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最好吃的面馆在哪里?

   2023-05-20 11:18:38 网络300
核心提示:哈尔滨的面馆形形色色,街头巷尾的老牌苍蝇馆子里藏龙卧虎,刀削面,拉面,炸酱面,手擀面。尽是炙手可热,自成派别。吃遍这么多面馆面摊,每家的面条都有它的过人之处。哈尔滨相传闻名全国的三小样,火锅、烧烤、面馆子,果然名不虚传。咱们屯里的人罗凯楠

哈尔滨最好吃的面馆在哪里?

哈尔滨的面馆形形色色,街头巷尾的老牌苍蝇馆子里藏龙卧虎,刀削面,拉面,炸酱面,手擀面。尽是炙手可热,自成派别。吃遍这么多面馆面摊,每家的面条都有它的过人之处。哈尔滨相传闻名全国的三小样,火锅、烧烤、面馆子,果然名不虚传。

咱们屯里的人罗凯楠 - 夏洛特烦恼 电影原声带

老麻面馆

南岗区 国民街17-2号

道外的老店了,麻辣面的确味道不错!就是小碗的都是超级大一碗,一般女生应该是吃不完一小碗的!最爱麻辣面里的豆芽,超级好吃!还可以加钱加肉酱,味道很不错!记得好多年前他家还在四中旁边的时候吃过一次,多年之后来吃,感觉满满的是回忆的味道呀!

迎乐园面馆

南岗区 果戈里大街264号(儿童公园对面)

位置在儿童公园对面,很好找,一楼二楼两层,因为一楼冬天较冷,所以都会在二楼用餐。环境还不错,虽然不大但很干净。

虽然是一家小面馆,但开了好多好多年了。

以前经常跟朋友去他家吃,开业开到很晚才关门,面的味道很赞,蒜香浓郁,宽宽的面条很劲道,略微有点腻了。豆干火腿小菜也不错。

李晓明面馆

道里区 北安街(近经纬街)

从初中吃到现在,个人觉得是比较好吃的拉面了,现在想起来偶尔还要过去吃,每次都是大碗细!~

其实哈尔滨的拉面有很多家,但是他们家的汤清淡特别难得,一点都不油,放点陈醋,辣椒油,吃上一口面,筋道有咬头儿。老板是几个阿姨,是亲姐妹。没啥服务,就是亲切。从十几岁吃到三十岁,看着她们也慢慢变老了。

二姐手擀麻辣面

炉具胡同10-4号(近西大直街)

看的有点馋了,话说我一直伴着二姐从毕业时3块钱一碗一路涨到现在9元。

辣椒,麻油都很地道,时间长了不吃就会想,二姐人很爽快,记忆力也超好,肉酱很好吃,中午去的时候肯定是没有位置的,没办法,在哈尔滨吃上一口好吃的面条就是得排队!

正宗安徽老贾板面王

高谊街副41-3号

这家算是哈尔滨第一批做板面的了吧,之前其实是开在通江街早市的,后来早市撤了就有了这个店。

其实这个店要说环境那真心不咋地,板面却很好吃,除了面之外可以额外加丸子,干豆腐什么的,很多人都一次来一套,价格也不贵,却能买一大碗面!

山西面馆

南岗区 贵新街22号(近哈工大招待所)

人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 很棒的小店 基本每一种面都好吃 每次都要配一盘小菜 味道美美的!

油泼面上面撒一大把蒜苗感觉非常好很清爽,吃着也不腻,而且觉得面条有点凉了还可以拌面汤吃,浇醋也可以,牛肚面麻麻辣辣的感觉特别好,牛肚也很入味。炸酱面里的炸酱肉非常多,而且很香 一点儿也不咸, 通通都推荐

龙龙勾魂面 延福街133号

去吃过几次,味道还不错,服务态度很好,尤其是煮面的大哥,以前小菜都是自己夹,大哥总说,多装儿多装点儿。。。我总说,吃不了,吃不了。。。

东吴面馆

中央大街257号

一家苏州口味的面馆,进店随意叫了一个汤面几个小菜,汤面口感很好,汤味独特,很是惊喜,味道偏甜,配上小笼包,很独特的 美食 体验。

好啦

今晚的面馆就说到这

篇幅有限,不能把哈尔滨所有好吃的面馆一一道来

如果你吃过哪家的面馆非常棒

其实说好吃比较容易一点,说最好吃可就难了。作为一个资深老饕,深深感觉:面有千面。和面的方式不同,醒面的方法不同,发酵半发酵不发酵的区分,面的杆、拉、捏、削、揪等做出的形态不同,面的浇头不同,形态万变,流派林立,各有千秋。

归纳一下,哈尔滨的著名面馆(排名不分先后):

本地派:

南七老麻辣面馆,靖宇南七道街太古街附近,老道外的味道记忆,绝对如雷贯耳;太平桥新聚丰兰州拉面、一挑香兰州拉面,从原来的新聚丰独占鳌头到现在一挑香后来居上;炉具胡同二姐麻辣面,见天排队,下午两点以后就没有了;红旗大街、瓦街的恩福刀削面,瓦街店因为周边的数码广场名气人气更盛;嵩山路王将面馆,这个是时间最久的“老店”,味道一如既往。

外来派:

特别要说一下朝鲜族的冷面(或者说韩餐料理里面的冷面),个人认为哈尔滨鲜有好吃的韩餐,冷面也乏善可陈,但笔者这里要纪念一下那碗够味够量也够品的冷面,就是原来南岗松雷商厦的宇宙韩餐,虽然其他商场的店还在,但原来创始店的味道真的很赞,满分。

日式风味:

中央大街一护拉面、辛乐日本拉面;各商城里的味千拉面;

新派融合:

知岳面馆、面石牛肉面

当然还不能不说,原产兰州和西北的苏氏牛肉面、没有具体品牌的兰州拉面、青海拉面等等,来到东北最北之后都做了融合、改良,很难说具体哪家更好,大家心中也许都有自己的最好!

