者时一般应使用全称或通用简称,如“海南省纪委“,不能使用“本厅”、“省教育厅”等含义不明,难判断的简称。②联合发文责任者过多时,可适应省略,但立档单位是责任者的必须抄录。以体现“以我为中心”的精神。③未署责任者的归档文件,编目时应根据文件内容形式等特征加以考证并填写。

3.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是由发文机关按发文次序编制的顺序号,一般由机关代字、年度、顺序号组成。如琼府办[2008]198号、琼邮管[2008]68号,没有发文字号的不填写。文号栏内不得填写诸如“会议文件之一”等文件顺序号,亦不得填写“情况反映”等刊物名册。

4.题名:即文件标题,一般应照实抄录。没有题名或题名不规范的,应根据文件内容,重新拟写或补充标题,外加“〔

〕”号附于原标题之后。如海南省档案局关于转发档发[2008]18号文件的通知,应重拟提题名并抄录为海南声省档案局关于转发[国家档案局关于汛期档案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5.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20080708、20081112表示月、日的数字可回行填写,如2008

0708。

6.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总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7.备注:用于填写归档文件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情况。包括密级、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等。如果有些条目须说明的情况较多,备注栏难以填写时,可在备注栏中加注“*”号,将具体内容填写入备考表中。

(八)装盒

装盒是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填写备考表、编制档案盒封面及盒脊。不同年度,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能装在同一档案盒内。

1.装盒要求:归档文件应严格按照件号的先后顺序装入档案盒,与归档文件目录中相应条目的排列顺序相一致,保证检索到文件条目后能对应找到文件实体。档案利用完毕后归位时,同样要注意将其按件号顺序装入相应档案盒中,否则,在以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情况下,一旦归位错误,将很难再找回,甚至可能从此成为“死档”。

2.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各立档单位应到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购买。以保证档案盒制成材料的质量。

3.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

4.备考表放在盒内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

①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归档文件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程度、文件本身的状况(如字迹模糊、缺损)等。整理工作完毕后归档文件如有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应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进行归档文件整理时,如某件文件须说明的情况复杂,目录备注栏填写不下,也可在备考表中详细说明,并在目录相关条目的备注项中加“*”号标示。

②整理人:填写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以明确责任。

③检查人:填写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以示对整理质量的监督检查。

④日期:填写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九)编制检索工具

1.归档说明(全宗说明)内容包括本单位主要工作职能、本年度内设机构设置情况(领导班子、内设机构及领导任职情况)本年度主要工作概况、本年度文书档案归档情况(含归档工作的组织情况、文件材料完整与否,档案数量,有何缺陷)。

2.打印归档文件目录(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永久目录打印一式三份,30年、10年期限的目录打印一式一份

)。编制封面,并根据需要分保管期限与归档说明(全宗说明)装订成册:归档说明(全宗说明)、永久目录装订一式两本;归档说明(全宗说明)、永久、30年、10年目录合订一本。归档文件目录封面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等项目。

全宗名称: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年度:填写本目录所登录文件的形成年度。如:2003年、2003-2008年

保管期限:根据目录中所登文件的保管期限填写。如:永久,永久、30年、10年

地质档案资料中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内容(三种划分标准)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包含制定、发布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三部分内容。这里着重介绍档案工作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类型。

按照发生作用的范围和审批程序,档案工作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标准)

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或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以“GB”表示)和推荐性标准(以“GB/T”表示)。有效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就应修改或重新制定。《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11822-2008)、《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等都是档案工作的国家推荐性标准。

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是在全国档案行业内统一执行的技术标准,由国家档案局发布并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行业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目前发布的基本上为推荐性标准,以“DA/T”表示,如《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档号编制规则》(DA/T13-199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T39-2008)等。

档案工作地方标准,是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统一执行的档案工作标准。一般是在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又需要有地方统一要求的情况下,可由省级标准化主管机关制定地方标准,以“DB”表示,如浙江省档案局起草、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DB33/T498-2004)。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公布后,地方标准即应废止。

档案工作企业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档案管理要求、技术要求等,由企业制定并发布。企业标准,一般以“Q”作为开头。

档案工作标准内容涉及档案工作专业名词术语标准、代号代码标准、档案著录和目录组织标准、标引语言标准、档案工作各项业务建设标准以及档案库房、装具、各种设备标准等。

王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 266071)

摘要 目前,在地质档案资料的归档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码照片档案。本文针对数码照片档案在归档、管理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地质档案资料 数码照片 档案管理

近几年,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码相机如同手机一样得到了普遍应用,数码相机在拍摄、保存、传输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的胶片摄影无法相比的。随着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目前,在地质资料的归档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码照片,科研人员经常会把数码照片作为野外工作成果的一部分送到档案室归档。虽然数码照片档案也是电子文件的一种,但它毕竟有着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在保存、管理上也应该有别于普通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1 数码照片的特性

1.1 数码照片档案是也是电子文件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它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

在《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中,对电子文件的定义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由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数码照片档案是电子文件的一种。

