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养殖业政府有没有补贴资金

   2022-08-23 04:22:11 网络1010
核心提示:达到一定规模或者说符合政策,每个地方都是有补贴的。建议咨询本地畜牧局。国家对养殖业的五种补贴:国家对发展畜牧业用地、用水、用电方面有优惠吗?答:国家对畜牧业用地、用水、用电有一定的优惠政策。首先,在用地方面,政策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合理

定远县养殖业政府有没有补贴资金

达到一定规模或者说符合政策,每个地方都是有补贴的。建议咨询本地畜牧局。

国家对养殖业的五种补贴:

国家对发展畜牧业用地、用水、用电方面有优惠吗?

答:国家对畜牧业用地、用水、用电有一定的优惠政策。首先,在用地方面,政策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对规模养猪场生产和管理设施、附属建筑物,视为农业用地,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其次,在用水方面,水利部门对规模养猪场用水免收地下水资源费再次,在用电方面,电力部门对畜禽养殖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目前,国家对畜牧良种的补贴是多少?

答:从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2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购买优质种猪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

2013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

针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国家有什么政策?

答:国家有专门的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资金增加到5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新增1亿元支持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开展改、扩建。

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3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国家针对动物防疫的补助政策具体有哪些?

答:当前,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种: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

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

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针对生猪养殖大县,国家还有什么鼓励政策呢?

答:对于生猪大县,国家还有专门的奖励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猪场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和保险保费补助支出,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支出,生猪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同时,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临沂惠尔动物营养有限公司为您提供,除了以上国家的扶持和补助政策外,事实上,各地为了发展特色产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不属于国家和省制定的普惠制政策,各县和乡有所不同,详细情况可到当地畜牧兽医局咨询

我国地方优良瘦肉型猪品种有哪些?

依据猪种起源、体形特点和生产性能,按自然地理上的分布,将我国地方猪种划分六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华中型、高原型。

(1)华北型: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代表猪种有: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河北深县猪、山东沂蒙黑猪、里岔黑猪、河南淮南猪、安徽定远猪、内蒙古河套大耳猪等。该种类型猪的特点:全身被毛黑色,嘴长,面直,耳大下垂,头纹纵行好,体躯长扁,体质坚强,鬃长毛密,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一般产仔12头以上;较晚熟,生长慢,肉质鲜嫩、红润,肌内脂肪含量高,味香浓。

(2)华南型:主要分布于南岭与珠江流域以南,包括云南省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省等地。代表猪种有:两广小花猪、香猪、滇南小耳猪、海南猪、粤东黑猪、槐猪、台湾猪等。该种类型猪的特点:个体较小,嘴短,面凹,耳小竖立,头纹横行,毛色多为黑白相间。体躯短矮宽圆,腹大下垂,腿臀较丰圆,皮薄毛稀,鬃毛短少,体质疏松。性成熟早,3~4月龄即可发情,6月龄30千克左右即行配种,每胎产仔8~10头,繁殖力远低于华北型猪;早熟易肥,皮薄脂肪多,屠宰率较高,肉质细嫩。

(3)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省西部的沿海平原。代表猪种有:太湖猪、虹桥猪、姜曲海猪、阳新猪等。此种类型猪主要是由南北两型杂交而成,其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差异较大,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小,耳长大下垂,背腰宽、平直或稍凹陷。积累脂肪能力强,增重快。繁殖力高,性成熟早,母猪发情明显,一般4~5月龄即有配种受胎的能力,并且受胎率高。乳头8对以上,经产母猪一般产仔数在13头以上,个别猪产仔数甚至超过20头以上,其中以太湖猪最为突出,平均窝产活仔数超过14头。

(4)西南型: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贵大部分地区和湘、鄂的西部地区。代表猪种有:荣昌猪、关岭猪、乌金猪、内江猪、湖川山地猪、成华猪、雅南猪等。其特点是:头较大,颈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腿较短而粗,毛色全黑或黑白花。背腰宽、凹陷,腹大略有下垂,背膘较厚。中等繁殖力,性成熟较早,有些母猪90日龄时就能配种受胎。乳头数平均为6~7对左右,产仔数为8~10头,猪的初生体重小,平均0.6千克。

(5)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代表猪种有:浙江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赣中南花猪、福州猪、大围子猪等。其特点:猪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较华南型猪大,背腰较宽,多下凹,腹大下垂,皮薄毛稀,嘴短面凹,耳朵中等大小、下垂。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肉质细嫩。一般产仔10~12头,乳头6~7对。

(6)高原型: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及云南地区。代表猪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甘肃的合作猪。其特点:体躯较小,结实紧凑,四肢发达,蹄坚实而小,嘴尖长而直,鬃长毛密,善于奔走,行动敏捷。抗寒力强,耐粗饲,但生长缓慢,一年可长到20~30千克;2~3年长到35~40千克,屠宰前舍饲2个月可达50千克,肉质鲜美多汁。鬃毛产量高(每猪0.25千克)、质量好(长度12~18厘米),在工业上评价很高。繁殖力不高,乳头以5对居多,每胎产仔5~6头。