二姐啊、老麻啊,介绍这些馆子的人太多了,我就不说他们了,说两个我比较喜欢、经常吃的面馆吧。

1、正居鲜面

哈尔滨本地做的比较成功的连锁面馆,厅堂干净明亮,一进门就能听见服务员特别热情的问好,后厨全是透明玻璃,厨师也都带着口罩,比较喜欢这样的环境,最起码看着比较干净。

主打面是「香菇鸡丝拌面」,13元一碗,里面有鸡丝、菌丝、花生碎,拌匀之后超级香。

他们家的拌面都很好吃,还推荐肉臊面、鲜菌素拌面。

但不太推荐汤面,汤挺好喝的,面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喜欢喝汤的可以尝尝。

小菜之类的味道一般,倒是免费送的泡菜很好吃。

地址:道里区安定街138号

2、胖大嫂手擀麻辣面

也是一个连锁的品牌,整体就是苍蝇馆子的感觉,环境不怎么样,服务员也傲傲的。

他家的辣椒超级辣,但是超级香,闻到都流口水的那种。

推荐:麻辣面、肉酱面

分大小碗,最贵的好像还不到10块钱,好吃不贵,量还很大。

去他家一定要尝尝「麻辣豆芽」和「麻辣茄子」,治疗各种食欲不振。

豆芽就是用面碗装的,满满一大碗,还加了很多肉沫,一口下去,酸、辣、脆、香,绝对下饭。

茄子蒸熟后,在中间夹上辣椒和蒜,茄子本来的甜味和辣椒融合的特别好,每次都要来上几根,去晚了就卖光了。

地址:道里区建议街9号

吃面一定要去店里吃,千万不要定外卖,不然再好吃的面也不是那个味了。

总结8家实惠年头又老的面馆代表,每个分类都选出了一家,大多数都开了十几年经过食客们的检验

【麻辣面】

综合实力NO1,要属道外晓军麻辣面

道外是麻辣面的聚集地,你肯定会说南七啊,老麻啊为啥不上榜 你这不公平,这次的榜单是我筛选出的有代表性的8家面馆,南七名气大,但是面不行,小菜虽然不少但是能拿出手的基本没几个,原来比较好吃的酱牛肉,现在味道也一般了。

晓军家的小菜那绝对是有阵势,而且干煸肺子、苦肠、酱猪脑个个都是拿得出手的好菜,虽然面的水平也属于一般,但是绝对可以一家店满足你吃面吃菜的要求。

晓军家的小菜桌,肺子苦肠这种爆款得现点

面最劲道的二姐麻辣面

哈尔滨吃麻辣面首选道外,推荐晓军,但是道外的麻辣面一般面条本身都不太出彩

但是位于西大直街附近的二姐可是以超级劲道的面条在哈尔滨麻辣面馆界闻名,与之相似的是果戈里那的星辰手擀面,都是这种劲道面条,但是二姐更好吃。

二姐家可以加的只有豆芽、肉酱、萝卜咸菜,其他啥也没有,是纯纯吃面的地方。

【清汤配菜牛肉面】

在老太平有着神奇的一带,这里隐藏着几家天天排队的火爆小面馆

一水的清汤牛肉面,好吃的都是酱牛肉筋皮儿和酱牛肉

他们分别是黎华小区附近的新聚丰、一挑香和太平桥千禧的王师傅

新聚丰大娘大嗓门心脏不好胆小的轻易就别去了,千禧的王师傅据说是一挑香的师傅单干的(待考证),所以相对比较干净卫生味道也不错的一挑香胜出,不光在太平了花园街什么的还开了俩家加盟店,可以试试。

顾乡这的老面馆,虽说叫清真小吃但主食只有清汤面,就是汤面里面连肉都没有

但是不吃又总觉得少点什么,他家的面我每次都能吃的一根不剩,清淡但却又滋味

特别要说的是小菜里扒牛肉条绝对让你惊艳,炒筋皮,干豆腐也不错

价钱绝对吓死人的实惠,一盘芹菜花生米只要2块钱!

苏式上榜可能很多人有异议,但是作为哈尔滨这种清汤面资历较老的面馆

因为规范化的连锁管理所以让想吃清汤面又担心卫生问题的小伙伴有了去处

而且连锁店也挺多的,随时都能吃上一口,味道就是觉得比后来开的那些什么牛拉啥的好,性价比也不错点最普通的苏式牛肉面12块钱挺大一碗,电烤的羊排串也好吃,小菜不要点,他家不好吃

【风靡一时仅存的牛筋面】

有段时间哈尔滨牛筋面特别风靡,介乎于米线和面条的牛筋面,面条劲道又滑嫩

类似于麻辣烫一样的浓厚底料,价格不贵吸引了一众吃货

但要属最出名也是现在存活的最好吃的还要这家在秋林阿什河街居民楼小旮旯里的溢香阁

能吃辣的吃香辣,不能的就要一碗香汁的,一定别忘了点一盘他家的鸡肝

【哈尔滨第一批韩国炸酱面】

这家韩国炸酱面可以说是哈尔滨第一批买韩国炸酱面的小饭馆,那时候吃韩餐还都只知道吃冷面呢,这种黑乎乎的炸酱面可是个新鲜玩意,仰仗着黑大不少的韩国留学生的传播,外加好奇的黑大学生,这家小饭店也从地下室变成现在的二层楼了,虽然价格涨到18块钱一碗了,但是想吃韩国炸酱面也还是觉得他家最好吃

【过瘾朴实的刀削面】

我现在都不知道为啥朝鲜辣菜辣汤的鸡西面却是山西的刀削面,所以是结合了山西劲道的刀削面形式吗?摊摊手,不过这种香香的辣汤刀削面配上酸甜口的辣菜,如果你能吃辣再来一碗辣汤大头菜,真是辣的过瘾啊~

哈尔滨的面

题目问的是最好吃的面,首先说下我觉得对于吃,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我认为的最好吃,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如果都是喜欢吃面的朋友,咱们交流一下,还是不错的。

说到刀削面,不得不提恩福刀削面

地 址: 瓦街1号 百脑汇附近

推 荐: 辣汤面,油泼面

人均消费: 20元

评 价: 鸡西辣汤面就是招牌吃了好多年,还是喜欢。

溢香阁牛筋面

地 址: 阿什河街42号(秋林商厦后身)推 荐: 麻辣牛筋面 鸡肝

人均消费: 25元左右

评 价:面条劲道,里边的肉酱也挺好吃,店不大,人气挺旺,

三姨面馆,地址:北十二道街13号。

麻辣面,味道刚刚好,吃完嘴里很香,胃里不难受。店里特色麻辣面,面没啥稀奇的,出彩的是里边的肉酱,口味适中,之后按照自己的口味加辣椒和麻油!味道特别过瘾,好吃停不下来!

