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

   2023-05-20 10:24:47 网络1190
核心提示: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整数计算算理。 把小数乘整数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整数。关键在于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的那个因数)乘几来转化为整数。      例1是具有具体单位的量来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整数计算算理。

把小数乘整数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整数。关键在于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的那个因数)乘几来转化为整数。

      例1是具有具体单位的量来计算小数乘法,可以通过单位换算转化为整数乘法,再次进行单位换算求出结果。

      例2开始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这里0.72是一个两位小数,变成整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乘100,乘1000…这样的数,也可以乘50,150,200…在新授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乘100,但是经过一系列操作(一步步去计算,把过程显示出来)后,对比发现乘100把这个两位小数变成整数是最简单的,而且积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中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是最简便快捷的。依据就是四年级上册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不用再除以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等的数,计算起来较为困难。这也是数学的逻辑性与简便性的体现。

      最后学生计算,进行板演。

      如果一单元学习完,还可以这一个算式,列竖式计算,验算,求积的近似数等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复习。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 125×7 39×15315×29

教师:请大家计算出各题的结果。(学生计算后,全班评讲)

这些算式都是乘法算式,谁能说一说他们的意义。

2、复习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根据125×7=875,不用计算,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25×70= 125×700= 125×700=

提问:这几道题揭示了我们学过的一条什么规律?

教师:这几道题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等等,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大家仔细观察课本书第一副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三、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 学生独立思考。

②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 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④ 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⑤ 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说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3、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4、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一 第1、2、3题

2、拓展练习:

⑴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165×84 0.9×4 10.56×15

⑵列式竖式计算

2.14×8 0.35×14 1.056×25 1.8×395 0.45×108 0.375×12

⑶列出乘法算式再计算

①5个2.05的和是多少?

②4.95的6倍是多少?

③一个因数是0.25,另一个因数是400。积是多少?

菲菲小公主aa,我只知道这些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整数》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1

本节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小数的乘法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刚才我说了第一单元知识在教材中地位。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科书第二页和第三页例1和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中1~3题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通过利用圆角分之间的关系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还可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三、说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学情分析

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和计算方法,但因班额大,教师未能及时辅导学困生,学生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将本节课时,设计了复习整数乘法这一环节。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卖风筝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了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掌握所学内容。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做一做”,巩固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质疑法

3、学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质疑法”、“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探索

2、汇报交流

3、总结方法

在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际,老师引导提出“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有关钱数的问题,如果不是钱数,如0.72×5,那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次被调动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为了在师生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积极主动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后再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引导得出0.72×5=3.6,并深刻理解了其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师起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次基础上,教师再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难点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实际运用、开拓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根本目的。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并有所拓展,每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题,侧重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同时理解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是运用老师自制卡片题,列举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第4题是第2题所发现规律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小题,答案不唯一,具有拓展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在总结中谈收获,便于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沟通,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数乘法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今天我当家的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上面呈现的信息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的问题:

(1)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

(2)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使用青岛版的教材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⑴首先提出谁能解答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⑵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一个因数是小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是用4个3.2相加的方法计算,二是把3.2元化成32角,计算32乘4得128角,再把128角化成12.8元。三是用竖式计算。我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⑶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展示各种竖式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2看作32来算,变成整数乘法,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是积的变化规律。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需要将乘得的积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应该从积的左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

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二个问题是绿点标示的问题,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这里可以完全放给学生,要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解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重点强调竖式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三组闯关题。第一关是给乘法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这关是巩固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可以让学生说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第二关是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重点强调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将计算结果进行化简。第三关是火眼金睛辩对错。要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尤其是“2.48×60”中“0”的处理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以上就是关于《小数乘整数》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