定远县农村可以养猪场吗

我国地方优良瘦肉型猪有淮南黑猪、东北民猪、大花白猪、金华猪、太湖猪、荣昌猪。

(1)东北民猪 原产于东北地区。头中等大,面直长,被毛全黑,冬季密生绒毛,猪鬃优良,体质强健,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结实粗壮,后躯斜窄,腹大下垂,乳头7对以上。母猪产仔数平均13.5头,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2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5.3头。10月龄体重136千克,屠宰率72%,在体重90千克时屠宰,瘦肉率为46%。成年体重公猪约200千克,成年母猪约148千克。民猪具有抗寒力强、体质强健、产仔数多、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于放牧和较粗放的管理,与其他品种猪进行两品种和三品种杂交,所得杂种后代在繁殖和肥育等性能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但脂肪率高,皮较厚,腿肌肉不发达,增重较慢。长白猪与民猪的杂交后代日增重587克,饲料转换率3.09∶1。

(2)淮南黑猪 安徽地方猪种之一,包括产于定远县的定远猪及霍邱县一带的霍寿黑猪,分布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整个江淮丘陵地区。

(3)金华猪 亦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外形具有“两头乌”的毛色特征,即头及臀尾为黑色,体躯和四肢为白色。体形不大,耳大下垂,颈短,背腰宽而略凹,腹部圆而微下垂,四肢较短,臀倾斜。奶头多在8对以上,产仔数平均13.78头。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0千克,8~9月龄肉猪体重为63~76千克,屠宰率72%,10月龄屠宰瘦肉率43.46%。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好,但肉猪后期生长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4)太湖猪 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兴、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头猪等。头大额宽,面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耳软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下垂,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毛色全黑或青灰色,乳头数8~9对。产仔数平均1.3头,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生长速度较慢,6~9月龄体重65~90千克,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39.9%~45.08%。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4千克。长白猪与枫泾猪的杂交后代日增重550克,瘦肉率52.5%。

定远县的自然资源

定远县农村可以养做猪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定远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2021年生猪出栏121.3万头,在安徽省名列前茅。近年来,该县连续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可以建养猪场。

定远县土地总面积为 448.65万亩,其中承包耕地155万亩,林地 3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7.5万亩),宜牧荒山30万亩。 禽类 麻雀、喜鹊、灰喜鹊、乌鸦、 燕子、鹌鹑、布谷、大雁、环颈雉(野鸡)、野鸭、鹭鸶、鸬鹚(鱼鹰)、猫头鹰、鹰、鹞、啄木鸟、百灵鸟、白头翁、苦恶鸟、画眉、稻鸡、环颈斑鸠、棕背斑鸠、大杜鹃、四声杜鹃、八哥、董鸡、翠鸟、云雀(告天子)、苍鹰(鹞鹰)、雕等共30余种。

兽类 野兔、狼、黄鼠狼、狐狸、鼠、刺猥、蝙蝠、灵猫、骚狗子、猪獾、狗獾、獐(羊獐子)、野羊等,共15种左右。

甲贝类 草虾、大虾、海虾、螃蟹、毛蟹、河蚌、珠蚌、龟 、鳖、蜗牛等。

爬行类 蚯蚓、壁虎、蜥蜴、赤链蛇、黑眉锦蛇、水蛇、乌梢蛇、蝮蛇、竹叶青等。

两栖类 青蛙、蟾蜍等。

昆虫类 蜂、土蜂、知了、蜻蜓、螳螂、蟑螂、蚊、蝇、虻、蚤、臭虫、蚂蚁、蟋蟀、蝼蛄、蛴螬(金龟子)、蚱蜢、稻蝗、土蝗、飞蝗、叶蝉、飞虱、蚜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蓟马、麦粘虫、红铃虫、棉铃虫、松毛虫、天牛金花虫、大袋蛾、背债蛾、黄刺蛾、瓢虫、蝽象、步甲、虎甲、舟蛾、卷叶蛾、粉蝶、螨、蚕、地鳖虫、蚂蝗、蜈蚣、蝎子、柳叶蚂蝗、豆元青、斑蝥、红娘子、萤火虫、绿元青、蜣螂、玉米螟、粟灰螟、高梁条螟、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杆螟、金刚钻、小造桥虫、地老虎、冬斯、草蛉、蜉蝣、猿叶虫、瓜守、水蚤等共80余种。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攻坚“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142.3亿元,增长16.6%;规上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8542元,分别增长9.1%、1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亿元,增长65.2%。总量上,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全市前三位;增速上,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次同比上升2位。 经济开发区 定远工业园区于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建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区,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落户,总投资120多亿元,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农林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雏形。

2013年8月4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定远工业园区更名为“安徽定远经济开发区”,同时初步确定定远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面积为17.3平方公里。 盐化工业园 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90公顷,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已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其功能被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园,它以“两碱”(烧碱、纯碱)生产为龙头,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民国时期,手工业生产开始活跃。五匠(木匠、铁匠、石匠、蔑匠、泥瓦匠)、六坊(砻坊、糟坊、油坊、粉坊、染坊、豆腐坊)遍及乡、镇,印刷、卷烟等相继出现。