煎饼女侠

地 址: 霞曼街77号

推 荐: 火鸡面,冷面

人均消费: 30元

评 价: 店面在霞曼街半地下,老板做冷面好吃,当然这天选择一个热乎乎的火鸡面是个好选择

一护拉面

地 址: 麦凯乐国际公寓B座8楼A11号

推 荐: 骨汤拉面

人均消费: 30元

评 价: 店面在写字间里,但是人气很好,感觉汤比面还出彩

正居鲜面

地 址: 中央大街199号苏宁电器负一层

推 荐: 鸡丝拌面, 香菇鸡丝汤面

人均消费: 25元

评 价: 店面在商场里边,装修比较不错,就是店里的位置有限,饭口时间估计要等位

最好吃的面馆就是你饿疯了离你最近的那家

这个问题你真是问着了!因为我本人也真的非常喜欢吃面!而且在平时只要是遇到好吃的面馆一定会记下来,经常去吃!虽然哈尔滨不以面食为主,但是街头的一些小面馆也是非常能够吸引人的!我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我经常去的几家面馆吧!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品尝一下!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王将面是我本人特别爱吃的一家面条!而且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除了一些有特色的面馆,比如板面或者什么扯面之类的,哈尔滨大多数的面条的制作配方都是按照王将面来的,千万别听错了,我指的配方是说面条赶制的配方,也就是制作面条的方法,比如面粉的配比之类的,口感和劲道感都是按照王将面的方法来的!所以王将面虽然在哈尔滨不是那么的火爆,但是口感和味道确实非常受欢迎的!而且在同行里面也是真正的行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他家的炸酱面和炒面味道真的很不错!

除了王将面还有就是哈尔滨道外区的晓军麻辣面,之前一直特别出名,但因为家里着较远,去的次数有限,而且人太多!他家最著名的就是麻辣面,就是如上图的那种,还有一道菜就是炒肺子,是炒还是炸来着,反正口感还算不错!也是特色之一!味道吗,我觉得跟我上初中师大附中后院的一家麻辣面味道一样!哈哈哈!所以不算给我意外,但是真的很值得大家去尝尝,毕竟这家面馆在哈尔滨很出名!

还有就是苏氏牛肉面,秉承着老兰州拉面的口感,而且还有粗细适中的面条,而且他家的羊排串特别好吃!也是十分受欢迎的一家面馆!从味道还是口感还是整体满意度来讲,都是值得推荐的一家!我还知道一家,我刚刚新发现的一家面馆,在江南江北还有分店,好像是叫作一挑香的,味道也是不错的兰州拉面的味道,而且小菜很好吃!大家如果遇到可以去品尝下!

最近几乎天天都在吃面,因为没有比吃它更方便快捷了,尤其像我这样比较懒的人。平时吃的最多的就是加州牛肉面,但是现在的味道没有以前好吃了。要说我在哈尔滨吃过比较有特色的面的地方能想到三家,都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店,首推的是这家在南岗区平公街17-3号名字叫八面喜鸡西刀削面,离沃尔玛很近,可是由于在地下室,我们绕了两圈才看到,店不算很大,东西却真的好吃,是我觉得吃过最好的刀削面,尤其是能吃辣的朋友们一定会很过瘾,不能吃辣的朋友也不用担心,都是可以自己调配的,这个辣汤口味很独特,怕辣又忍不住想多吃几口。除了它家的面好吃,各种特色小菜也是亮点,看到别的桌子还有点烤串的,面馆可选择的美味也越来越多了,挺好的。

其次是在南岗区比乐街上有一家西安面庄,它家最有名的就是油泼面,已经带朋友来过好多次了,看着就有食欲,中午来一碗油泼面足够了,如果两三个人用餐可以再点小菜,我喜欢他家的葱油干豆腐,一品拌菜,还有其他的面可以选择,但是我没有品尝过不清楚口味如何。

还有就是安徽板面,哈尔滨各个区域都有这样的店,就找一个离自己出行比较方面的店完全可以满足一顿饭的需求。

其实我也比较喜欢吃麻辣面,但是吃过很多家没有找到特别正宗的地方,上次在川人百味里吃的担担面口感也不错,是我喜欢的味道,一碗全吃光了。

南岗区鲁商松江新城东门伊兰牛拉的面做的真心好吃,经常去吃,正宗,汤好喝,不腻,环境不错

答:我个人认为也是我个人最喜欢吃的是位于道外街钱塘街大概是64号,靠北12道街那边具体门牌号我记不清了,他叫晓军麻辣面馆,我感觉特别好吃,我以前在他家吃过,人相当多了,夏天的时候外面都摆满桌子,还有炒猪肺子是他家的一道特色菜。

