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内蒙古的“鬼城”,房价3000都没人买,如今怎样了?

   2023-05-01 04:07:50 网络780
核心提示: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南北方向发展并不平衡,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生活条件,南方都要比北方要好,我国人口也大部分集中在南方。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区差异日渐缩小,但是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曾是内蒙古的“鬼城”,房价3000都没人买,如今怎样了?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南北方向发展并不平衡,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生活条件,南方都要比北方要好,我国人口也大部分集中在南方。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区差异日渐缩小,但是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这就导致,西北一些地区的城市出现楼房林立,但是空置的房子却很多。

内蒙古是中国边境地区的一个省,由于纬度较高,这里的天气较为寒冷,气候也教南方更为恶劣,导致内蒙古有些城市的人口非常稀少。这里就有一个地方,曾经被称为“鬼城”,十几年前,这里的房屋很多,但是人口却极为稀少,出现很多空置的房屋,这座城市就叫做鄂尔多斯。

鬼城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级市,这座较为偏远的城市,原来的人非常稀少,毕竟这里气候条件并没有南方温润,所以外地很少人会到鄂尔多斯,而鄂尔多斯原先的人口并不多。不过,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很多周边小城镇的居民会来到此处。

煤炭给这里带来了生机,鄂尔多斯也开始扩建,大量的房屋随着房地产商的到来拔地而起。然而,房屋变多了,鄂尔多斯依旧没有多少人,这就导致鄂尔多斯的房价开始暴跌,最终它就成为了有大量空置房屋的“鬼城”,整座城市看起来空荡荡的,房价开始暴跌,每平米只需要3000元。曾经有一种说法,鄂尔多斯吃个饭都要到隔壁的包头吃。

如今的鄂尔多斯

房价的暴跌,又一次给鄂尔多斯带来了生机。随着大量的新闻报道,很多人看到了这里3000每平方米的房价,一些人开始来到这里考察。渐渐地,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小城镇的居民看到这里房价低,而且环境不错,于是就到这里买房。

渐渐地来的人多了,房价又开始上涨,最后房价上涨到令很多人高攀不起,差很多达到了均价1万元。

如今,鄂尔多斯不再是鬼城,这里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好,成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同时,这里还大力开展旅游业,交通发达之后,来到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随着这里经济的发展,鄂尔多斯也入选了全国全面小康指数的前100名。

鄂尔多斯并没有大城市的拥挤,街道宽敞干净,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很适合休闲、旅游。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里的医疗、教育等方面,与一些大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这里虽然已经不再是鬼城了,但是依旧很少有外地人选择来到这里定居。这也是制约鄂尔多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楼价往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海景房骤然从神坛上跌了下来,如今5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被人们称作为海边的鹤岗。而购买海景房最多的群体就是老年人,因为他们想在退休之后去海边养老,在一众人士的忽悠之下,就把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如今却没有办法脱手。有一些老年人可能还会进行旅游看房,周围的人是比较多的,你买一套我买一套,就会让没有买的老年人比较的心急,想要赶紧的抢购,不然下次就没有了。

年轻人可能是比较有理智的,并且也对养老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在意,毕竟年龄还是比较小的,主要还是努力奋斗,给子女提供比较好的教育或者生活。老年人就不需要想这么多,他们想要在退休之后去看一看海景或者去海边晒一晒日光浴。而当时的海景房的营销噱头就是舒适养老,并且不住的时候还可以把海底房给租出去,这样就能还房贷。这就会让很多老年人很心动,赶紧去把房子定下来,根本就没有和自己的子女商量。

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海景房确实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项目,也可以在低价的时候购入高价的时候卖出,但是如今就完全不同了。常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几年就会让房价出现完全不同的变化,以前的海景房是很有发展势头的,现在的海景房就可能是跌到了谷底,没有了上升的趋势。有一个老人独自来到乳山的银滩去退房,结果却被销售人员粗暴对待,根本就没有办法退成功。大部分的人都是跟风去买海景房的,但是这种房子的实际居住舒适度却很低。

