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制酱油简单做法

   2023-03-04 22:22:04 网络400
核心提示:酱油做法如下: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

家庭自制酱油简单做法

酱油做法如下: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酱油制作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酱油制作方法及配料

酱油是一个很常见的调料,而且酱油也有几种,比如老抽和生抽就是常见的酱油,但老抽颜色比较深,所以比较适合拿来上色而不是调味,生抽就比较适合调味了,接下来我们来说下酱油的做法吧。

家庭自酿酱油

酱油不一定要在外面买,自己在家酿也是可以的,那么家庭自酿酱油怎么酿呢?

首先选优质黄豆,倒入缸或池中浸泡2-4小时左右,洗净沥干,用压力锅煮熟;面粉和麦皮用锅炒至微焦黄色。黄豆熟料呈红棕色,略有豆香味,摊凉后将面粉、麦皮和酱油曲精混合均匀拌入。将黄豆曲倒入罐或坛中,加入饱和盐水,达到用手用力压豆粒能浸没为合适,表面再盖一薄层盐粒。

将黄豆曲放到阳光下,经过1-3个月天然日晒夜露即为成熟酱醪。加入盐水浸泡成熟酱醪3天,吸出的酱油液汁浓粘,色泽红棕,味道香浓,再加入盐水浸泡7天,吸出酱液,第三次加入盐水浸泡7天,再吸出酱液。将三次吸出的酱液混合,经10天日光曝晒,沉淀,加入八角、陈皮、公丁香、茴香的煮出液,再加入味精、白酒、红糖和盐使酱液盐分浓度约为17%(约10-15斤酱油),加热煮沸过滤即为成品五香黄豆酱油。

酱油怎么做出来的

酱油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调料,颜色通常是黑红色的,可是酱油怎么做出来的呢?

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

通常酱油的原料有食材:黄豆1000克,面粉250克,麦皮50克,酱油曲精1克,饱和盐水,八角1克,陈皮2克,茴香1克,公丁香3克,味精2克,白酒50克、红糖150克。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较咸,用于提鲜;老抽较淡,用于提色。

传统酱油的制作方法

现在有很多添加了各种口味的酱油,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传统的酱油,那么传统酱油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呢?

准备五斤豆子,将豆子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把浸泡到豆子表皮没有褶皱就可以了。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锅中煮熟,蒸笼蒸也是可以的。一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不要将豆子煮烂就可以了。煮熟之后把水沥干,自然冷却。这时候准备拌面,拌面一般需要8两就行了,将面粉放入干锅中炒熟,炒出焦黄色就可以了。

将面粉均匀的拌在黄豆上,加入酱油曲精,一般三四克就可以,将制曲成功的豆子放进干净的玻璃罐或者酱缸中,加入大概六斤的水,再加入两斤多的食盐。把瓶子密封,放在阳光下暴晒。一周以后再加入和上次比例一样的盐水,盐水是上次的二倍。一般四个月左右的暴晒就能够出酱油了。将豆酱用纱布过滤出酱油,把酱油放到过上煮,可以加入大料提味。把煮好的酱油装进干净的瓶子里再暴晒半个月左右,就能够食用了。

酱油曲精是什么

酱油制作的关键就是酱油曲精,加了酱油曲精能让酱油更好,那么酱油曲精是什么来的呢?

酱油曲精是采用蛋白酶活力和糖化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和黑曲霉经过干燥、分离提取有效的孢子。要知道酱油中甜味主要来自于原料中的淀粉经曲霉淀粉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其次是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游离氨基酸中呈甜味的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等;在发酵过程中,水解生成的甘油微甜。

通常在做酱油的时候,泡好的黄豆最好蒸,煮水分不好掌握,拌曲要掌握好温度,受季节、温度的影响,长菌丝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发酵的菌丝为黄绿色,变成黑色或者杂的颜色,就是发酵失败。开始做的时候要先少量的做一些,这样避免失败浪费豆子。搅拌用的木棍一定要干净无水,避免把细菌带到里面,容易发生霉变。

土法自制酱油做法

原料配方 黄豆100千克 食盐47千克 食糖36千克 制作方法

1.

蒸豆:酿制酱油的黄豆(春大豆、秋大豆均可)必须先放入水中浸泡肥大,浸豆的时间长短要适宜,既要使黄豆中的蛋白质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又要防止浸泡时间过长变酸而破坏蛋白质。浸水时,把黄豆放进木桶或缸内,加清水1倍.

2.

发酵:待蒸熟的黄豆冷却后,把它摊铺于竹篱上,送进室内发酵。室内要密封,并设若干木架层,便于装置竹篱,温度要在37℃以上,若室温不够,可加炭、煤火以提高温度

土法自制酱油做法:

准备食材:黄豆5斤,面粉700g,米曲霉2g,盐1250g,水15斤。

1、将黄豆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晚上,让黄豆充分吸收水分。

2、次日,待黄豆泡好后,沥干水分,将黄豆蒸熟。

3、把黄豆铺在竹篱上面,放在室内发酵,要注意屋子里的温度以30℃以上为宜。

4、发酵48小时左右,将黄豆捣碎,继续让黄豆发酵,直至完全发酵。

5、锅中放入大粒的海盐煮开,让海盐完全溶解,待盐水冷却后,倒入容器内,再倒入发酵好的黄豆,搅拌均匀。

6、第一个月每天搅拌一次,一个月后每三天搅拌一次,之后每月搅拌一次,大约四个月后就发酵好了。

7、用过滤筛过滤掉杂质后,黄豆酱油就做好了。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自制酱油简单做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