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太极一章招式口诀

   2023-04-18 04:01:20 网络750
核心提示:跆拳道太极一章招式口诀为:准备姿势:左脚向前横跨一步,两脚同肩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屈臂置腹前,拳心向内;眼视前方。左转身下截;右上步冲拳;后转身下截;左上步冲拳;左弓部下截;左弓部冲拳;右转身外格;前进步冲拳;后转身内格;右弓部冲拳;右弓

跆拳道太极一章招式口诀

跆拳道太极一章招式口诀为:

准备姿势:左脚向前横跨一步,两脚同肩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屈臂置腹前,拳心向内;眼视前方。

左转身下截;右上步冲拳;后转身下截;左上步冲拳;左弓部下截;左弓部冲拳;右转身外格;前进步冲拳;后转身内格;右弓部冲拳;右弓部下截;右弓部冲拳;

左转身上架;右前踢冲拳;后转身上架;左前踢冲拳;左弓部下截;右弓部冲拳;后收势,即右脚向左后转180度,恢复到品势的准备势。

扩展资料:

太极一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的“乾”的意思,因为“乾”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所以太极一章也是跆拳道品势的根本。

太极标准步型:

1、并步(立正),双脚内侧完全并拢。

2、平行步(准备),双脚平行开立(以开左脚为主),左右脚距离为一脚掌宽度。

3、前行步,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后脚向外约20度左右(15~30间);前后脚宽度为一脚掌距离(以自身脚掌大小为标准量度,下同),左右脚宽度为一立掌,双腿自然伸直。

4、马步,左右脚平行相对,左右脚间距离为两脚掌宽度,下蹲以双膝尖与双脚尖对准平齐为标准。

5、弓步,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后脚向外约20度左右(15~30间);前后脚宽度为两个半脚掌距离,左右脚宽度为一拳距离。前腿曲度为膝尖与脚尖平齐,后腿自然伸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跆拳道品势

跆拳道太极一章口诀

跆拳道太极八章

太极一章:18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干」之意。干则具有宇宙万物根源之太初之意。换言之,太极一章可视为跆拳道招式的根源。在构成上也多半使用前屈站立姿势,以期初学者亦能充分获得修练。所使用的技法,也只有中段直拳、下段封挡、中段接招、上段招以及前踢而已。

一、 ←前行步下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弓箭步下防,正拳

三、 →前行步外腕内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弓箭步下防,正拳

五、 ←前行步头防,前踢,正拳(左右各一次)

六、 ↓ (左手左脚)弓箭步下防,跨弓步正拳

太极二章:18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兑」之意。兑则具有内刚外柔之意。因此,太极二章的招式虽看似柔软,却可随时发动强烈攻击。由下段封挡、中段直拳、前踢、上段接招等的技法所构成。

一、← 前行步下防,弓箭步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前行步外腕内防二次

三、← 前行步下防,前踢,弓箭步上端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前行步头防二次

五、→ 前行步外腕内防(左右各一次)

六、↓ 前行步下防,前踢,正拳

七、↓ 前踢,正拳,前踢,正拳

太极三章:20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离」之意。离则具有热而明亮如火之意。因此,太极三章招式的动作,充满活力。由下段封挡、前踢、直拳、手刀攻击、手刀接招等多种技法所构成。

本章招式乃用来培养重心移动的基础。同时,由于其手脚及体动作是依次交叉性施展,所以亦可用来培养由防御转为攻击时的敏捷性。

一、← 前行步下防,前踢,弓箭步正拳二次(左右各一次)

二、↑ 前行步手刀内砍二次

三、← 三七步单手刀侧防,跨弓步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前行步外腕内防二次

五、→ 右脚不动,后转回到一(前行步下防,前踢,弓箭步正拳二次,左右各一)

六、↓ 前行步下防,正拳(重复一次)

七、↓ 前行步前踢,下防,正拳。(重复一次)

太极四章:20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震」之意。震则指具有浩然正气,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之意。

本章招式乃由手刀接招、手刀攻击、贯手等练起,继而进入中段外接招、侧踢等难度较高的技法。尤以中段外接招为然,由于动作较难,演练时应多加注意。侧踢技法亦然,应切要把重心保持在动作线上,同时要注意避免因用力过猛而滑倒。

