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说的一段相声,有关巧用国家名的.

   2023-04-23 06:47:19 网络1030
核心提示:王跃:最近啊,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赵统军:什么报纸上发表的? 王跃:《明天日报》。 赵统军:啥?《明儿个日报》? 王跃:看过没有? 赵统军:《明儿个日报》我上哪儿看去呀? 王跃:我提醒你应该去瞧瞧。 赵统军:行,你届文章有什么特色呀

马季说的一段相声,有关巧用国家名的.

王跃:最近啊,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赵统军:什么报纸上发表的?

王跃:《明天日报》。

赵统军:啥?《明儿个日报》?

王跃:看过没有?

赵统军:《明儿个日报》我上哪儿看去呀?

王跃:我提醒你应该去瞧瞧。

赵统军:行,你届文章有什么特色呀?

王跃:这篇文章主要是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的。

赵统军:那都有啥内容啊?

王跃:主要写我一段出国的重要经历。

赵统军:你出国干嘛去了?

王跃:看我姨去了。

赵统军:你姨是谁呀?

王跃:夏威姨。

赵统军:你姨住什么地方啊?

王跃:冰岛。

赵统军:那地方可够冷的。

王跃:冷不要紧,我穿衣服多。

赵统军:你都穿啥衣服啊?

王跃:我穿一件喜玛拉雅衫。

赵统军:这衣服新鲜。

王跃:我脖子上扎着一条马尔带,裤子是毛里球丝的巴裤。

赵统军:届料子可真够新鲜的。

王跃:我头上还戴着乌克兰式的巴氏帽。

赵统军:干嘛戴那帽子啊?

王跃:那还不是为了保护我这两只尼泊耳呀?

赵统军:我靠,你这还长尼泊尔了。

王跃:当时我穿戴完了就坐着飞机出发了。

赵统军:啊?

王跃:下了飞机我又找了一艘船。

赵统军:啥船呀?

王跃:阿根艇。

赵统军:哇塞,这船可真够大的。

王跃:下了船我又骑马。

赵统军:什么马呀?

王跃:巴拿马呀。

赵统军:好么,这马也能骑。

王跃:下了马我又走了一段路。

赵统军:什么路?

王跃:奥丝路。

赵统军:那路好走吗?

王跃:不好走,都是北海道。

赵统军:嘿!

王跃:我又绕了很多新加坡。

赵统军:新加坡?

王跃:最后我就到了广岛。

赵统军:这就到广岛咧。

王跃:广岛四周都是水。

赵统军:那可不都是水嘛。

王跃:左边永定河,右边尼罗河,前边洞庭湖,后边是珠江。

赵统军:什么乱七八糟的。

王跃:那水里边有种奇怪的东西叫“爪畦”。

赵统军:那是什么东西啊?

王跃:是一种浑身长满了加尔各达而且叫的声音很怪的动物。

赵统军:都是怎么叫的呀?

王跃:古巴,古巴……。

赵统军:怎么叫古巴呀。

王跃:你别说,我听了那个害怕呀,就拼命往前跑。

赵统军:嘿!

王跃:我突然发现前边儿有一村庄。

赵统军:什么地方啊?

王跃:柬埔寨。

赵统军:好么,跑那儿去了。

王跃:前边还有一个城堡。

赵统军:什么城堡啊?

王跃:卢森堡。

赵统军:卢森堡啊。

王跃:我走进了卢森堡一看,两边一间一间的全是名古屋。

赵统军:都是房子呀。

王跃:房子建造得非常讲究。

赵统军:都怎么建的呀?

王跃:地上铺的都是比利石。

赵统军:比利石?

王跃:上面还铺了一层巴基斯毯呢。

赵统军:好家伙,可真够阔的。

王跃:那柱子一根根的全是克里木。

赵统军:啊?

王跃:墙上全抹的是安徽。

赵统军:那是什么灰呀?

王跃:房子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赵统军:够豪华的。

王跃:波士墩上还有一凡蒂缸呐。

赵统军:那凡蒂缸是装什么的?

王跃:装花的呗。

赵统军:装啥花呀?

