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第一课

   2022-05-29 17:19:38 网络860
核心提示:听到“财务自由”这个名字就很吸引人,财务自由是我们普通人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重塑你的金钱脑和钱意识。让我们学会赚钱、学会存钱、学会钱生钱。 理财其实就是理生活:牺牲情绪上的放任,换来更高的自由 会存钱才能抗风险:明白你的存钱模式

财务自由第一课

听到“财务自由”这个名字就很吸引人,财务自由是我们普通人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重塑你的金钱脑和钱意识。让我们学会赚钱、学会存钱、学会钱生钱。

理财其实就是理生活:牺牲情绪上的放任,换来更高的自由

会存钱才能抗风险:明白你的存钱模式,存到你的第一桶金

一辈子不缺钱:活用“4%法则”,钱就会越用越多

正确的赚钱观念:大道至简,提升赚钱效率

钱生钱的秘密:左手现金流,右手滚雪球

打造资金蓄水池:利用杠杆,买好人生中的头两套房

在会计学专业内选定一个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列出其绪论、主体、结论的具体内容。

论文关键词:会计监督;责任主体;社会审计监督

论文摘要:加强会计监督,对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单位要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加强会计监督,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于会计监督弱化,致使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弄虚作假、违规违纪,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各单位要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作好会计监督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领导说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会计监督也是“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等等。这些认识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导致会计监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责任,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可以弱化,甚至放弃。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是与《会计法》、《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各单位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应当的,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置于合法这一大前提之下。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产生经济利益的前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三、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领导人是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负有责任。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和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五、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构筑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三者缺一不可。由于国家监督是依法对各单位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监督,上述两种监督形式及其结果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并可弥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不足,或者说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加强,可以推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充分开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进行提供了重要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7).

[2]霍卫红.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财务会计,2001,(5).

[3]肖广英.浅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J].财务会计,2001,(3).

[4]白岚.新“会计法”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J].财务会计,2001,(4).

[5]李军.从“不做假帐”谈会计监督[J].财会研究,2001,(10).

[6]王尚礼.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职能[J].财会研究,2001,(4).

[7]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1,(10).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一、关于会计与社会发展、经济环境等关系 1、会计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会计 4、中国会计特色问题 5、中外会计差异的比较分析 6、会计的国际化和科学化 7、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 8、WTO与我国会计

9、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与促进作用 10、我国会计发展史趋势 11、会计住处质量与资本发展 12、会计学科发展趋势

13、转型经济时期会计的特征分析 14、经济因素对会计的决定与影响作用 15、会计与经济效益

二、关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问题 1、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 2、会计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3、我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 4、执行《会计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5、XX具体会计准则的改进意见

6、我国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协调问题

7、会计人员管理规范与法规 8、会计法涉及的重大会计理论问题 9、完善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协调问

10、影响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 11、会计准则的“政治程序观”与“经济后

果观”分析

12、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理论分析 13、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 14、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 15、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三、关于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与强化会计

管理问题的研究

1、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思

2、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理论研究 4、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本控制模式 5、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6、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理财观念 7、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税务会计 8、产权会计问题

9、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 10、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11、企业资本的运营机制

1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若干问题 13、行为科学与行为会计

14、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15、作业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较 16、行为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问题的思考 绪论

