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光驱的性能指标

   2022-10-30 10:06:33 网络810
核心提示:1、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SustainedDataTransferRate)是CD—ROM光驱最基本的性能指标,该指标直接决定了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通常以KB/s来计算。2、CPU占用时间CPU占用时间(CPIULoading)指CD—R

简述光驱的性能指标

1、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SustainedDataTransferRate)是CD—ROM光驱最基本的性能指标,该指标直接决定了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通常以KB/s来计算。

2、CPU占用时间

CPU占用时间(CPIULoading)指CD—ROM光驱在维持一定的转速和数据传输速率时所占用CPU的时间。该指标是衡量光驱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CPU的占用率可以反映光驱的BIOS编写能力。

3、高速缓存

这个指标通常会用Cache表示,也有些厂商用BufferMemory表示。它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光驱的运行速度。其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数据缓冲,它先将读出的数据暂存起来,然后一次性进行传送,目的是解决光驱速度不匹配问题。

4、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AccessTime)即“平均寻道时间”,作为衡量光驱性能的一个标准,是指从检测光头定位到开始读盘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问,单位是ms,该参数与数据传输速率有关。

5、容错性

尽管目前高速光驱的数据读取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有一些产品为了提高容错性能,采取调大激光头发射功率的办法来达到纠错的目的,这种办法的最大弊病就是人为地造成激光头过早老化,减少产品的使用寿命。

6、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一部光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一年)内能保持稳定的、较好的读盘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驱

光驱有哪些指标

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DVD-ROM已不再是新鲜事物。随着数字影音多媒体时代的来临,DVD-ROM以其高存储量和无可挑剔的影音画质,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再加上厂商方面的大力推广,DVD已经从昔日的“贵族时代”顺利过渡到今天的“标配时代”,DVD市场上也因此空前繁荣火爆。同时,DVD光驱的选购技巧成为了众多消费者所关注的问题。其实只要在选购DVD光驱时重视以下五点,我们完全可以非常轻松地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去粗取精,挑选到满意的DVD光驱。

一、纠错能力

一直以来DVD光驱纠错能力都是众人所议论的焦点,甚至有人因此怀疑DVD光驱能否真正替代CD-ROM。其实“纠错能力一般”只是早期DVD产品的一个弊病,随着技术的成熟,现在的DVD光驱通常情况下已经拥有令人满意的纠错能力。但要真正做到“超强纠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这就要看各大光驱生产厂商是否拥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比纠错其实就是比特色技术。据笔者所知,明基BenQ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其热销机种1650S拥有“Smart-Film 完美放影”影片播放解决方案,包含了第二代自排挡、BVO数字视频优化处理等专有技术,纠错能力得到良好保障。

二、稳定性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款光驱买回来时,怎么用都好,任何盘片都能通吃。可一旦用了一段时间后(通常3个月以上),却发现读盘能力迅速下降,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蜜月效应”。为避免购买到这类产品,我们应该尽量选购采用全钢机芯的DVD光驱,这样即便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DVD光驱的性能也能恒久如一,这也给DVD影片的完美播放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必定是牙好胃口才好,芯好光驱才能长时间地稳定如新。另外采用全钢机芯的光驱通常情况下要比采用普通塑料机芯的整体上的使用寿命长很多。

三、速度

速度是衡量一台光驱快慢的标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DVD光驱基本上都是16X,那为何选购DVD光驱还需要注意速度呢?因为DVD光驱具有向下兼容性,除了读取DVD光盘之外,DVD光驱还肩负着读取普通CD数据碟片的重担,因此我们还需关注CD读取速度。主流的CD-ROM的读取速度普遍是50X至52X。而目前市面上的很大一部分16X DVD光驱,其CD盘的最大读取速度仅为40X。知名品牌中,BenQ的1650S DVD的CD盘读取速度已经达到50X,是目前市面上同倍速DVD光驱中的最高标准。

四、接口类型

一般情况下,DVD光驱的传输模式与CD-ROM一样,都是采ATA33模式,从理论上说这种接口已经能够满足目前主流DVD光驱数据的传输要求了,毕竟16X DVD光驱最大传输速率也就只有20MB/sec左右。然而这种传输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在光驱读盘时CPU的占用率非常之高,一旦遇上一些质量不好的碟片,CPU的使用率一下子就提升到了100%左右,这样一来即便再强劲的CPU,在播放DVD或者运行其他软件时也不能应付自如,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机。所以在选购DVD光驱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光驱的接口模式,在价格相差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价格差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ATA66甚至ATA100接口的产品。