王跃:荷兰。

赵统军:这地方真够美的。

王跃: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她们家。

赵统军:不用问,你姨肯定是一资本家呀。

王跃:我姨开过洪都拉丝。

赵统军:那是什么买卖?

王跃:大买卖。

赵统军:是呀,赶紧敲门去吧。

王跃:我上前去“咚咚咚”敲她的也门。

赵统军:也门?那叫家门。

王跃:他们全都出来欢迎我。

赵统军:都什么人呀?

王跃:我的几个表妹先出来的。

赵统军:你几个表妹都叫什么呀?

王跃:英格兰、波兰、米兰、北爱尔兰。

赵统军:好么,这几个表妹。

王跃:我那几个表哥也出来了。

赵统军:都是谁呀?

王跃:墨西哥、芝加哥、多巴哥、墨罗哥。

赵统军:好么,这四位。

王跃:他们用当地的方式欢迎我。

赵统军:什么仪式?

王跃:我哥哥都吹起了好望角。

赵统军:嘿。

王跃:我妹妹她们都敲起了开锣。

赵统军:开锣?

王跃:我姨亲自打起了曼鼓。

赵统军:好嘛。

王跃:我们一起唱起了圣地亚歌。

赵统军:嘿。

王跃:忽然我眼前一片慕尼黑。

赵统军:怎么了?

王跃:停电了。

赵统军:快点灯呀。

王跃:不行,那天缅甸。

赵统军:嘿!你说。

王跃:我妹妹赶紧拿了一根苏门达蜡。

赵统军:这蜡能行吗?

王跃:真正的名牌。

赵统军:什么呀?

王跃:希腊呀。

赵统军:啊?

王跃:点着了以后看见一片仰光。

赵统军:能亮堂点了。

王跃:屋里面摆着许多水果招待我。

赵统军:都有什么水果?

王跃:第一盘是刚果。

赵统军:能咬动吗?

王跃:好吃着呢。

赵统军:那尝尝吧。

王跃:拿起来我一咬,哎哟。

赵统军:怎么了?

王跃:咯着我的西班牙了。

赵统军:你嘴也太急了。

王跃:我吃第二盘吧。

赵统军:第二盘是什么?

王跃:第二盘是巴黎。

赵统军:啊?巴黎?什么味啊?

王跃:黎巴嫩。

赵统军:什么叫黎巴嫩呀?

王跃:我姨又给我拿了一盘当地的土特产。

赵统军:什么呀?

王跃:尼加拉瓜。

赵统军:哎,还真没吃过这种瓜。

王跃:太甜了,顺着我嘴角往外流密鲁。

赵统军:够馋的。

王跃:这时候我姨把我拉到餐厅让我吃饭。

赵统军:可真够享福的。

王跃:他们特地为我准备了几道菜。

赵统军:都什么菜呀?

王跃:一个香酥洛衫鸡,一个青蒸斯得哥尔蘑,一盘乌拉龟,一盘虾仁炒约旦。

赵统军:这几个菜呀。

王跃:我太爱吃呀,后来又吃饺子。

赵统军:吃多少?

王跃:十多个佛得饺,吃得我肚子蒙鼓蒙鼓的。

赵统军:蒙古跑那儿去了。

王跃:吃得我伸着脖子打了几个布拉格。

赵统军:谁让你吃那么多来着。

王跃:我吃多了睡不着觉了。

赵统军:活该呀你。

王跃:这时候外边儿刮起了珠穆朗玛风。

赵统军:这风可够大的。

王跃:我姨怕我冷叫保姆拿被来。

赵统军:保姆是谁啊?

王跃:达雷丝撒拉姆。当时就给我铺上了撒拉热窝。

赵统军:好大个被窝呀。

王跃:我进去后可真是里约热内炉呀,不一会儿我就出了一身阿富汗,还是睡不觉。

赵统军:怎么了?

王跃:我肚子疼呀。

赵统军:赶紧上厕所呀。

王跃:是啊,我跑去厕所一拉那澳门。

赵统军:啊?

王跃:里边儿有人。

赵统军:谁啊?

王跃:我伯父阿拉伯在里边儿呢。

赵统军:他说什么呀?