未定义书签。17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调节财务管理的一个杠杆,借贷和股东投入应该存在一个比例。而一家企业在遇到资金缺口的时候,融资方式有多种选择,这就涉及怎样制定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负债率政策的问题,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我们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政策,指出我国目前资产负债率政策存在的问题,希望给我国企业经营者在制定企业资产负债率政策以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政策 DISCUSS HOW TO REDUCE THE RATIO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SETS Abstract:Asset-liability ratio is a leverage financial management regulation, Lending &investment there and shareholder input should be a proportion, when a listed company is in the face of the funding gap, There are many election Financing methods. This involves problems how to design 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central issue of this paper.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policy asset-liability ratio bas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asset-liability ratio of china current policy problems and find solutions is the suggest to guide Business operators to develop 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inancial managementEconomic value addedAsset-liability ratio Policy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有企业规模的逐步壮大,国有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逐渐增大,单纯依靠企业内部融资以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借助外部融资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合理筹划资金来源及筹资额度成为决定企业经营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偏高,各行业制定的资产负债率政策欠合理性,负债过高带来的财务风险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引导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以及负债结构,使我国国有企业制定的资产负债率政策相对合理化。 1.1.2 研究意义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企业在制定资产负债率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资产负债率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资产负债率政策,合理安排企业有限的财务资源;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代世界各国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而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 70 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的经济陷于停滞膨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对此一筹莫展,于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想盛行起来,它们主张在宏观上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微观上提出政府不干预企业经济活动,让企业自由经营。从 70 年代后期起,英国开始实施私营化的计划,美国的经济学家为把减少国家干预,消减企业繁琐规章制度,作为经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Ross(1972)和 Myers, Majluf(1984)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入资金结构分析中,大大丰富了筹资理论的内容。美国学者(Berger,1998)将企业的贷款成本分为两部分: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在深化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负债、融资的理论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争议,如Jaynralne 和Wolken(1999)对银行在企业信贷上的成本优势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于 Berger 结论相反,认为中小银行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在2003 年,罗伯特·J·希勒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我们的金融体系,使之建立在稳固的理论框架之上,这个框架必须能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们也必须依靠其他一些现有的金融机构的帮助,比如银行,保险和证券,获得他们的专业支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邹欣(1997)认为:我国国企在资产负债方面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误、信贷约束软化、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和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 其中关键是制度问题。目前制约国企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低效益, 而不是高负债,对于国企较高的历史性负债, 国家首先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国内很多学者如胡显勇(1998)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的成因及对策》中指出现行国有企业普遍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政府部门通过银行注入资金成立起来的。并且,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行为多于经济行为,在其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积累资金被允许注入企业内部用于扩大再生产。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银行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逐步过渡为商业银行,原来由政府部门通过银行向企业注入的资金转为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的借款,银行变成了企业最大的债权人。由于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又没有及时积累资金补充,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郑冰洁(2005)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中阐述了我国在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的行政干预和所有者行为的不合理,大型国有企业负担过重,导致盈利水平低,自我积累少。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是优化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前提。 随着对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问题认识越来越深入,专门用来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尤其是对如何让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量化研究更少。目前为止,国内比较系统的研究 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见。对此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专业或领域出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并且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来引导我国国有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政策。同时结合资本结构及相关财务比率来具体阐述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失衡的体制性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降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其成因 2.1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2.1.1 资本结构定义及其相关财务比率分析 资本结构系指长期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最佳资本结构(图1)便是使股东财富最大或股价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是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资本结构的相关财务比率包括:股东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其中,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资产负债比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购买固定资产所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需要的资金有多大比例是来自于所有者资本。 (图1)最佳资本结构 2.1.2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分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两类。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既无法进行股权融资,也几乎没有债券融资可能,只能通过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来说,虽然一般都经过改组和改造,资本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也未能实现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所以,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情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首先,内部融资的比例偏小,且其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86 年我国企业内部融资的比例为 32.8%,到 1995 年下降为 21.8%;我国企业在改革以前基本没有自我资金积累,改革以后有些企业自主财力有所增强,但与其他国家比较,则差别甚大。 其次,企业外源融资中负债额大、比例高。企业在缺乏内源融资能力的情况下,只能严重依赖外部的资金供给,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限制了企业从外部融入资金的渠道和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负债额大,比率高。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比率已明显下降,基本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相近。 