一、← 三七步双手刀胸前防御,弓步纵贯手刀攻击(左右各一次)

二、↑ 弓步双手刀上架内砍,前踢,正拳,侧踢二次,三七步双手刀胸前防御(前脚不动,转侧),

三、→ 三七步单外腕侧防,前踢,外腕内防(左右各一次)

四、↓ 弓步双手刀上架内砍,前踢,逆拳

五、→ 转左前行步外腕内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六、↓ 转左弓箭步外腕内防,正拳二次。(重复一次)

太极五章:20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巽」之意。巽,即风之意。风又分为微风与强风。微风表示静谧,而强风则表示威猛之势。

太极五章之招式即具有这种含义,演武的进行虽然显得单调而肃静,但及至后半而渐显威猛之势。诸如铁槌、肘击技法也开始出现。

一、← 弓箭步下防,柔拳攻击(左右各一次)

二、↑ 弓箭步外腕内防二次,前踢,逆拳,外腕内防(重复一次),弓箭步逆拳

三、→ 三七步单手刀胸前防御,跨弓步手肘攻击(左右各一次)

四、↓ 弓箭步下防,外腕内防,前踢下防,外腕内防

五、→ 弓箭步头部防御,侧踢,弓步抱头攻击(左右各一次)

六、↓ 弓箭步下防,外腕内防,前踢,滑步逆拳。

太极六章:19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坎」之意。坎,则柔软如水。因此,太极六章是种以柔软的动作演练的招式。

手刀上段接招、扭身动作以及回旋踢等的技法,在本招式中初次出现。

一、← 弓箭步下防,前踢,外腕侧防(左右各一次)

二、↑ 右手虎口挂拿,右脚掌旋踢

三、← 弓步外腕侧防,正拳,前踢,弓步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平行准备姿势

五、↑ 左手虎口挂拿,左脚掌旋踢

六、← 弓箭步下防,前踢,外腕侧防(左右各一次)

七、↑ (左脚不动,退右脚)三七步双手刀胸前防御二次

八、↑ (左脚不动,退右脚)弓步掌拳下挡,正拳。(左右各一次)

太极七章:25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艮」之意。艮则山之意,而山则表示稳重。因此,演练此招式必须保持厚实的力量,动作要恪守节度。

本招式在技术上,穿插有各种不同的技法,较之前面的招式,难度较高。

一、← 虎步掌拳下挡,前踢,三七步外腕内防(左右各一次)

二、↑ 三七步双手刀下防二次

三、← 虎步掌拳防御,逆拳侧击(左右各一次)

四、↑ 拱手式

五、↑ 弓箭步内外腕交叉中下防二次

六、→ 双外腕交叉上步解脱,膝盖攻击,(虎步)双仰拳攻击,退后脚弓步双外腕交叉下防(左右各一次)

七、↓ 前行步逆拳侧击,挂腿攻击,马步手肘攻击(重复一次)

八、↓ 马步单手刀侧防,跨马步正拳

太极八章:27个动作

具有八卦中的「坤」之意。坤则大地之意,是万物成长的根源。

本招式是上级者的最后一段演练过程,也是上段者的第一步招式。所谓上段,乃表示其技术圆熟。换言之,本招式是用来把以往所学的基本技法,加以整理,复习。演练也尽量避免重复的动作。

一、↑ 三七步双外腕胸前防御,弓步正拳,跳前踢,弓步外腕内防,正拳二次,跨弓步正拳

二、→ 弓箭步半山型防御,弓步勾拳(左右各一次)

三、↑ 三七步双手刀胸前防御,弓步正拳,前踢,退后一步,虎步掌拳下挡

四、← 虎步双手刀胸前防御,前踢,弓步正拳,虎步掌拳下挡(左右各一次)

五、↓ 三七步双外腕下防,前踢,跳前踢,外腕内防,正拳二次

六、← 三七步单手刀胸前防御,弓步手肘攻击,逆拳,正拳。(左右各一次)

李奎珩太极一章口诀,例:左行步左冲拳,右行步右下格

“太”,过于、极致、很之意“极”无穷无尽。太极即无限之意,包括时间的无限和空间的无极。即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下面是跆拳道太极一章口诀,欢迎参考阅读!

