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2022-06-30 10:15:18 网络500
核心提示:2020年1月4日,武宣徒步群药师、漫步、八面、荷花、蚊子、秋水、雨荷、绿叶、沧海等九位驴友,相约登临东乡境内的无名山,远观“双髻晴岚”,回程走被称为“通衢大道”的羊肠小道,沿途风景四星,难度五星。早上8点30分从武宣县城出发,9点左右到东

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2020年1月4日,武宣徒步群药师、漫步、八面、荷花、蚊子、秋水、雨荷、绿叶、沧海等九位驴友,相约登临东乡境内的无名山,远观“双髻晴岚”,回程走被称为“通衢大道”的羊肠小道,沿途风景四星,难度五星。

早上8点30分从武宣县城出发,9点左右到东乡“桂中第一支部”停车,然后到东乡街品尝“仙城一绝在东乡,特色米粉香四方”的东乡粉。9点半到达屯应冯九庙,停车在庙前,开始登山。

这座山,八面曾经来过,他说难度两星,确实难度不算大,大部分有小路的痕迹,只是陡峭的地方要手脚并用攀爬。

12点,到达铁塔。四周的景色不错。回望是东乡田园和村落,东北方向可以看到莽莽群山。在铁塔附近休息,拍照。

继续走,路越来越难,风景也越来越美。从这边山可以清楚地看到“双髻晴岚”的美景。

“双髻晴岚”是武宣古“八景”之首景。武宣(旧称武仙)古 “八景”,即为双髻晴岚、三台叠翠、古碛钟声、灵湖松籁、石壁遗书、仙岩留迹、神窟流泉、音山迭奏。清朝武宣籍进士张梦骥作有武宣八景之诗:

双髻晴岚耸碧空,三台叠翠映霞红。

龙翻古碛钟声雨,鹤舞灵湖松籁风。

石壁遗书多鸟篆,仙岩留迹半云封。

坐看神窟流泉异,听彻音山迭奏终。

“双髻晴岚”,是指位于武宣东乡镇的双髻山秀丽多姿之景。双髻山,海拔1016米,是武宣与桂平市交界之山,其主要部分在武宣县东乡镇。清代嘉庆年间《武宣县志》载:“双髻山,在东乡上里,离城六十里,双峰高峙如髻,天晴有岚烟积翠,县八景双髻晴岚即此,山下有岩,音二谢读书处。”双髻山双峰耸立,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穿越美景之中,因赶时间,不敢多做停留。一路上有松树、竹林、还见有一丛一丛的杜鹃树,到3月份的时候,一片杜鹃花开,将是多美的景象呀。我们相约:杜鹃花开,还会再来。

下午3点,顺利登顶。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美景面前,所有登山的劳累都不算什么。

按事先计划是原路返回,但户外人不喜欢走回头路,药师提议往猪仔峡方向,穿越到“通衢大道”,沿“通衢大道”下山。

下山的路比较陡峭,布满野树杂草,于是我们钻草丛,越竹林,溜陡坡,走只有猴子才敢走的路,下午5点过后,在克服迷路的困难后,终于到达“通衢大道”。 “通衢大道”是一条天险的古道,俗称东乡界,自西界脚东乡镇屯应村起,至东乡界脚的桂平市花蕾村止,全长30华里,上山15华里,下山15华里,山势险要,雄伟壮观,这条天险古道,从清代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期,一度为浔州、梧州、柳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

到了“通衢大道”,相当于上了高速路,我们顺利地于18点30分回到停车的地方。

愉快的一天就这样度过了。

今天徒步的里程6.69公里,海拔850米。

作者,秋水长天,喜欢旅游,热爱摄影,在微信公众号“情系山水 驴行天下”分享旅途苦乐。

驾车上山,游玩“双髻山森林公园”,感受哈弗H2上山的动力

1、首先,坐上杭到龙岩的班车,在蛟阳华家村路口下车。

2、其次,再坐车到贵竹村

3、最后,走大马路直达武宣乡双髻山。客家人都很热情,华家村到贵竹村有很长一段路,如果遇到从车子经过,可招手拦车。武宣乡双髻山,海拔1016米,是武宣与桂平市交界之山,其主要部分在武宣县东乡镇。

