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刺绣的特点

   2023-05-02 04:53:17 网络270
核心提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我国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

各种刺绣的特点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我国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中国四大名绣简介----苏湘蜀粤

还有根据刺绣特点和材料的分类:

彩绣 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

包梗绣 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

雕绣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

贴布绣 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闪光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服饰上,以产生珠光宝气、耀眼夺目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广泛用于鞋面、提包、首饰盒等上面。

十字绣 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点,十字绣的纹样一般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常呈对称式布局的图案风格。也有写实风格的纹样,题材多为自然花草。十字绣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绚带绣 也称扁带绣,是以丝带为绣线直接在织物上进行刺绣。绚带绣光泽柔美、色彩丰富、花纹醒目而有立体感,是一种新颖别致的和服装饰形式。

抽纱绣,是刺绣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类别,其绣法是,根据设计图案的部位,先在织物上抽去一定数量的经纱和纬纱,然后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丝,用绣线进行有规律的编绕扎结,编出透孔的纱眼,组合成各种图案纹样。用抽纱绣绣面具有独特的网眼效果,秀丽纤巧,玲珑剔透,装饰性很强。由于透制有一定难度,抽纱绣图案大多为简单的几何线条与块面,在一幅绣品中作精致细巧的点缀。

戳纱绣 又称纳锦,是传统刺绣形式之一。它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严格按格数眼进行刺绣的。戳纱绣不仅图案美丽,而且随着线条横、直、斜的不同排列作丰富的变化,但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

参考书目:· 粤绣--中国刺绣图案集锦 · 中国传统刺绣 · 刺绣艺术设计教程 · 经典刺绣针法与花样 · 民间刺绣图形

刺绣有几种绣法

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 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朴鼻,尽态尽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间、民族特色;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不同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中。这种刺绣采用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由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烔异。刺绣的针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刺绣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解放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四大名绣

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直接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苏绣以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而著名,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风穿花》、《鱼虾图》等。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

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蜀绣构图简练,大都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富有装饰性。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所绣对象有花蝶、鲤鱼、熊猫等。

粤绣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绣线平整光亮。构图布局紧密,装饰性强,富有立体感。绣面富丽堂皇、璀璨夺目,多用于戏装、婚礼服等。荔枝和孔雀是粤绣的传统题材。

中国传统刺绣

资料记载的绣法有以下几种:

1,彩绣

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

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

2,包梗绣

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

3,雕绣

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

4,贴布绣

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5,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闪光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服饰上,以产生珠光宝气、耀眼夺目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广泛用于鞋面、提包、首饰盒等上面。

5,十字绣

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点,十字绣的纹样一般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常呈对称式布局的图案风格。也有写实风格的纹样,题材多为自然花草。十字绣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6,绚带绣

也称扁带绣,是以丝带为绣线直接在织物上进行刺绣。绚带绣光泽柔美、色彩丰富、花纹醒目而有立体感,是一种新颖别致的和服装饰形式。抽纱绣,是刺绣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类别,其绣法是,根据设计图案的部位,先在织物上抽去一定数量的经纱和纬纱,然后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丝,用绣线进行有规律的编绕扎结,编出透孔的纱眼,组合成各种图案纹样。用抽纱绣绣面具有独特的网眼效果,秀丽纤巧,玲班剔透,装饰性很强。由于透制有一定难度,抽纱绣图案大多为简单的几何线条与块面,在一幅绣品中作精致细巧的点缀。

7,戳纱绣

又称纳锦,是传统刺绣形式之一。它是在方格纱的 底料上严格按格数眼进行刺绣的。戳纱绣不仅图案美丽,而且随着线条横、直、斜的不同排列作丰富的变化,但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

8,平绣

针法说明:是刺绣的基本针法。起落针都必须是绣在纹饰边缘 绣线做平行紧密的填补绣,针脚排列整齐均匀。

应用特色:一般用来绣小花、小叶等图案。不适用于大图案。

最早实物资料: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平针因针脚的不同排列方式,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目,如: 直平针、横平针、斜平针等。

直平针:依图文垂直方向运针。

横平针:依图文水平方向运针。

斜平针:斜向运针,斜度一般为45 。

9,鱼骨绣

针法说明:在尖端做小距离的直绣,中央部份的线略为重叠。

应用特色:多用在绣叶片,表现其立体感。

开口鱼骨绣

针法说明:如鱼骨绣,但针脚距离较疏松。

填高鱼骨绣

针法说明:从尖端出针,插入中间,从轮廓线出针,挑取尖端,再绣与叶同宽的布,如此上下交换挑取,渐渐向下前进,将芯填入。

应用特色:用于绣有立体感的叶片。

10,轮廓绣

针法说明:绣成的线纹不露针眼,针针相连,后一针约起于前一针的三分之一处,针眼藏在前一个针脚的下面,衔接自然。

应用特色:多用来表现弹性线条,其表面效果如同一条股线。线条粗细匀称,常用来刺绣植物枝条和叶筋图案纹饰的圈边以及坚挺的线条。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轮廓绣的卷线绣法

