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式推导:计算可照时数

   2023-04-26 09:44:11 网络280
核心提示: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终于弄明白了,希望能帮到大家。公式计算出来的TB是时角(单位:弧度),24小时地球转360度时角,那每小时对应15度,所以半可照时数(小时)=TB × 180度/PI ÷ 15度/小时风速与风压的换算有3种计算日均温方

数学公式推导:计算可照时数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终于弄明白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公式计算出来的TB是时角(单位:弧度),24小时地球转360度时角,那每小时对应15度,所以

半可照时数(小时)=TB × 180度/PI ÷ 15度/小时

风速与风压的换算

有3种计算日均温方法:4个定时平均、日最高最低平均、24小时平均。

1、4个定时平均

所谓4个定时平均法即采用一天中02时、08时、14时和20时4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

2、日最高最低平均

所谓日最高最低平均法即采用当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2个气温相加除以2)。

3、24小时平均

所谓24小时平均法即将全天24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24个气温相加除以24)。

扩展资料:

除了日平均气温,还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气温,以表达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特点,气象部门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北京时)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每隔3小时进行气温观测。

1、某日平均气温: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2、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均温

大气压怎么算

公式:wp=0.5·ro·v² 。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推导过程:

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 r=ro·g, 因此有 ro=r/g,使用公式可得:wp=0.5·r·v²/g 。

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重度r=0.01225[kN/m³],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我们得到:wp=0.5·ro·v² 。

扩展资料:

风速:

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风级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在气象上,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七个等级。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大时的风力。

其实,在自然界,风力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象强台风中心的风力,或龙卷风的风力,都可能比12级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大风比较少见,一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最高纪录

飓风约翰是中太平洋有纪录以来的第三个五级飓风,并创下该海域最高的风速纪录,达280公里/小时。自1994年起,只有飓风伊欧凯在中太平洋达到五级飓风的强度,它与吉尔玛一样,拥有比约翰更低的气压但较慢的风速。

台风温黛横过本港时的强度相当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热带气旋分级中的二级台风,当时维多利亚港一度录得的平均风力达133公里/小时,最高阵风259公里/小时,而大老山亦录得时速284公里/小时的阵风纪录。

台风泰培是地球纪录上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目前最高风速的热带气旋是2013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海燕,平均风速达每小时315公里。

地球表面最快的“正常的”风速达到372公里/小时,这是1934年4月12日在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的华盛顿山记录的,但是1999年5月在俄克拉荷马州发生的一次龙卷风中,研究人员测到的最快风速达到了513公里/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速

大气压计算:通常有平衡条件法和牛顿运动定律法(公式只是粗略计算 而且有时测的值不准,一切都应以实际为准)。

1、在托里拆利测出了气压后,人们通过公式p=F/S,求出了在单位面积上的空气有多少的质量。再套用空气的密度,求出体积,再除以质量,即可知道地面至大气圈顶部的距离。

2、已知: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绝对温度时,可用公式PV=nRT求出气体压强(其中R是常数,R=8.314帕·米3/摩尔·K或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这个公式还有变形公式pV=mRT/M、p=ρRT/M。

3、p=p水银gh (水银密度*9.8*水银柱高=标准大气压)。

扩展资料:

大气压力的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

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压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公式推导:计算可照时数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