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避免入坑,才能防止存款变保险呢?

   2023-04-26 18:51:33 网络450
核心提示:购买理财产品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对理财产品的发行、运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人却会借助这些专业技术欺骗投资者,网上经常看到理财变保险,银行理财变非法集资的案例,所以理财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那么如何避免理财被骗,防止存款变保险,理财变非法集资呢?结

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避免入坑,才能防止存款变保险呢?

购买理财产品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对理财产品的发行、运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人却会借助这些专业技术欺骗投资者,网上经常看到理财变保险,银行理财变非法集资的案例,所以理财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那么如何避免理财被骗,防止存款变保险,理财变非法集资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认知和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不要相信道听途说的信息

根据监管要求,正规的理财产品是不允许在公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更不允许通过小道消息进行私下传播,因此,只要是道听途说或者有人兜售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骗局。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会在银行以外的地方销售的,所以理财还是到正规金融机构。

我身边一个同学就是这样被骗的,通过一个朋友的微信介绍,可以投资某个数字科技公司的股权,不但能分红,可能还要上市,现在投资1000元,几年后会变成上百万。这种消息竟然有人相信,不但自己投资,还不遗余力的向别人介绍,认为被骗也就是1000元,万一是真的呢?简直太可笑了。

2、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

既然要理财,要防止被骗,就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你连基本的存款、基金、理财等搞不清楚,所有的专业名词中就知道一个“利息”,那么你被骗的成功率就太高了。在投资理财之前,你最好先多少了解一些金融名词,比如风险、回报、年化收益率、存款、基金、底层资产等等,这些是防止入坑的基础。

我一个小学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是,对金融知识一窍不通,也不善于学习,只是由于孩子买房所迫,就投资了一些不正规的理财产品,被骗后连自己投资的是什么产品都说不清,只知道承诺每年给12%的利息,像他这样入坑的不在少数。

3、对理财产品进行有效识别

其实任何一款正规的理财产品,就像其他商品类似,也会经过若干程序才能诞生,首先理财产品发行前须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会有产品名称和编号,而且在网上会查询到,银保监会为此有专门的理财产品查询网站,如果你不能有效识别,可以把理财产品编号和名称输入后辨别真伪,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里面都可以查到。

很多投资者对此根本不清楚,被银行客户经理飞单购买了假理财,自己还蒙在鼓里,等到到期不能兑付时,再和人家理论,已经晚了,所以要对理财产品进行有效识别,投资前先通过网络查询产品相关信息,避免上当。

4、对多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

现在投资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可谓是“鱼龙混杂”,即便是正规单位发行的理财产品,也无法保证收益一定为正,尤其是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已经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因此,货比三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防止理财风险,也为了避免理财变保险,这就需要你对多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最重要的比较内容就是看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所谓底层资产,就是指资管单位募集了这些资金后用到哪里去了,是投资了货币基金,还是信托计划,是企业债券还是分红保险,如果你能比较出底层资产的差别,被骗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5、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

经过了上面的步骤后,相信您已经成为一名非常成熟的投资者了,能够识别出理财产品的真伪,也能够对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进行辨别,这样能够大致判断出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了,但是,有一点还是要注意,就是选择相对正规的金融机构。

为什么说要选择相对正规的金融机构呢?我们知道,连银行都允许破产了,最近,包商银行都因为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接管了,一些小型银行的风险可能更高,但是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基金保障,可以不用考虑银行的安全性。

理财产品就不一样了,理财产品是没有任何保障的,有承诺也是非法的,理财公司一旦倒闭,理财资金就会打水漂,所以,即便是银行理财,也无法保证资金安全。在最终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资产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口碑比较好的大型银行或资管公司,这对规避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总之,理财是有风险的,风险不只是来自产品本身,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外部的风险主要是防止被骗,防止被“飞单”办理保险或者高风险理财,防止因为理财单位经营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相信您能够对理财诈骗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在投资的时候能够避免陷入理财陷阱。

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安全?看完这三点,再也不怕被坑了!