哈工大的兄弟姐妹们进来帮个忙

我很久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大丰收,杀猪菜,小鸡炖蘑菇为什么会成为东北的招牌菜,仿佛我们做菜的方式,就是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到锅里,然后炖,炖,炖。其实,除了小鸡炖蘑菇,其他两样我在哈尔滨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几乎没吃过。但当我见过大中华其他地区的一些食材,比如细长条的茄子,种类屈指可数的菌类,和鹅蛋差不多大的土豆,我明白了,这些菜之所以成名,是因为这几道菜,是对本地顶级食材:土豆,玉米,茄子,大辣椒,酸菜,猪肉,笨鸡,榛蘑的一次集体展示。拥有好的食材,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食材的原始特色。哈尔滨在前几年有一种特别著名的菜式,名曰“压锅菜”。顾名思义,压锅菜就是对食材不进行炸炒等预制作,直接放入高压锅中“压”熟,保持食材的营养和原味。这种烹调方法在哈尔滨红极一时,出现了不少专门做压锅菜的菜馆,排骨,鱼,土豆,玉米,豆腐,几乎无所不压。然而,由于饮食内容的狭窄,这股风潮在火了两三年就归于沉寂了,不过好在这种烹调方式已经融入的哈尔滨老菜的制作方式,现在哈尔滨很多菜馆的菜品都能见到压锅菜的影子。在我印象中“刘氏知音酒楼”是还在做压锅菜的,这家店主要是做家常菜,在哈尔滨一共有两家,汉广街和花园街都有店。店面很大,但屋子里永远是闹哄哄的,非常“有气氛”。味道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仍然要推荐这家店:在本市菜码无限变相缩水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巨量实属不易,并且,如果你想要攒6个人以上吃一顿饭,这家店是为数不多让你不用担心空间问题的饭店之一。这几年有一家比较有名的做豆腐的店铺,名叫“奇滋豆味”,从本质上说是一家概念餐厅,豆腐做的确实不错。也卖压锅菜,但名字起的着实奇葩,看名字我好长时间才猜出来是什么东西。另外,他们家的炒饭非常好吃,在这片普遍不重视米饭质量的城市可谓是特立独行。我不经常吃杀猪菜这种东西,但是我仍然可以推荐哈尔滨一家口碑不错的菜馆,名叫“老六杀猪菜”,这家店可以满足大家对“赵本山式的东北”的所有印象,血肠,猪肉炖粉条,以及这家店最具特色的——二人转表演。老道外有一家专门做鸡的店铺,名叫“春香鸡馆”,如果专门想吃鸡的话可以去尝尝。他们家的鸡分红烧和清炖两种,吃不出特殊的味道,也不存在秘制酱料之类唬人的玩意,是普通的家常做法,但是鸡的味道确实不错,鸡肉烂,鸡汤浓,鸡块一股肉香味。另外,这家店菜码极大,三个人去吃点一个鸡也就差不多了。另外,和哈尔滨很多小馆一样的缺点:他们对饭完全不讲究,我去的时候饭有点凉,还结块……大米再好吃也不能这么做啊。以前这家店只是个一层小铺子,现在再去看已经是个二层小楼了。说到米饭,其实五常大米是非常有名的,以至于很多在外地的哈尔滨人回家乡时要专门买几袋大米带回去。口感特别好,颗粒饱满。不过哈尔滨本地菜馆做米饭的粗糙也是众所周知的,毫不用心。另外,在众多“土菜”中,有一项不为人熟知,却在哈尔滨地区最广泛的范围内流行的菜,这就是“蘸酱菜”。蘸酱菜,就是白菜叶,生菜叶,黄瓜,水萝卜,干豆腐,还有老人常吃的山野菜,小蘑菇,等等等等,配上满族特产的大豆酱。当然,现在有不少人愿意用大豆酱炒出来的鸡蛋酱蘸着吃,也不错,不过这种浓咸的豆渣味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惯的。粘豆包。老哈尔滨家家冬天都买粘豆包吃,易于保存,粘糖味道好,粘牙,也算是本地特色小吃之一。不过近年来的趋势是:粘豆包以亚沟产为最优,不过有一次专门去那里尝鲜,品质确实不错,但哈尔滨本地卖的粘豆包也不会差很多,这也算是个品牌优势吧。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冻梨,冻柿子这种冬天才能吃到的美食。所谓冻梨,冻柿子,顾名思义,就是把梨和柿子放到外面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后,梨和柿子的口感会发生奇特的变化,那个甜味非常不一般。另外,柿子还能用来做柿子饼,也是极其美味的甜品。在这多说一句:柿子是柿子,番茄是番茄,两种东西是不一样的。哈尔滨的美食里,烧烤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并不是说哈尔滨有那么一两家顶级的店铺树立形象,而是因为哈尔滨市的烧烤遍地开花,整体实力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最早的时候哈尔滨有著名的“革新烧烤一条街”,街区改造后往日的繁华不复存在,六顺街烧烤又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烧烤核心区。应该说,烧烤是一项技术含量并不复杂,但是极拼食材手法的品类。在哈尔滨,烧烤店都有专门的烧烤师傅,而且工资比普通厨师丝毫不差。每到晚上,街上总会看到一个大老爷们站在炭火炉前,拿着塑料板使劲扇风,这种专业劲头我很少在其他地区见过。很奇怪,我在其他地区从来没吃到过哪怕是接近哈尔滨水准的烧烤,无论是西安三五毛的那种“小串”,还是上海摆放的各种半制成品的“铁板”,我都想对着他们大吼:烧烤他妈不是这个味儿的!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对于这种不是特别靠技术的食物,最重要的决定标准其实是:食材。哈尔滨能吃到的肉简直是太棒了。