有一些开发商在宣传的时候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会把未来的场景说的非常好,其实真的只是在骗人,最后的交房就是很差劲的,比如说距离沙滩很远,再比如说小区的路面特别的坑洼。

第一,中国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就必须启动内需,而启动内需房价就必须降下来。目前,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很难推动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了,主要是国内外的资源已不再支持这种发展方式,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无论是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已刻不容缓。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越演越烈,再加上中日钓鱼岛争端,世界经济危机就目前看来只有加剧的可能,短期内是不可能有所转机的。我国必须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是越快越好,毕竟时间不等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反之,越拖我们就会越被动,就会失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机会。我们要推动产业升级就必须利用好国内外两市场,就国外而言,我们要在谨慎的前堤上加快步伐走出去,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资产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去收购我们过去想要而又得不到的技术和资产,从而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就国内而言,我们要启动内需,让国内的企业有更广宽的空间和更充足的资本来实现升级转型,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房价,已几乎把全国人民的钱都牢牢的套住了。正是如此,那些买到房子的人要月供,无力消费,而没有买到房子的人不敢消费,这是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消费也就被冻结了,这也是我们叫了多年的内需,却始终无法启动的最大原因。所以说,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要启动内需,房价是必须降下来的,用温总理的话来说,就是让房价合理回归,让房子恢复其居住本性,而不再是投资商品。

第二,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及加深。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危机的来临都会使房价下降,远的不说,就拿美国2008年以来发生的次贷危机和2010年的欧绩危机的持续发酵,就使得世界的房价下降了许多。现在这场危机还远远没有看到头,也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再加上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已迅速冰冻,这在不久的将来,其所产生的副作用会慢慢显现出来。除此之外,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体,一旦两国发生经济战,将会冲击到整个产业链条,这对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中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是必然会受到影响的,经济减缓也是免不了的。在这种状况之下的中国房价又怎能不受其影响,坚挺而不下降?又有何理由不下降呢?

第三,经济规律的内在性。稍微懂点经济常识的人都会懂得,经济发展是由经济规律支配的,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经济规律而独自起作用。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也不可能违背经济规律的约束,其发展也必然受经济规律的支配。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房地产发展方面都曾经疯狂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八十年代时房地产发展的疯狂。也正是由于日本人炒房炒得如此疯狂,使得日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其经济还是停滞不前,成为了名副其实失去的二十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虽然有中国的国情,但中国也不可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也必定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无论中国的国情如何特殊,也不会脱离经济规律的约束而独自发展。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如果我们忘记这个规律,我们会吃大亏的,而且我们越是疯狂,我们吃的亏会越大。如此看来高房价在经济规律的支配下会逐渐下降,直到最后回归到其合理价值之上。

第四,推出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这一税种的推出将会提高房屋所有者的持有成本,那些拥有几套或者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的人,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期待买房养老的人们。他们都会在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和人口变化的双重打压下,将会不断的抛出房子,从而增加市场上的房子供应量,进而推动房价的不断下降,最终使房子走上真正的价值合理回归之路。

第五,刚需的变化。目前,专家们在谈论房价时都喜欢用刚需来说事,都说刚需是支撑高房价的最主要因素。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每年有2000多万农民工进城务工,还有1000多万对夫妇结婚,他们都需要住房,这就是刚需。刚开始一看,这理由似乎很充分,但其实只要一细分析,这个理由又是那么的荒唐。说句实在话,他们也确实需要住房,这话不假。但是,持有这观点的人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人是否有实力买房呢?答案是否定的,先说农民工,他们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也就几万元钱,他们用什么来支付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房子款呢?看来2000多万农民工是无法指望了,那就看一下结婚的人吧!还有1000多万呢?他们总该有实力买房吧!其实,不一定,从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看,这个也不保险。那几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又怎能支撑起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房子呢?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刚需,就是刚而不需了,这样看来刚需的理由就不充分了。所以说,刚需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人们对住房预期变化而改变的,也就是说只要人们对住房预期的改变了,觉得房价不会再涨了,慢点买房也是可以的,这样刚需也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上我国十年前的人口也不比现在少多少,但那时为什么就没有这么多刚需呢?事实上,那时的人也是需要住房的,只是那时的人没有现在的人一样的预期,他们觉得房子不会涨得这么离谱,也就不着急买房。这样看来,刚需这东西你说它有,它就有,说它没有,它就没有,它是随人的预期改变而改变的,显然刚需也无法支撑过高的房价。

