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与织女相爱相识的过程及结果?

   2023-05-01 03:36:55 网络780
核心提示:最佳答案牛郎织女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

牛郎与织女相爱相识的过程及结果?

最佳答案牛郎织女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详情?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因为他经常放牛,与牛为伴,人们都叫这个小伙子牛郎。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

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早晨为老牛采接各种花儿上的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让他在第二天黄昏的时候,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每天黄昏会有七个仙女下到这个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个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

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起来。这时牛郎捧着她的衣裳出现,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给她。

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含羞的答应,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

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扩展资料:

故事内涵

1、讽刺说

古人对“牛郎”与“织女”早期的形象,都颇有现实讽刺意义:织女不织布、牛郎不驾车,强调牵牛与织女的徒有虚名,从而讽剌古时贵族不劳而获的行径。

西汉以后的民间传说充满了贵贱有别的味道,织女嫁牛郎也是无奈之举,牛郎之所以能跨越门第,娶到织女,是在老牛的指引下窃取仙衣所致,织女婚后大多是想方设法拿回仙衣逃离人间。返回天国。

2、迁徙说

有说法称牛郎织女的故事指的是炎黄大战后,炎帝部落遭到黄帝驱逐而南迁的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中牛郎、织女原本都是天上的星宿,天长日久产生了儿女之情,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王母娘娘干涉他们、阻止他们,千方百计地想拆散两人,金牛星知道此事后,认为王母娘娘多管闲事,无意间顶撞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气之下状告了玉帝,玉帝大怒,于是把金牛星打下凡来变成了一头老牛,牛郎星也被打下凡间受苦。

牛郎下凡后托生在一个姓孙的农民家里,家里有弟兄两个,牛郎是小弟,取名孙寿义,哥哥名为寿仁。弟兄两个还算和睦,就是牛郎的嫂子生性刁蛮,为了霸占家产,千方百计陷害牛郎。有一天牛郎在地里耕田,老牛忽然说话了,牛郎大吃一惊,没料到老牛就是天上金牛星所化。老牛对牛郎说:“今天你嫂子要是给你吃烙饼,你千万可不要吃,里面有毒药”。牛郎回家后,他嫂子十分殷勤地给他端来做好的烙饼,牛郎拿在手里了,忽然想起了老牛的话,便搪塞嫂子说:“地里还有活要做,我在路上吃吧”!于是牛郎拿着饼就出了门。一出门,牛郎装着将饼掉在地上,被躺在大门口的大黄狗看到,一口吃了,结果大黄狗当时就被毒死。这下牛郎嫂子的阴谋给拆穿了,嫂子恼羞成怒,提出要跟牛郎分家,外出讨债的哥哥孙寿仁也给叫回家来。分家时嫂子十分贪婪,哥哥孙寿仁在她的强迫下忍气吞声,只好按妻子的意思把老牛、破车、疙瘩绳(断成一节一节结在一起的草绳)、最不好的房子——草棚及一份薄田分给了牛郎。

从此以后,可怜的牛郎就只能和老牛相依为命了。有一天老牛又开口说话了:“织女下凡来了”。牛郎正要再问时,猛然听见在远处的莲池中有嬉戏声,牛郎想往近处走一走,以便一睹仙女真颜,却在半路上捡到了一套红色的纱裙,其质地与做工绝非人间所有。他想一定是仙女嬉戏沐浴时,不小心让流水冲了下来。好心的牛郎就将衣服捡起,拿到一块干净的向阳的大石头上晾晒。他时不时地翻动纱裙,希望衣服早点晾干,以便还给那位出浴之后焦急寻找衣服的仙女。日过半晌,仙女们纷纷出浴赶回天庭,这时最小的七妹织女却找不见自己的纱裙。这纱裙原是有魔力的外套,不穿上它可没法回到天庭呀。织女为了不耽误姐姐们返回天庭的时间,决定一个人去寻找衣服。她找呀找,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有红色的东西在飘动,她急忙赶过去,一看就是自己的纱裙,心中涌出掩不住的欣喜。同时牛郎赶紧从草丛中爬起来打躬作揖。织女看到了朴实善良的牛郎,牛郎也总算见到了美丽灵巧的织女。两人一见钟情,岂不知在天上他们早已相爱。因两人情投意合,织女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同牛郎在人间过平凡的日子,再也不回那个到处都是金科玉律的天庭了。于是他俩就开始营建起自己的小家,牛郎很勤劳,整日在田间劳作,织女很灵巧,天天在家纺纱织布。更可喜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织女一直沉浸在幸福的时光中,不知不觉已经几年了。有一天牛郎在给老牛喂草时,年迈的老牛又开口说话了:“牛郎,我老了,帮不上你什么忙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取下来好好保存着,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没过多久老牛就死了,牛郎按照老牛的吩咐取下牛皮后将老牛埋葬了。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过了几天,王母娘娘召唤织女们上殿献锦,却迟迟不见最小的织女前来,于是叫来其他六姐妹问话,王母知道事情的经由后勃然大怒,要亲自下凡收罗织女上天。