武宣的特色景观有哪些

有一辆自己喜欢的车子,带自己的兜风,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 其实我是一个挺容易满足的人,也不太去追求什么面子,不会咬紧牙关去买二三十万的奔驰、宝马、奥迪,宁愿买质量稳定,10万左右的国产车,省下十几二十多万用在家里多好啊。 这一次是上个月的一天,闲着想开车四处走走,兜兜风,在地图上看到一个景点,叫“双髻山森林公园”,而且是免费的,带着好奇心,就开车去了。

爱车镇楼,这是一个很少游客来的景点,所以也适合我这样喜欢清静景点的人来游玩,来看一看。

选择一辆车就好比选择一个人结婚一样,对于H2的外形肯定是入我的眼的,男人大都希望跟一个外表好看的人相伴一生,也希望对方还拥有内在美,H2的外在属于耐看,至少不让人看了不舒服的水准,内在表现也同样可以满足我的期待。 H2的外表很有辨识度,可以让人一看就看出是哈弗车。车标和日行灯都有辨识度,大灯的造型犀利,雾灯是小圆形状的,它们的造型搭配在一起很协调,H2的车头造型就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了。从侧面看的话,车身线条非常流畅,车窗的面积不算大,三角窗面积也是比较小的,符合内敛的设计风格,而且两侧车门分别有两条鼓起的,凸显运动感的腰线,此时再配上溜背的尾部造型,就打造出了非常强的运动气息了。 H2的内在美体现在简洁的设计和扎实的用料上,8英寸显示屏对我来说够大了,功能按键也够多,分布合理,空调出风口也是六边形的,还有镀铬材质装饰,也挺好看,电子档把和一键启动让我有一丝科幻的驾驶感受。[嘻嘻]。

其实这次来也是想感受一下H2上山的动力感,底盘看着高,通过性也不错,尾部饱满圆润,尾灯有点凸起,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哈弗。

挺拔的身形,如果轮毂可以再大一个尺寸,从18英寸变成19英寸,就更霸气了[嘻嘻]

像不像一头冲过来的白色豹子?喜欢这个日间行车灯,让车开着更帅气。

没有那么多凹凸的造型,有的是圆润感和线条流畅感。

上车,继续往前开,方向盘不重手,挺好操纵的。

做工不错的车门,不会有塑胶感。

太阳当空照,我有空调吹不怕热,空调制冷速度非常快,风也大。

这里空气很好,也没有空气污染,所以我开启了外循环,多往车里灌输新鲜的空气,如果外面很多灰尘的话还是内循环比较好。

启用经济模式吧,毕竟上山的路修得那么好。

出发,路很好走。

半山的美景,这个是竹子搭建起来的迎宾门。

半山美景,全都是绿树。

终于到顶了,下了车才知道外面是多么的高温,还是在车里舒服啊,有空调吹,这里是大埔电视台的工作地。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上班呢?

前面有个亭子,可以过去看看风景。

大石头上面写着一首诗。

一望无际的山岚。

非常寂静的山顶,风景美如画。

下方好多高高的树啊。

开车下山吧,来这看看风景还是不错的。

下山后去加油,随后体验一番自动洗车。

总结一下这次开着H2上山的感受: 这里的坡道大约是在30多度吧,用的是经济模式上的,1.5T涡轮增压发动四缸机,动力非常充沛,深踩油门上去的时候,涡轮迅速介入,推背感立马就来了,当要急转弯的时候,就松开油门,转动方向盘,车身在转向的时候估计是Esp车身稳定系统也发挥起了作用,车速会自动变慢,不会有不受控制的发飘感,很稳重。 H2的动力对于上山路来说完全没问题,偶尔暴力驾驶也不至于到伤车的地步,H2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也是我喜欢开着它到处游玩的缘由了。