再次,外部融资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如下表1),反映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就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有关资料表明,到 1998 年底,全国 6147 万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63.74%,流动负债率为96.5%,短期偿债能力持续恶化。据央行1997 年对全国5000 家企业的统计显示,其平均资产利润率仅有1.3%,资本利润率仅有3.4% 。 最后,同是直接融资方式,股票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债券融资, 即使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多数上市公司仍显示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据统计,1992 年,我国 53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为 65.02%,同期股票融资的规模为 94 亿元,债券融资的规模为684 亿元,到2000 年,我国1088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下降到53.49%,其中负债率低于30%的公司就有267 家,同期股票融资的规模上升到2103 亿元,债券融资的规模仅有83 亿元。 (表1)1991-2000 年我国企业外源融资比例变化 年份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年份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1991 7% 93% 1996 6% 94% 1992 13% 87% 1997 10% 90% 1993 18% 82% 1998 8% 92% 1994 18% 92% 1999 13% 87% 1995 6% 94% 2000 28% 72% 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有明显的缺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负债比率高,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与低利润率并存的局面,企业严重的缺乏自我融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深,企业财务清算约束渐趋硬化,过度负债问题愈来愈凸现出来。 2. 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由于股权融资的市场负信号效应,国外上市公司一般把它作为最后的融资选择,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将股权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时,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其优化问题,而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获得资金的问题,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科学决策问题,并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2.1.3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失衡的体制性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具体原因,这些现象是我国现有经济体制在面临改革和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一)政府型融资制度的内在缺陷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融资制度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我国国有企业、国有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银行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的政府型融资制度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政府对国有银行的隐含担保和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成为我国企业融资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这种融资制度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具有产权统一性,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和制约关系,银行信贷的约束力很差。 (二)资本市场的功能性缺陷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融资,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这一最初的功能定位,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偏差和缺陷,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从股市筹集了大量资金,却未高效的使用这些资金。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有股比重过大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经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权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占绝对比例,是这些公司的普遍特征。而政府控股的本意在于通过保持国家的控制权来保证国有股权的利益,但国有股权在控制过程中,由于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了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了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和代理人(内部人)控制的局面。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关系,代理人显然不会选择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必然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2 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水平资本结构的形成原因 2.2.1 投资体制和依靠高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机制 八十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部委托建设银行进行拨款。流动资金中的定额流动部分也由财政部核定定额,直接拨款:季节性和其他原因属于临时性需要的流动资金即超定额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1980 年我国开始将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的拨款改为贷款,1983 年7 月起,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开始由银行单独供应和统一管理。然而,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提取折旧费大部分上缴财政,以致企业留利水平极低,自我积累甚少。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增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是看其盈利能力,而是注重其产量、产值,促使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币规模、重产值,不重效益,一心只想将企业做大,在使用银行贷款时 不考虑资金的盈利率。从短缺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不知道担心产品的价值实现,认为只要企业能生产,经济就能发展,而银行始终处于支持企业生产的从属地位,企业的需要就成为银行的职责。 2.2.2 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乏资金需求和使用约束机制 在资金需求上,没有建立资金需求和运用机制,过分依靠银行,扩张欲望强烈,只考虑借款,不考虑还贷能力。盲目举债上项目,效益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这都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务约束软化,致使企业负盈不负亏,出现一系列短期行为和盲动效应。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归还率则由 1983 年的 97.6%逐年下降到 19%年的 66.7%(其中包含 31.6%的逾期归还率),而在征一年的银行贷款计划中,国有企业总是银行贷款倾斜的重点,占到贷款总额的80%以上。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最终所有者都是国家,由于产权不清晰,也就等同于自己借自己的钱,因此国有企业特别依赖银行,也特别敢赖银行的债。 2.2.3 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及政策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还没能及时转变,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的机制和手段还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政企不分依然存在,仍然存在行政干预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经营策略和劳动用人制度等情况,国有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物。自然而然,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各自的政绩目标,也就多方支配银行贷款。与此同时,地方利益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不仅使真正的重点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阻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后果。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2.2.4 国有企业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国有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形成,没有健全的市场准入出制度和配套的一系列破产、失业、救济、再就业的保障机制。虽然《破产法》出台了很多年,但由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真正破产清偿的企业少而又少。国家既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最后承担者,又是国有银行经营不善的最后承担者,国有企业并不真正担心破产。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2.2.5 税收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税收是以流转税,特别是以企业增值税为主,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加重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三、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举债不适度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适度是指举债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条件下,既不会造成举债资金闲置而加大债务成本,又不会因为举债过度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只有举债适度才可能实现用债适度和还债适时。我国国有企业举债忽视财务失败的可能。任何企业举债都必须充分了解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应增加举债规模,充分发展,在经济低迷时期。应适当减少举债规模。其次,企业举债应确定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于垄断行业来说,通过举债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取更高的报酬。