王跃:我出去,你再进来,咱俩伦蹲吧。

赵统军:啊啊?

马季相声〔新地理图〕的说词?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这是侯宝林大师的《一等于几》,我感觉还算合适,可以进行以下适当的修改

回答者:大海森林 - 秀才 三级 3-5 15:07

--------------------------------------------------------------------------------

一 等 于 几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回答者:吴星仪 - 助理 二级 3-5 17:39

--------------------------------------------------------------------------------

这个网址听听:

http://www.11bu.com/play/v_57302.htm

王跃:最近啊,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赵统军:什么报纸上发表的?

王跃:《明天日报》。

赵统军:啥?《明儿个日报》?

王跃:看过没有?

赵统军:《明儿个日报》我上哪儿看去呀?

王跃:我提醒你应该去瞧瞧。

赵统军:行,你届文章有什么特色呀?

王跃:这篇文章主要是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的。

赵统军:那都有啥内容啊?

王跃:主要写我一段出国的重要经历。

赵统军:你出国干嘛去了?

王跃:看我姨去了。

赵统军:你姨是谁呀?

王跃:夏威姨。

赵统军:你姨住什么地方啊?

王跃:冰岛。

赵统军:那地方可够冷的。

王跃:冷不要紧,我穿衣服多。

赵统军:你都穿啥衣服啊?

王跃:我穿一件喜玛拉雅衫。

赵统军:这衣服新鲜。

王跃:我脖子上扎着一条马尔带,裤子是毛里球丝的巴裤。

赵统军:届料子可真够新鲜的。

王跃:我头上还戴着乌克兰式的巴氏帽。

赵统军:干嘛戴那帽子啊?

王跃:那还不是为了保护我这两只尼泊耳呀?

赵统军:我靠,你这还长尼泊尔了。

王跃:当时我穿戴完了就坐着飞机出发了。

赵统军:啊?

王跃:下了飞机我又找了一艘船。

赵统军:啥船呀?

王跃:阿根艇。

赵统军:哇塞,这船可真够大的。

王跃:下了船我又骑马。

赵统军:什么马呀?

王跃:巴拿马呀。

赵统军:好么,这马也能骑。

王跃:下了马我又走了一段路。

赵统军:什么路?

王跃:奥丝路。

赵统军:那路好走吗?

王跃:不好走,都是北海道。

赵统军:嘿!

王跃:我又绕了很多新加坡。

赵统军:新加坡?

王跃:最后我就到了广岛。

赵统军:这就到广岛咧。

王跃:广岛四周都是水。

赵统军:那可不都是水嘛。

王跃:左边永定河,右边尼罗河,前边洞庭湖,后边是珠江。

赵统军:什么乱七八糟的。

王跃:那水里边有种奇怪的东西叫“爪畦”。

赵统军:那是什么东西啊?

王跃:是一种浑身长满了加尔各达而且叫的声音很怪的动物。

赵统军:都是怎么叫的呀?

王跃:古巴,古巴……。

赵统军:怎么叫古巴呀。

王跃:你别说,我听了那个害怕呀,就拼命往前跑。

赵统军:嘿!

王跃:我突然发现前边儿有一村庄。

赵统军:什么地方啊?

王跃:柬埔寨。

赵统军:好么,跑那儿去了。

王跃:前边还有一个城堡。

赵统军:什么城堡啊?

王跃:卢森堡。

赵统军:卢森堡啊。

王跃:我走进了卢森堡一看,两边一间一间的全是名古屋。

赵统军:都是房子呀。

王跃:房子建造得非常讲究。

赵统军:都怎么建的呀?

王跃:地上铺的都是比利石。

赵统军:比利石?

王跃:上面还铺了一层巴基斯毯呢。

赵统军:好家伙,可真够阔的。

王跃:那柱子一根根的全是克里木。

赵统军:啊?

王跃:墙上全抹的是安徽。

赵统军:那是什么灰呀?

王跃:房子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赵统军:够豪华的。

王跃:波士墩上还有一凡蒂缸呐。

赵统军:那凡蒂缸是装什么的?

王跃:装花的呗。

赵统军:装啥花呀?

