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镇的古老广场

   2022-07-01 23:11:58 网络1080
核心提示:来到街子的旧车站,便看见一块面积不大盛载古迹的广场。其西北角的塔式古建筑就是字库,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中秋吉旦。字库旁边是唐求展馆(即唐公祠),原在玉龙桥东岸桥头,因年久失修遭毁。1968年由乡政府牵头新建了仿古祠,其新殿宇比原祠更

街子镇的古老广场

来到街子的旧车站,便看见一块面积不大盛载古迹的广场。其西北角的塔式古建筑就是字库,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中秋吉旦。字库旁边是唐求展馆(即唐公祠),原在玉龙桥东岸桥头,因年久失修遭毁。1968年由乡政府牵头新建了仿古祠,其新殿宇比原祠更宽大高耸而古朴,展馆正前方由两个威武石狮把守。

广场中央四棵千年银杏甚为引人注目,间距均匀,径初3.2尺,枝叶茂盛挺拔,甚为壮观。相传为唐求亲手所栽。

广场东南角是淡灰色,仿古牌坊,三个门洞中间高两侧低,最高约8米,全宽7米,一字形排列,牌坊上匾两面皆书“青城街子”。由此可进入古街“江城街”,由古街流出的绢绢细流绕广场的东南边流入味江。

字库为正六方形,高约20米,红砂石塔基,青砖塔身共五层。六角飞檐攒尖,塔顶7个圆球重叠宝顶,中间一根长铁针凌空,整个造形十分协调匀称。

塔顶与飞檐顶盖青灰色筒瓦沟瓦,猫头与滴水刻有精致花纹。翘角砖砌作工精细,下悬铜铃,俨然一个精美的铜铃世界。檐口有精美图案雕刻,转角廊柱雕龙缠绕,形态自然栩栩如生。

字库红砂石塔基呈正六方形,外有护栏,护栏柱及栏板有精美浮雕。上书“字库”两个大字。字库现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底层塔身背面为烧纸窗口,横额“函瑶箧玉”四字清晰可见,其余五面因历史久远,字迹模糊难辨。塔身二层为精雕佛像,上联书:“曾启先天秘录”,下联:“仍收后世遗文”,横额:“龙画鳞书”。塔身背面三、四、五层均有佛殿佛座,造型精美,对联匾额清晰可见。其余各面青砖面上均有精美浮雕。 沿江城街至八角井继续向前约10米左拐就是万年台广场。广场端头有新建的仿古戏台“万年台”。万年台中部戏台高大,两侧配廊低矮,后面是又高又宽的石砌观景台。造型新颖,层次丰富,错落有致。

大戏台柱平面布置为内外两层正方形。外层柱12个,为檐柱;内层柱四个,是构成戏台大空间的主体柱。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坡屋顶,四角起翘。屋脊正中塑精美造型顶,两端塑龙尾,压山脊尾端塑鸟兽花木。四爪角脊塑透空格花,尾部高高翘起。青灰色沟瓦、筒瓦,猫头、滴檐上烧有精美花纹图案。角梁头雕龙头,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挂口和丈面方间有格花禾口窗。除戏台正面外,其余三面的外层檐柱间设美人靠。柱身空透。柱立于距地面约1.5米的石台基上。台基正面有红砂石精美图案的深浮雕。台左后有十二步石阶梯上戏台。戏台木雕为金黄色,黑色衬底。其余檐、柃、梁、柱、美人靠、禾口窗、木地板均为朱红色。

两侧配廊平面布置为四开间长方形,地面比戏台低约1.5米,与广场地面相差不多。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坡屋面,四角起翘,与大戏台的造型相呼应。柱子支撑在石地面上,廊身空透。廊正背两面中间设门洞,其余三面均设美人靠。此外,屋顶有雕花,色彩与大戏台相同。

