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的峄山是孔子说的东山吗

   2022-06-08 02:00:48 网络610
核心提示:是的!当年的古邾城堡就坐落在峄山之西麓,悠然东望时映入眼帘的非峄山莫属!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

邹城市的峄山是孔子说的东山吗

是的!当年的古邾城堡就坐落在峄山之西麓,悠然东望时映入眼帘的非峄山莫属!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邹城历史文化悠久,峄山上的海蚀柱、海蚀岩穴、凫山顶端的贝壳化石等表明,约在五亿年前,峄山凫山就曾闪现在孕育华夏大地的汪洋大海之中。3000万年以前,邹城市大地就完成了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过程。据考古资料研究发现,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北辛文化时期,我们的先民就随着历史的演进,从群山环绕、海拔较高的沂水河源头和上游地区,逐步来到美丽富饶、气候适宜的邾娄大地定居下来,在这里劳作、繁衍生息。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他们捕捞渔猎,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与天、与地、与野兽进行着艰苦的斗争,顽强地适应着恶劣的环境,用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不屈不扰地征服着、改造着自然,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推进了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人、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从母系氏族社会,到夏、商、周三代,从春秋战国到先秦两汉……,六七千年来的史迹绵延不绝。邹城市凤凰山下,邹西凫山之颠,城南峄山前后,城北岗山脚下,都曾发现原始人留下的石刀、石斧、石铲、石纺轮等生产工具和陶鼎、壶、罐、骨针、骨锥、蚌刀等生活用具。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就达20余处。邹城市见诸史册的历史也有3000余年,《书经·禹贡》中有"峄阳孤桐,泗滨浮磬"的记载;《诗经·鲁颂》中有"保有凫峄,遂荒徐宅"的诗句。"峄"、"凫峄"就是现今邹城市的峄山和凫山。

邹城市历史上人才荟萃,名士迭出。不仅诞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名人,而且还孕育了许多在不同方面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开国名君邾文公,忧国不嫁的漆女,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 "凿壁偷光"刻苦治学被传为世代佳话的西汉经学家匡衡,"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主张社会进步的思想家仲长统,魏晋时期抗击匈奴汉魏无匹的杰出军事家唐彬,文武兼备、尤通经史的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魏晋名医、医学名著《脉经》的作者王叔和……都是这块土地培养出来的大贤巨擎。

邹城市又是一块富有魅力的土地。秀灵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公卿官宦、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摩肩接踵而来。秦始皇扫六合,定一统,立国之初率群臣东巡,首登峄山,并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立于峄山书门,以颂扬其灭六强、废分封、设郡县、统一天下之功德。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由鲁来邹,探寻孔、孟家世,追溯儒学渊源,采集邾娄故地逸闻,为著千古绝唱《史记》取得第一手资料。诗仙李白莅邹登峄,揽奇山,听泉声,赏孤桐,欣然赋《琴赞》一首。诗圣杜甫,沿秦始皇乘羊车登峄山故道,寻李斯小篆刻石,低吟:"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大文豪苏东坡,登峄见杜甫诗句,巧和"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瘠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多次登临峄山,不仅留下了《舟中望峄》的诗句,而且书写了"崇德真人之记碑",并为"仙人万寿宫重建记碑"篆额。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孔子四十五代孙、龙图阁大学士、御史中丞孔道辅,专程来邹县访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创建了孟子庙。乾隆皇帝曾两次亲诣孟府拈香,行一跪三叩礼,并为亚圣殿提匾联,书《亚圣孟子赞》,立碑建亭……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以上就是关于邹城市的峄山是孔子说的东山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