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第一附属医院去通天岩坐几路车?

   2022-07-26 01:27:21 网络800
核心提示:公交线路:26路 → 18路区间,全程约12.9公里1、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步行约50米,到达赣医一附院(章贡院区)站2、乘坐26路,经过3站, 到达电信大楼站(也可乘坐25路)3、步行约280米,到达西园②站4、乘坐18路区间,经过1

赣州第一附属医院去通天岩坐几路车?

公交线路:26路 → 18路区间,全程约12.9公里

1、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步行约50米,到达赣医一附院(章贡院区)站

2、乘坐26路,经过3站, 到达电信大楼站(也可乘坐25路)

3、步行约280米,到达西园②站

4、乘坐18路区间,经过17站, 到达通天岩景区站

5、步行约190米,到达赣州通天岩风景名胜区

赣州通天岩旅游指南

这里岩深谷邃,树荫蔽日,丹崖绝壁,景色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赣州通天岩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公里处,面积为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通天岩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天岩风景区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二部分。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它主要是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个岩洞组成。

通天岩景区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因为“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通天岩。

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二部分。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它主要是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个岩洞组成。

进入通天岩山门,沿着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山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这里林木茂盛,道路崎岖,这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此外大洞套小洞。

小洞内,阳明先生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学之处叫“观心岩”。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当时,王阳明在赣南平定“宸濠之乱”。闲遐之时,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他在赣州讲学期间,为其发展宋明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游哉于斯,无论你是参祥拜佛,还是品读古代题刻也无论是在沟谷掩映中的通天湖泛舟赏景,还是登上峰顶的群玉阁远眺赣江,你都可以领略到通天岩这座江南石窟的卓约风姿,感受到浓郁的宋城文化气息。

通天岩游览路线:

半日游:山门 →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

一日游:山门 →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 阳公墓 → 月亮泉 → 普同塔 → 卧佛 → 现代石龛造像 → 西岩寺 → 现代摩崖题刻 → 财神 庙 → 地藏殿 → 生态迷宫 → 情苑酒家(午餐) → 二十四孝园 → 情苑 → 龙凤园 → 连心桥 → 百米文化长廊 → 人生荟萃园 →望江亭

路线五 赣州市通天岩地质观察路线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处,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五大岩洞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迹丰富,苏东坡、阳孝本、王阳明、蒋经国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了众多遗迹。

惟妙惟肖的摩崖造像

通天岩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躯,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处,其中,忘归岩正面保存有罗汉像1尊,背面保存有罗汉像6尊,龙虎岩保存有罗汉像3尊,其余造像均分布在通天岩及与其相毗邻的翠微岩。

其现存摩崖造像,可划分为四组,一是位于通天峄与翠微岩相交接处的8尊菩萨造像,8尊造像开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两尊观音菩萨造像保存最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是位于通天岩山崖部,由五百罗汉拱卫着的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两胁侍的组群造像。这组造像开凿于北宋中期,规模最大,气势最为恢宏。

三是以僧人明鉴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开凿于北宋后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

四是位于翠微岩,由朱氏施造的弥勒佛像等,开凿于南宋初年。

综观通天岩的摩崖造像,在唐代末年的初创时期,系以雕塑菩萨像为主,而到了通天岩石窟鼎盛的宋代却又是以雕塑罗汉像为主了。前者明显地带有北方佛教文化的遗风,而后者却又是受江西地区佛教禅宗势力强大的影响所致。

古传至今的摩崖石刻

通天岩景区现保存有摩崖题刻百余处,其年代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九百余年未曾间断,年代最早的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刻,年代最晚的系1948年所刻。题刻所用字体,以正楷和行书为主,部分使用隶书、草书、篆书。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佛龛造像记、楹联、匾额、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天岩摩崖题刻中字数最多的作品位于龙虎岩,全文406字,刻于南宋嘉定十年,字数最少的作品位于玉水池旁的石壁上,仅有玉旁两字,篇幅最大的作品位于忘归岩正面数十米高的丹崖绝壁之上,气势宏伟,如日月行空,为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建安李大正所题,篇幅最小的则位于忘归岩穿洞的洞壁上。