五、品牌

一个信得过的品牌是选购一款好DVD光驱的关键之一,做好了这一步将大大减轻我们DVD光驱选购的难度。如今市场上DVD品牌非常之多,但真正能左右市场,并在消费者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却相对较少。购买明基BenQ、SONY、先锋这类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DVD的选购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价格、缓存大小、外观等,但笔者认为以上五点是重中之重,应该绝对重视,特意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最后,祝愿大家的DVD选购之旅一帆风顺,希望每一个朋友都能完美享受到DVD影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

什么是DVD-R/DVD-RW/DVD+R/DVD+RW/DVD-RAM?

■ DVD 烧录规格的基本名词解释 由于越来越大量的档案需求,或在影片的剪辑备份,DVD 烧录器已然成为近来的热门话题,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准备选购烧录机。由于单片容量就高达 4.7GB,是一般 CD-R 光碟片容量的七倍之多,要是您很久没有到卖场晃晃,您会发现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烧录机竟然有不少种,又依规格之不同,而有 DVD-R/DVD-RW/DVD-RAM/DVD+R/DVD+RW 这五种规格,但以烧录机产品而言,使用者可以看到的会有三大类产品,这些产品统称为纪录型 DVD,可允许资料之纪录与保存,在您选购之前,我们先对各种规格作简要的介绍与说明。

■ 什么是DVD-RAM?

DVD-RAM这个规格,早在1997年就已经被DVD Forum 所完成确认,推出的时间最早. 负责主导开发的主要公司会社为日本Panasonic、日本HITACHI、日本TOSHIBA,以及后期才加入的日本Victor。DVD-RAM系统之所以这么早就被开发出来,而且这么快就被DVD Forum所承认,原因其实就是在于这几家负责主导的公司会社,就是负责制定DVD-VIDEO等DVD规格的原班人马,正因为这样,DVD-RAM规格成为了DVD Forum最初主要的可覆写式DVD 的代表。

DVD-RAM 必须在专用的 DVD-RAM 烧录机或录放影机上才能读取,所以相容性相较于 DVD-RW 或是DVD+RW 较差。但是 DVD-RAM 的优点在于非线性的资料存取,可允许随机方式存取资料, 用起来就像硬碟一样,可以随意删除或增添档案片段,所以其最大的性能优越就在于资料的存取上,它的特点为具备卡匣式包装,最初开发的 DVD-RAM 1.0 版本 只有 2.6GB 以及双面5.2GB容量,必须放在专用塑胶外壳内使用,像MO,MD一样,同样因为与DVD-ROM容量不相容的问题,也发展出DVD-RAM 2.0 版本,具备 4.7GB(单面)与 9.4GB(双面) 的DVD-RAM碟片。

■ 什么是DVD-RW?

有鉴于DVD-RAM卡匣式设计,加上DVD-RAM 的种种不便,无法普遍应用在 DVD 相关家用产品上;

DVD-RW 因此而诞生。它也是受到 DVD Forum 所认可的唯一标准的规格。此外,因为DVD-R/RW的

规格是世界DVD制定协会所制定的,也是最具未来扩充性互换性的规格。

DVD-RW全名为DVD Re-recordable,意思是可覆写型DVD-R;顾名思义它像DVD-R的功能一样,但是

可以重复读写,有点类似 CD-RW的延伸,它的规格由Pioneer主导建立,容量为4.7GB。

现今,具备高画质高音质的DVD,为新一代的娱乐开启另一片天空, 除了家用型DVD 播放机之外,

DVD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一面。CD音响,CD-ROM,甚至CD-R/RW已经广为被大众所接受,但现在

我们也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DVD了。不论是与电视连接录影,与PC连接在DVD上纪录属于自己的影像

作品等,都不再是梦想,这些都是 DVD-RW 所提供的新娱乐功能。

同时由于可重复写入之规格,使用者可以作为 DVD 影片的预录,尝试在 DVD 播放机先试看效果,

之后再决定烧入 DVD-R碟片之中,虽然不如 DVD-RAM 为非线性存取功能,但低成本以及可靠的

影像纪录为其最大之优点。

■ 什么是 DVD-R?