另外,烧烤和疙瘩汤是绝配,如果吃烧烤不点一碗疙瘩汤去腻,那可是不专业的表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用“撸串儿”来形容这项豪放的饮食。对于哈尔滨人来讲,烧烤往往是续摊的最佳选项,烧烤店一般都会开到后半夜供客人喝酒消遣,“老板,先来200羊,一箱哈啤”是豪放的哈尔滨人永远的象征,板筋和腰子的魅力我们又怎能抵挡?另外,吃羊肉串的时候别忘了让师傅多撒点绵白糖,我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食客现在还不知道白糖对于羊肉串的重要意义……一声叹息。说到烧烤,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大全烧烤”了。其实大全烧烤除了排骨串之外并没有特别好吃的东西,事实上,烧烤这玩意在哈尔滨只要是家店水平就不会太差。之所以要提到大全烧烤,是想说说他的发迹之路。最早的时候大全烧烤只是一家几张凳子的小店铺,但是由于口碑不错,也就慢慢做大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的旁边就是当时全国派出所学习的典型模范:东莱派出所。大全烧烤和东莱派出所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那个小摊贩受欺压严重的时代,大全烧烤从来顺风顺水,没出过任何问题。后来他们盘下了附近的店面,后来他们把店铺加高了一层,再后来这块地重新拆掉,盖起了4层气势恢宏的大店面,开业的时候,各种庆贺开业的条幅上赫然挂着东莱派出所的名字。另外一家有名的店铺是六顺街的“160烧烤”。之所以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家店是本地最早做涮肚的店铺,涮肚这项菜品已经推出,立即风靡哈市,简直到了“来哈尔滨必吃烧烤,吃烧烤必吃涮肚的地步”。这家店的火爆也立刻引来了中国式的跟风效仿,一时间“16X烧烤”“1X6涮肚”遍布哈尔滨,简直让人无法分辨哪一家才是真身。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次160烧烤,品质依然在,而且新加了诸如“涮牛肉”的新菜品,主要的感觉是有点甜,但烧烤和涮品的口味都还不错。总之,是一家值得去尝试的店铺。还是那句话,哈尔滨的烧烤很多都不错,大店未必好,小店反而值得探索,比如我知道的一家四张桌的小店铺,漂亮的老板娘和勤奋的小伙子开了一家夫妻店,味道绝对的顶级,与此同时,一街之隔的另外一家烧烤店则门庭冷落,这说明哈尔滨人民还是很识货的。具体地址我肯定是不能说了,这是我吃了一个街区才吃出来的,怎么能这么快就被别人毁了。说说哈尔滨几家开的比较大的店铺吧。“阿里巴巴新疆大串”,味道一般,店里自己弄了个用肉酱做的秘制料汁刷素菜,味道依然一般,价格偏贵,但是串够大,并且以买100送50的卑劣方法拉拢顾客,所以生意还算火爆。老板是个矮胖的小黄毛,一次去那吃饭就看到他仰着头训几个比他高几十厘米的小伙子,样貌十分令人不爽。“正阳河烧烤”,那的烤鱼烤小鸽子吊炉烤鸭脖烤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都还可以,但是烧烤不行,因为就在江边,所以吃过几次。“宋记烧烤”,这家味道算是不错,不过其最大优势是离居家菜馆比较近,续摊方便,其实对比复兴三道街的几家小店面没有明显的品质优势。说到鸭脖,我忽然想起了工大附近的烤鸡脖子……一字一泪。虽然说没多难吃吧,但真没好吃到让人专程吃一顿的地步,光今年我就去过三次了,每次都是一样的故事:“老板要俩烤鸡脖子。”“还要别的吗?”“那就再来10个串吧。”“就这点啊?”“是啊。”“那这人多,你先去那边等一会吧。”于是我和朋友蹲到了繁华的街边,然后像服务员一样来回端凳子,端盘子,拿蒜瓣……除去烧烤之外,朝鲜菜(韩餐)也是哈尔滨值得一尝的美味之一。虽然我知道很多人鄙视韩餐,但是韩餐真的是治愈良品,南方不常吃朝鲜菜的朋友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在哈尔滨吃朝鲜菜绝对不是其他地方可以与之相比的——当然了,延吉的狗肉冷面肯定是名气更大,不过在哈尔滨吃韩餐的美好享受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比如说我现在还记得高中学校门口那家狗肉馆卖的辣白菜,太好吃了,简直达到了小学校门口1毛钱一袋的甜辣小菜的水平——可惜的是,后来我再也未曾尝试过那种人间美味。韩国菜里唯一让我“惊为天人”的食物是传说中的“部队火锅”,是传说中退伍的韩国大头兵为了纪念青春时光反复回味的一道菜,具体来说就是辛拉面,年糕,辣白菜,午餐肉等食材放进火锅里一勺烩——这也算火锅?简直令人发指。至于狗肉这事我得多说几句。狗肉是哈尔滨传统的强档美食之一,但是如今吃狗肉的确多有不便。道德与否这事暂且放下不提,最重要的是有安全隐患。有一段时间哈尔滨的偷狗贼十分猖獗,他们的手法大致如此:开一辆小面包车四处巡逻,发现哪个狗主人看狗看的不严就立马下手,往狗前面扔根香肠,等狗过来一个大袋子直接罩住,扔进面包车,关上车门开车就跑,反应都来不及。一则宠物狗不是肉狗,口感多多少少有点差距,二则这种狗来路不正,安全很成问题,我们没必要为了那点口腹之欲拿生命犯险。最后就是陪着人家一块生活的朋友就这么被一口一口吃了——虽然仅仅是可能,就算是再好吃,心里也多多少少会有点不舒服吧。韩国人总自夸他们的泡菜好吃然后被中国网友一脸兰州拉面一脸沙县小吃的扔,但泡菜确实很好吃嘛,尤其是桔梗和牛板筋,简直是贯穿我生命始终的小咸菜。现在韩国泡菜在哈尔滨已经十分普及,很多超市都能买到。如果嫌麻烦的话可以去家名叫“升元韩国辣菜”的小店买点吃,那个拌干豆腐丝还是很不错的。在哈尔滨我吃过味道最好的店算是“老朴朝鲜风味”了,但很奇怪,我有一个爱吃韩餐的朋友对这家店并不感冒,我猜原因大概是这家店缺少了朝鲜菜标志性的甜辣味道。