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舞蹈

   2022-08-12 14:25:16 网络290
核心提示:看看这个吧,很简单。 内蒙古民族舞 - 视频豆单合集 - 土豆网内蒙古民族舞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465209.html复制链接 | 收藏本页 创建新豆单编辑豆单删除 豆单简介编辑标题与简介 管

内蒙古民族舞蹈

看看这个吧,很简单。

内蒙古民族舞 - 视频豆单合集 - 土豆网

内蒙古民族舞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465209.html复制链接 | 收藏本页 创建新豆单编辑豆单删除 豆单简介编辑标题与简介 管理视频批量下载订阅该豆单...

www.tudou.com/playlist/id/7465209/ 2010-3-13 - 百度快照

蒙古民族特色的舞蹈都有哪些?

推荐一个视频给你:天路 舞蹈表演 教学( http://v.youku.com/v_show/id_ce00XMTAyOTU2NTI=.html)这首歌有三分多钟,你可以自己选一分钟左右跳。不是很难、、

安代

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场地中间几十人、上百人不等,同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解放后广大舞蹈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新,使古老的安代发展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基本有两种: 一种是在广场上自娱性的集体舞,一种是在舞台上表演陛的。

萨吾尔登

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节日庆典、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及人数-限, 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裁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动作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在喜庆佳节的聚会上一人或两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顺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问舞蹈形式之一。 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罔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布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 慢舞稳重深沉、快舞则潇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地位一场而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盅子舞

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州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蛊子击打出各种节奏。动作有双手横绕八字,上身随左右八字(阿拉伯文字)亦左摆动;双手上、下、左、右十字击蛊,身体随手上下起伏;双手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划圈;双手向舞台位置的二点或八点抖盅,身体随手起落,脸和视线与手呈反方向,蛊伸向那一侧,哪一侧的耳朵随身探过去听蛊声:绕圆动作——手在头上方,另一手在身前侧由里向外绕圈;双手从身后向一旁慢慢摆出,动作范围在胯旁为小,在身体的正旁为中,一手至头上,一手在腰后为大,依次左一右做即谓横摆扭动律。在一些动作的末尾或两个动作衔接之际常有漂亮的华彩动作出现,可谓精彩,下身动作有双腿跪着,也有迂回步等各种舞步伴之。头可顶碗,也可顶灯、舞得端庄质朴,韵味持稳雄浑,刚柔桐济。

托普修尔乐舞

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称跳民间舞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冶区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准格尔、土尔扈特、杜尔别特、和硕特,每一个部落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他们有一种古老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名叫托普修尔,按巴拉特蒙古的习俗,托普修尔一响必随之贝,贝佚勒,贝贝伊勒必在托普修尔的乐声中进行,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问舞蹈又称托普修尔乐舞托普修尔乐曲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2-17支曲,按内容分,每一支曲都有各自的名称及不同的动作和跳法,如黑吉马、育老人,慢撤布尔登等巴特拉蒙古族民间舞反映的生活内容有表现劳动的,如剪羊毛、赶毡、挤奶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如梳头、照镜、戴头饰等;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鹰展翅、山羊跑跳、走马、骆驼步等;有模拟自然景物的,如水波、水浪、草浪等,形式上分徒手与带道具两种,带道具的有顶碗的和双手各拿一双筷子跳的手拿托普修尔边弹边跳,其动作中除硬肩、耸肩、转身之外有反弹托普修尔的舞姿和动作。跳法有达勒勒思贝伊勒(招手式,指提压腕动作)、放德勒恩贝尹勒(缠绕式跳,指绕臂动作)、阿查贝伊勒(托重而跳,指甲用双腿抱住乙的腰部,乙托着甲, 二人面对面跳),整个舞蹈贯穿绕围动律,双膝微微颤动,典型动作由硬肩、耸肩、压提腕、抖手、绕臂,在二人、三人和多人的对舞中,动作即兴随意可干变万化。

以上就是关于内蒙古民族舞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