在空透的大戏台及配廊的正背面有一与之同长度,比戏台的台基高一倍多的石砌观景台。立于台上瞭望,挖断山、对面山、味江河、滨河公园、灌溉渠尽收眼底。 走近江城街上场口,有一座横跨灌溉渠的精美廊桥,它是此街到御龙桥捷径的人行桥,桥头8步石阶上桥面,远看像拱桥,其实是在原有2跨钢筋混泥土板桥上加木廊而成。桥长12米,宽3米,廊平面布置为5开间长方形,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屋面,四角起翘。屋脊正中塑佛像压顶,脊两头塑龙尾,压山脊尾塑花纹图案,爪角脊尾塑透空格花。屋面盖青色沟瓦、筒瓦、猫头和勾头烧精美图案,角梁头雕龙头,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挂口和丈面间有格花禾口窗。木柱下端支承于原桥面上,美人靠做护栏,廊身空透全部木雕金黄色,黑色衬底,其余檐柃梁柱、美人靠、禾口窗均为朱红色。

廊的风格与廊桥前后街面房屋的建筑风格相应成趣。夏日,夹渠绿树成荫,渠下流水潺潺,上游可望唐公祠发电站,下游能观渠左游山道和渠尾闸桥。 距江城街的仿古廊桥约400米处有御龙桥,是一座横跨味江的钢索桥。原建于清乾隆初年,是通往两河乡、泰安乡、青城后山、外山以及凤栖山古寺的重要桥梁。此桥屡见屡毁。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秋再建,当时崇庆州州牧李延壁题名为“御龙桥”。因年久失修,铁索负载过重断裂,后街子乡政府重建新桥,增建了高耸的桥亭。新桥重檐起翘,彩瓦朱梁,古朴壮观,四个石狮子立于四根粗大钢索前面。

御龙桥下有龙潭,潭水极深,晶莹如玉。每当旭日临波,金光闪闪。潭水发源于六顶山的味江,逶迤至此,巨石横挡中流。秋冬间石明水透,寒江百尺,春夏泛洪,惊波怒涛,汇入龙潭。正如清末张刘文诗云:“虹垂天半吸奔端,百尺人凭铁栏看,报得骊龙飞去也,龙潭碧锁水云寒。”

冬春季节,站在对面山最佳位置俯视龙潭,则龙头、龙身、龙爪、龙尾清晰可见,好似御龙活跃在龙潭中。 街子御龙桥头的唐公祠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的隐居之地。据史记载,诗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后因看破红尘归隐桑梓,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唐山人”或“唐隐居”。

唐求隐居,绝念钟鼎,放旷疏逸,常骑一青牛往来于青城临邛间,访师求道,诵经听琴,往往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以求超脱世间的名利纷争。

唐求写诗每有所得,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感慨道:“兹瓢倘不沉没,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将其打捞上岸,可惜诗稿大多损坏,仅得数十篇,为其书稿十之二三。《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半。《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为纪念唐求后人修建了唐公祠。

唐公祠旧址在御龙桥东桥亭旁边,正殿有唐公塑像,长须席帽,醉眠吟情。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额,门两边有对联:“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清代立“唐诗人唐求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幅“摩天黄鹤飞将去,入市青牛几时回”的对联。可惜该祠1958年遭毁。

为弘扬历史文化,崇州市政府斥资重建唐求广场。重建的唐求广场比原唐公祠大一倍多,占地约3亩,临味江,有四棵高耸如云、枝叶茂盛的千年参天楠木。广场中央靠后是雄伟的唐求石雕像。紧靠其后的是一座新建唐求展馆。整个广场古朴庄严,与御龙桥相呼应。 凤栖山因山形似凤而得名,其脚下是街子古镇,古寺就隐藏在800多亩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的山林中。

山门处有一座用石圆柱支撑的古典雄伟的牌坊,匾额刻有“川西第一天”五个大字。穿过山门,经掩映在苍松翠柏的石级而上,在茂林深处便是古寺。

古寺在晋、隋时期称“长乐寺”,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唐懿宗甲申年(864年)由善无思僧人重建。宋时称“翠围寺”。明初太祖朱元璋幺叔“法仁”在此剃度出家。朱元璋第11皇子朱椿在成都任蜀献王访古寺时,奏禀建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并赐“法仁”法号“悟空”、赐半幅鸾驾、龙凤旂、琉璃瓦房五间和皇锅一对(锅高约1.5米,直径2.1米的铸铁锅),赐大藏经《洪武南藏》经书一部,还赐重修古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赦赐“光严禅院”。清康熙御书赐“光严禅院”匾。

