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腰刀:荒草野滩上的文明

   2022-06-03 11:50:46 网络1000
核心提示:保安腰刀是保安族的经济文化命脉,是刀中珍品,具有工艺精美、经久耐用、携带方便等特点。保安人制作腰刀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元代就制有一种木柄皮鞘刀,当时只是用来屠宰牛羊,质量较差。居住在青海同仁期间,保安城内有许多手工业匠人,也有手工作坊,例如

保安腰刀:荒草野滩上的文明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的经济文化命脉,是刀中珍品,具有工艺精美、经久耐用、携带方便等特点。保安人制作腰刀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元代就制有一种木柄皮鞘刀,当时只是用来屠宰牛羊,质量较差。居住在青海同仁期间,保安城内有许多手工业匠人,也有手工作坊,例如:有制作土炮、土枪、弓箭的作坊,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等工匠。迁到大河家后,保安人制作刀子除了自卫外,开始用来交换牧区牧民的羊只、农区的其他日常用品,使保安腰刀具有了商品的性质。从那时起,保安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冶铁技术创造的腰刀文化就和发展经济紧密相连。

保安腰刀是保安人在大河家这块昔日杂草丛生的荒草野滩上创造的文化,也是他们以后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黄河北岸的三川(赵木川、中川、下川)是土族之乡,那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几万亩肥美土地,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园林栽培,被誉为“金田”、“美田”。保安人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腰刀,换取土族的粮食、水果;民和县杏儿乡的藏族牧民,也是清乾隆年间,从今青海保安同仁地区迁徙而来的,保安人用自己的刀具、铁器换取他们的牛羊、皮革……。此外,有些铁匠还离家到甘南藏族地区和青海藏区做铁匠活。在这些地区,他们自产自销,直接和用户见面,不受中间商的盘剥。同时,藏区打制铁器的品种多,可制作斧子、剪刀、牲畜铁掌、马鞍包铁等。从藏区回家时,又可以赶回牛羊在大河家出售……保安人身怀冶铁绝技四处奔波。他们在制作、出售保安腰刀的过程中也随时随地打听其他商业信息。例如:他们在官亭、兰州、永靖、循化等地购买一些枣、核桃、辣子、蔬菜、面粉以及自己打制的铁铲子、斧头、钅矍头、镰刀等,到附近的夏河、临洮、拉卜楞等地去卖,再买些羊毛、皮子、酥油、炒面、山羊等回大河家出售;有的在每年春秋剪羊毛季节,还专门贩卖羊毛。

就这样,保安人依靠冶铁技术和保安腰刀,在积石关口进进出出,来回奔波,发展了自己的商业经济,使昔日人口稀少、杂草丛生的大河家出现了繁荣景象。早在1957年,当时的地方政府就把分散的制刀工匠组织起来,在大河家建立了刀具厂,并开始成批生产保安腰刀。改革开放后,大河家的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在政府“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片地方”的思想指导下,大河家终于变成了甘、青两省三个自治县(积石山、民和、循化)的物资交流中心。

保安腰刀发展到今天,生产技术已得到很大提高,花色品种多种多样,有牛刀、鱼刀、腰刀、武术刀、藏刀、笔刀、拐杖剑等10多个种类、30多个品种。其中腰刀尤以“什样锦”、“波日季”最为著名;腰刀的规格主要有五寸、七寸两种;刀体是反复锻打的精铁再加钢淬火而成,刚柔相济;刀面上刻有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图纹,纹饰精细;刀柄由红、黄铜片和铝片、牛角等材料叠合铆成,打磨后色泽艳丽,犹如彩锦;刀鞘多为铁鞘铜箍,配以装插的钢制镊子,既增添了刀鞘式样的美观,又可以防止刀体从鞘中滑出。

随着保安腰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品也畅销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地,有的还远销港澳、日本、西欧、印度、沙特、尼泊尔。目前,积石山县近五分之一的保安族农户掌握了生产制作腰刀的技术,除农忙季节和外出经商之外,基本上都从事刀具生产。近年来,在保安族群众的带动下,附近一些回、汉族群众也学会了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艺,进行小规模生产。

保安腰刀的生产与销售不断走向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固守传统,技术保守,也导致了一些祖传优秀品种失传。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民族的工艺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会,而且1983年就被国家民委、轻工业部评为全国民族特需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保安腰刀不仅是保安族的手工艺品,而且是保安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保安族文化艺术创作的源泉。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影视界、文化界人士纷纷前往保安族聚居区———大河家参观考察,宣传介绍保安腰刀。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大河家是一个以批发销售保安腰刀、皮革制品、生产工具、木材及木器加工、机械修理、副食加工为主的综合贸易市场。展望未来,新世纪的保安腰刀一定会像“瑞士军刀”一样享誉海内外,风靡全球,而大河家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保安地方的民族成分不断增加在清代迁入什么形成保安三庄

题主是否想问“保安腰刀网上买到的是真的吗”?是。保安族有件宝:保安腰刀,它盛名远播,与英吉沙刀(新疆)和蒙古刀齐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也在网上出售,能买到真的。保安族人靠着先人留下的手艺锻打着腰刀,也锻打出一股子精气神,这精气神就蕴含在腰刀的纹理之中。

保安族的禁忌

“保安三庄”是保安族的聚居区。原指青海省同仁县的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三地,现指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甘梅”(即相邻的“甘河滩”和“梅坡”两个村庄)、大墩、高李三地。保安族的形成及其族称的产生,都与“保安三庄”这一地理名称密切相关。

历史上,保安族曾被称为“回回”,原来居住于现在的青海省同仁县地区。那里本为藏区,元代开始,蒙古人及东来的色目人等相继入居。明代以后,统治者为“守边防番”,也开始派兵驻守。相传明洪武年间,曾在同仁附近建立过保安堡,万历年间,修筑了保安城。清代又在此设置“保安营”。因此,当时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三地遂有“保安三庄”之称,住在三庄的人也被称为“保安人”。据说后来由于不堪当地藏传佛教隆务寺宗教上层和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清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被迫迁徙,几经辗转,最后进入甘肃,在积石山边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逐渐形成现今的保安三庄。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正式定族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禁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骡肉、蛇肉、火鸡肉等以及一切凶禽猛兽的肉;忌食动物的血,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非经阿訇念经而屠宰的牛、羊、鸡肉;忌饮酒、抽烟;不能用鼻子嗅食物,不能将剩茶、剩饭倒在地上;女主人在厨房做油炸食物时,客人和家人不能进入厨房;保安族严禁与非伊斯兰教民族通婚,如若通婚,对方婚后必须立即改信伊斯兰教;妇女必须戴着盖头出门,不能留长指甲;不能跨越斧子、镰刀、绳子等生产工具,认为这样不吉利。

新娘忌入席,婚后三天忌食男家饭。客人进餐时不得剩饭。

以上就是关于保安腰刀:荒草野滩上的文明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