由于越来越大量资料的需求, DVD FORUM在DVD-R规格的制定上,就采取了以下四点作为基础:

1. DVD-R是采用和 CD-R相同的新型纪录系统。

2. DVD-R光碟片在记录完成之后,具有对于一般DVD播放机100%的互换性。

3. 支援Multi Session的纪录方式。

4. DVD-R光碟片具有极高的Cost/Performance值。

DVD-R是由Pioneer公司所主导发展的可写一次DVD规格,最早发展的碟片容量是3.95GB,后来又发展

出4.7GB的DVD-R光碟片,版本 2.0. Pioneer 在推出 DVR-A03这款烧录机之后,降低烧录机雷射头成本

及碟片的染料成本,使得DVD-R价格得以大众化。目前DVD-R 的应用主要为 DVD-R for General,意即

为提供一般消费者使用,市场上可以很容易买到的DVD-R空白片,一般都是DVD-R for General 的光碟

片,且为版本 2.0/ 4.7GB 之规格。

◆ DVD-R的应用:

DVD-R的使用方式如同CD-R一般,可以用来记录 DVD 影像及资料,除了 PC 用烧录机外, Pioneer 也

同时推出采用 DVD-R 储存媒介的家庭影音用的录影机;例如DVR-2000,DVR-7000这些家用设备,使

得DVD-R/RW可以完全取代过去的影带式录影机,得到高画质、搜寻快速、携带方便、相容性高的影

片不再是难事。

◆ DVD-R发展现况:

各家厂商无不积极生产相容于DVD-R的烧录机、录影机等相关产品,像是日本松下在其DVD-RAM的

烧录机及录影机上就力求可以相容DVD-R的烧录工作,DVD-R发展成为下一代主流储存媒体的态势

明确;目前碟片价格也是目前成本最低,使用者接受度最高的储存媒体,目前所有于近期新推出的

烧录机均支援了 DVD-R 烧录规格。

■ 什么是DVD+RW?

DVD+RW 是由日本SONY、荷兰PHILIPS、日本RICHO以及美国HP这几家公司,所共同推出的。

目前仍处在评估阶段—是列在由日本Pioneer所领军的DVD-RW系统之后,还是决定另推出由其等

公司所独自开发的另外一种DVD系统—DVD+RW之规格。

不过此规格并没有正式受到DVD Forum的承认,所以DVD+RW可以说是处在一种有些尴尬的状态,

虽然强调和其他DVD家族成员有互换性,但是却又被DVD家族排拒于门外,原DVD Forum一直到

目前还是不承认DVD+RW这个系统。因此DVD+RW虽然目前是设计成相容于其他DVD家族成员,

但是仍然没有正式受到DVD Forum的承认,其注册商标上只有 RW 两个字.

目前推出的最新规格为 DVD+RW Version 2.0, 重点在于达成和 DVD 播放机的高度互换性,使之能够

在 DVD 播放机上进行播放。并具备类似 DVD-RAM 的非线性存取架构,在储存资料上可以提供随机

存取的功能;不过由于发展时程较晚,因此在 DVD+RW 光碟片的成本以及能见度上都较低。

由于DVD Alliance已经放弃了原先片面记录容量3.0GB的DVD+RW Version 1.0规格,因此目前在市面上

发售的机材制品,绝对都是属于DVD+RW Version 2.0的最新锐架构。

■ 什么是DVD+R?

既然 DVD Alliance已不顾原DVD Forum,自行开发其他更优秀的系统,那么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在

一次写入DVD的方面也采取独自设计建构的路线DVD,推出 DVD+R 规格,与 DVD-R 互别苗头。

正因为如此,在以日本SONY、荷兰PHILIPS、日本理光以及美国HP等主要会社为首的DVD Alliance也

决定放弃原DVD FORUM所承认的DVD-R架构, 再推出另外一种新的方式—DVD+R架构。

◆ DVD+R Version 1.0

DVD Alliance就些微改进了原DVD-R系统的光碟片架构,以及雷射头的记录/播放方式,让DVD+R的

光碟片采用和DVD+RW系统相同的分散式物理位址架构,这么一来,就可以实现让使用者在记录

“一次”资料之后,还有可以继续使用剩余的光碟片资料记录空间!换句话说DVD+R系统是允许

使用者用“多次(multisession)”的方式来“分批”记录资料的,与 DVD-R 同样属于一次写入的

系统架构。

■ 什么是DVD MULTI?