柳江和红水河在这里汇合。滔滔黔江横贯于县境中部,流往东南直奔珠江。这就是武宣。磅礴的大江,奇特的山峦,造就了许多壮阔的旅游景点,孕育了无数美丽的诗篇。

打开武宣几部旧县志,一阵阵翰墨书香、古风神韵扑面而来,其中,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县志里的诗篇了,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很精彩的代表作,而在每一部县志的诗作专栏里,都收刊了柳宗元的两首七绝。这里录下一首——《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仙人山在武宣县城西河畔边,山上有一岩洞,因洞中有一仙人石而得名。柳宗元这首诗就是镌刻于岩洞旁的石壁上。据清嘉庆年间的武宣县志记载:“仙人山位于县西十里,唐贾鹏居此,修炼仙去,今有仙人石遗迹,石上有如人状。”也就是在同一部县志里,记载了柳宗元诗作的轶事。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他的朋友贾鹏隐居于仙人山上。柳宗元由浩初和尚陪同,专程从柳州乘船而下,到山上看望贾鹏,下山时兴趣勃勃地写了上面这首诗。其实,认真翻阅《唐诗全集》,发现柳宗元为贾鹏而吟的诗竟有五首之多,可见他与贾山人友情之深厚。在武宣县城南十五公里209国道旁的旺田村背面,有个大岩洞,

亦称仙岩。岩壁上有多处石刻,斑斑驳驳,字体已无法辨认,庆幸的是,清嘉庆年间的县志有详细记载。县志云:“武赖(注:今桐岭镇)下里旺田村背,昔为仙岩古寺。明建文惠帝四年,成祖近,帝入夜逃出,祝发为僧,尝驻贵县,云游到此,遗诗三首刻石。”接着是三首非常奇特的七律诗。建文惠帝即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文,成祖即明第三任皇帝朱棣。这里抄录三首诗中的第二首:风尘一日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环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照翠华临。

而遗诗第一首中的“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和第三首中的“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乌早晚朝”的诗句,与第二首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朱允文这位下野皇帝流离失所,削发披袈的悲怆处境。广西河池师专沈国华教授曾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武宣建文惠帝遗迹辨析》,以丰富的史料,清晰的思路论证了遗诗的真实性。在我看来,无论真实与否,在岩壁上刻下那么几首韵律俱雅的三首律诗,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文物古迹。从武宣县城东去的公路约10多公里处,公路北面有一座大村庄,名叫莫村。村前是一片平展的良田,村后是两座向东连绵起伏的丘陵,其势奔腾磅礴,状如双龙出洞,当地称之为双龙山。村的东南面,越过广阔的田野便是高耸的双髻山。此山的山顶形如盘在仕女头上的一对髻子。每天这里山雾缭绕,忽隐忽现,形成“双髻青岚”的一道美丽景色,把武宣和桂平自然地分开两边。系武宣古八景之一。当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桂平金田村爆发后,就是由武宣人肖朝贵为前导,率领起义军翻过这座高山进入武宣地界的。肖朝贵的家住在百崖槽口的武兰村,其家境贫寒,靠伐木烧炭为生。他结识了杨秀清周围一帮烧炭兄弟,加入洪秀全、冯云山组织的拜上帝会,在武宣、象州一带动员了3600多人加入太平军。他们破釜沉舟,自毁庐舍,奔赴桂平金田村集结。他们唱道:“葡萄架上藤结藤,朝贵串联来到村。百姓听了流热泪,烧掉房屋双髻奔。十五十六月光明,兄弟姐妹心连心。放下箕箩找枪炮,跟随朝贵当天军。”