民国14年(1925年),定城周佑庭独创第一家工厂——印刷厂,周从南京购回一块石印板,刻字印刷,承接印刷信笺、信封、请柬等简单业务,生意兴隆,规模逐渐扩大。民国27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定城,到处烧杀抢掳,周家外逃汉口,两年后返回,重新开业。民国2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在藕塘附近的东洋庄、德胜集一带兴办被服厂、皮革厂、榨油厂。定城刘华章办起了小卷烟厂。加之“五匠”、“六坊”的相继出现,形成定工业的萌芽。据统计,1949年全县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有3394户,5732人,年产值438万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3年恢复时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户组成了铁木业社。陈玉升、陈如海等率先成立定远县农具厂。是年,个体手工业者有2088户,2820人。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大部分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社,坚持个体生产的仅150人。

1958年大办钢铁。全县先后新建、扩建54个国营工厂。企业职工人数由1951年的20人,猛增到13197人。1960年,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许多企业严重亏损。1962年被迫进行调整,除保留印刷厂、酒厂外,其余大部分工厂被关、停、并、转。这一年工业总产值仅396万元,比1956年的556万元下降29%,出现了建国后第一次工业大跌落。

“文革”十年,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工厂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产值下降,亏损严重。据统计,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96万元,又回到1962年和建国初期的水平,成为建国后第二次工业大跌落。

进入70年代,定远县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建立了水泥厂、轮窑厂、化肥厂、磷肥厂、染织厂等骨干企业。与此同时,县属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也开始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上升到3337万元。比“文革”中的1968年增长8倍以上,其中乡镇企业约占30%。

80年代,县办工业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为10282万元),比1980年(3871万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由1980年的1776万元增加到的3908万元;利税由1980年的412万元增加到946万元。工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办工业积极增加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强化企业管理,先后扩建、改造了一批老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得到提高。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在1985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多。实现利税273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号召,县属工业一些发展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经过短时期的清理整顿,1989年县委、县政府再次要求全县增强发展工业意识,继续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是年兴建的重点工程有:年产10万吨精盐的盐矿首期工程、化肥厂年产2.5万吨合成氨扩建工程、水泥厂4.4—8.8万吨水泥扩建工程、磷肥厂2万吨硫酸生产线、染织厂色织布生产线、麻纺厂1/4台套麻袋生产线、定城米厂日产150吨大米扩建工程、印刷厂生产车间楼、面粉厂立筒库和大修厂电子称体车间。1990年,化肥厂4万吨尿素工程批准开工(1991年底投产);非工业部门的企业——校办工业健康发展,原实验小学铝箔厂1986年建厂,1989年实现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粮油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和机械工业等也同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位置;定城、炉桥两个重点工业区和定城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泉坞山建材基地、东兴盐化工业基地、炉桥农用化工基地均已建成。是年,全县工业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1.12亿元,工业总产值39910万元,年增长速度在全地区名列第三。2012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市第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1500万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达1000万美元。规模工业企业达81家,新增22家。兑现中小企业奖扶资金4200多万元,新增非公企业434家、个体工商户1588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技改投资21亿元,增长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专利360项。支持企业专利转化14项,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亿多元。

盐工业

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90公顷,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 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已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其功能被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园,它以“两碱”(烧碱、纯碱)生产为龙头,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定远是皖东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中国粮食、油料、肉类百强县,居安徽省前列。农副产品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类和水产品等多种农副产品。2002年粮食总产居中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中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中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养殖业发达。常年存栏生猪180万头,出栏110万头,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年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二,肉类总产首次进入中国百强县第88位、安徽全省第6位。自古以来,农业在定远县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赋役全书原编》载:明崇祯年间,定远有熟地1414顷,应征银24620两,常额人丁应征银4383两。清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民赋征银29036两。民国37年(1948年)本县财政岁入总额53亿(旧币),其中田赋23亿,占43%。

建国初期,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不高。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46亿斤,人均产量513斤。此后的二十多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72年至1977年有所发展,1977年粮食总产为5.7亿斤,人均800余斤。

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农业投入,实行科技兴农,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大发展。1980年产粮6亿斤,1985年产粮9.7亿斤,1986年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达到11亿斤。1987年以后,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换,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1988年成为中国12个售粮大县之一,1989年粮油产量均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粮食产量名列中国第48位,全省第6位;油料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全中国13位。1990年粮食产量又跃新台阶,产量14.6亿斤,人均1800余斤,是实行责任制前的2.6倍。油料总产上升为中国第10位,粮食名列中国第33位。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22亿斤,增长5.3%,实现“九连增”。新增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3个,出栏生猪143.6万头,继续保持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在安徽省率先建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定远稻米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农机致富工程,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8.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居全市首位。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增加到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521家,新增著名商标4个、绿色食品9个。实施林业“双百双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

以上就是关于定远县养殖业政府有没有补贴资金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