从1975年民生用录影系统诞生到现在,中间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系统规格大战,交战的双方都是来自

于不同的系统规格,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一次系统大战的双方,却都是来自于相同的“DVD”

规格,都是DVD Forum所承认的!因此DVD Forum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另外一方面,不顾DVD Forum的

反对,执意推出DVD+RW系统的DVD Alliance联盟中,亦也有许多主要会社如日本SONY、荷兰PHILIPS

等,本身也是DVD Forum中的一员!这么一来,也就发生了敌我无法分别的奇特状况,情况更为复杂!

◆ DVD MULTI的提出

在这种相同性质的各种系统相互乱立状况之下,由于各个DVD阵营之间相持不下,因而导致许多公司

观望都不敢冒然使用,所以造成 DVD 烧录阵营更加延缓了其自身的普及速度。

关于这样的严重问题,各个记录型DVD的阵营其实都是相当了解,不过,由于DVD-RAM以及DVD-RW

都是两方阵营投下大笔资金所开发出来的成果,其中DVD-RAM更已经投入PC市场量产四年了,不可以

说停就停,因此DVD Forum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而这个解决自己人互斗之系统大战的方法,

就是DVD MULTI。

什么是DVD MULTI?DVD Multi 并非是一种新规格,DVD MULTI为什么在“DVD”和“MULTI”之间

没有一横(hyphen),DVD Forum绝对没有再创造出何新的规格,DVD MULTI所定义的用意, 主要在于

规格之整合,并加速 DVD 阵营的快速普及。

◆ DVD MULTI架构的目前状况

这么一来,不但可以完全解决DVD-RAM以及DVD-RW自家人互斗的尴尬局面,也可以让使用者不必再

花时间选择要用什么系统,好处多多。不过,由于采用DVD MULTI方式同时对应多种规格, 因此成本

增加势难避免!而这可能就是采用DVD MULTI架构下唯一的缺点吧。

虽然DVD MULTI方式目前已经由DVD Forum完成其在架构上的规范,不过另外一方面,由于不受DVD

规格制定小组承认的DVD+RW规格同样也是来势汹汹,再加上DVD+RW阵营也承认DVD-RW和DVD-R

两规格的趋势,因此在由DVD MULTI统一DVD Forum所承认的纪录型DVD,也就是DVD-RAM以及

DVD-RW之后,和DVD Forum相抗衡的DVD Alliance,亦会推出以DVD+RW、DVD-RW、DVD-R、

DVD+R以及从原来CD家族所组成的“另外一种DVD MULTI”的相容架构。这么一来,另外一场系统

联盟大战,也就是势必难以避免…

◆ DVD Multi 的两组人马

所以以现实点来看,所谓的 DVD Multi 目前也发展出两个阵营,一为 DVD-RAM/DVD-RW/DVD-R 之

复合规格;另一个就是 DVD-R/-RW DVD+R/+RW复合规格。

目前已有不少烧录机成品推出到市面上,行成另一场 DVD 规格大战。比较诡异的是 Hiticha 也在 2003

三月宣布推出结合目前所有DVD规格包括 DVD-R/DVD-RW/DVD+R/DVD+RW/DVD-RAM 等五种规格

的烧录机,算是整合之后的第一台。

参考资料:

http://www.uni-trier.de/infos/hcs/jia/blog/item/247/catid/19

光盘驱动器的技术指标

1.速度

这里所说的速度,指的是光盘驱动器的标称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光驱的速度是多少速,如40X、50X等。普通的CD-ROM有一个标称速度,而DVD-ROM有两个,一个是读取DVD光盘的速度,现在一般都是16X,另一个是读取CD光盘的速度等同于普通光驱的读盘速度。对于刻录机来说,其标称速度有三个,分别为“写/复写/读”,如40X/10X/48X表示此刻录机刻录CD-R的速度为40X,复写CD-RW速度为10X,读取普通CD光盘速度为48X。近日流行的COMBO驱动器相比刻录机又增加了一个标称速度,如三星SM-348B的标称速度为48X CD-ROM/16X DVD/48X CD-R/24X CD-RW,由于表示比较清楚,大家不难明白其标称速度分别为何。

