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贴敷疗法的规定

   2022-11-30 03:38:49 网络710
核心提示:穴位贴敷疗法经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并经过透皮吸收的一种辅助治疗办法,效果直接快速,适应于大多数人群,适应症广泛临床各科。穴位贴敷疗法是体外医治法,无毒副效果,无损伤脾胃之弊。穴位贴敷贴运用的注意事项:穴位贴敷只是一种辅佐治疗办法,不能完全

医保贴敷疗法的规定

穴位贴敷疗法经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并经过透皮吸收的一种辅助治疗办法,效果直接快速,适应于大多数人群,适应症广泛临床各科。穴位贴敷疗法是体外医治法,无毒副效果,无损伤脾胃之弊。

穴位贴敷贴运用的注意事项:穴位贴敷只是一种辅佐治疗办法,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穴位贴敷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无专业的医学知识人员,不得随意运用;穴位贴敷前要注意清洗穴位、注意饮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穴位敷贴的特点:

孕妇、皮肤破损,开放性伤口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或禁用。

【执行标准】YZB/鲁菏0012-2010

【注册证号】鲁菏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1580017号(更)

【生产许可】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090118号

穴位贴敷的来源及优势

(一)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二)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三)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四)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五)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穴位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贴的介绍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中医外治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记载治脱疽“用极逐日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就已广泛地应用。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宋代的多种医学等著,诸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都有穴位敷贴疗法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用。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    清代,可以说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不少中药外治的专著,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最为著名。《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治百病”的论断。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音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外用贴敷疗法中的温经药绵,源于乾隆三十九年五月,皇帝宏历患腰腿冷痛不愈,太医张世琉等以绵子(即絮绵)同川乌、木瓜等诸药共煮,以干为度,去药绵外敷患处,起到温暖通经、逐寒止痛之效果。古方配制帝王所用后经世代传承将数十味中草药经现代工艺萃取加工,手工制作成为纯中药膏贴-命名“荣宸冷敷贴”。目前临床应用于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清·张璐《张氏医通》的冷哮方治疗冷哮的历史记载,堪称敷贴疗法的经典,备受后世推崇。清代的吴师机集外治疗法之大成撰著《理瀹骈文》,全书载外敷方药近二百首,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病证几十个,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思想,并对穴位敷贴等外治疗法用于整体调养和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等相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药物的敷贴吸收除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有关外,还与皮肤有关,而药物渗透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径有两条,即表皮途径和附属器途径。表皮途径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扩散至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径,它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另一条是皮肤附属器吸收途径,即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的穿透速度要比表皮途径快,但因附属器数量少,故其不是主要途径。使用荣宸医用冷敷贴在敷贴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从5%~15%增至50% ,皮肤水化,引起角质层细胞膨胀成多孔状态而使其紧密的结构变得疏松,易于药物穿透。研究证明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增加4-5倍,同时还可使表皮温度从32℃增至37℃,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敷贴制剂中的基质多含有机溶剂,这有助于药物的跨膜转运,一些芳香药物及敷贴药物的透皮促进剂也可促进药物吸收。此外,由于穴位贴敷疗法是经皮给药,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

以上就是关于医保贴敷疗法的规定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