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

   2023-05-13 06:01:07 网络1290
核心提示: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 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暴露中 的危险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 害降到最低程度。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有哪些?快来看看吧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1 一、 洗手 常规洗手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 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暴露中 的危险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 害降到最低程度。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有哪些?快来看看吧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1

一、 洗手

常规洗手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感染或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使用消毒液洗手。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包括病人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周围环境及物品等);

②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③无菌操作前后;

④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或处理污染物后;

⑤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⑥接触不同的病人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⑦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二、锐器伤的防护

1、防护措施:

(1)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光线充足,严格按规程操作。

(2)使用安瓿时,先用砂轮划痕并垫棉球或纱布。

(3)抽吸药液后单手操作套上针帽;经三通装置静脉加药时去除针头。

(4)制定完善的手术器械摆放及传递规定。

(5)手持针头或锐器时勿将针尖或锐器面对他人。

(6)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7)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8)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锐器盒。

(9)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护理时,须有他人的协助。

(10)选用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11)发生锐器伤后立即做好局部处理。建档,定期体检,接种疫苗。

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系统,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做好心理疏导,有效采取预防补救措施。

2、紧急处理方法

(1)挤:保持镇静,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伤口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

(2)洗: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用等渗盐水冲洗黏膜。

(3)抹: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伤口,并包扎。

(4)报: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5)估:根据病人血液中含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暴露时间、范围等进行评估,做相应处理。

(6)进行血清学检测,必要时建立追踪档案,采取相应措施。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2

一、执业安全预防措施

1、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并保持工作服、口罩清洁干燥。

2、操作前后洗净双手。

3、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治疗时,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传播途径不明时实行标准预防:必须戴一次性手套,脱手套后用肥皂、流动水冲洗双手;接触烈性 传染 病人时应参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指南(试行),见本院疾病护理常规P170页。

二、职业性锐器损伤监测跟踪制度

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快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用络合碘局部消毒,并包扎伤口。填写锐器损伤追踪表,了解病人情况。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根据其疾病的潜伏期,HBV追踪时间6个月,HCV追踪时间4个月,梅毒追踪时间5个月。

2、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

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lO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3、艾滋病职业暴露按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执行。

三、化疗药物操作防护措施

1、备药:

建立化疗药物配制间或配制箱:

(1)配药者配药前洗手穿防护衣,戴防护袖套,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再套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2)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物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3)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粉降低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4)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剂应沿着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

(5)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出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6)抽取药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并应注意抽出药液以不超过4分之3为宜,抽取药液后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盘内备用,每次用后按化疗污物处理。

(7)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用消毒液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8)备药后所用一切污染物应放于污物专用袋集中封闭焚化处理。

(9)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用肥皂及流动水彻底洗手、淋浴,减少其污染。

2、静脉给化疗药物防护

(1)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手套。

(2)滴注药物时,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装为宜,以便液体输入后污染物品的处理。

(3)静脉冲药时,必须先用无菌棉球围在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管口溢出。污染后注射器及针头应完整处理,放入专用袋中,以免拔下针头时药液撒漏造成污染。

(4)操作完毕脱掉手套后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洗手。

3、抗癌药物污染处理防护原则

(1)抗癌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其它人员接触。

①护士必须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后方可处理污染区; ②如果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若为粉剂则利用湿纱布轻轻擦抹,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并将污染纱布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

③把肥皂和水擦洗污染表面,再用75%的酒精或84液擦拭。

(2)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里,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分别彻底冲洗。

(3)污染安瓿与药瓶应放置专用袋中封闭并标识,以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4)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放入专用袋中封闭处理。

(5)所有污染物包括用过的防护衣、口罩、帽子等需焚化处理。

(6)在处理病人化疗后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污染皮肤。水池、便池用后反复用水冲洗,以免污染环境及空气。

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3

一、、使用防护用物

1、口罩、防护镜或面罩: 护理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飞溅或飞沫的病人时。

2 、隔离衣 :隔离衣污染后,应尽快脱下,立即洗手。

3、手套:

①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操作,加强防护;

②操作中,手套破损后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③接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应更换清洁的手套;

④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上清洁手套;

⑤手套使用后,应注意脱掉并洗手。

、负重伤的防护

1、加强身体锻炼

①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②锻炼腰背肌、腰椎活动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椎间盘退变。