但对于产品价格极易受市场影响的企业来说,举债应当慎重。而国企在负债经营开始时往往忽视这两个关键因素。 举债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负债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资本增值,因此举债时必须考虑举债资金的使用效果。企业举债时应该认真的选择举债资金的投向,也就是说要努力保证负债资金用途的效益化。只有为投向负债经营最需要且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项目所进行的举债才是适度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然而国企往往只有借贷意识,忽略了举债与资金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3.2 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资金管理效率。营运资产管理不到位,净现金流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影响企业资金链,对有多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的管理效率更是影响企业负债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企业集团资金占用和多家子公司占用资金的矛盾已成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证监会为防止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出台了很多规范上市公司资金往来行为的监管办法,其中,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不得以下列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1、 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2、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因此,在整个集团内,上市公司社会信誉好,融资较容易,资金充裕。而集团内一些效益欠佳的单位,融资困难,集团又要以担保、委托贷款等形式向其提供资金援助。另一方面,各成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使得集团总部缺乏对现金的统一管理和筹划,导致资金分散、闲置,出现内部资金配置不平衡,存、贷两高等问题。反映在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中,就是资产方的货币资金项目有上百亿存量资金,而负债方却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导致了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3.3 融资结构不平衡,负债融资比重较大 负债筹资具有融资速度快,筹资费用低,且债务利息具有抵税效应等优点,相比 而言,股权融资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目前融资手段多样,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公司债券以及中期票据等债务工具,以及在国外资本市场上采取私募方式筹资,但是除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募、及私募筹集到比重较小的权益资金外,可以说整个集团的资金大部分还是依靠债务融资,而且在债务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较小,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的间接债务融资,新增融资进一步推高了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 3.4 缺乏盈利能力,利润无法承担利息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首先表现在总资产利润率十分低(见表2),大大低于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2008 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只相当于股份制企业的8.80%,三资企业9.69% 。 (表2)总资产利润率 2006 2007 2008 2009 国有企业 1.4% 0.78% 0.72% 0.19% 股份制企业 4.61% 3.52% 3.47% 2.16% 三资企业 3% 2.73% 2.70% 1.96%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下,更体现在国有企业息税前盈利率低于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率,财务杠杆体现的是负效应,即借钱越多,亏的就越多。 3.5 负债经营案例分析 公司背景:上海航空公司于1985 年12 月登记注册,其中上海市财政投资占73.89%。2000 年11 月,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2100 万元。公司所发行的A 股于2002 年10 月11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营范围: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国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旅游服务;航空代理服务;培训、广告业务、宾馆、旅游相关代理等。 经营状况:上海航空一直以负债经营为主,据财务报表显示近三年的负债率都在90%左右,这除了反映航空业独有的飞机租赁经营特点外,亦说明公司初创时期规模比较小, 只有靠地方政府信用举债经营。 (图2)近4 年部分财务数据 (图3)长期负债的构成 近三年的经营状况 (1)2006 年出现经营性亏损。 (2)2007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3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82%,但经济效益下滑,亏损5 亿元。 (3)2008 年度,公司亏损12.49 亿元,净资产总额为142 亿元,负债总资产达到138 亿元,负债率高达97%, 2008 年月12 月 31 日,公司现金流为11 亿元,短期贷款加上长期贷款总额达到75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为49 亿元,面临巨大还贷压力。 (4)2009 年9 月30 号,公司亏损1.34 亿元。 (图4)盈利能力分析 3.6 案例分析得出的认识 上航举债经营失败的原因: 淮南师范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 1.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了自由资金的实际收益率。 2.油价持续增高、上海市场竞争激烈,平均票价低于其他主要城市,这些都造成经营成本太高。由于投资报酬率小于负债利息率,而导致连年的亏损。 3.公司各项资源紧张,尤其飞行员、机务工程人员等人力资源的紧张,严重制约了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 4.盲目扩充机队规模、扩大航线网络-占到了市场,但却丢失了利润。例如06 年上航引进了3 架新飞机,使上航机队增扩为48 架,但是经济效益却亏损。 负债资金在使用上有着时间、固定利息等因素的限制,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加上经营不当,降低了资金的实际收益率,最终导致资不抵债,企业破产。 四、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途径 4.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资报酬率 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具有更广阔的融资架道,较容易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这只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要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信贷,统一调度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确保重点资金的支付,并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二是实行资金预算管理,按照生产经营计划,编制资金收支年计划,月计划,严格按照资金计划安排资金支出,从而减少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三是要加快资金周转,一方面要加强储备资金管理,降低库存占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坚持款到发货。对被迫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管理,督促对方付款,以尽快收回货款。 4.2 合理化资金来源,重视内部融资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融资的意义要远大于外部融资。企业融资应该“先内后外,先债后股”,而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模式较为混乱,大举的负债融资固然可以给企业在抵税方面带来利益,并且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提高权益报酬率。但是,大举的负债融资会带来财务风险的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破产成本也在 增加。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会更加明显,代理成本随之增高。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度负债,而绝非越多越好。企业进行内部融资的实力是否雄厚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因为: ① 企业自有资金雄厚,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性,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 ② 对于企业自有资金,企业管理层有充分的调度权,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灵活性。 ③ 可以增强企业筹资的弹性,但企业遇到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较为困难时,企业可以充分运用内部资金抓住市场机遇。所以,内部融资应当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 4.3 加强债务约束和保障机制 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从政策、法规、制度上为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创造一个良好和宽松的环境,鼓励企业合理负债经营,应扩大企业发行债券额度,逐步取消额度管理。第二,结合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资产结构和利率状况,合理确立流动负债水平。第三,应建立偿债基金,为确保在长期债务到期前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降低破产风险,企业应根据长期债务的到期时间和债务额按期提取偿债基金。偿债基金可存入银行,也可根据长期债务的期限均匀地用于风险较小的证券投资,从而增强这部分债务的偿还能力。 4.4 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盈利能力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政府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要降低资产负债率,除了吸收其它渠道资金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具备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这样才有自我积累的可能性。无论是资产重组也好,债转股也好,都只是解决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权宜之计,从根本上说,只有将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在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上完成本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因此,必须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市场意识,切实搞好经营管理,同时,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合理配置资产