几年来这家店做的不错,算是开了不少家分店。几个传统菜都不错,荞麦冷面是肯定要吃的了。尤其是夏季,清凉解暑的佳品——当然,小心面条韧性太强咬不开。必须要说的一家店铺是“杀猪天”,在哈韩国人的小据点。位置永远要预定,人永远是满的,五花肉是必点项目,总体来说口味不错,处于哈尔滨韩餐的中上游,泡菜汤倒是一般。记得我去杀猪天的时候,灯箱上“猪”和“天”两个字已经没有任何亮光了,只剩下雪地上红彤彤的映这一个血色的大字:“杀”!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居民区里有两家没名字的小店对着开,其中一家比较好吃,老板是个朝鲜族老太太。鸡蛋卷做的很不错,鸡蛋很嫩,而且能做出稍微焦糊的感觉,口感恰到好处。下面一个话题是韩国炸酱面。说到韩国炸酱面,我以前一直以为它是和老北京炸酱面口味差不多的,毕竟我吃的炸酱面一直是这种。但两种炸酱面确实不一样,韩国炸酱面的卤比较稠,并且带着点甜味,相比较来说还是中式炸酱面和打卤面更合我口味。但是如果吃习惯了的话,韩国炸酱面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比如学府四的“韩国炸酱面”就可以一试,虽然说最开始觉得这种味道不怎么样,但是一段时间不吃,还真有点馋了。另外哈工大附近有家叫“韩流热风”的店,味道也可以,但一看就是类似工作餐性质的店(还卖炸猪排……),就不多说了。烤冷面这种东西是将未泡开的冷面放在铁板上烤,然后两面贴鸡蛋,陪以各式辅料,是朝鲜冷面,铁板鱿鱼和煎饼果子的另类结合,哈尔滨地摊饮食的最新成果。这绝不是朝鲜小吃,而是勤劳勇敢的哈尔滨劳动者的智慧结晶,这种地摊美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乐松广场的车站上,师大背后的那条苍蝇街……等等不同的地方冒出来,没有来头,但令人难以忘怀。现代哈尔滨的历史不过100余年,中间留下了不同人群迁徙的痕迹,中东铁路时期和十月革命之后的俄国人,逃难的犹太人,日占时期的日本人,还有更早一些时期迁来的满回汉,构成了哈尔滨不同的饮食文化环境。在哈尔滨日本文化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去方正也许感觉会好点),俄式西餐倒是作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留下来了。第一个要说的自然是中央大街上作为哈尔滨西餐代表的“华梅西餐厅”了。华梅的菜谱基本上代表了哈尔滨俄式西餐的标准菜品,罐虾,大马哈鱼,红汤,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菜式。不过华梅由于牌子比较大,做菜的味道也自然一直没什么变化,体验一下老派的环境很合适,不过如果吃味道的话,“波特曼西餐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另外,我记得西大直街北京街附近有一家俄式西餐厅,印象很好,不过后来大概老板不做这个行当了。说说格瓦斯这种饮料。格瓦斯是一种老式的俄式饮料,但实际上也就是最早的时候老俄带来的东西,没做到全城广泛的流行。后来随着国家改朝换代,这种饮料在哈尔滨也就基本绝迹了。不过最近十年,大概是由于“秋林”这个品牌被私人收购,格瓦斯也就作为哈尔滨特色饮料的一种被挖掘了出来,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目前哈尔滨市面上有售的格瓦斯有两种,一种是秋林,一种是得莫利,我一般都和秋林的格瓦斯。至于娃哈哈的格瓦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口味做了一定的修改,一股甜腻的味道,和秋林格瓦斯根本没法比。哈尔滨不少老菜都拥有酸甜的口感,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酸甜味道比较符合俄罗斯人的口味。锅包肉稍后再说,更具有代表性的俄国小吃是酸黄瓜。并不是所有人提到俄国菜的时候都能想到酸黄瓜,但这个小菜在哈尔滨相当普及,甚至我家里做冷面的时候,我都就着酸黄瓜吃。虽然说风格不同,但效果很不错。必须要说的是,市面上的酸黄瓜有大有小,但是味道最好的酸黄瓜应该是用指头大小的小乳瓜制作,口感更爽脆,如果是用普通的大黄瓜做酸黄瓜,口味就要差上很多。红肠是同样是俄罗斯人带来的食品,也是哈尔滨最著名的“外带土特产”。但据我所知,南方人对这种东西不太适应……因为蒜味太重,实在是很重。如果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打开装红肠的袋子,掰下来一块,浓重的蒜香味会充满整个屋子。但不得不说,红肠的香味非常特别,和大列巴非常般配。另外,哈尔滨人还发明了不少本土吃法,比如说尖椒红肠:锅里下一点点油放红肠炒出焦糊感,再放进尖椒快炒,不用放任何佐料,齐活。红肠肥瘦相间,如果不喜欢吃肥肉的可以吃儿童肠,也就是红肠的瘦肉版本,但是我还是建议吃红肠,这东西就像狮子头,四肥六瘦口感才够丰富,况且红肠的肥肉可比狮子头少多了。至于红肠的品质,哈尔滨人已有所共识:红肠上品当属商委红肠,目前依然只有一家店面,年节买红肠通常要牌很长时间的队。另外,如果没空去折腾一趟,秋林和肉联的红肠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个人比较喜欢吃肉联红肠。哈肉联厂是由一个英国人始建,也最早将红肠这种食品引入哈尔滨,历史要比秋林更加悠久。红肠先有肉联,后有秋林,这是我从小时候开始就形成的印象。红肠一类,本地人通常叫“副食”,其种类远远不止红肠。比如干肠,松仁小肚,茶肠,粉肠,鸡丝卷,肉饼等等,都是本地人常吃的副食品,口味各有特色,出游时带点这些东西再合适不过了。