古寺分上古寺、下古寺。下古寺保存完好,富丽的建筑和精巧的木雕令人惊叹,古寺分庙门、照壁、明月池、洗心池、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三宦楼、东西厢房、藏经楼、钟鼓楼等部分。各殿宇高耸错落、重檐飞阁、诗画辉映、肃穆庄严。其中的大雄宝殿,高17米,金光灿灿、巍峨壮丽。

下古寺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许多墨宝。其中藏经楼珍藏有明代刻造的三个宦版中《洪武南藏》的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年)赦令南京蒋山寺点校,于洪武三十一年完成,该书是保留至今的唯一印本。

上古寺系清代新建,被毁时木色尚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修复。今有接引殿、报恩堂、燃灯佛、和飘海观音。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正在修建。

上古寺的山坡上安放着明代高僧悟空禅师和开山祖师善思木乃伊的跏跌石塔。悟空塔上有对联:“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既将悟空二字联起,又向人们昭示佛经。石塔左前侧有一参天白桷,相传是蛮嬢娘(指悟空)奉皇上之命,从西藏挑来一口可供千名和尚煮饭的皇锅,后将扁担插在此处长起来的。

古寺因受历代帝王重视,历代文人墨客赞誉有加,名声大振,香火日盛,朝山者络绎不绝。解放后,古寺更加受到保护,1985年7月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前靠木鱼山,侧伴香炉峰、北依千佛山,绿荫如盖,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游人登上山峰,绮丽风光尽收眼底:千佛山云飘雾绕,耸入云端;俯瞰川西平原,江河如带,平畴沃野,广阔无垠,顿时令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街子民风淳朴、好客。本地老人酷爱饮茶、摆龙门阵,吸着自卷叶烟甚是休闲。有诗云:“沿街尽木屋,双溪水淙淙。五宫三六庙,瑞龙对御龙。两烛三炷香,八角映井中。家家幽兰翠,户户说唐公。夏凉秋来早,春暖无冷冬。古寺无污染,林木郁葱葱。凤栖藏古寺,休闲访悟空。人添外乡音,古房伴古松。主客成一家,到处有善翁。街子古寺好,此生始可终。”老人们欢快幸福之情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街子的兰草久负盛名,家家栽种。现今许多兰草大户珍藏着许多名贵兰草。街子兰草节每年正月十九举行,远近兰草爱好者纷纷前来,各种兰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街子有不少农家乐,多为别具一格的川西小青瓦房。它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衬以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迎来不少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消夏度假,也有许多退休职工来此居住或休闲养生。他们打牌下棋、唱歌垂钓、游山戏水。同时还可品赏古镇的风味特产:汤麻饼、叶儿粑、冻糕、香卤鸭、老腊肉、鲜兔头等。 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镇域主要土壤为紫色土、再积黄泥土、棕紫泥土,土壤肥沃、宜植宜种。镇域植被良好,植物种类多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杜仲、厚朴等。境内气候宜于盛产兰草。由于其处山坝结合处及土壤和气候等因素,街子植物资源特别丰富,埴物种类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等。境内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种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也特别适宜兰花生长,是著名的兰花种养植基地。

街子凤栖山的千亩原始森林保留下许多珍稀物种,有树龄千年以的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红豆杉等古树近三年余株。森林植被覆盖积达90%以上。夏日,即使林外酷日、林内却十分清凉,林内林外十米之内温差可达4度。境内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候鸟的迁移地,常见白鸽群飞、松鼠串树的景象。街子种养植兰草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兰草不仅丰富而且珍贵,街子人除种粮、油外,广泛种植艺兰,种养户占60%;街子的茶树极多,种植历史悠久;药材、棕、竹也大量种植。中国西部兰花研究会会址即在此,居民包飞机去昆明等地展销兰草,各类兰花远销海内外。附近县、乡的茶叶在此上市,清明前后每集三百多家,交易量万斤以上。居民还从事竹编、藤、棕编及食品加工,此外还有少量的造纸、铸造铁业。传统的手工劳作已逐渐被机器耕耘、加工所代替,新的食品保鲜包装技术使许多名优食品越洋过海。山水、森林、文物资源逐渐开发利用,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不少服务业,大量外地人来度假、避暑、居家,使第三产业高速发展。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村。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忙城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

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朴素,但也有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