王跃:荷兰。

赵统军:这地方真够美的。

王跃: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她们家。

赵统军:不用问,你姨肯定是一资本家呀。

王跃:我姨开过洪都拉丝。

赵统军:那是什么买卖?

王跃:大买卖。

赵统军:是呀,赶紧敲门去吧。

王跃:我上前去“咚咚咚”敲她的也门。

赵统军:也门?那叫家门。

王跃:他们全都出来欢迎我。

赵统军:都什么人呀?

王跃:我的几个表妹先出来的。

赵统军:你几个表妹都叫什么呀?

王跃:英格兰、波兰、米兰、北爱尔兰。

赵统军:好么,这几个表妹。

王跃:我那几个表哥也出来了。

赵统军:都是谁呀?

王跃:墨西哥、芝加哥、多巴哥、墨罗哥。

赵统军:好么,这四位。

王跃:他们用当地的方式欢迎我。

赵统军:什么仪式?

王跃:我哥哥都吹起了好望角。

赵统军:嘿。

王跃:我妹妹她们都敲起了开锣。

赵统军:开锣?

王跃:我姨亲自打起了曼鼓。

赵统军:好嘛。

王跃:我们一起唱起了圣地亚歌。

赵统军:嘿。

王跃:忽然我眼前一片慕尼黑。

赵统军:怎么了?

王跃:停电了。

赵统军:快点灯呀。

王跃:不行,那天缅甸。

赵统军:嘿!你说。

王跃:我妹妹赶紧拿了一根苏门达蜡。

赵统军:这蜡能行吗?

王跃:真正的名牌。

赵统军:什么呀?

王跃:希腊呀。

赵统军:啊?

王跃:点着了以后看见

相声《地理图》的台词:

注:马——马志明,黄——黄族民

马:您看这相声啊,是曲艺形式之一。

黄:对

马:曲艺包括的面很广。

黄:是吗?

马:大鼓,单弦,坠子,时调,琴书,快板,相声。

黄:对。

马:每一个曲种都有它的地方色彩。

黄:是吗?

马:就拿相声来说吧,相声发源地是哪知道么?

黄:北京。

马:对了,您看这个说相声的,大部分都是北京人。

黄:对。

马:唱时调的不一样了。

黄:怎么呢?

马:天津人最好。

黄:对,天津时调么。

马:唱坠子的,河南人最多。

黄:对

马:唱二人转的,

黄:哪人多?

马:吉林省的人多。唱弹词的,

黄:哪人多?

马:苏州府的人多。唱越剧的,

黄:哪人多?

马:绍兴人多。唱沪剧的,

黄:哪人多?

马:上海人多。唱花鼓戏的,

黄:哪人多?

马:凤阳人多。过去打铁的,

黄:哪人多?

马:章丘人多。掬碗的,

黄:哪人多?

马:吴郡人多。剃头的,

黄:哪人多?

马:宝坻县的人多,修脚的,

黄:哪人多?

马:定兴人多,练把式的,

黄:哪人多?

马:沧州人多,耍猴的,

黄:哪人多?

马:吴桥人多,买荞麦皮的,

黄:哪人多?

马:宜兴府的人多。卖豆腐丝的,

黄:哪人多?

马:武清县的人多,卖糕干的,

黄:哪人多?

马:杨村人多,卖冰棍的,

黄:哪人多?

马:这哪的人都有了。

黄:这怎么哪的人都有了?

马:这个职业不固定,哪都作冰棍,只要做就得当地买。

黄:对。

马:说相声的还是北京人最多。

黄:对。

马:您的相声说的好呀,

黄:怎么呢?

马:我特别喜欢听。

黄:您这是客气。

马:不,我认为,您最大的特点……

黄:我是?

马:就是口甜。

黄:啊,我熟透了,我是那西瓜是怎么着?

马:谁说你西瓜了?您的口音甜润,好听。

黄:他们都这么说。

马:听您的口音,您大概不是我们此地人。

黄:对。

马:您原籍是?

黄:北京。

马:哦,您是北京人哪?

黄:对

马:哎呀,太好了。

黄:北京好。

马:都羡慕你呀。

黄:怎么哪?