副食品很多地方都有卖,不过大大小小的店铺中以“奋斗副食”最为著名。说到副食就不得不说说正阳楼。“正阳楼”是哈尔滨历史悠久的老店,但是绝不是你们如今看到的那个样子。如今的正阳楼已经开了很多家分店,不过幸运的是,我前一段时间去江边,发现那里还保持着正阳楼的老店铺,那其实就是哈尔滨人的一种生活状态的写照之一。正阳楼老店是一层铺开的店面,不卖热菜,只有副食和啤酒。每到夏天,哈尔滨人都会跑到江边消暑。人们在门外支开一个桌子,要点花生米,切点肠啊肚啊什么的,再来上一扎啤酒——实在是绝妙的享受。我对于面包这类食品并不感冒,但大列巴我确实经常吃。和很多外卖面包店不同的是,大列巴能够保存非常长的时间,而且能够保持那种纯粹的烘烤出来的面包香气,带着一点发酵出来的微微酸味,配上鱼子酱,红汤或者红肠,味道非常地道。只是外地人未必吃得惯就是了。哈尔滨有一样非常好吃的东西是大马哈鱼,个头非常大,肉质很韧,一般都煎着吃,如果能炖上整条马哈鱼,还能一大口一大口的吃鱼里面的鱼籽,非常爽快。一般来说西餐厅都会有做好的鱼子酱,价格稍贵,如果觉得味道好可以去副食品店买罐装的鱼子酱带回去。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哈尔滨人冬天那么冷还要吃冰棍,其实我也不理解,但是我就是很习惯在冬天吃冰棍,多冷的天都吃……真的是很好吃嘛。如果想尝尝本地特色,当然是要吃中央大街门前的马迭尔冰棍。如果想换换花样,那就得去老鼎丰吃点冰点和冰砖了。另外,不用怕太冷,哈尔滨已经没有从前那种动辄零下30多度的天气了,况且我看到的所有外地游客,都裹的跟狗熊似的,比本地人穿的厚多了,不吃点冰棍估计有可能会中暑吧……接下来这个勉强算得上是西餐,但是这个和哈尔滨的历史没多大关系。在工大附近,有一家台湾人开的简餐叫“快乐窗”,这家店是我的挚爱。这家店里最著名的要数总汇三明治了。无论是面包,芝士还是培根,做工都十分讲究。虽然说哈尔滨这种地方不太适合吃这类食品,但是这家店的三明治真的是我所吃过的最好吃的三明治。哈尔滨有一道举足轻重的名菜——当然是锅包肉。哈尔滨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迟子建曾以傅家甸鼠疫为背景写过《白雪乌鸦》一书)上,为了满足与会的俄国人的口味,这道鲁菜改制的“锅爆肉”应时而生。周恩来到哈尔滨参加会议时还曾专门点过这道菜。最早的锅包肉配料是当季的水果,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细节就从简了。锅包肉是一道难度极大的菜,火候,调汁,挂糊,一样做不好最后的成品出来都会打折扣。理论上做锅包肉最权威的饭店是“老厨家”,这家店借了“滨江膳祖”的名头,也算是哈市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家店有专门的锅包肉师傅,但是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这家店的锅包肉并不算最佳,味道不在肉里,分得太开,葱姜丝胡萝卜丝等配料也几乎看不到。哈市食客中口口相传的“哈尔滨最好吃的锅包肉”是一家江边的小店,名叫“春饼小吃”,虽然名字是这个叫法,但只是因为老板盘下了店面懒得换牌子了,实际上并不做春饼。曾经专门去过几次,第一次过年,厨师早早回家了,第二次过节店干脆没开,所以一直没有缘分,也不敢乱评论。和老板聊过一次,那家店的厨师是一个河南小伙子,做菜很有天分,也就一直在这家店干了。其实“玉氏滋味馆”的黄桃锅包肉就已经算不错了。之前说过,最早的锅包肉是靠水果提一部分甜味的,用黄桃做锅包肉,算是创新,也算是一种复古。而且黄桃和锅包肉配在一块,味道很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哈尔滨老菜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不少小馆子通过对传统菜的创新赢得了不小的名声,有三家民间菜馆在这股风潮中声名鹊起,“玉氏滋味馆”就是其中一家。此外,玉氏滋味馆的锅烙也是具有相当水准的,老昌现在也做锅烙,但是总的来说不如玉氏滋味馆的好。既然提到锅烙,就必须多说点饺子这事。“东方饺子王”当然是比较方便的选择,到处都有店面,而且味道也不错。但是作为一个热爱哈尔滨美食的吃货,当然要推荐些不一样的东西。首先要说的当然是老道外的“范记永饺子”,本地食客更习惯叫“老范记永”,这是哈尔滨的老字号,虽然几易其主,但依然是有资格和“张包铺”放在一块说的名字。还有一家必须要说的饭店是大成街附近的“百年蒸饺”,虽然不是伴随着哈尔滨一块成长的饭店,但也算是历史悠久了,在老一辈的食客中非常著名,很多老人现在依然愿意来这里吃饭。虽然说很多菜已经不比从前,但蒸饺依然是这家饭店的必吃菜。有一种蒸饺名曰鲅鱼蒸饺,非常鲜嫩,但要早点去,否则去晚了就不新鲜了。不在哈尔滨能吃到的老菜不止是锅包肉——地三鲜,三丝爆豆,家常凉菜,尖椒干豆腐,炸蚕蛹,溜肉段等等都是值得一吃的菜肴,当然,有些菜在其他地区也可以吃得到,也有很多家常菜平时吃的多了,饭店反而不常见。并且,随着东北菜的更新,很多新式菜品也已经开始走向大众,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黄桃锅包肉,我已经见过很多饭店学去做了。说到老菜创新,“居家菜馆”当属其中翘楚,居家菜馆是之前提到的三家民间小馆的其中一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家。这家店卖的不少菜都有自己的创新,虽然说为了保证出菜速度,很多菜都是提前做好,等临点再过一下热,但依然值得推荐。居家菜馆的老店位于下夹树街,由于不挂牌匾,所以不算太好找。从外面看,这家店很像是公共厕所。不过如果你走进去,会发现这家店比拟所想象的要大很多,老板盘下了附近的店面,室内蜿蜒伸展如同老鼠洞。