针法说明:绣成轮廓绣后,以另一线穿绕轮廓绣。

轮廓绣的满绣法

针法说明:完全以轮廓绣绣满整个图案。

11,钉线绣

针法说明:用细线以垂直方向将浮线钉固在绣地上的一种针法。可为图纹之轮廓线,也可将图案填满。

应用特色:钉线用的绣线较细,可利用它们色彩的搭配使纹饰增添调子变化,针脚间距相等,才会整齐美观。

最早实物资料: 叶茂台辽墓出土。(唐代「绫地花鸟纹刺绣袋」与「绫地花纹」刺绣残片)

12,圈金/银

针法说明:只圈钉纹样轮廓。

应用特色:使纹样显得整齐凸出,还可使相邻的对比色协调起来。

最早实物资料:叶茂台辽墓出土。

13,盘金

针法说明:在整个块面图案上盘满金线。

垂坠钉绣

针法说明:被钉的绣线不要拉紧,使之松垂成圈。

满钉

针法说明:即包梗绣。圈钉的绣线紧密缠绕浮线,完全裹住,使其有立体浮凸的效果。

钉针

针法说明:在平针齐绣的长针脚中部横钉一针或数针,针脚取直线排列或花式排列,有压线与加饰花纹的双重效果。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14,山形绣

针法说明:呈连续「V」形的针目。

应用特色:可用于两线之间,做为轮廓边界或填补图案。

半山形绣

针法说明:由山形绣发展出的变化绣。

应用特色:可用于排绣成列,或随图纹的曲线走针。

15,抢针绣

针法说明:用短直针脚按纹饰形状,分层刺绣。可使用颜色相近绣线制造由浅到深的色晕效果。

应用特色:采用这种针法的绣品较为结实,纹饰装饰性强。

最早实物资料: 唐代「绫地花纹」刺绣残片。

正抢针:从纹饰外缘向内顺序分层绣叫「正抢针」。

反抢针:从内向外层层绣出叫「反抢针」。

松针

针法说明:按放射状运针,绣线布列如半扇形或轮状,外缘落针在一圆周上,但收针都在同一针孔内。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16,锁绣

针法说明:由绣线圈套组成,因绣纹效果似锁链而得名。绣纹装饰性强,富立体感。

最早实物资料:西周陕西宝鸡茹家庄墓(1027~249B.C.)中出土单股卷草纹锁绣印痕河南安阳殷墟妇墓出土铜 (1300~1200B.C.)粘附菱形纹锁针绣残迹,是最早使用锁绣的两个例证。

各种变格形式:

闭合式锁绣

针法说明:环套起落针在同一针孔内。

开口式锁锈

针法说明:环套有或大或小的开口。

17,人字绣

针法说明:从右向左挑布,上下宽度相同作交叉绣,自左向右前进。

应用方向:用在绣宽度大的线条或填补面积,亦可固定嵌条、下摆等。

密人字绣

针法说明:缩小人字绣的间隔,一个针孔中各做2次插针刺绣。

索状人字绣

针法说明:先作人字绣,再用别条线在交叉的位置绕线。

双人字绣

针法说明:放大人字绣,然后在其间用别条线再绣一次,交错刺缝。也叫做「阴影绣」。

平头人字绣

针法说明:做人字绣后,在交叉处用别条线固定,如钉针方式。

中国传统刺绣文化中国传统刺绣品的种类

刺绣工艺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服饰的装饰,这种装饰并非只是起到简单的美化作用,同时发挥着诸多重要的功能,如标识身份,显示社会地位。刺绣服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特定的模式和装饰部位,如马面、团花、挽袖、补子等,这些都是刺绣服饰的典型代表。

云肩:是隋唐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肩部装饰从而突出人面。制作多以绸缎为材料,绣有富有地域民俗含义的图案,题材多由写实或写意的花鸟鱼虫动植物形态联想而来,清以后,逐渐从日常服饰中消失。

▲ 刺绣花卉纹云肩

团花:是古代服饰的多用纹饰,呈圆形适合纹样状,具有“美满”、“团圆”、“平和”、“完整”的象征意义,隋唐以后被列入冠服制度。

▲清代故宫团花

挽袖:挽袖是清代妇女衣袖口上的刺绣服饰,起于乾隆,流行至同光。多取刺绣工艺,呈长形两条对称式,分别嵌装在左右两袖口,纹样题材丰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吉祥图案无所不有。

补子:明代文武官员公服前胸后背的方形装饰,在常朝视事、奏事、谢辞等场合穿用。补子纹样有明确规定,文官飞禽,武官走兽,是各级官员的重要标志。质量要求高,不惜成本,精致考究。