场镇上新区建设发展很快,开发商纷纷前来。传统的土特产品以兰花资源的利用为代表,已形成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市场。在场镇建设中,镇政府加强对古镇区的保护,制订规划,相继恢复街区旧貌,治理周边环境,特别注意建设新区时与古镇协调。下古寺、字库等一批古建筑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些文物古建筑正被推荐为保护单位,以保持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街子“汤长发”麻饼创始于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素有“传媳不传儿女、一代只传一个”的祖训。作为传承标志的“长发祥号”匾至今在该店保存完好。“汤长发麻饼”以酥、脆、香松著称。清朝后期街子场汤长发老人创制。采用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芝麻,烘烤而成。火工精当,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相传古寺一和尚将汤麻饼失存一年,取出后色、香、型不变,食之与鲜品无二,可见其工艺之绝。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四大名小吃之一。“汤长发”麻饼拥有黑芝麻、五仁、花仁、火腿等品种以及芝麻酥、小黑酥、白米酥等系列糕点。

“汤长发”麻饼先后获得1990年首届天府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成都名小吃奖,并先后被成都市政府和崇州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和“崇州传统名小吃”,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崇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汤长发”麻饼进行过专题介绍。 1992年镇政府委托四川省建设工程学校,编制了集镇建设规划,规划主要原则为古街以保护为主,不得改造,发展要另辟新区。

1996年2月,成立集镇管理办,专门负责古镇保护和新区建设。同时为把街子场镇建设成清洁、优美、文明的集镇,印制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通告》分发给场镇各企事业单位和各住户。 1996年9月,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通告,旧街区所有住户未经允许不准将古街房推倒重建和任意装饰,特殊需要应先申请,并附建设图纸和装饰效果图,经批准同意方可。所有居民要保持古镇风貌,不得随意倒垃圾和杂物。新区建设在东、南两方,邻近古街区的协调地带内其建筑色泽,体量必须与古镇建筑协调。

1999年镇政府组织人去周庄、乌镇、丽江及周边集镇考察、学习。2000年10月,镇党委会决议了古镇保护实施方案,规定街道铺面后40米内为绝对保护区,保护区周围,即协调区内只准修建仿古建筑,且不得超过二层。同年斥资8万元将街道滴檐瓦全部恢复,并把脱落油漆的木质部分重新漆上。相继又修缮下水道,将部分光电缆埋入地下,将江城街青石板街面恢复,基本上恢复了古街区的旧貌。

2001年7月镇政府专门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于同年9月通过省市评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2年江城街青石板、路灯安装、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等工程完成后,为加强江城古街的管理、维护,制定《江城古街维护公约》分发给各住户,并广泛宣传请各住户自觉遵守,违者重罚,相互监督,举报有奖。 2003年3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文件街府发[2003]8号《关于加强街子古镇保护的通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产特色,加强街子古镇保护工作,按照规划古镇保护区按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三级保护。

2003年3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完成了街子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对于古街区的保护有详细的设计,从保护山林、水源、空气质量到供电情况、建筑维护和营造原则、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如何与古街协调、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关系都作了细致具体的方案,政府严格按照规划,对古镇实施保护。

2004年10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执行崇州市街子镇规划的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崇州市街子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和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2005年2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总体规划,同年12月又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待审批)。

2005年9月,按照新一届市委、市府的总体思路要求,提出了“八个一”的发展战略,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由崇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我镇定位是:实施古镇保护与开发,做大做强兰花产业。按照规划,我镇已积极开展做好了前期工作。 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城镇规划规模为2.6平方公里,建成区占地1平方公里,场镇道路长8公里,有广场两座(唐求广场占地3亩,露天文化广场2亩),绿地率12%,场镇居住人口7600人,住宅总面积5776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76平方米。场镇有中学和小学各一所,有一座中心卫生院。镇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机构齐备,公安派出所1所,农村信用社金融网点3处,在场镇有较为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污水管道长600米,无污水处理厂,采用沼气净化处理。

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设置了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集镇管理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7月成立了街子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所和街子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专门负责对场镇进行城市化的管理。

1991年—1993年完成真武街100米长延伸段街房建设。

1994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磨坊街,至1999年完成磨坊街160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5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聚贤街至2003年完成聚贤街158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8年,对江城街、闸子巷、井水街街道路面进行一次全面沥青铺设补烂;对朝阳路上方新开200米长的排水沟;完成真武街100米长路面沥青铺设。