马:多好,北京好呀,那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过去讲究“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万寿山,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卢沟晓月,银锭关山,有着优美的风景,无数的古景呀。

黄:是呀。

马:北京好,北京有三种宝。

黄:哪三种宝哇?

马:文化,风景,语音好。别搬家,住着好。

黄:是啊,您把北京夸的跟一朵花一样,工作调动,我到天津来了。

马:哦,搬咱们天津来了,好!

黄:天津也好?

马:天津好哇,水旱码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鲜鱼水菜塞不过天津,天津好。

黄:好。

马:天津的观众最爱听曲艺了,天津也有三种宝。

黄:哪三种宝?

马:鼓楼,炮台,铃铛镐,别搬家,住着好。

黄:我搬哪哪好,我搬关外去了。

马:东北?好!

黄:关外也好?

马:东北那是祖国的大门,高粱,大豆,年年丰收,东北好,东北有三种宝

黄:哪三种宝?

马:人参,貂皮,芴了草。

马,黄:别搬家,住着好。

黄:我就知道么,我搬保定府去了。

马:保定府好哇,保定府三种宝,铁球,面酱,春不老。没事弄俩铁球吞着玩玩,可不错。

黄:我狗熊啊,怎么着,没事我吞铁球干吗呀?

马:保定府好,就哪住着吧,别动弹了。

黄:我又回北京了,我看你说什么?

马:怎么着,又搬回北京来了,啊?打刚才往那一站,一会儿搬这,一会儿搬那,你吃了耗子药了是怎么?

黄:你这怎么说话呢?

马:有准地方么?

黄:我 跟你这么说,跟我们职业有关,循环演出,哪不去呀?

马:哦,您这个工作么经常的出外?

黄:对。

马:哪都去过么?

黄:都去过。

马:哪我问问你,北京你常去么?

黄:到过,不能说常去,去过。

马:上海去过么?

黄:到过。

马:沈阳?

黄:到过。

马:齐齐哈尔?

黄:到过。

马:南京?

黄:到过。

马:西藏?

黄:到过。

马:新疆?

黄:到过。

马:外国?

黄:这没到过。

马:完了,完了,这点你就不如我。

黄:您?

马:我是经常的出口……出国。

黄:嗯?你吓我一跳。

马:我经常出国。

黄:出国?

马:对,因为我呀,是一位旅行家呀。

黄:哦,您是旅行家。

马:世界各地全去。

黄:经常出国?

马:经常出国。

黄:出国您都到过哪呀?

马:到过哪呀,你出国过没有?

黄:没有。

马:那就好办了。

黄:好办了?

马:这个英国你知道么?

黄:建交了,知道呀。

马:英国,英国我到过。法国我也去过。

黄:法国去过。

马:最近我又要走啊。

黄:那您怎么没走哇?

马:我要做一次长途旅行,缺一个助手。沿途上给我做些记录,找点资料什么的,缺这么个人,找不着。

黄:同志,您看我行么,我这叫毛遂自荐。

马:你?你有点文化么?

黄:我大学差俩钟头没毕业。

马:这路文化,你去不了哇。

黄:怎么?

马:道太远。

黄:远没关系,咱们坐车呀。

马:坐车怕你晕车。

黄:那咱们坐船。

马:怕你晕船。

黄:那咱坐飞机。

马:更不行了,你晕高。

黄:我得什么晕什么。

马:你去不了,你不知道我的计划。

黄:您的计划是?

马:走着去!

黄:那腿走?

马:啊!

黄: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游山玩景,记点材料,是不是这意思?

马:就这意思。

黄:您要能走,我就能走。

马:这么远的道,你走的了?