【摘要】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方式存在弊端,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并实现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合理对接,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教学;会计实务;对接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多种类型的经济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对会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和相关机构的实地调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既熟悉会计实务工作,又掌握企业管理和金融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正在逐步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带来的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要求,笔者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对高等院校如何创新会计教学与实务对接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创新会计教学与实务对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连年递增,国际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迫切需要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工作国际化。相应的,迫切需要面向世界,适应全球化,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各种经济类人才。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作了相应修改,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起将在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所有企业施行,相应的高校会计教学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较快的普及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三)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最近几年我国各大人才市场及各种大型的人才交流会反馈的信息来看,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呈饱和的状态,而供给却呈膨胀之势。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独有的“超级会计大国”。然而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却相对较少。一方面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社会对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的状况。这种尖锐的矛盾反映出我们的会计专业学生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指出,要构建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建立在“又好又快”的基础上,强调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在人才的发挥和培养上,首先要保证“又好”,在“又好”的基础上争取“又快”。我们看到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正在由传统的应用型向创新型人才发展。而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有应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不断地创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创新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改进目前的教学方式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这种体系比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为我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的人才,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特别是考虑到21世纪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类教学缺乏融会贯通

会计学毕业生,由于学校学习的往往是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等等,既没有对所学的知识有综合实践应用的机会,又不能对所学的各门类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因此并不能深刻体会到财务会计知识内在的联系性,或者体会不够深入,在刚开始工作的过程中,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学习会计知识,只是单纯学会填制凭证,做分类账,做会计报表,并没有想到与税务相关的各种条例、法规的联系;学习审计,只是学习审计的流程,审计的目的,审计报告的编写,并不能深入思考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又例如:虽然在教材中加入各种票据的票样,但各种票据结算方法、票据的往来程序仍没有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缺乏对会计流程的直观认识。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对较少,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课堂讲授多而互动式的讨论少,学生仍以应对考试为主,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使其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因素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缺乏进行社会实践的条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财经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验和实训是有一定的指标要求的。目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会计实验室,但是并没有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不愿意接纳学生进行实习,所以学生在校四年的大学学习,基本没有会计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缺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由于学校学习的局限性,不能给学生展示真正的会计实物(例如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只能给出很少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而经济活动中原始凭证花样繁多,从颜色到样式各种各样,学生没有较多的接触、示范,自然无法做到与实际接轨,影响其实际工作能力。许多会计院校在财务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确实有不错的成绩,有的甚至站在会计学学科研究的前沿,而实践教育却不是这样,最终形成学院式的教学方式。

