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生产“锒铛入狱” 地板行业缘何仿冒难断?

   2022-12-15 11:00:42 7920
核心提示:虽然在鱼龙混杂的地板行业,品牌之间的仿冒贴牌早已不是新鲜事,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保卫战在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也一直打得火热。

贴牌生产“锒铛入狱” 地板行业缘何仿冒难断?

虽然在鱼龙混杂的地板行业,品牌之间的仿冒贴牌早已不是新鲜事,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保卫战在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也一直打得火热。但日前,一起地板仿冒贴牌事件还是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从今年的行业环境来看,不论是新消法、新商标法,还是即将于明年初施行的新环保法等相关法律,集体都做了修正完善。在执法愈严的情势下,为何仍有人触碰这道“红线”?

贴牌生产锒铛入狱,涉事店主被判刑入狱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中,贴牌生产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通病。这一通病,没有国界、没有行业,似乎也没有尽头。AAFA会长兼总裁Kevin M. Burker就曾表示,品牌仿冒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下,品牌仿冒行为却并无停止的迹象,甚至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从奢侈品香奈儿、古奇、路易威登等国际品牌,到地板行业圣象、大自然等国内名企,被仿冒贴牌的企业几乎达到上百家。另外,据统计,仅2010年到2014年6月底,全国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3.1万件,犯罪嫌疑人388人。

而日前,地板行业也陷入了仿冒贴牌的漩涡。8月28日,丹阳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地板品牌被仿冒贴牌的案件,涉事店主王某由于先后向山东烟台的经销商销售三批假冒注册商标,共卖出8万多元,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据悉,这些被仿冒贴牌的地板企业包括“圣象”、“Power Dekor”、“安德森”等。在法律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苛,企业的知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何仍有人“前赴后继”地选择“铤而走险”呢?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万恶之源,高额利润驱使

金钱乃万恶之源,这句话已经变得毋庸置疑。由于对金钱的不正当欲望,驱使无数人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地板行业来看,随着行业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纷纷从已经琳琅满目的品牌中成立起来,同样越来越多的商家店面也应运而生。这部分品牌和商家大多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润,抱着“捞钱”的心态加入到地板行业之中,从而在自身经营上缺乏长远的规划。

为了攫取更丰厚的利润,赚取其中的品牌差价,部分不良商家将自己的无牌木地板贴上知名品牌的标签,以此来欺骗消费者。然而,仿冒贴牌的泛滥,不仅扰乱了行业的健康秩序,也让自己自食恶果,从而深陷 “牢狱之灾”。

无心之失,法律意识薄弱

如果说,为了追逐金钱利润,而去进行有准备、有预谋的贴牌生产,最终触碰法律红线而被千夫所指的话,那么还有一类不良商家则纯粹是由于法律意识的薄弱,误入歧途的。

从之前的案例来看,涉事店主王某今年仅有24岁,由于涉世未深,没有找到工作便投奔在北京做木地板生意的二姐。原本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再经过亲人的鼓动,稍有偏颇便走上了歧途。另外,除了企业或者商家自身缺乏法律意识以外,消费者同样缺失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也给不良商家有了有机可乘的机会。

无奈之举,客观环境恶化

地板行业自发展30余年以来,一方面品牌格局趋于稳定,行业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在日趋同质化的行业环境中,地板产业越来越难做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除了行业自身陷入瓶颈以外,房地产业遇冷、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各方面外在因素的夹击,使得地板企业、地板商家的利润越来越少。同时,身边越来越多的商家走上了仿冒贴牌的道路,迫于“入不敷出”的压力,一部分商家明知这是条不归路,也只能无奈地硬着头皮上。抱着侥幸的心态,最终逃不过疏而不漏的法网。

不论是明知故犯,还是无心之失,不论是早已预谋,还是无奈之举,仿冒贴牌的地板商家终究还是被法律制裁,被行业淘汰,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原谅。在泥潭丛丛的行业环境中,地板品牌想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商家与企业一起,严于律己,稳步前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