▲ 清代官服补子

马面:古代百褶裙或侧褶裙的正面和背面的长方形刺绣装饰,垂悬于前后,不仅有装饰功能,还有修饰形体、突出人体重心作用。马面与挽袖一样,是单独装上去的刺绣,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拆换。

▲ 红罗绣盘长马面裙

肚兜:肚兜是贴挂于胸腹前的内衣,用以避寒侵,亦称“兜肚”或“裹肚”。多呈菱形,上部有领口,两侧有线绳,绕体栓挂在胸腹前。儿童肚兜的纹样多用“老虎镇五毒”、“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题材;成人肚兜则多取吉祥纹样或人物故事,寄托特定的情感含义。

刺绣佩饰一直在中国刺绣艺术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款式多样、用途广泛,在风俗风尚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包,香囊、扇套、眼镜盒、帕袋、钱包等一系列可随身配挂的刺绣小品都在民间十分流行。

▲ 香囊

据文献资料可知,早在先秦时期,随身配挂物品的习俗已经蔚然成风,并作为礼仪要项载入文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手巾、抹布、小刀……右佩扳指、解锥、臂膊……”这些东西既是日常生活用的小型工具,又是侍奉长辈时的礼仪性标志。魏晋时期绣荷包已广泛流行,《晋书·谢玄传》中就提到,谢玄年少时“好佩紫罗香囊”。

唐代著名的佩饰是“蹀躞带”、“帛鱼”和“承露囊”,蹀躞带源自西北游牧民族随身携带的佩刀、火石等器物佩具,自魏晋流入中原,初唐定为公服制度,因中原百姓多安居市井,没有必要携带更多工具,后蹀躞带成为无实际作用的纯粹装饰品;帛鱼是盛装“鱼符”的袋子(即虎符,唐因避高祖名讳改为鱼符),唐朝时期,鱼符除起“起军旅、易长官”的凭信作用外,还用以发放给官员“明贵贱、应召命”,盛放鱼符的“帛鱼”也非常讲究,根据官阶不同,取不同装饰形式。“承露囊”缘起于唐玄宗生日百官献贺礼,后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互赠送。

▲ 蹀躞带

宋代刺绣佩饰有增无减,秦观《满庭芳》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即指香荷包。而刺绣佩饰最为兴盛的时期,要数清代。男子身上日常佩带的挂件可达十几种,荷包、扇套、眼镜盒、烟袋、牙签、挖耳等无所不有。民间绣荷包还形成了繁荣的流通市场,很多地方都开创了“绣坊”,绣作与销售一体化,大量刺绣佩饰出售,供顾客选购。

除了盛装物品和标识身份的作用外,佩饰还有传情达意的功能,许多男女情爱故事常有佩饰小品发挥作用,《红楼梦》第十七回就描写到宝玉与黛玉因香包扇袋而引起过感情纠葛。

▲ 扇套

刺绣佩饰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如香荷包(亦称香囊)用以熏香和祛病防毒,烟荷包用以盛放烟叶,春宫荷包用以陪嫁、供闺房玩赏及做性教育教具,扇袋用以盛装折扇,靴掖则是盛装文书的小夹子,出行时掖入靴筒以防丢失。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特点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但优秀的刺绣艺人也只有在经过多年深厚的学养,将运针及施色互相参酌得当,才能诠释出完美的作品。因此,如何在方寸之间运针用线,与此同时又不会过于俗艳奇巧,还能表现淡雅纤丽的风采,才是刺绣最令人颂赞与神往的地方。传统刺绣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

一是用线条说话。“线条”是中国艺术的品格,表现于绘画中的白描,书法中的行书、草书,佛像雕塑中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卷轴的形式概念。而“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刺绣,可谓线条性格里精工巧艺的极致体现。当刺绣艺人以缜密的巧思及纯熟的技艺在针尖处排列组合时,线条便有了丰富的对话与表情。

二是绣与画的完美结合。刺绣依存于绘画形式,必须先有画稿,再经过以针线分析画稿内容的过程中,刺缀于织品上。但刺绣也有别于乘兴挥洒的绘画,刺绣的艺术性就在于线条、色彩及光影的表现,而这一切都要求刺绣艺人必须对针线材料的物性及画稿对象的媒材特质、造型、色彩有十足的训练、观察与掌握后才能透过针法的安排、分色及刺绣艺术,以针线演练对画稿重新创造,可以说每一幅绣画作品都是刺绣艺人的学养功力的精彩演出。

三是刺绣图形的象征手法。民间刺绣纹样中为数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为图形。已知最早的刺绣图形是“天子褒服十二章”,表现出对“照临、无私、镇定、忠孝、决断、明辨”等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借象征手法得到准确的表现。而这种手法,也历代传承,不断拓展和完善,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以上就是关于各种刺绣的特点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