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些日子回家,漳县冷吗

   2022-06-08 08:25:20 网络750
核心提示:这位知友,漳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唐朝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漳县海拔较高,应该是很冷的,现在温度就很低,应该做好思想准备。请打开链接,查

过些日子回家,漳县冷吗

这位知友,漳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唐朝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漳县海拔较高,应该是很冷的,现在温度就很低,应该做好思想准备。请打开链接,查看近期天气预报。

网页链接

漳县露骨山 比天还高三尺三

甘肃>定西>漳县 天气预报

21日(今天)

21℃/8℃

22日(明天)

晴转多云

23℃/9℃

23日(后天)

小雨

21℃/11℃

定西漳县天气预报

漳县露骨山 比天还高三尺三

露骨山垭口

小溪已经变成冰河

海拔三千九,人在云里走

“漳县有个露骨山,比天还高三尺三”“山顶可观三州六县”,因其山顶岩石裸露,色如白骨,状如骷髅,民间称之为“露骨山”。而清代诗人吴镇在《登临露骨山》中有这样的描述:生成傲骨永如斯,露出堂堂太白姿。 远望山巅频积雪,登临路径犹岖崎。盘桓耸石拖寒露,磊磊雄峰卷浩池。不改千秋朴素态,常留后世共称奇。

“白骨骷髅”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傲骨”,使得山立马就变得“高大上”起来,让人有了膜拜的冲动。

徒步爬山,安全第一

有了登山览胜的想法,接下来就要找一支合适的队伍,因为在冬季,去高海拔的大山,上山的路线里程是多少?路况怎么样?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是否带冰爪?山上温度怎么样?是否会有高反?这些都是要操心的事情。

正好兰州益西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露骨山转山活动,感到自己还能适应这次活动的强度后,便报名参加了。

兰州附近的山,大多3000米起步,而根据户外知识,在海拔3000米以上行走攀登,或多或少都有危险性,而户外俱乐部的领队都考取过登山向导证、高山救援证等,具备高山徒步、救援资质。更重要的是,领队图图(网名)在不同季节登过露骨山,熟悉山地路况,提高了活动的安全性。

11月28日,记者与兰州益西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图图等一行7人,去感受那“露骨堆银”的独特景观。

先观分水岭,再上露骨山

提起露骨山就不得不提分水岭。分水岭距兰州160多公里,早已成为国道212线上的一景, 它海拔2980米,是渭源县与漳县的界岭,岭北是渭源县,岭南则是漳县,也是黄河两大支流渭河水系和洮河水系的界岭。岭北的溪流经渭源县流入洮河最终汇入黄河,岭南的溪流则经漳县流入渭河后汇入黄河。

在分水岭观景台,低头看到山间植被茂密,蜿蜒的盘山公路如同一条长龙盘驻在山间,蔚为壮观。抬头便看见露骨山,阵阵寒风吹来,更显得它特立独挺。

露骨山是西秦岭最北端的一片群山,是卓尼县、漳县、渭源县三地的界山,也是漳水的发源地,位于渭源县黄香沟景区内,主峰四棱子峰海拔3941米,比东秦岭主峰太白山拔仙台还要高170米,“露骨堆银”自古就是当地胜景。

黄香沟景区内目前尚未完全开发,主要由黄香沟牧场和双石门景区组成,以奇峰林立、山溪纵横、草场遍布而闻名,露骨山就是景区的最高峰,也是定西的最高峰,从山脚到山顶都未经过开发,以牧场的形式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是甘肃开展野外生态探险,挑战自然极限的一处胜地。

溯溪而上,去寻找那傲骨

在分水岭停车场做简单热身运动期间,便看见有一组户外爱好者已经出发巡山观景,听说路线相似,我们正好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

穿过公路就来到露骨山脚下,山间灌木丛生,枯叶凋零,一夜的小雪也使天空更加清澈。上山的路,总体是溯溪而上,不过脚下的小溪已经变成冰河,但潺潺水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大小石块横亘在冰河之上,白雪覆盖其间,我们一行沿着前人在雪地留下的脚印,拨开齐胸的灌木枝,深一脚浅一脚、兜兜转转向前行。

不久抵达了一处险要之处——露骨山石门,两块高十几米的巨石矗立,形成一道大门,门前岩壁滴水叮咚,预计再冷些就可以形成冰挂,而如果在夏季,估计得进行一次“湿鞋踏浪”才能穿过。

穿过石门,山势变得陡峭起来,灌木丛逐渐变得低矮,只有高山杜鹃依然在白雪间倔强地泛着绿意,等到春末初夏,这里一定会是漫山杜鹃花海。巨型岩壁的苔藓上覆盖着积雪,勾勒出一幅幅最自然的山水画长卷,令人赏心悦目。小心翼翼地溜过数十米长的冰河,冰爪和登山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由灌木变为高山草甸,空气也变得更加清冷,虽然寒风呼啸着从耳边吹过,如刀割般刮在脸上让人不寒而栗,但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心境也变得越来越广阔,远山白云蓝天越来越近,尘嚣远遁,浮华殆尽的感觉油然而生。

沿着草甸陡坡斗折蛇行,露骨山的傲骨雄姿逐渐闪现。

远山如黛,一幅冬日山水长卷

逐渐攀登到海拔3600米垭口处,从这里开始,一块块巨大的岩石从草甸中突兀拔起并散落其间,孤傲冷峻地看着访客,风也越来越大,我不断寻找一块块巨石,以躲避那如刀割般的疼。

巨石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大多为青灰色,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凹坑。靠在上边,虽然能明显地感到粗糙,但让人感到坚实和温暖。

“那就是四棱子峰,露骨山的最高峰,在那里如果天气晴朗的话,可观‘三州六县’(漳县、岷县、渭源县、卓尼县、陇西县、康乐县,过去这几个县曾先后分属岷州、洮州、熙州),旁边那一块块平整的山地就是‘桌子坪’。”图图指着左边的一座山峰说。

放眼四周,远山如黛,云雾如丝带般缠绕其间,加上点点白雪点缀,逶迤群山变成一幅冬日山水画,美不胜收。

据悉,从这里登四棱子峰的路更加蜿蜒崎岖,且下山的路也更加漫长,当时已是下午3时,图图决定登上右边的那座山峰,然后安全下山。

空气依然很清冷,风依然凌厉,脚下依然是草甸……

山里的天,说黑就黑。大约在下午5点钟,天就黑了下来,皎洁的月光洒在灌木丛中,石块影影绰绰地闪现。我们戴上头灯,溯溪而下,一路踏冰河、穿灌木林,循着早上上山的印迹,晚上7点钟回到了分水岭停车场。

“海拔三千九,人在云里走;不知路多远,转湾九十九。”这是当地人对登露骨山的描述,我们这次在山里徒步约8小时,爬升高度近900米,行程14.5公里,最高处海拔为3850米。

图图说,如果走登顶四棱子峰那条路线,往来路程大约20公里,爬升高度近1000米,“强驴”在这个季节也要花费10小时以上的时间。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600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编辑本段]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已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该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编辑本段]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甘肃省人口密度为55.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1982年的43.08人/平方公里多12.22人,比1990年的49.25人/平方公里多6.05人,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人口密度超过200人/平方公里的市(地、州)有临夏州(241.26)、兰州市(232.02)和天水市(223.91);超过100人/平方公里的有平凉市(181.79)和定西地区(138.69);酒泉市最低,为5.13人

以上就是关于过些日子回家,漳县冷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