2002年,投资175万元完成对唐公祠前唐求广场建设(含10户拆迁),唐求广场雕塑、绿化、广场青石板铺设,唐求诗馆维护等;完成江城街全长668米宽7米青石板铺设,总投资70万元;完成江城街全长668米,朝阳路174米,清明街225米,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总投资135万元,以上工程由崇州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完成,建设业主为街子镇政府;对核心保护区江城古街进行风貌整治、路灯安装,投入37万元。

2003年,完成对集镇新区、磨坊街、聚贤街三条全长500米、宽10米的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对磨坊沟230米长、宽3.5米进行整治并完成“三面光”,投资140万元。对磨坊街、聚贤街及金鱼街进行路灯安装及电线、光纤、通信线路铺设,投资21万元。在场镇入口处配套建设公厕一座并在公厕前面建公共休闲绿地游园,投资13.5万元。完成天然气配气站建设。

2000年—2004年完成朝阳路延伸段100米的街道建设。

2000年—2005年,完成江城古街31户仿清末民初古建筑修建。 街子镇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场镇风貌整治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配套铺设青石板路面约11200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约20000平方米,修缮集镇范围内房屋并进行风貌改造,所有管线地埋处理等,估算投资1700万元;三列牌坊及土建等,估算投资120万元;街子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及附属工程,砌筑毛石砼保坎2400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800立方米、检查井120座、钢筋混凝土管铺设2400米等,估算投资313.5万元;街子镇“天水归源”广场工程,配套铺设广场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戏楼厢房面积约500---600平方米,引环山渠水流入味江河等,估算投资150万元;以上合计总投资2283.5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已于国庆节前完成。

集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共9条街道,570户住户,商店100余家,餐饮单位27个,宾馆2个,集镇和凤栖山景区共有农家乐112家,每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万元。

绵阳周边旅游景点古镇篇

坐快铁到青城山下了坐102公交就到街子了

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依山傍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被誉为“一瓢诗人”的唐代著名诗人唐求的故里。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是个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街子在成都周边的10多个古镇中是排得上名的,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但比起那些宽阔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的古镇来说,街子如丽江四方街般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后蜀设永康县,这里是县治所在地,那该是它的最繁荣时期了。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么响当当,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也算是为小镇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镇上尚有二人的故居遗址。

街子的得名源于元末明初的兵伐扰攘,至万历四十二年,这里已是百业凋敝,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

古街游、古寺游、茶馆游

街子镇闸子巷位于街子场口临江处,这里还保存着一楼一底的10多间清代民居,如果您细心观察,就连民居房檐下起支撑作用的木板上,都雕刻有许多的装饰图案。这些雕刻难度大的木雕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雕工十分精致,叫透雕,有不同季节的花卉,也有丰富的人物造型,一些画面还组成了有意义的故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市井文化气息。

而走进街子镇真武街的一个叫段林的人家近百年历史的铺面,您还会有惊奇的发现。他家的房里竟藏着一堵两人多高的木墙,木墙高约4米,分为6格,每格都像是木制屏风中的一扇,木墙有被类似于石灰的东西涂抹过的痕迹,而木墙的最右边的那格木板上已现出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上的美女裙裾飘舞,衣带生风,极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街子就是这样常常给您意外的惊喜,需要的只是您智慧的眼睛。

去街子,不能不去古寺。古寺坐落在街子镇旁凤栖山自然风景区海拔1100米的密林深处,曾是闻名遐迩的一座宝刹,据说始建于晋代。尽管藏在深山,历朝历代,在凤栖山逶迤的山道上,香客僧众往来不绝。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和孙子都曾来这里长住,大约正因此,古寺在明代备受官方青睐,朝廷特赠送古寺《洪武南藏》官版经书一部。该经书迄今仍保留在古寺,堪称佛门经典中旷世之珍宝,亦可视为古寺镇寺之宝。古寺的寺名亦几易其称,至明代定格为“光严禅院”,但民间仍习称为古寺。

禅院原分上下两寺,上古寺已于“文革”中尽毁,而今残余的下古寺至今仍有三重佛堂,内有一座“藏经楼”,楼名乃于右任手书。寺门的悬匾是清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寺内又有清末四川总督尹昌衡的禅意对联。寺中一株千年古楠,根干直径几达两米,树冠高耸入云,抬眼看去,只见枝繁叶茂,翳天蔽日,树身犹自青滑光亮,通体透出勃勃生机,毫无老树景象。