2.数据传输率

这是光盘驱动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指标和标称速度密切相关。标称速度由数据传输率换算而来,CD-ROM标称速度与数据传输率的换算为1X=150KB/s。不过随着光驱速度的提高,单纯的数据传输率已经不能衡量光驱的整体性能,由寻道时间和数据传输率结合派生出的两个子项-内圈传输速率(Inside Transfer Rate)和外圈传输速率(Outside Transfer Rate)也左右着光驱的性能。

对于DVD-ROM而言,其传输速率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普通光盘的读取速率,和上面的CD-ROM一样;另一个是DVD-ROM的数据传输率,此时1X=1385KB/s,比CD-ROM的1X提升不少。

其它的刻录机以及COMBO,当涉及CD光盘的读写操作时,按照CD-ROM的标准计算;涉及DVD光盘的读写操作时,按照DVD-ROM的标准计算。

3.寻道时间(Seek Time)

寻道时间是光驱中激光头从开始寻找到找到所需数据花费的时间。在我们下面用Nero CD Speed和Nero DVD Speed的测试中,分成了三种寻道时间,即随机寻道时间(Random)、1/3行程寻道时间(1/3)以及全盘寻道时间(Full)。在测试中,寻道时间的值越小越好。如果寻道时间比较长,那么在频繁存取小文件时必然把时间浪费在寻道操作上,即使这是数据传输率比较快,也只能说明寻找到数据以后的传输率比较快,整体性能的提升不会很高。

4.CPU占用率(CPU Usage)

这项不用多做说明,当然是越小越好,不过刻录机的CPU占用率除了和驱动器有关外,和刻录软件也有很大关系。

5.数据读取写入方式

初中物理都已经学过,旋转物体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固定转速的物体,其径向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却随着半径的变化有所不通,半径越大,线速度越高,光驱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方式也是如此,所以根据其方式的不通,按照角速度和线速度划分有以下几种数据读取写入方式:

(1)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定线速度

这是早期低倍速(12速以下)光驱所采用的方式,当读取/刻录光盘数据时,主轴转速较快,而读取外圈时的转速较慢,采用不同的角速度实现恒定的线速度。在此方式下工作的光驱,无论读取/刻录光盘上的哪一部分数据都会得到相同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是说在使用Nero CD Speed进行测试时,在测试软件上出现的传输率曲线是一条直线。不过随着光驱速度的提高,为保持恒定的线速度,主轴电机旋转速度要随时变化,不但技术难度较大,而且电机负担加重,造成光驱寿命减短,并难以保证整体性能提升,因此又衍生出下面两种读取写入方式。

(2)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恒定角速度

采用这种方式时,转速为恒定角速度,技术难度相较CLV方式大大降低。由于光盘以恒定角速度旋转,所以光盘内圈的数据传输率比外圈的数据传输率低,由于光驱读取数据从内圈开始,所以在使用测试软件对光驱进行测试时,所展现的数据曲线将是一个平滑上升的曲线。通常,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的光驱标称速度就是外圈数据传输率,即最大数据传输率。

(3)P-CAV(Partial CAV)局部恒定角速度

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是将CAV与CLV合二为一,理论上是在读内圈时采用CAV模式,转速不变读速逐渐提高,当读取半径超过一定范围则采用CAV方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在随机读取时,采用CLV。一旦激光无法正常读取数据时,立即转换成CAV,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平滑性。

(4)Z-CLV(Zoned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区域恒定线速度

将CD的内圈到外圈分成数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用稳定的CLV速度进行读取写入,在区段与区段之间采用CAV方式过渡,这样做的好处是减短了读取吸入时间,并能确保读取写入的品质,只是在此模式下,每一次切换速度时读取写入过程都会有明显的中断,出现速度的突然下降。

现在的光驱很少采用CLV方式,普遍采用CAV或P-CAV方式,而对于高倍速刻录机来说,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P-CAV和Z-CLV方式。

6.缓存容量(Buffer Memory Size)

对于光盘驱动器来说,缓存越大连续读取数据的性能越好,在播放视频影响时的效果越明显,也能够保证成功的刻录性能。目前,一般CD-ROM的缓存为128KB,DVD-ROM的缓存为512KB,刻录机的缓存普遍为2-4MB,个别为8MB。

7.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模式

主要有PIOM和UDMA模式,早期大多采用的是PIOM模式,CPU资源占用率较大,现在的产品基本上都是UDMA模式,可以通过Windows中的设备管理器将DMA打开,以提高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简述光驱的性能指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