1.2 数码照片本质上仍属于照片范畴

数码照片不仅是电子文件,它还具有照片的属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中对照片档案的定义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说明三部分”。生成数码照片的主要目的就是以静止摄影影像记录定义中提到的各种活动,数码照片与纸质照片虽然从原始表现形态和保存载体都不相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底片,但数码照片本身就可以冲印成纸质相片,也可以生成底片,传统照片与数码照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说,数码照片主要的属性仍是照片。

1.3 数码照片的优缺点

数码照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成像快、传输快、易处理、易编辑、易查阅,而且,即使存储时间很久也不会出现变色、变形,便于长期保存;数码照片还有着应用范围较广的优势,可以在数码相机和电脑上显示、浏览、处理;以与刻录机、打印机、电视机等多种设备连接传输,能够在网上发布。

在有着显著优势的同时,数码照片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首先,数码照片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会导致对数码照片的真实性的鉴别出现困难,通过电脑对数码照片进行处理、修改是件很容易的事,这给原始档案的认定带来了难度。其次,是对软件和硬件具有依赖性,数码照片主要采取数据存储,对它的处理过程必须通过电脑和各种软件,一旦这两者出现损坏,对数码照片的破坏会是毁灭性的

2 地质资料中数码照片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质单位对地质档案资料中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都非常重视,但目前数码照片档案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标准

数码照片的格式、分辨率标准等方面都不能统一,各单位对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有些是参照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来管理,有些干脆参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自行制定本单位的管理方法,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质量。

2.2 数码照片档案在收集、归档、保管时存在一系列问题

数码照片多数采取数据存储而非实物存储,它本身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底片,不用冲洗。数码照片的拍摄者不一定马上把拍摄到的照片及时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又无法对数码照片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这会造成数码照片档案归档不及时,容易导致漏归。在保管方面也存在问题,数码照片必须要依赖计算机等存储设备才能存在,而这些设备本身的条件、故障,加上电脑病毒等,会造成数码照片档案的损坏和丢失。

3 加强地质资料中数码照片归档的主要措施

与纸质照片档案相比,数码照片档案无论是原始表现形态还是保存载体都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对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更加复杂。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

3.1 地质行业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不断有新思想、新知识、新载体出现,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更新知识。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多学习了解地质行业以及与本单位专业技术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既熟悉档案专业又懂得本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现代设备操作,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优秀档案管理人才。

3.2 完善数码照片归档制度

可参照和借鉴其他城市、其他行业以及兄弟单位的经验,在收集、归档方面下工夫。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督促摄影者及时把数码照片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并做好与照片相匹配的文字说明,包括日期、地点等,尽量做到反映照片的全部信息。

3.3 对数码照片原始性的鉴定

原始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这一条对数码照片档案同样适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平时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数码照片归档时,一定要确定它们没有经过修改、合成等后期加工。这项工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应当参照归档课题的其他成果,仔细分析照片的画面、色调、比例、整体风格等,在必要时,可以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来鉴定真伪。总之,对数码照片的原始性的鉴定和确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4 对数码照片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对地质档案资料中数码照片的管理,应该同电子文件的管理一样,实行双套管理。一套完整的数码照片档案,应该包括数码图像文件、纸质数码文件、文字说明3个部分。

4.1 数码图像文件部分

归档前,首先同归档的科研人员一起对数码照片进行筛选,把重复的、不清晰的数码照片剔除掉,然后将确定归档的数码照片作为一份电子文件著录,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至少保存两个备份。光盘至少要刻录出两套,一套作为归档内容的一部分,随其他的研究报告、图件等一同归档,顺序编号,不需要单独分类。这样,在将来查找同一课题的档案资料时比较方便快捷。另一套单独存放,封存保管。

4.2 纸质数码照片部分

一些文章作者认为,把数码照片制作成纸质照片保存没有必要,我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与数码照片相比,纸质照片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备份1套纸质数码照片,可以防止重要数码文件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具体的管理方法参照纸质照片的归档管理方法即可。归档纸质数码照片时,应仔细与数码图像文件核对,数码图像文件内容与相应的纸质照片内容完全一致才能归档。

4.3 数码照片的文字说明部分

文字说明部分应反映数码照片的主要信息内容,标明所属课题名称、拍摄时间、地点、拍摄者、像素、图像格式等。数码照片刻录成光盘后,应在光盘上附外标签,粘贴在光盘包装物上,不能直接在光盘上写字或粘贴标记,以免影响光盘的阅读。标签上应填写地质档案案卷号、载体号、题名、写入数据的日期等。除此之外,在光盘盒上一定要标识出光盘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目前,对于地质资料中数码照片的管理,尽管还存在着很多有待于探索的地方,但只要能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一定会很快形成一套有效、规范的管理方法,以确保数码照片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使数码照片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极大地丰富地质资料的内容。

参考文献

李丽云.加强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档案,2007(3)

王凤刚.对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傅荣校,翁敏曦.档案数字化扫描与存储格式比较研究.档案学通讯,2007(2)

以上就是关于归档的方法?怎样归档最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