街子最古的老字号茶馆当属长春荣,茶铺中镶嵌一石刻对联“闲看门前车马闹,坐听寺庙钟鼓声。”老板是个小伙,从店中的摆设到小老板泡茶的一招一式,百年茶叶世家沉淀出的丰富茶文化底蕴尽情流露。

汤麻饼、叶儿粑、

冻糕、豆腐帘子

对于爱美食的游客,定会垂涎当地传说只传媳妇不传儿子的“汤麻饼”。据称,该名小吃创于清乾隆51年,目前远销海内外,是古蜀州?穴现崇州?雪四大名小吃之一。

家家的饭铺几乎都有现磨的豆花,新鲜猪血、本地竹笋、红油拌鸡都是不错的美食。怀远三绝的“叶儿粑、冻糕、豆腐帘子”您也可以在此品尝到。

农家乐或凤栖山的宾馆

如果想体验农家风情,可在街子镇里或镇附近住当地农家乐,一般为30元每客,包吃住。也可以选择到临近的凤栖山,那里有档次各异的宾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出行指南

交通车:金沙车站有到街子的班车,从8∶30至17∶40每半小时一班。也可先乘车到崇州,再换车到街子。

自驾车:出成都西门,经成温邛高速公路,到崇州出口下高速,然后再经文锦江、元通镇、上元到街子镇。也可从成灌高速到终点,上去青城山的公路,经青城镇、大观镇前往街子。

特别提醒

咨询投诉电话:街子镇政府82294190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位于四川成都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

三台郪江古镇

郪江古镇是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绵阳境内三个古镇里最有名的。

郪王城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

车程:1小时58分钟

三台西平古镇

西平镇古名观音场位于三台县,城镇建筑布局城墙有“围城三里三、穿城一里三”之说,是三台古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有“小三台”之美称。

场镇上有85%以上人口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福建、广东、湖广、江西等省迁进的移民、客家及后裔。

地址:绵阳三台县西平镇 车程:1小时34分钟

江油青林口古镇

红军桥

古镇街道

200多年历史的高抬戏

古镇上最著名的是一座清代的石拱廊桥,至今仍保留了较完整的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万年戏台、桥楼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构一楼一底民居。

美食推荐

青林口的豆腐有名,去时一定要品尝哈!据称,青林口镇后面有一股山泉,古镇人长年依靠山泉作为饮用水。山泉清冽可口,做出来的豆腐、豆花也美味,青林口豆腐在江油远近闻名。其风味不亚于同属川北的剑门豆腐。

地址:绵阳江油市青林口场口 车程:1小时14分钟

龙泉洛带古镇

位于龙泉驿,素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的洛带,要想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那还犹豫啥子哦~

古镇都是青石板路,街道两旁是客家风格的椽架木楼,来这儿就要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啊!

古镇对面的博客小镇,每栋建筑均为藏品级定制。博客小镇融汇川、闽、海、晋、徽五派建筑风格。每穿过一街一巷又有新的一景。

美食推荐

艾蒿粑粑、香辣兔头、九斗碗、香辣豆花(上图)、凉面、毛麻花、伤心凉粉、油熏鹅和碗碗香等等,路边小摊还有各种新鲜采摘的水果和野菜,不行了,要流口水了!!

周边景点:博客小镇、玉带湖、金龙寺

地址:龙泉镇北10公里洛带镇

黄龙溪古镇

有1700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到处都是,而且保存的很好~这些都是很好的观赏景点!

不过最有特色的还属它的茶馆,除了传统的,还阔以这样子哦~来这边喝茶、打麻将、吹牛好爽啊!

黄龙溪的环境很雅致,古镇标配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在这儿闲逛都是一种情趣!

黄龙溪是被水滋润的.古镇,拱桥、老树、吊脚楼,喜欢江南水乡感觉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里的。夏天来这儿耍水就是不摆了~

美食推荐

这个是吃得哦,各位千万表整错了,你切看了就晓得师傅的技术有好巴适!!推荐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等特色食品,一定要整起!