(四)满足于各门课程的灌输,学时的完成,缺少理性分析与研究

由于会计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具有相当的繁杂性,课业任务往往比较繁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课堂灌输专业知识,而其他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相对滞后。例如:专业题只能告诉学生如何处理经济业务,记入哪些会计科目,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却并不能完全了解;又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学生们学会了用四种方法计算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额,而对每种折旧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不同方法的应用所产生的会计结果,却了解不清楚;再如,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什么情况下计提,什么情况下冲减,在什么情况下全部冲回或部分冲回,学生们很容易就学会了做题,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及处理原因。

(五)学生实习有误区和假象

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即使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同时学校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我国民间职业团体及会计职业界参与会计教育的联系程度较小,因而从客观上造成了教学与实务的脱节,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会计教育环境。目前,有的院校为了完成学生实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有的只要在单位盖个章即可,事实上学生就根本没有实习,使实习成了一个过场或假象。

三、改进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基于上面提到的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创新会计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高等会计教育中理论教育和会计实务的对接。

(一)更新教育理念

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国际会计趋同的特点,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专业理财人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学校有必要建立一套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追踪考察其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综合素质提高、以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及学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意见与建议。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会计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

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注重理论教学”向“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在教材中加入实物的照片、图片、增加实例,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可理解性。另外,制作教学光盘,把教学软件引入课堂。把经济活动以用动画或情节、展现出来。如从交易的结算、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账簿的登记、过账、结账,把一个会计主体某一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影片演示出来。在教学软件中再加入有关审计的内容,介绍会计造假案件等内容,使会计教学具有立体感,使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重视社会实践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依靠在实践中掌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很难透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因此,高等院校非常有必要加快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应当真正建立不同形式的实验基地,教学经费和学校建设应有专项的实验和相应的基建要求。同时有必要和一些用人单位如大型国企、大型集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为实习单位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建设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增加实习的课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务对接。通过实习,参与实际工作,不仅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代复合型会计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探索模块化教学方式

模块化教学主要针对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组合,由基本素质模块、会计专业通用执业技能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拓展模块、综合应用模块等组成。其中,基本素质模块、会计专业通用执业技能模块基本稳定,而专业方向模块则以社会调查为依据,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培养方向。拓展模块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综合应用模块紧密结合实际,实行指导教师制,与企业进行合作教育,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实战,并结合实践撰写毕业论文。此外,还可以进行课程的拆分与整合,与不同模块相结合,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于模块化教学,学校可以有选择的聘请校外教师,让企业的CFO进入学校课堂,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增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五)增加案例教学

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比较差。经过和他们的探讨,发现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练习不够,也就是案例教学不足,而且案例教学的深度、关联度、新颖度不够。这就需要学校设置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以现实中最新发生的情况作为课堂案例。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案例教学不是老师以已有的结果进行讲授,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当中,让学生来对案例进行符合逻辑的演义,通过不同组的演义得出不同的结果,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1.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在目前建立大规模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些不合实际,而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是比较可行的。一方面教师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不大,比较容易找到;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实践单位乐于接受。通过教师实践基地的建立,学校与实践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变若干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提高,应当把社会实践当作是教师的一种进修,视为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2.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安排以不影响日常教学为原则。教师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一般较短,所需经费也不多。因此,社会调查是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较为易行和效果较好的方式。社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由学校集体组织教师深入实际工作部门,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也可以针对会计改革的热点和专业教学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由教师自发组成专项调查小组到基层单位进行采访、蹲点,收集资料,并从实际生活中汲取营养,收集资料,完善和充实教学;同时也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便有可能以生动、活泼、来自实际的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现代高校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对接是会计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和用人单位的配合,更需要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只有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人为本,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财务自由第一课 绪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