应该说居家菜馆菜谱上的菜都不错,当然最值得推荐的是黄蘑扣肉,入口即化,非常少见。桂花大排相对一般,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排骨这种东西放凉后会显得干,倒不是制作问题。另外酥鲫鱼和白卤猪手我觉得也都不错,平时酱猪手吃过不少,白卤的很少见,而且会更清淡。最后一家名叫“杨家妙味品”。他家最拿手的菜是山楂排骨,虽然说山楂能让排骨变得更烂,但由于他们卖的排骨都是做好放凉摆到台面上的,所以会显得很干,效果有点像沪上的糖醋小排。不过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家的蚕蛹和干炸丸子居然不错,丸子外表酥脆,内里鲜嫩可口,很见功夫。其实到了东北,主要就是吃肉。除去烧烤,哈尔滨人还有一样经常吃的食品,就是酱骨棒。和烧烤有点类似,到了夏天,每家饭馆都会做酱骨棒,配上啤酒毛豆花生米做为消夏之用。所以,酱骨这样东西分布非常广泛,并非只有大店做的正宗,有的时候小店反而做的更有滋味。如果想吃酱骨的话,“吴记酱骨”和“薛府酱骨”都是不错的选择,店能开的大,自然要有一定的功夫。不过我想推荐另外一家店,名叫“明泉特特”,名字起得诡异,价格也算不得实惠,但是酱骨做的确实软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酱骨有骨架和骨棒之分,部位不一样,口感也当然不同,建议都尝尝。提到酱骨头,不禁想到了“德顺楼老太太大骨棒”,心情分外沉重。这家老道外的小店专门做熏酱坛肉,在春香鸡馆和红光包子铺中间,生意非常好。店主人是个80多岁的老太太,抚养了7个孤儿长大,钱都花在他们的身上,自己没享受到,店面也从来没变过。结果前几年老伴死了,几个孩子每一个去看过,大概是一年前吧,我看报纸才知道,老太太也去世了,现在店面不知道归谁,也不知道在不在了,想想这世道,真是令人唏嘘。终于令人欣喜的过渡到老道外美食了。但之前必须要说的一点是,随着道外街区改造,很多的店面都已经不在了,另外反而有不少新开的店铺借着“老道外”的名号卖钱,位置虽然说是对了,但是味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对老道外的很多饭店其实是有些不满的。“张包铺”是老道外最有名的包子铺,历史悠久,说是老道外最具标志性的美食也不为过。张包铺老店的地址在张包铺胡同,和范吉永饺子面对面,不过现在已经搬迁到附近的旅游街了。搬迁后我去吃过一次,包子都是早就做好的,感觉不好。北方包子和南方不同,南方的包子讲究皮薄馅厚,但是在东北,吃包子是要吃面的,包子皮一定要“喧腾”才算是好吃。所以,包子肯定是要吃刚出锅的才最好,如果吃放凉后重新加热的包子,效果要差上一大截。吃起来还不如大安街边一家叫“东东包”的饭店——我不是说这家店的包子好吃,事实上,这里的包子馅料太少,肉味也不够浓厚,但起码总是能吃到刚出锅的包子,即使味道差一点,吃起来感觉也不会太差。六道街是扒肉的聚集区,目前开得最大的要数“张飞扒肉”,很久就换了店面,非常令人失望。要一盘蒜苗炒肉明显能感觉油不太干净,还能多说什么呢,算了,说到品质问题,小店也没多少敢拍着胸脯说一直没用陈油的。另外一家有名的店叫“武刚扒肉”,只卖肘子,猪手,扒肉,凉菜,外面对着家花圈店,不多评价了。武刚肘子不是哈尔滨唯一只卖几个菜的饭店,这种店实在是很多。而且,在哈尔滨的老菜馆吃饭,必须得赶上饭店的饭点儿去,早了晚了都不行,有些硬店,吃什么你说了都不算。点菜不要忘记来一盘家常凉菜——这是哈尔滨饭店里出镜率最高的菜,怎么做全凭随心,每家味道都不一样——再加上瓶大白梨,这就是非常完美的老哈的饭店了。离武刚扒肉不太远的地方有一家卖肘子的名店,挂名叫“盛安小吃”,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牌子,只能按门牌碰。这家店同样也只卖几个菜,其中最知名的要数“冰糖肘子”,每天定量,晚了没有,早了也没有,就几张桌子,店铺不算太干净,但肘子是真是烂乎。另外滑溜里脊也不错,可以尝尝。松花江边临近港务局的地方每到夏天就一片一片的大排档,片区整顿前一片一片的大老爷们光着膀子喝酒吃肉——滨江一景。下面应该说说清真名店了,虽然位置算不上是回疆聚集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的回族人是非常多的,有名的回族菜馆一般聚集在道外清真寺附近,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而且由于变化发展,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其他地区的清真有很大的区别。说“老仁义”这种做出名堂,成为哈市标志性饭店的清真馆就

我回答过你一次了,不知道为甚要问第二遍泥??

大巴貌似有,没听说。但是哪里都没问题,工大的地理位置是市中心,交通便利。

住:认识同学,借宿一宿(当然,进了公寓就别随便出去了,不太好进的),花费为0。

30到40元/每晚,外面的任一个小旅馆;卫生都还可以,有的被褥比120元的宾馆还要干净。

60到80元/每晚,复华四道街那边有一个很干净设备齐全的旅馆,两层的,可以讲一点价。另外,西苑那边和四公寓出去分别有一个工大旅社,环境都是一般吧。都配独立卫生间。

120元往上,西苑宾馆和颐园邨,说实话,这个环境都一般。

吃:主打一----工大的食堂是最好的,学苑三很好吃。要精打细算就吃食堂,进去说没带饭卡,借别人的刷,刷完给钱好了。

附近没啥特别好吃的饭店,西苑出去,在邮政那里有一些非常好吃的饭店,稍贵。再便宜的,是一个成都美食的,里面4元的酸辣米线很好吃哈。

以上就是关于哈尔滨最好吃的面馆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