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90后为何偏爱基金理财?

   2022-11-08 11:16:58 网络610
核心提示:基金讨论区变成了相亲角,有很多的90后现在也喜欢上了买基金,因为基金的投资门槛比较低,几百块钱几千块钱都可以,但你要是买股票的话,你买个七八百块钱的可能就一只股票,就一点也没什么意义,你也赚不到什么钱,更何况股票的投资它是有门槛的,但激进没

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90后为何偏爱基金理财?

基金讨论区变成了相亲角,有很多的90后现在也喜欢上了买基金,因为基金的投资门槛比较低,几百块钱几千块钱都可以,但你要是买股票的话,你买个七八百块钱的可能就一只股票,就一点也没什么意义,你也赚不到什么钱,更何况股票的投资它是有门槛的,但激进没有。

买基金的90后有很多,但很多90后买基金都是跟风买看别人买自己也买,其实他并不懂得基金的具体运作原理,以及哪个板块值得投资,只是看别人的推荐,别人说了这支基金还不错,放出了一个所谓的成绩图,他买的到现在赚了多少钱,然后你觉得也挺好的,你也跟着买,但是你不知道人家买的时候是低谷期,或者刚开始募集资金的时候净值是比较低的,但现在净值已经涨到一定程度了,它不可能一直涨下去,肯定会有一个下跌。

还有就是基金的讨论区,一般来说都附带一定的炫耀功能,就是假如你买了这只基金也买了100万的,到底有多少本金那显示不出来,但是你完全可以删除自己理财的成绩,你从买到现在赚了多大的比例,然后总共收益多少钱赚到这些钱,相当于有什么样的购买力这是可以发出来的,这都是实打实的,这容不得造假的呀,无论本金是多少,人家能够赚100多万的这个收益,就证明人家这个理财能力特别强,资本量肯定也非常大,估计资本起码是在500万。

那自然而然相亲就成了一个常态了,甚至有很多人在下面企图找到自己人生伴侣,但其实生活圈子不一样,没有办法有更多的接触,人家理财收入就这一只基金就能到100多万,那你想一想人家总资产得到什么样的程度,你理财的话也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只基金里面吧,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理财最基本的知识,生活的圈子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想找到自己人生伴侣,两个人合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们的消费观念都不同。

主要就是基金理财它是没有什么能看的,你几十块钱可以买,几百块钱几千块钱都可以买。它本身大规模亏损的可能性不高,血本无归的可能性也不高,只不过它可能有一定的回撤,比如买的时候是一股三块钱,但后来他可能回撤变成两块钱了,那你就亏了,但他不会说从三块钱变成一块钱那个几率太小了,基金虽然会有一定的回撤率,但是基本不超过50%,而且你耐心等的话还能长回去。

北京一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事件背后带来了哪些警示?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在金融圈里火了。

在上海著名的相亲角里,一位上海阿姨的招女婿标准,引起了大家伙的热议。

不看车,不看房,只要求10%年收益的理财能力。

难道,这位阿姨您是来招投资经理的?

不过,阿姨也霸气回应了大家的吐槽:"上班只能决定下限,会理财才能决定上限。"

虽然,我们大众看的都是热闹,不过,想要成为这位阿姨的女婿,10%年收益的理财能力是必备的,所以,你满足条件了吗?

余额宝的年收益大约是1.4%;

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大约是2.5-3%;

固定大额存款,或者年金险的年收益大约是3-4%......

如果只投资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想要达到10% 的年收益,不是难,而是几乎不可能。

单一的投资思维和方向,限制了财富增值的可能性,所以,想要实现10%的年收益,靠的是投资组合的能力。

首先,抛开投资房产和P2P这两个投资渠道,一个需要庞大的启动资金,一个目前存在非常多不确定性。

其它超过10% 收益的投资渠道,主要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别说一年,一个月就能拿到10%+收益的基金,也不是没有。

但这也是一个bug,遇到牛市,一个月10%也是可能的;但要是遇到像15年的股灾,投资高手想不亏也难。

所以,任何抛开投资周期、资本量去谈收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不是要马上实现10%的收益,而是平衡好市场的风险,实现"稳稳的10%"。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比起投资技巧,头号君觉得个人的投资思维和逻辑更重要,该如何配置自己的投资计划,这是基础,大家不妨跟着下面几步来走:

1、确认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除了跟个人的理财习惯(保守型、激进型)有关系之外,与个人的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比如单身汪,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投资习惯可能会相对进取;

而三口之家,理财风险还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则可能会温和的多。

确认这一点,并不是说保守型的投资者只能买货币基金,而激进型的投资者则要全身心投入股票市场搏杀,而是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来拆分自己的投资组合。

2、确认投资品种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投资产品的理解,还有风险承受能力,捋一下自己能用的理财产品,比如这样的:

高风险: 股票、股票型基金

中风险: 混合型基金,基金定投

低风险: 国债,银行理财,保险

3、制定资产配置组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你所能使用的理财产品,进行组合配置。

为什么资产配置组合可以更容易帮助我们实现10%的收益呢?因为盈利和亏损是"动态平衡"的。

打个比方:你拿出1万元来投资,30%投入保守型理财产品,比如国债、大额存款等,一年后你的收益会是4%左右,大概是120元。

同时,你拿出40%左右的本金,投入高风险的股票类理财产品,碰上今年的好市场,可能会有20% 的收益,约800元。

其余的30%,买入货币基金等流动性较大,但收益较低的理财产品,大约有1.5%左右的收益,有45元。

这样,一套组合下来,他们的收益加起来就差不多1000元,也就是10%左右的收益率了。

这时候你会问了,既然股票就能有20%的收益,那我只买股票不香吗?

那你考虑过了吗?股票类产品的风险大,并不能保证每年正收益,万一股票类产品收益为0,甚至亏损,该怎么办?

而投资配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不同渠道的收益和亏损,是可以互补的。

每年10% 的收益率,不是说必须每年都实现10% 的盈利,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收益的动态平衡。

最终平均下来,有接近10%的收益,这才是最稳妥的赚钱方式。

最后,头号君再给大家列一下, 历史 已经证明,以下这些投资品种长期收益都能超过10%:

股票、指数基金、股票型基金,封闭式基金,债券基金、可转债、买蓝筹股(如银行股)、打新股等。

但怎么用好这些产品,则是大家的智慧了。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3:3:4(灵活低收益产品: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中高风险理财产品)进行资产配置。

低收益产品不要嫌弃,哪怕1%的XX宝,也比存着现金好。

想要稳妥拿到3-4%的年收益,除了银行理财和债券,打新债,打新股都是不错的产品,平均收益在30%左右,虽然打新靠运气,但说不准自己人品还挺好呢!

当然,高风险这部分,股票和混合型基金是不二之选,也跟大家的选股选基的能力有关。

相信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6%-10%的收益并不是难事。

怎么样,看完有信心当上大妈的女婿吗?

北京一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事件背后带来了这几点警示:1.投资需谨慎,不要贪婪。2.要懂得区分理财产品和基金。3.银行应当告如实告知风险。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会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通过这件事情的发生,又影射出了很多人求财的心思,北京的焦女士在银行经理的忽悠下购买了320万理财产品,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到手的钱只有2190元,焦女士将银行告上法院,法院最后判决银行需要承担50%的赔偿责任,那么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够吸取哪些教训呢?

一,投资需谨慎,不要贪婪。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北京一女子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道理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焦女士购买的是货币基金,所以才亏损了这么多,如果焦女士没有听信银行经理的话,没有受到利益的驱使,也不会导致自己亏损这么多钱。

二,要懂得区分理财产品和基金。

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不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而基金相对来说风险较大,因为基金并不是保本型产品,所以会有亏损的可能,目前市场上大多基金投资的都是一篮子股票,所以基金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三,银行应当如实告知风险。

虽然银行认定这件事情是银行经理的个人行为,我认为银行也存在监管不当的责任,因为在客户购买银行产品之前,银行工作人员应当尽到告知风险的义务,然后再让客户自行选择。但是这件事情焦女士本人也有责任,焦女士作为成年人,应当知道理财产品的风险,希望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焦女士对自己的财产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以上就是关于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90后为何偏爱基金理财?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