通天岩的摩崖题刻,在景区中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景区东面的观心岩起,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至景区西面的普同塔止。在通天岩的摩崖题刻中,以宋代的胡榘、李大正,明代的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镌刻在忘归岩的五言律诗一首,对其后的题刻影响极大,而唐邦佐的题刻,则堪称是书江艺术的极品。

通天岩是南方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著称于世,通天岩的题刻之多,居江西之首。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四大特色。

通天岩是一处由发育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所构成的景区。

自古以来,通天岩石窟就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通天岩景区成人票价60元/人,网上预订55元。

本地人凭本地身份证30元/人,

主景区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石窟寺,也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石窟,因此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代表性地貌景观景点有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历经千年,苏东坡、王阳明、蒋经国等名人纷至沓来,遂使通天岩扬名海内外。

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 (二)

具体路线为:学院—通天岩—学院,自备午餐。时间为1天。

图4.15 赣州市通天岩公园景观

(谢文伟摄)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km 处,面积为6km2,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因为“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通天岩。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图4.15,图4.16)。

图4.16 砂砾岩、砂岩、泥岩相间形成的差异风化

(赣州市通天岩,谢文伟摄)

通天岩地质路线是在取消广东韶关路线时用以代替,其地质实习内容基本同仁化丹霞山地质路线,即观察认识丹霞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具体内容见路线三仁化丹霞山地质路线。

旅游景点

翠微岩

翠微岩在通天岩的西侧,相距仅十数米,相传为宋代隐士阳孝本隐居之所。悬岩上及洞壑内,布满了摩崖题刻和龛像。除一躯弥勒造像外,其余皆为汪雕罗汉群像和高浮雕单体罗汉像,共计八十二躯,宋氏题刻19品。由翠微岩西行,穿过林荫小道,有石梯180余级。

忘归岩

忘归岩俗称东岩,又名太和山,因巨石横空,形若踞狮,又名狮岩。在此岩洞前后的峭壁上,镌刻有摩崖龛象七躯,摩崖题刻50品。题刻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王阳明题诗:“清山随地佳,岂心故园好。他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闵,洞云秋未扫。”。

摩崖造像

通天岩风景区现存的摩崖造像,可划分为四组,一是位于通天峄与翠微岩相交接处的8尊菩萨造像,8尊造像开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两尊观音菩萨造像保存最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二是位于通天岩山崖部,由五百罗汉拱卫着的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两胁侍的组群造像。这组造像开凿于北宋中期,规模最大,气势最为恢宏,三是以僧人明鉴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开凿于北宋后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四是位于翠微岩,由虔朱氏施造的弥勒佛像等,开凿于南宋初年。

通天岩

通天岩风景区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著称于世,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248尊,内容均为佛像神祗,多属唐宋时期作品。这些石刻,现存97品,其中宋代33品,余则为清代以后或佚名者作。

通天岩洞窟

通天岩风景区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躯,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处,其中,忘归岩正面保存有罗汉像1尊,背面保存有罗汉像6尊,龙虎岩保存有罗汉像3尊,其余造像均分布在通天岩及与其相毗邻的翠微岩。

历史人文

通天岩之名源于“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离市区6.8公里的景区交通便利,是一座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的石窟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

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光,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东岸的储山一起锁住水口。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里的土地公公发现了,这位土地公公看见如此漂亮的两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这位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通的山洞,传说就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竹扛

通天岩风景区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平定过“宸濠之乱”。阳明先生在忘归岩题刻一首五言诗:“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圆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苏轼落职过虔(即赣州)时,曾多次游览通天岩。至今这里还保存有阳行先、苏东坡、李存3尊刻像,并有东坡真迹。宋代秘监阳孝本(字行先)及进士李存自熙宁年间辞官从京师还赣后,曾隐居通天岩20年之久。

以上就是关于赣州第一附属医院去通天岩坐几路车?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