不是不可信,是有一定的风险,有风险和不可信是另一码事。为什么有一定风险呢?让我慢慢细道其中的缘由。

通俗来讲,理财产品就是把你的钱放在一个地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从年收益率的低到高分别为

银行的活期存款(0.3%)<银行定期存款(1.75%)<货币基金(3%)<国债(4%)<债券基金(5%)<信托(7%)<P2P理财(9%)<股票基金(15%)<股票(20%)<期货(50%)

这些年收益率,只是大概的一个数值,我们不难发现,高于8%年收益率的,就是在信托和P2P理财之间间了。4%的年收益率就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这个是无风险利率,也就是不损失本钱,也只收益的利率。超过5%以上就有可能收益不固定,还有可能有损失少量的本金。

为什么收益率低于4%就没有几乎没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而高于6%或高于8%就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把钱放进银行或放到基金公司,投资信托金融公司的钱,最终都会流入市场,流入实体经济中去。我们存款的钱也流入实体经济吗?对的,比如我们定期存款1年,利率为1.75%,银行拿我们的钱给房贷,房贷利率4.9%,银行的资金池大,所以就算有些贷款逾期,他也能够有钱还你本金和利息。这就是为什么存款能保证本金和利息是固定的,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来看看高于6%或8%收益率的资金要投向哪里呢 ?投到股票,期货中去,那些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因为你要给投资者8%的收益,你必须找一种投资收益要大8%很多的投资工具,不可能把放贷。因为银行的放贷利率才5%-7%。

我这样写出来,大家明白,为什么大于8%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风险了吧。 再来看看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12%,为什么也是有风险的 ,因为平台放贷出去收借款人至少24%利率的利息,这么高的利率,一般都是一些不能从银行借钱的人或企业,他们借这些钱出去风险大,容易还不起,形成坏账,所以平台容易追不回来,那追不回来了,投资者的钱就会拿不到了。

所以为什么说收益率高于8%的风险很大,就是这样的原因。

理财有方,生财有道,看雪之道,欢迎 关注点赞,每天都有新内容。

理财产品收益超过8%就是坑,这一说法是近两三年在网络上传出来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传!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接连有很多网络金融公司暴雷,大多涉及庞氏骗局,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致使这一说法越传越盛。

那么理财产品收益穿过8%是否安全呢?

第一,确定它是否是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很普及了,可以在发行它的金融机构官方网站上查看产品说明,找到C开头的产品编码,上网搜索中国理财网,在该网上查询理财产品真伪。

第二,查看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我国对于风险等级排序采取五级分类,一级低风险、二级较低风险、三级中等风险、四级中高风险、五级较高风险。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中相对比较稳健的风险等级大都集中分布在一二三级内,一般收益率达到8%的产品,风险等级都属于四五级,并且一一类产品购买起点金额较高(100万元以上),都是面对高资产高净值客户群体的。

第三,还要考虑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理财产品说明里都会标明,超8%产品,一般会投资股票、指数基金、股票基金、私募基金、期货、外汇等高风险资产,购买这类产品就要量力而为了。

8%以上甚至远超8%的理财产品也多的是,股票、期货、信托、私募年收益超过20%对专业人士而言不是什么太难的事。题主所说的“八成是坑”指的是风险,指的是普通人。指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和产品。普通人面对8%以上的理财产品时,确实“八成是坑!”

1、太多人理财时眼里只有收益,却忘记了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2、保本保息,高利承诺是线上线下非法集资的惯用伎俩,经过多番教训后,大家终于明白:“高息理财产品八成是坑”

3、正规的理财产品实现8%甚至更高的收益都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是你是否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

4、投资单一产品的风险确实更大,较难实现稳定和持续的高收益。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做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5、作为普通人,理财小白而言,一个人单兵作战,在理财市场上要想获取高收益更多的靠的是运气。对大多数人“八成是坑”。

综上,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适时求助于理财规划师及身边的专业人士才是避坑的根本。不学习是盲目,盲目的下一步就是入坑。

力橙 财经 ,为您解读身边的金融 财经 密码。

其次就是以支付宝理财产品的中位数利率来划分第二梯队。当前支付宝推荐的理财产品中不管是三个月还是半年期或者是最长的一年,利率基本维持在3%~5%之间。我们暂且以4%为中位数,4%附近的市面理财产品基本上是中低风险也是当前理财市场的中流砥柱。