这天,牛郎织女像往常一样,一个在地里耕作,一个在家织锦。忽然牛郎觉得很不对劲,拔起脚就往家里跑,还没跑到家,就看见织女被王母娘娘拉着飞上天庭,他赶紧跑到家中,找出老牛皮,用扁担担着两个孩子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一看形势不妙,就从头上拔下玉簪在身后一划,出现了一条看不到彼岸的天河,就这样牛郎织女被天河无情地隔断了。

织女回到天庭后被软禁起来,天天以泪洗面,而牛郎回到凡间后也日夜牵挂着妻子,两个孩子不停地叫着要妈妈。天庭中的众神都觉得如此作为实在有些残忍,一下子隔断了夫妻情、母子情两重情意。王母娘娘此时也被感化了,便做出了让步,准许他们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团聚。由喜鹊衔来木柴搭桥相会。过了很多年,被打下人间的牛郎罪满之后,也重回天庭并且重新受封成了牵牛星。

关于牵牛、织女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牛郎和织女,为何只在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 织女星牛郎星,《牛郎织女》传说就是讲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 ,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从前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很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故事简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女儿,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女儿,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以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害羞的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日,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亦名乞巧节。

又逢七夕,牛郎织女也该鹊桥相会了。但是,为什么两人一年只相会一天?而这一天为什么又偏偏在七夕?

先考传说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总的来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牛郎织女婚后疏懒不干活,被罚只能在七夕相会(下文会提到)。

第二种类型: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结合(梁祝死后,升上天,变为牛郎和织女星)。

第三种类型:牛郎织女传说与女巫故事结合(如被西王母一怒之下,拔下金钗,划出了一条银河,牛郎织女,分隔两边)。

第四种类型:织女后来嫌弃牛郎,抛夫弃子,自己返回天上了(这才是真实的吧……)

最广为流传的是第三种类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天仙配”。

西王母本意是让牛郎织女永世不得相见。结果织女“泣涕零如雨”,牛郎带着一双儿女,日日夜夜守候在河边,感动了无情无义的西王母,才得以有机会一年相见一次。

再考现实

牛郎织女的传说,蕴含了古人的基本生活图景:耕田、织布、交媾。

男耕田,女织布,一起繁衍后代,为何不能长相厮守呢?

单从爱情悲歌的文学效果来解释,恐怕显得有些单薄。

如果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放在人类婚姻史的宏观背景来看,这背后或许暗藏着一段早已被遗忘的集体记忆。

人类的婚姻史,大抵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杂乱性交时期、群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我们知道,在泸沽湖附近的摩梭人,现今尚处于原始母系社会,至今还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他们的先妣神与周围众多的男山神结交情侣,过着无拘无束的性生活。他们把这些男山神叫做先妣的“阿注”。

像这样的风俗,同样普遍存在华夏诸族,只是年代久远,不容易考证。

关于我们华夏始祖的传说,都是所谓的“感天而生”。如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

传说归传说,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并不是夫妻关系,应该是“阿注”关系。

偶然结合,然后相忘于江湖

由此可以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一个内核:华夏远古时代的先妣与先祖,并非稳定的夫妻关系,只是“阿注”而已,因此他们不会终生“同寝”,只会偶尔相见。

随着婚文明的发展,婚姻制度也越来越严苛,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但是,追求自由性生活是人的天性。为了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原始氏族逐步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礼俗,一方面给“高压锅”装上一个“减压阀”,另一方面也维持社会、家庭的稳定。这些礼俗包括:

1“妇贞而女淫”。意思就是,在嫁为人妇之前,可以广交“阿注”,结婚以后,就要守贞节,专一,不能再自由交往。未婚男性也是的。

2允许已婚男女一年一度“放牛出栏”,在特定的时间,可以自由相会。一旦特定的时间一过,已婚男女必须结束狂欢,各回各家。

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都提到,楚王游云梦泽时,梦里遇见神女“荐枕席”,一番云雨之后,神女便告别而去。

从这里可以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二个内核:已婚男女在一年一度的特定时间,可以效仿先祖,纵情野合,时间一过,便要回归原处。

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一相逢的桥段,或许正是人类婚姻史上特殊时期的残余记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那么一年中有365天,牛郎织女相逢的日子,为何偏偏是七夕呢?