1851年1月11日,金田村爆发了惊动全国、震撼世界的农民起义,太平军在击退了近万名清军的围攻之后,翻越双髻山西进武宣东乡。并在这里设立了大本营。莫村人兴高采烈,有力出力,有粮出粮,热烈欢迎太平军。此时,洪秀全称王决心已定,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修筑了一座简易的临时王府和坚固的围墙。同时到处散布童谣:“三八廿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前三句隐含洪秀全三个字,加上后一句意为洪秀全为民做主。3月中旬,太平军在东乡一带大败清军。3月23日,洪秀全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在莫村“登极”称为天王。不久,洪秀全就率领太平军冲出广西,突破湖南,沿着长江攻破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当时太平军撤离莫村时,莫村的梁家卖掉田地,全族一百多口人举家跟随太平军出征。在肖朝贵的带领下,跟随太平军远征的武宣人达数千人。他们前赴后继,到南京后所剩无几,但一个个都锤炼成了精兵强将。武宣东乡那沙人覃贵福机智神勇,力冠三军。太平天国第一次开科取士时,应武试者上万人。当时难于以武艺定高下,天王便下旨:有能举起应天门外石狮者为第一名。覃桂福奉旨,走到几百斤重的石狮前挟而举之,遂为太平军第一名武状元。太平天国破灭后,覃贵福归顺清朝,加副将衔,嗣充广西提督苏元春随员,剿匪有功,卒年66岁,墓葬于武宣东乡伏龙村,现墓区完好。其夫人欧氏墓葬亦在伏龙村。史载:“欧氏南京人,住武宣东乡伏龙村,九十四岁尚能操作自如。”我想,武宣县如果推出太平天国遗址系列旅游区,这位武状元夫妇的墓葬作为其中的一个景点应该是可以的。太平军撤离后,整个莫村被清军焚毁。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莫村虽然人丁兴旺,生活富裕,但当年的临时天国王府仅留下一些残墙断壁。奇怪的是,临时王府的周围建满了砖瓦房,其围墙内居然无人敢动,只是种了一些蔬菜,有的地方甚至是丢荒,长满了杂草。从黑乌乌的坚固的断墙上,可以想象,当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修建了那么坚固的建筑物,群众的力量是多么的排山倒海,不可阻挡。而围墙内至今无人搞建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天国的怀念,甚至是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然而临时王府至今为什么没有恢复呢?恢复了不是个很好旅游景点吗?县博物馆的李主任告诉我,县财政拿不出钱。我想,也许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领导层腐化内讧,民心丧尽,致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一朝覆亡。于是,临时王府也就不那么珍贵了,所以人们也没有迫切去重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在这里是多么真实的写照。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使武宣涌现了一大批农民领袖,无形中也给武宣造就了一批清朝高级将领。在太平天国临时王府往东走七、八公里处,一座修筑颇为讲究的坟墓展现在游客眼前,这就是清朝咸丰十一年皇帝赐葬的清朝一品振威将军刘季三的坟墓。1988年其后人做了较大的修葺,墓前有一副对联:功震前朝谥刚毅;名垂后世号振威。

1992年自治区文化厅下文将刘季三的墓葬列为文物项目,责令当地予以保护。刘季三字梅士,武宣东乡莲塘人,武举出身,跟随清军从武宣到浙江,一路追剿太平军,成为统领水陆联军的一品将军,后在浙江富阳战役中战死。据旧县志记载:“清廷嘉其忠烈,赐祭葬,予谥刚毅,祀昭忠。”同一时期武宣还有一位清朝一品将军,名叫刁经明,他年老退休,84岁时在武宣东乡病逝,至今县博物馆还存放着他们的官服和顶戴花翎。对于莫村太平天国称王遗址和清朝将领墓场两个景点的鲜明对比,引起了游客的深思,我亦不禁由衷赞叹,吟诗日:

青髻一对俯双龙,拜将封王贯长虹。

残墙烙上天国恨,新冢刻下大将功。

一场悲剧千场梦,百年霜雪万年松。

拂去尘封翻新页,举杯豪敬众宾朋。

汽车从莫村往东行驶20多公里就可到达百崖大峡谷,主谷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向最宽处约3.5公里,主峡谷两侧还有数以百计大小不等的侧谷,俗称百崖槽。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9.5℃,冬天最冷为8.5℃,夏天最热也不过是26.5℃。一年四季,野风清纯,溪水甘甜,是个避暑疗养的好地方。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其中有银杉、杉椤、紫荆木、漆柄木等数十种国家保护树种;有金银花、胶股蓝、半夏、天冬、麦冬等50多种中草药;鳄蜥、娃娃鱼、山瑞、蛤蚧、蟒蛇、猕猴等十多种国家保护动物亦活动在溪流林海之中。在峡谷的上空,云雾、雨虹、日出、晚霞,组成了变化万千的气象奇观。清晨,浓雾笼罩,虚无缥缈;放眼东眺,曙光初露,霞光万道,雾游云涌,一派富丽堂皇景象;转眼间红日当空,层云环绕,薄雾拂衣;傍晚,晚霞清晖,五彩缤纷……每当大雨过后,浓雾弥谷,溪流滂沱,几道霓虹横跨峡谷,好一幅“水光敛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古典风景画卷。峡谷内的溪流叫作百崖溪,溪长十多公里,最大的落差600多米。跌宕的峰峦,丰沛的雨量,形成了十多个飞崖直下的瀑布群,发出一阵阵粗犷的轰鸣,冲出了一池池深潭,最著名的有天王瀑、西王瀑,相应的有天王池、西王池。奔腾的溪流像一条神秘的玉带把瀑布群和众多潭池紧紧相连。溪流过处,有时轰然若惊雷,时而悠然若琴箫,犹如美妙的交响乐在险峻的群峰和荫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回荡,令人心旷神怡。武宣旅游局在介绍百崖大峡谷的宣传画上,恰如其分地印上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冯云山当年在百崖槽写下的描绘瀑布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看了这份宣传资料,觉得诗句似曾相识。后来翻翻唐诗,果然同唐朝皇帝(宣宗)李忱与香严闲禅师的《瀑布联句》仅仅相差七、八个字。冯云山喜欢唐诗,素娴诗文,当年他从桂平紫荆山越过百崖槽到武宣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在百崖槽附近的东乡莫村全力支持洪秀全称王,他自己也被封为南王,瀑布诗反映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当年太平天国将领们的豪迈气魄和激越情怀的真实写照。游览了百崖大峡谷,也兴趣勃勃地写下一首诗《游百崖谷》:

潭池飞瀑喜称王,自有群峰报四方。

十里涧溪波浩浩,百崖槽壁莽苍苍。

雾外彩霞腾仙气,谷中奇卉吐异香。

但使冯翁今尚在,悠悠新景赛诗行。

从百崖槽回到县城,好客的武宣人总会自豪地把你带到县城观赏文庙。这是兴建在武宣旧城南门高坡上的一座宫殿式歇山式古建筑群,始建明朝宣德六年(1471年),是从旧县城(今旧县村)搬迁过来的,是广西至今保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孔庙,其建筑群建筑极为规范,涵盖有照壁、东西厢房、礼门、义门、状元门、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等等。大成殿顶脊上的双龙护宝、双鳌昂头,生气勃勃,活灵活现。这里是武宣兴学立教的最早场所,也是当地纪念祭祀孔圣人的祠庙,故惯称孔庙。登上城中的马鞍山向南望去,只见孔庙建筑群飞檐翘角,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这个小县城增添了几分难得的古韵。孔庙的正前方,滚滚黔江从西北汹涌而来。正好在这里,被五座高山肩并肩地把江水拦腰挡住,然后再转个弯往东南奔腾而去,这就是武宣著名的“五马拦江”的风景点。而在“五马拦江”的旁边,有一座更高的山头,锐峰耸秀,笑傲群山,像一枝大笔直指蓝天。据说当年人们为文庙选址时,让庙门对着黔江旁的这座文笔山,意在祈愿武宣世世代代涌现大批文人才俊,报效国家。最近,我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孔庙,并在当地文物馆留言簿上留下一首七律:

八桂古来寺宇稀,仙城文庙足称奇。

红楼顶上腾龙鳌,大殿堂中尊圣师。

风雨沧桑五百载,文人学士三万旗。

后人拜祀需奋力,不枉棂星向文笔。

古老的孔庙,作为古代的教学场所,为武宣树立了尊师重教的好传统,亦为武宣传递了引以自豪的历史文脉,在武宣诗词园地中,有一大批吟诵孔庙的诗篇,清朝雍正年间武宣籍进士、瀚林编修陈仁在一首《文笔峰》的七律中,非常巧妙地歌颂了家乡的孔庙:亭亭卓立五云巅,独柱东南半壁天。

秋蘸银河分晓露,春拨碧蔚写云笺。

笔花散彩成霞气,瀚墨流香到日边。

千古如橡谁解用,岿然常在圣人前。

以上就是关于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