黄:多新鲜,您要能走,我就能走。

马:那这么着,我带你去了,咱们就打这走。

黄:打这走。

马:出了门,咱们奔东南角,

黄:东南角。

马:东门官银号,北海楼,龟甲胡同,万寿宫,北大关,河北大街,大红桥儿,西于庄子,丁字沽,南仓,北仓,走蒲口、汉沟,桃花口,杨村,蔡村,河西务,安平,码头,张家湾,走通县,过八里桥,进北京齐化门,东四牌楼,北新桥,交道口,出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县,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沙岭子,宁远,张家口,柴沟,西湾,天镇,阳高县,聚乐堡,周氏庄,大同,孤山,丰镇,集宁,平地泉,三岔口,十八台,卓资山,三道营,旗下营,陶卜齐,呼和浩特,萨拉齐,西包头,过乌拉素海,石嘴山,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过中宁,走甘肃兰州,西宁,凉州,永昌,临泽,九泉,玉门,猩猩峡,新疆,哈密,巴里昆木,乌鲁木齐,达阪城,库来氏,马齐库车,温宿,泽堡,昆仑山,

黄:还怎么走?

马:进西藏。聂拉木,扎什,伦布,多拉本,天泉,柴达木,齐木,沙尔到拉萨,墨竹工卡,拉里,柴多木,是巴塘、理塘、雅砻江,大渡河过泸定桥,四川成都市,走简阳,资阳,荣昌,永川,到重庆,贵州省遵义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文山,燕山到广西,南宁,柳州,阳朔,桂林市,湖南省,衡阳,株洲到长沙。湖北省,沙市,汉阳,汉口,武胜关,河南孝感,信阳,驻马店,郾城,许昌,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陕西,灵宝,潼关,华阴县,西安,咸阳,岳县到延安。

黄:都到了延安了。

马:由龙门过黄河,山西省榆次县,太原市,寿阳,平定州,阳泉,井陉,河北石家庄,新乐,望都,保定市,深,武,饶,安,河间,沧州,南皮,东光,德州,平原,禹城,山东济南市,党家庄,张夏,万德,界首,泰安,东北坡,大汶口,吴村,曲阜,兖州,固镇,新桥,曹老集,是蚌埠,门台子。

黄:还怎么走?

马:由白关,小溪河,石门山,张八岭,担子街,花旗营,浦口过江南京市。龙潭,下蜀,镇江,昆山,陆家滨,无锡,苏州到上海。

黄:到了上海了。

马:走松江,浙江,嘉兴,绍兴,杭州,金华到江西,永丰瑞金到福建。走青州,连城,三元南平,福州,泉洲,金门,厦门,奔山口、广东省,广州雷洲,海南岛,过了九龙,香港到越南河内,

黄:都出了国了。

马: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孟加拉印度,加尔哥达,孟买新德里,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安卡拉,过黑海,到苏联,乌克兰,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地海到芬兰。瑞典斯德哥尔摩,挪威,丹麦,德国柏林,波兰华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布达佩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索非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瑞马,法国巴黎,马赛,地中海,直布罗陀,葡萄牙,西班牙,马德里,过英吉利海峡到伦敦。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冰岛过了大西洋到美洲。走加拿大魁北克,纽芬兰,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墨西哥,中亚美利加,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维多利亚,圭亚那,巴西,秘鲁,乌拉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圣地亚哥,麦哲伦。澳大利亚摩尔本,过大洋州,走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莫桑比给,马达加斯加,到南洋群岛,苏门达腊爪洼,西里安,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尼拉,过吕宋到日本九州,门次,下关,长崎,广岛,东京大阪,名古屋,北海千岛,库页岛,勘察加半岛,过日本海到朝鲜。釜山,大邱,汉城,平壤新义洲。过鸭绿江,回到丹东,

黄:又回来了。

马:走通化梅河口,吉林省长春市,延吉,双河镇,宁安,牡丹江,林口,佳木斯,木兰巴页,哈尔滨,齐齐哈尔,内蒙古,巴克图,海拉尔,满洲里,呼伦贝尔,阿里山,乌兰浩特,开源铁岭,乱石山,走新城子,文官屯,沈阳,皇姑屯,新民县,柳河沟,白旗堡,大虎山,高山子,青堆子,赵家屯,沟帮子,大凌河,双羊店,锦州,女儿河,高桥,塔山,韩家沟,兴城,白庙,沙后所,前所,山海关。走秦皇岛,北戴河,昌黎县,到栾州,古冶,开平到唐山。芦台,汉

以上就是关于马季说的一段相声,有关巧用国家名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