其一, 夜观天象,七月的夜空,最显眼的便是牛郎和织女星

据天文学者推算,《夏小正》时代七月份的黄昏,织女星恰恰升到了一年当中最高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这颗明亮而皎洁的织女星,正在人们抬头可见的头顶上。

在织女星的东方偏南一点的地方,也就是“河汉清且浅”的东岸,就是牵牛星。牵牛和织女分居银河两岸,到了初秋的夜晚,由于银河正好转到正南北的方向,直直地穿越透顶的夜空。这个时候,分居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正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意象,应该就是从这种天象演绎而来的。

再有,《七月》里有云:

意思是,七月的时候,还可以在野外玩耍,到了八月就要到屋檐下了,九月就要在家门户里面了……因为天气变凉了。

七月流火,天气刚刚转凉的时候,正是织布储备过冬衣物的最佳时节。人们白天织布,夜晚仰望星空,一代一代,述说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其二, 七月七日,是个神奇的日子

从时节和天象来看,只能说明为什么是七月,要想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是在七月七日这天,还要结合古人对时间所怀有的神秘观念。

“七”是一个神圣的数字: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上,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同的日子。

汉武帝与西王母是在七夕这天相会了。《汉武故事》载:

此外,天上神仙也是在七夕这天聚会。据吴均《续齐谐记》载:

这些传说似乎都将七夕与相会联系在一起。对时间的崇拜,也就延伸到对生命的崇拜之上。

《西京杂记》:“戚夫人……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戚夫人是刘邦的妃子,据说七月七日宫中过节时,要到百子池,作于阗这个地方的音乐,并用五色丝缕系在一起,这叫“相连爱”。这似乎已经有点情人节的味道了。“临于百子池”,也带有求子的意愿。

由此可见,七夕在古时,乞巧乞爱的同时,也是乞子的吉时,并且七夕出生的人最为尊贵。据载,汉武帝刘彻就是出生在七月七日这天。这或许也是两汉时期,七夕节流行的一个原因吧。

牛郎织女的故事,遇上日益流行的七夕节乞爱相会的风俗,久而久之,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便由最初的两颗星相恋,到人神相恋,再加上“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一年一度来相会的情节,慢慢变得更加完美了。

直到后来,一提到女郎织女的传说,便想到七夕节这天的相会,反倒会觉得七夕这天,就是因牛郎织女相会,才衍生出来的节日。

人们通常把七夕佳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认为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把七夕作为节日。实际上,从文字记载来看,七夕节要早于牛郎织女传说数百年。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典籍记载,最早可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其二为《诗经·周南·汉广》:

这些记录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当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两颗带有农耕文明(牵牛星)和家庭手工业文明(织女星)的星星,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后来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才开始有了隔河相望的故事情节。

而这仅仅是将牛郎织女二星拟人化,隐约有两星相恋的韵味,但却还没有具体情节,诸如七夕鹊桥相会等。

到了东汉时期,才开始有了鹊桥相会的桥段,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

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基本具完整了,不过,还没有看出牛郎跟织女的关系。是夫妻?还是情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就更加完美了。当时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

把织女说成是天帝织女,天帝看她一个人织布可怜,就让她嫁给了牛郎。结果成婚之后,织女贪恋男女之乐,居然不织布了。所以,天帝一怒,让他们分隔河两岸,一年才能相见一次。

由此可见,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春秋战国(《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流传数百年,才提到七月七日相会

实际上,据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有了。据明代罗欣《物源》记载:

考虑到作者与所记载时间相隔太远,可信度不高。关于七夕节最早的记载当数《西京杂记》,文中记载: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汉初时期,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这些风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记载。

因此,并非是牛郎织女的传说造就了七夕节,而是七夕节遇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而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如今痴男怨女追捧的“情人节”。

以上就是关于牛郎与织女相爱相识的过程及结果?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