最后就是以第二梯队的核心利率4%为基础翻一倍,就得到了题主所说的8%高利率。如果再翻一倍的话是12%,属于超高风险类型,这里的风险类型划分有一个前提就是门槛特别低,比如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信托产品起步门槛几百万过千万利率10%以上,这不算。

所以这也就造成维持在年化率8%以上的中低门槛理财产品本身数量就稀少,其次如果门槛特别低比如1000元起步或者1万元起步,都得优先考虑自己本金的安全。因为但凡在当前市面上比较小众化的正规高利率理财它的起步门槛要比大额存单高得多,现在所有银行的大额存单起步都是20万或者30万,所以千万不要被高利率所诱惑。

对于我们普通理财者而言,维持在一个中位数水平利率基本上就已经比较满足了。如果实在不满足的话,那中旬利率和风险成正比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去配置一些股票或者基金,这些都是可以适当提高自己年利率的常见通用方式。

我们先看一下基准利率(见附图)

一年期基准1.5%,贷款利率4.35%,银行可以按比例上浮,但今年年初大部分银行理财都在4%到5%,现在还要低一点但整体高于基础贷款利率,也就是说银行如果拿理财的钱放贷,即便能赚钱也是薄利。

显然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就不大可能是短期而且可靠的资金拆借类银行产品了,因为基础利率决定了这类产品收益不可能高到8%。

那么高收益到8%以上的产品都有哪些呢?就银行来说涉及信托,债权,外汇,黄金,石油,期权等组合型或者对赌性质的理财收益要高于市场基准,原因是风险放大了,但还处于可控,一般这类理财都有风险回撤的设置,也就是说本金微亏或者收益没有的风险仍然存在。

而8%以上皆风险是有些片面了,其实有风险的标的,你不管收益高低,都有可能中招。

如果是正规平台,高于基准数倍,然告诉你低风险高收益,那就是侮辱智商了。

投资理财有个不可能三角:低风险,高收益,高流动。如果谁给你说有个产品达到这三点,等于和你扯天上掉馅饼,母猪会上树,N只兔子全撞树。所以很多P2P,炒币(一种所谓虚拟币实物化投资全是骗局),还有公司对外发售股权(非法集资)基本都是这样宣传的。

我们看到如今四大行工农建中成立自己的银行理财公司,其实就是风险隔离的同时加强银行理财的专业化,我对银行理财公司这件事不感冒,但其肯定会促进金融衍生品增长,但是请做好风控少坑人,老百姓钱来的不容易,作为国有银行务必爱惜点羽毛。

回到主题目前8%也好XX%产品就眼下的利率及市场环境来说,要么期限长要么风险高,总之达到这个收益,期限短,风险低那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介绍一下,先到个谢,让我长长见识,土豪圈子拆借就算了那是民间借贷个例不具有普适性。

纵观2018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为4.8%左右。2019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为4.5%左右。2020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也就4.3%左右。

今年不要说8%,超过5%收益以上的理财产品风险系数都比较高了,到期好的情况就是可能收益偏低,最坏的情况就是本金不保。

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老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人都有贪的本性,当听到可以得于高利率的回报,谁都想要,我也不例外。在股市最好的2015年,买什么股票都会长,买什么基金都会赚,那时候银行里的理财产品给出的利率会在5%-5.5%之间,也是比较高的。现在的股市远不如那时,银行里售卖的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上是3%左右,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上是4%-4.5%左右。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可能给得更高一点,但也少有达8%以上的理财产品。给出高利率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网络上的金融互助平台、非法集资平台等。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说过:”在打击非法集资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的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现实中也出现了许多贪图高利理财,崩盘血本无归,还有许多平台暴雷的消息。所以,人还是要保持理智,理财产品相对于银行的定期存款来说,利息确实是高。但我们要互相对比,就和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基本利率比一下,如高出太多,八成是个坑。

关于投资理财,这是大家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特别房地产没有上涨空间之后,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成为很好的选择。不过,在理财的道路上,很多人发现坑比机会多,如何理解8%以上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大概率是一个坑呢?

