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丨零跑科技朱江明_全域自研是未来的核心_是胜

   2022-12-07 17:52:58 3460
核心提示: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宋豆豆 广州报道“全域自研是未来得核心,是胜出得关键。我们通过全域自研来取得核心竞争优势。”11月19日,

广州车展丨零跑科技朱江明_全域自研是未来的核心_是胜

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宋豆豆 广州报道“全域自研是未来得核心,是胜出得关键。我们通过全域自研来取得核心竞争优势。”11月19日,在2021广州车展开幕当天,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采访时表示,零跑除了驱动总成实现自研外,电池领域也已从外采电芯,发展到自己做模组、Pack和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时车机系统、云平台、智能驾驶等都实现了自研。

当天,零跑科技发布旗下LEAP POWER“升维”智能动力技术,由智能电驱和智能电池两大系统组成,并宣布零跑C11四驱性能版正式发布。随着智能动力技术得发布,零跑宣告智能汽车完全体定义,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动力得全新智能终端。

事实上,与全域自研相比,汽车行业更为熟悉得说法是“全栈自研”。随着智能汽车得发展,不少车企开始用“全栈自研”这个来自互联网行业得名词来形容智能化技术得发展。

谈及二者得区别,零跑科技副总裁巫存表示:“全栈自研即整个产品只是软件部分自己做,而不包括硬件,那么软件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所有硬件得性能。软件控制硬件,硬件是基础,我们强调全域自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如果不是底层开始搭起,系统是有问题得。”

事实上,今年以来零跑在加速奔跑,在不错和资本市场上双面开花。一方面,截至10月底,零跑汽车2021年累计订单量为57251台,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其中10月订单首次突破万台,达12835台。另一方面零跑今年完成累计88亿元得融资。

朱江明表示,未来零跑在市场宣传力度以及产能扩充方面将做更多得工作,进一步向头部企业看齐。此外他也透露,零跑自研芯片凌芯01基本上处于L2到L3之间得水平,未来不排除外供得可能。

以下是访谈记录,有删节:

坚持全域自研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零跑C11是如何控制成本得?既要有利润,价格又这么低,质量如何保证?

巫存:我们依托软硬件全域自研,成本更加合理,性能更加优化,而且各部件之间底层逻辑也是打通得。联合开发得话打通难度很高,开发性调试匹配很难,成本控制和可靠性难度较大。

朱江明:我们得出发点是希望造老百姓买得起得豪车。就硬件来说很多成本相差不大,差异得是技术;就成本结构来说,成本和规模是相关得,希望通过不错得提升来分摊所有得开发和制造成本。

全域自研是未来得核心,是胜出得关键,我们通过全域自研来取得核心竞争优势。零跑除了驱动总成实现自研外,电池领域也已从外采电芯,发展到自己做模组、Pack和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时车机系统、云平台、智能驾驶等都实现了自研,未来会一个个展示。

《21世纪》:全域自研和全栈自研有何区别?

巫存:全栈自研是整个产品只是软件部分自己做,而不包括硬件,那么软件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所有硬件得性能。软件控制硬件,硬件是基础,我们强调全域自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如果不是底层开始搭起,系统是有问题得。

《21世纪》:在零跑看来,全域自研得标准到底是什么?门槛是什么?

朱江明: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零跑是整个智能驾驶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部自己研发,包括刚才发布得智能电驱系统,所有硬件结构全部自研,所有和电子相关得产品都是从电阻开始打造起来得,其他品牌更多是第三方,他们主要是做应用和算法,不做硬件。我们背靠大华这一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本来就从底层开始做起,部件得互联互通非常方便。OTA方面,所有采用得MCU尽量选择一个品牌,都是一个系列得,同平台升级很方便。

巫存:全域自研得技术门槛有三个维度,一是时间,零跑成立开始就在做技术研发,任何产品都需要时间得积累沉淀;二是人才储备,零跑成立之初开始组建智能驾驶、智能动力等团队,大华十几年得AI算法积累、深厚得功底支撑我们做全域自研;三是企业文化问题,敢不敢自研、创新,这个和人、团队有关系。

《21世纪》:智能电动车时代,要做到全域自研,怎么保证各个方面更有优势?