地址: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镇龙街78号

大邑安仁古镇

古镇始建于唐朝,位于大邑县,很多建筑都是清未民初时候的,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这儿还有一条民国街,体验那个时代的风情。

古镇上开发较早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刘氏庄园,是大地主刘文彩的私家住宅,修的相当大,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地主庄园哦!

还阔以坐上西南第一条有轨电车,游览安仁老街、刘氏庄园、各个公馆以及民国电影街区,感觉一哈就穿越回民国了!

美食推荐

庄园里的特色美食有文彩排骨、文清鸭蹼、庄园鱼丝、石磨豆花~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江油青莲古镇

青莲古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青莲主打旷世奇才李白的历史文化背景游,青莲镇内有太白祠、陇西院、粉竹楼、明贤词、月圆墓、洗墨地、磨针溪等历史悠久的文物景点可以让你追寻诗人的遗迹,了解李白出生、成长的故事。同时最近开发打造的诗歌小镇也可以顺便游上一游哟。

美食推荐

镇上少有特色美食,要说肥肠的话镇上有家周氏肥肠,他家的烧白、卤肥肠都还可以

地址: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车程:35分钟

元通古镇

用“古老”来概括崇州市的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坐一哈,静静品味古镇的历史底蕴!

刚到古镇目光就看得到这条横跨江面的"汇江桥"。桥面由木板拼接而成,走在上边摇摇晃晃的,不一样的风味!

隔江看,对岸的建筑就像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古镇依水而筑,场镇就在汇江边。所以三江汇流上演"清明上河图" 是元通古镇三绝中的一绝,其他两绝,就要大家亲自去发现了!

古镇主要的两条街风别叫麒麟街和双凤街。麒麟街最热闹,双凤街更古老~

美食推荐

这里的杨豆花、黄豆花、熏肉味道都非常独特~

地址:崇州市元通古镇

三台潼川古镇

潼川镇因古为潼川府治而得名

城西有浓荫蔽日的梓州公园、杜甫草堂、凤凰山森林公园,城南有川北佛教圣地大佛寺,城北有千年古刹琴泉寺、千佛岩和北塔。

美食推荐

到三台还说啥喃,三台人民最爱的土豆丝直接报坐标:水厂巷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

车程:58分钟

街子古镇

位于崇州市的街子古镇,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等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因为挨到青城山,其实耍的时候顺带可以切爬山~

明清时期留下的老房子,再加上跟青城后山连接的得天独厚,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的诗意感就出来了~来这边文艺一把也是阔以的!

在这儿不愁的就是吃了,好多人到这儿的时候就只买吃的,其他都抛得脑壳后头了!

美食推荐

街子的汤麻饼是古蜀州四大名小吃之一,还有青城山老腊肉,切这儿馆子就要点一份来尝一哈!

地址:崇州市街子古镇

安县雎水古镇

雎水镇位于安县,是现代著名作家、安县革命的先驱沙汀的故里。雎水卧佛寺位于太平桥头、虎头岩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春社踩桥会”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安县雎水镇

车程:58分钟

涪城区龙门古镇

龙门古镇,地处涪城区龙门镇,距绵阳10公里,是徒步新驴练蹄的好地方,此处靠近涪江,有大型鱼塘可以钓鱼,也可以在河中野钓,有新建的仿古商业街,是绵阳近郊唯一的仿古建筑,还可以拍婚纱哈。

车程:28分钟,公交:7路

平乐古镇

位于成都市邛崃,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古镇有老街33条,保留着明清时期川西建筑风格。

古镇里头还有很多这种富有特色的住宿、酒吧、水吧之类的,很有丽江的感觉,有木有~

在水边上喝茶、打麻将是这儿的特色,临水而建的茶坊让喝茶多了几分趣味~

在古镇散步,阔以亲身体验到古街的种种风情,在黄桷树的树荫下头坐到休息一哈,感受古民居大院气息,周末来这儿放松一哈是不错的选择!

美食推荐

奶汤面、钵钵鸡、孙血旺、河鱼、珍菌、竹笋烧鸡、汤白肉······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平乐古镇

安县龙隐镇

寻龙山的山顶上古韵悠悠的龙隐古镇是西南地区独一无二、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影视拍摄基地。

当年的《王保长新编》就曾在这里拍摄。

车程:42分钟

以上就是关于街子镇的古老广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