2、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

①工作间歇适当变换体位或姿势;抬高下肢或锻炼下肢;

②站时,双下肢轮流支撑身体重量,适当做踮脚动作;

③站或坐时,腰椎伸直,使脊柱支撑力增大;

④弯腰搬重物时,伸直腰部,双脚分开,屈髋下蹲,后髋及膝关节用力。

3、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①佩戴腰围;

②采用辅助器材协助病人翻身;

③穿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穿软底鞋。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①选用硬板床或硬度、厚度适宜的床垫;

②避免长时间弯腰,尽量减少弯腰次数;

③减少持重物的时间和重量;

④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5、避免过重工作负荷 合理排班。

、化疗药物损害的防护

1、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①设专门化疗药物配药间/化疗药物配制中心;

②配备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

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吸附溅出药液。

2、配制化疗药物的准备要求

①洗手,戴帽子、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透隔离衣,戴手套;

②轻弹安瓿颈部,垫纱布掰开。

3、执行化疗药物操作的要求

①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药粉浸透后再晃动;

②瓶装药液稀释后抽出瓶内气体;

③抽取的药液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

④抽取药液后,不要将药液排于空气中;

⑤操作结束后擦洗操作台、洗手、沐浴;

⑥静脉给药时戴手套;确保注射器及输液管接头连接紧密;

⑦加药速度不宜过快。

4、化疗药物外漏和人员暴露时的处理要求

①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

②药液溢洒,用吸水毛巾或纱布吸附药粉溢洒,用湿纱布轻轻抹擦,再用肥皂水擦拭污染表面;

③药液溅到工作服或口罩上,立即更换药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药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④记录,必要时就医。

5、污染废弃物的处置要求

①凡与化疗药物接触过的废弃物放置在有特别标记的防刺破、防漏的专用容器中,由专人封闭处理;

②所有污染物、一次性防护衣、帽等焚烧处理。

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等,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标记,高温处理。

③处理48小时内接受过化疗的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被化疗药物或病人体液污染的床单等单独洗涤;

④病人使用过的洗手池、马桶用清洁剂清洗;

⑤混有化疗药物的污水,应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专门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手术室职业防护制度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 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15]。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12]。毛秀英[24]在北京9所护士学校所做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如何防范针刺伤)的学生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是19.53%,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这一比例则高达53.88%。这就证明,不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十分必要。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5.2 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标准预防对策。美国 CDC于1996年新订了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指南,内容不同于英国卫生部的ICT医院感染控制对策指导 (1995),对于后者乃为实用的补充,称“标准预防”方案。美国CDC1987年就颁布了《全国性防护措施》[27]。有研究认为[28],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

法律分析: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消毒剂、麻醉药的接触由于手术室工作中护士频繁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和麻醉药,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所以手术室消毒剂的使用应尽可能以新型低毒、无毒的消毒剂取代老式的消毒剂。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方法,减少麻药的外泄。手术间设有麻醉废气排放系统。 2、血液体液的污染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之前均应戴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护目镜、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 3、手术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被利器扎伤应紧急处理:如戴手套,即刻脱去手套,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受伤处血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后应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如病人患有传染病,应立即按程序处理、治疗。并上报护理部、院感科等备案。 4、仪器设备的危害手术室较其他科室的设备仪器多许多,如:电钻、电刀、X 线、腔镜等。这些设备在极大提高手术水平的同时,也为手术室的护士带来了安全隐患,如电损伤、噪音、辐射等。平时要注重仪器设备的保养以减少仪器出现意外。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孕期护士应避免安排参加造影,透视等含有放射线的工作。 5、减少不良习惯的养成合理地排班,尽量避免长时间 工作。 6、手术室用防护用具:隔离衣、防护镜、外科手套、一次性手套、面罩、鞋套等。 7、接触病人前后要执行标准预防。

法律依据:《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

第二十六条 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手术间手术完毕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手术间实施连台手术,必须对手术间工作区域及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的设施、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手术台面、灯、地面等进行清洁处理。

第二十七条 手术部(室)应当与有关临床科室共同实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手术患者的皮肤准备、血糖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发生低体温等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以上就是关于简述护理职业防护措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