第六,人口因素。我国第二轮人口生育高峰出现在1962-1973(1975)年,1962年出生的人口是2437万人,到1963年达到顶峰2919万人。但1964-1973年,每年出生的人口都维持着2400万-2700万人之间,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中国的“婴儿潮”。也正是由于“婴儿潮”一代的生育,才又造成了中国第三轮人口出生高峰,也就是1985-1993(1994)年之间,每年出生的人口都超过2100万人。2007年以来,这几年正是我国第三轮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结婚生育期。因此,结婚潮、生育潮又带来了严重的住房紧张,从而推升了房价。但是这轮结婚潮、生育潮到2013年也将告一段落,拐点就在2013年,2013年以后这股结婚潮和生育潮就会逐年减少。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近年来,中国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和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不愿多生孩子的生育文化已经形成,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口总和出生率已下降到1.06。如果按照25年一代人计算,一胎化的长期结果就是每一代人都会按照半数减少,成漏斗状。现在,绝大部分村里都没有了小学,要几个村才凑够一个班,,这也从侧面真实的反映出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如果按照目前这种趋势,中国从2013年起,中国的结婚人口将持续减少,育龄生育意愿也持续下降,那么支撑高房价的结婚刚需拐点也将在2013年到来,这样房价下降也就成为了必然,而且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试想,在这种状况之下,高房价还能支撑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七,楼市“过剩”越演越烈,鬼城越增越多。鄂尔多斯、温州、贵阳的“过剩”是非常惊人的,仅贵阳市花果园的一个楼盘据说可以容纳50万人。如果是真的,那将是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这又是多么的惊人!这样例子在全国会有多少呢?在国家调控的重压之下,最近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多个项目停建或者缓建的现象,其中包头最大的房企老板魏刚更是在走头无路时选择上吊自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在供应量不断加大而需求量不断下滑的前提下,又用什么理由来支撑如此之高的房价呢?

第八,高房价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先是使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许多人没有房子,但少部分人却拥有多套或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这就造成了人们的心理不再平衡,而且在那巨大财富落差的冲击之下,变得肢离破碎,从而产生的各种各样扭曲心理。与此同时,也正是过高的房价造成了人们对恋爱、结婚和家庭的观念也出现了极度的扭曲。总之,高房价已经使得许多人丧失了辩别是非曲直的基本能力,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趋势,任由其发展,对社会的危害将是非常巨大的。现在,许多年青人由于没有房子,不敢恋爱,不敢结婚,就算想结婚也过不了丈母娘这一关。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房价是丈母娘推高的,说来也是有一点道理的。总之,高房价正在折磨着“婴儿潮”这一代人和他们的子女们,他们这两代人由于高房价的存在,各种各样的悲剧正在不断的上演,而且还没有看到有结束的一天。因此,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房价也必须降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九,我国提出的技术创新也需要把房价降下来。过高的房价使得许多高技术人才流失,同时这些人才在高房价面前也丧失了创新能力,他们的脑中装的是如何赚钱买房,而不是如何创新。与此同时,我们的大学生在校园里也同样盘旋着毕业后如何赚钱买房,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上。这样下去,我们国家还有创新动力吗?我们的发展还能持续吗?答案显然也否定的。所以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也必须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才会有希望。

第十,国家的威望。近年来,中国最高领导层也意识到高房价对经济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于是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限购政策等等,但收效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抵制,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方政府幻想着利用收入的增长和时间推移来消除泡沫,以使他们利益得以最大化。于是,每到调控时都避重就轻应付了事,行动中总是不完全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从而使得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都是只见雷声不见雨点,这也是房价越调越高的真正原因所在了。如果房价再不下降,无疑将影响到中央政府的威信,这是最高领导层所不愿见到的。

以上就是关于曾是内蒙古的“鬼城”,房价3000都没人买,如今怎样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