太极品势大多对称,而且先防再攻,先左再右。

太极一章:

格挡+冲拳的组合,横向为自然步,纵向为前弓步

演武线为王字

横向依次为

下格挡冲拳(左右右左)

中格挡冲拳(左右右左)

上格挡+前踢冲拳(左右右左,冲拳与踢腿为同侧)

纵向依次为

向前:前弓步下格挡冲拳(左右右左)

向后:前弓步单词下格挡接后手冲拳(左右),顺手顺脚

附: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令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伸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手和脚并不是一个整体运动,而太极拳也如此动作,无异于练太极操。体操是体操,太极拳是太极拳,同是肢体在动,但其质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太极拳诞生至今从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拳理论《授秘歌》计算,也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太极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山野农村走向京都,进而越过长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吴图南先生说得好,他说:“(太极文化)科学化,群起研究,互相探讨。成为真善美的体育活动,推而广之。渐及于全世界,全人群,岂不伟欤!”这就显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极决不是干巴巴练一套拳架子。太极拳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太极内涵诸如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变换,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太极文化的内涵靠学练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么去悟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修炼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贤也提倡悟,从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体验出从研究拳理、心态调整、太极拳思维等三个方面去悟,是进入太极拳内功的准确通途。

第一条途径:研究拳理

陈鑫、宋书铭两位先贤,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极大师、太极拳理论家。他们的拳论字字珠玑,烩炙人口,像“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怀中不支离。”“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万象包罗易理中”(宋书铭)。“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引一进,奇正相生”“柔中富刚,人所难防。”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返真归朴后,就是活神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秀岩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显大雅风规。”(陈鑫)

研究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提到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就容易了。足见学拳明理多么重要。

第二条途径:心态调整

学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经络想血道,想这想那什么拳也练不好。请重温金庸先生关于习练太极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敌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吧。

没有平和安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是太极文化的特性。

第三条途径:建立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练太极拳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常人的思维,以常人的观念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的特性,通俗说,要逆向思维,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人类有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因为人类的主观、主动随时表露出来,这种主观和主动是人类习惯性的生活规律。人类活动跟太极拳活动是不相容的。要习练太极拳,人类要放弃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服从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不能主观主动。练拳应用减法练拳,应被动练拳。减法被动练拳并不复杂,操作并不麻烦。练拳中,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可体验到太极拳的真谛。因为太极拳有“太极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极无手”之说。

主动、主观永远练不好太极拳。减法被动习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之特性。

这副图是给你看。路线图。你按这个走就可以了

1、面向H,左行走步左下格挡,向前行走一步右冲拳。

2、面向B,身体右转180度,右行走步右下格挡,向前行走一步左冲拳。

3、面向E,身体左转90度,左脚向前一步(左弓步),左下格挡,右冲拳。

4、面向G,左脚不动,右脚向G,做右行走步,左中格挡,向前一步做行走步,右冲拳。

5、面向C,身体向C转180度,左脚向C做行走步(左脚前右脚后),右格挡,左冲拳。

6、面向E,身体右转90度,右脚想E做右弓步,右下格挡,左冲拳。

7、面向D,身体左转,左行走步,左上格挡,双手放胸前,右前踢,(右脚落下成右行走步),右冲拳。

8、面向F,身体右后转身(左脚为轴),右行走步,右上格挡,双手放胸前,左前踢,(左脚落下成左行走步),左冲拳。

9、面向A,身体右转(右脚为轴),左弓步,做左下格挡,右弓步,有冲拳,发声。

10、面向E,身体向左后转(右脚为轴),准备姿势。

这里是一个逗号为一个动作,按顺序做,括号里面是标注,还有最后是站在A位置(开头站哪里,结束就站哪里)。

纯手打啊,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望采纳啊~~~~~~~~~~~~~~~~~~~求采纳啊~~~~~~~~~~~~~~~~~~

以上就是关于跆拳道太极一章招式口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