首先,要看投资者在哪里买的理财产品,如果在银行里面购买,至少这个产品是真实的存在,如果在银行以外的地方购买,这样的产品是100%属于坑和骗局。

其次,如果在银行购买8%的收益率产品,需要分析判断这个产品的类型和投资条款,如果银行告诉您这个产品是保证赚钱和没有任何风险,则说明这个产品是坑,因为在投资世界里面,没有任何资产和产品可以保证收益率。

最后,告诉大家,现在在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产品收益率在4%以下的产品,属于风险很低的产品,如果超过4%的产品,都需要注意风险。同时,建议在大型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果在农商银行或者小银行购买产品,也会有风险。

8%以上的理财产品八成是坑,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对于没有太多金融理财知识的朋友,在选择高收益率产品时,很难看清楚产品的本质,故很容易踩到坑。

市面上8%以上固定收益率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私募基金、P2P等,其收益率区间在8%-12%。前二者都是面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门槛通常在100万以上,信托的安全性要大大高于私募基金。P2P则是面向小额资金的用户,通常100元起购买,由于备案仍在进行中,风险非常高,若投一定要选头部平台。

另一大类就是浮动收益率的产品,理论上投资得当,收益率可以达到8%以上,但这类产品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例如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

要说市面上不合规的产品,那就千奇百怪、层出不穷,难以以产品的形式一一描述。归结起来可以说,凡是庞氏骗局的产品,表面收益率一定能够达到8%,并且远远高于8%。这类产品的特征就是借新还旧,用新用户的钱来还老用户的本金和利息,只要后续资金跟不上之后,就会爆掉。

对于金融犯罪,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一些规模还非常大,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被骗的朋友,一是因知识匮乏被骗,再是明知有风险,确认为自己可以先跑一步。

对于知识匮乏的朋友,他们通常不了解金融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基础的高风险高收益都不明白。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迷失自己。对于明知道有风险却参与的朋友,玩的就是赌博和心跳,不加以过多评论,要相信经过设计的骗局是不按常规出牌的。

在理财市场,高收益率一定匹配高风险,甚至匹配的是大坑,在投资理财时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能够达到8%,但需要有挑选识别产品的能力,过高收益率的产品建议不要参与。

并不是说80%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能相信,而是对于投资来讲,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当前,资本使用成本大约在八个点左右,这也就是一个无形的鸿沟,这表明8%以上的收益属于高风险投资。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的投资种类也不同。相对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讲,可以选择银行储蓄、各类货币基金、国债、长短期定存,固收类相对来讲风险较低,同样,收益也比较低,就目前来讲,收益率应该在4%以内。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适当比例的配置一定债券,理财,保险,基金。对于高风险偏好者来讲,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期货,信托,房产商铺等,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高风险偏好的产品并不适合,因为它们不但不能保证本金,很有可能会部分或者全部丧失本金,对于某些投资,国家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合格的投资者就意味着本身具有承担损失的能力,他们本身净资产高,赚钱能力强,一定程度的损失并不会给他们生活带来影响。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千万不要听信各种暴富神话,你看中的是高收益,他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倘若受到蛊惑将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就代表所有的钱打水漂儿,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就是灭顶之灾。投资时候一定要拒绝高利诱惑,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我是Roseview 财经 ,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理财的路上吃过哪些亏?

     很多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出于对银行“公家人”身份的信任,认为这些由银行出售的产品是没有风险的,银行方面也会保证客户的利益。然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示例频频发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感几乎降至冰点。

那么,银行理财真的不安全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要知道,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另外一类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国债、第三方理财等,这些产品都不能称为银行理财,除了国债之外,其它产品的风险普遍要高于银行理财。

      而我们所听到的银行理财亏损示例,大都属于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详细讲讲如何购买合规且正式的银行理财,让大家避免入坑!如果觉得有用,大家不妨转发分享哟~

购买银行理财之前,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1、何为自发,何为代售?