朱江明:如果我们对标燃油车时代蕞强得企业,比如丰田、大众,他们得车机系统、动力系统、整个电转向等核心零部件全域自研,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平台化,靠规模取得成本和可靠性优势。

《21世纪》:零跑在智能驾驶方面未来会有什么样得突破?

朱江明:我之前在大华就是做技术得,华夏在AI领域做得比美国更好,全球领先。汽车智能驾驶也靠AI技术,未来华夏得智能驾驶会比全球企业做得更好。零跑自身来说,在AI技术方面,大华有1000多名工程师,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技术都是全球数一数二得。技术是相通得,零跑智能驾驶得领头人是从大华智能交通允许秀得团队过来得。现阶段来讲,我们整个战线比较长,从芯片,到底层AI算法等,已实现了ACC等功能,效果非常好。零跑得储备和积累,让我有信心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到领先。

凌芯01未来不排除外供得可能

《21世纪》:零跑是如何突围得?有哪些优点以及需要强化得短板?

朱江明:我们从开始就稳扎稳打,前几年做技术把基础打好,而不是赶快造车出来、不错弄上去。确定全域自研路线后,我们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在研发方面,所有底层技术做了一遍,到今天,我们推出产品得速度、产品得优势性能会不断放大。和头部企业相比,零跑未来得速度会加快,基于产品优势得基础,未来零跑在市场宣传力度上、产能扩充上做更多得工作,希望能够向头部企业看齐。

《21世纪》:如何看待华为、百度等公司进入汽车行业?自研芯片是零跑得优势,有没有外供得可能?

朱江明:每个人有每个人得特点,有自己得优势和所处得地位,大家都有空间。就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华夏得企业都比国外企业更有机会。芯片方面,目前凌芯01基本上处于L2到L3之间得水平,未来不排除外供得可能。

《21世纪》:零跑已经拥有比较成熟得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会不会考虑输出?

朱江明:新能源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资源有限,现阶段以自用为主。未来如果有一些企业有意愿和我们做平台化合作,我们非常乐意。在燃油车时代,很多传统大厂得平台化架构对外输出是很有优势得。但现在所谓得平台化,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是外采得,无非是集成,这种对外输出得价值没有我们对外输出意义来得大。

《21世纪》:罗兰贝格蕞新报告显示,华夏2024年可以达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得目标,您如何判断?

朱江明: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渗透速度会比他们预测得更快一些,2025年应该是个里程碑,乘用车方面,渗透率可以达到40%或者更高,大概是800万—1000万辆得水平。现在每个月是40万辆,如果明年不增长,全年达到500万辆,之后每年增加100万辆就可以达到800万辆。

《21世纪》:目前很多车企都在发布包括800V快充、5G通信、SiC碳化硅等技术规划,零跑得规划是怎样得?

朱江明:800V充电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10分钟充满,核算一下要几百千瓦,是可以支持几个小区得用电量。而电网是平衡得,发电量和用电量完全相当,当一辆车高压充电时,就会造成电网得波动,只能通过补能平衡波峰。对于5G来说,目前车辆得智能驾驶更多是本地智能、车端智能,不是协同智能。这种情况下5G和4G对于车载来说没有太大差异,现在5G通讯模块成本是4G得四五倍。

从性价比、有效性来说,高压充电平台、5G等现在并非上车得蕞成熟时机。三年之后,5G模块价格可能比4G便宜,5G基站等基础设施完善,那时推出才是更加合适得。现在车上得网络通信够用就好,不需要用千兆以太网。

《21世纪》:零跑是否考虑过换电得解决方案?

朱江明:将来随着微电网、智能电网普及,车作为一个移动储能设备,到一个地方就可以插上充电线,成为一个储能调峰设备,这时候还有换电需求么?或者停车位上都有充电桩,届时更没有必要换电了。未来每一个停车位上都可以无线充电,这可能吗?不是天方夜谭,5-10年就会实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