      银行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客户量的金融机构,不仅仅会销售自营理财产品,还会代理发行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这里郑重提醒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确认是银行的自营产品还是代发行产品”。

      自营产品和代发产品如何区分?自营产品有以下三点特征:

      1直接打开所属银行官网或手机银行投资理财板块查看。

      2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

      3可以通过中国理财网输入该理财产品的编码,如果可以查询的到,即为正规的银行自营理财产品。

      2、正确区分理财产品和保险

      相信大家看过不少关于银行存钱理财变保险的新闻,当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遭到银行工作人员推销某款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以及自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到位而随意购买,从而导致了日后血本无归的惨剧。

      因此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事先确认产品究竟属于理财性质,还是保险性质?同时要注意理财性质产品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等级是否与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等级相对应。

      3、预期预期收益率

      投资理财保本增值是关键,如果光看中预期收益,那么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高风险的理财陷阱。理财产品说明书里,一般提到的预期收益率,是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即只有你选择的理财产品期限达到1年时,才能达到的预期预期收益率。

      比如一款宣传预期年化预期收益6%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6个月(180天),6个月后,你的预期收益不是本金×6%,而是本金×6%÷365×180。

      总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很多人通过合理地长期坚持投资理财,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财富效能,还有利于实现更高品质的生活。

360你财富里的慧组合版块的产品靠谱吗?小白入坑理财可不可以入手?

普普通通的上班一族,每个月都领着固定的工资收入,肩负着房租、车贷等“重大负担”,很多人被生活的压力压迫的“难以呼吸”。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都会选择理财来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但是对于一些新手小白来说,一不小心就会踩入陷阱,导致自己出现财产损失。从我的经验来看,理财的路上,有以下陷阱需要注意:

一、理财投资切勿贪图便宜,理财对象净值不能说明一切。

很多理财选手倾向于选择便宜的理财对象入手,认为越便宜升值的空间越大,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以基金为例,一块钱的基金难道升值空间就一定比两块钱的基金升值空间大吗?其实并不是的。基金的净值是由业绩决定的,基金的业绩越好,净值就会不断增加,所以基金的价格高,并不意味着未来上涨的空间小。

二、仓位管理套路较多,”量“、”时“二者需要考虑。

从我的教训来看,在我刚开始投资的时候,碰到了市场的巨大跌幅,当我认为抄底的时机到来,我用低价买入了一些投资产品,结果知道我的本钱全部亏损,产品还在继续跌,所以“逢跌买入”并不是一种合适的仓位管理理念。以后的经验告诉我,要学会及时止损,要学会长期持有,要学会仓位调整,”量“、”时“二者需要考虑。

三、只要是一个基金,就可以定投吗?

由于股市的风险和波动很大,所以很多的个体投资者都会去基金碰一下自己的运气。定投是一种主流的投资方式,能够减少产品的波动,降低我们的投资成本。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投。高波动的好基金才适合做定投,货币、债券等并不适合定投。选择合适的产品以及恰当的投资方式,才是能够获利的重要秘诀。

四、分红不能代表产品好坏,分红数额具有诱导作用。

分红是把你理财产品本来属于你的收益,用现金的方式部分分发给你,这一部分的收益本来是你的,并没有给你增加额外的收益。另外,上并不会掉馅饼,分红的多少不能代表产品的好坏,分红给你的多,会让你产生一种收益更高的错觉,然后分红本来就是属于你的,只不过你获得的比例不同,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理财意识很棒,我当年开始理财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都是自己一步步学习积累知识才逐渐得心应手。作为过来人,我得告诉你,理财肯定有风险,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这是要谨记的。其次是对于平台的选择,360你财富app我用挺长时间了,个人觉得还是很靠谱的,小白想入坑其中的慧组合板块,是可以的,但是要斟酌自己的需求,慧组合板块有相对稳健且能博取较高收益的随鑫盈9.5%的基金组合,也有固定收益资产为主更为稳健的安鑫盈系列,建议小白考虑最新上线的以固收+打新为策略的打新优选8%,相对而言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小白进行长期投资。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避免入坑,才能防止存款变保险呢?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