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银行业务员的忽悠下买了理财保险,如何合法维权?

   2022-07-07 20:07:10 网络800
核心提示:这个情况其实挺复杂的,首先你要判断一下老人是否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如果他有相关的能力,那么他去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就不能说是被忽悠,也不能说是被骗,因为他是一个成年人,他有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换一句话说,就算你觉得你们家老人被骗了,那也

老人在银行业务员的忽悠下买了理财保险,如何合法维权?

这个情况其实挺复杂的,首先你要判断一下老人是否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如果他有相关的能力,那么他去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就不能说是被忽悠,也不能说是被骗,因为他是一个成年人,他有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换一句话说,就算你觉得你们家老人被骗了,那也是因为你平时的照顾存在疏忽问题。

有小伙伴可能不爱听这样的话,因为他们会觉得老人本来就应该被忽悠,老人本来就应该被骗,如果银行的工作人员引导老人去买理财产品,那么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对,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你们家老人真的有问题的话,为什么你不陪同老人一起去银行办业务呢?这个时候你会来找银行的事,是不是有点无理取闹了?

老人在银行业务员的引导之下买银理财产品是被忽悠吗?

在我回答你如何维权之前,我要先给你纠正一个事实,如果你们家老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那么他买的任何理财产品都是他的个人行为,这不能说是被忽悠,也不能说是被骗。合同一旦生效,双方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履行,这个时候如果你想中断理财产品,完全可以带着老人一起到银行处理。

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合法维权?

你要先搞清楚一个状况,如果你的权益真的受到损害了,你才能够利用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如果你的权益根本就没有受到侵害,换一句话说,是因为你自己的责任导致你的权益受到侵害,这个时候你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你又向谁来维护你的权利呢?这个问题就好比有些成年人的孩子买了一些很贵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已经买过了,家长没有理由让小孩子去退,也退不了,不然别人的生意还怎么做。

子女看护好老人其实才是最好的维权途径。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子女应该看护好自己家的老人,如果自己家老人不会办理银行业务,这个时候最好陪同老人一起去,千万不要等老人听信了一些话之后,你觉得老人被骗了,然后你到银行去闹,这就显得非常无理取闹了,换一句话说,这样的人没有素质。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如果你最基本的义务都没有做到,那就不要去讲所谓的责任问题。

在邮政储蓄银行存钱变理财保险,过程录音后能否起诉后成为证据?

可以直接要求银行提供当时办理业务时的监控,还原一下现场,确认一下当时办理时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要求这位员工负责向客户解释一下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而给客户提供了这种做法,有没有让客户确实清楚这种做法背后的后果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而不顾客户个人的利益所在。

                                 

未满5年时间,这是银行自己的规定,并不是客户的规定,虽然银行可以以此回绝客户的诉求,但是很明显银行员工利用了信息差,利用了客户对银行员工无条件的信任,而让客户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按照银行员工的要求一步步完成了员工所需要的业务的办理。

这种办理银行员工个人是如意了,而客户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的血汗钱老老实实的躺在银行的保险柜里,随用随取,却并不知道钱虽然还是他的钱,但是却更换了一种方式保存着。而这种保存方式因为已经不属于大家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随到随取的存款,这就有着潜在的会产生矛盾争端的风险。

                                 

这种风险就在于银行员工寄希望于在保险期限到期前客户不要发生任何事情,只要安安稳稳的到期了,大家就各得其所,客户拿回了钱;员工也算彻底完成了一笔业务考核,也就就此能够获得相应的业务奖励。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客户自身诉求发生了变化,现在急需这笔钱来治病救人,却被告知是另外一种类型的财物了,这对客户来说显然难以接受,也无法理解。银行方面不能以未到期就一推二六五,平白无故的就让客户损失钱财。

首先客户存了这笔钱,这是确认无误的,客户认为这就是存款,不疑其它;而银行方面就需要举证自证清白,证明客户确实是在明明知道是保险理财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办理下去。毕竟银行方面占据着主动,所有条款规则都是它们制定的,客户并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客户出于对银行员工的专业背景的信任,员工指点客户做什么,客户就照做不误,这样一路办下来,最终就形成了这个结局。

                                 

银行无法证明客户是清楚这一切的,就需要承担所有相关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客户提供一笔无息贷款,注意,是无息的,以解客户的燃眉之急,帮助客户渡过难关。

等后续客户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再归还贷款就是,这样做,就能把对双方的影响降到最低。对银行来说,办理无息贷款这是它们的专业范围内业务,操作流程都是熟门熟路,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客户的使用。

总之,银行方面需要主动一点积极一点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公事公办,以冷冰冰的口气把客户拒之门外,这会有损于银行这种特殊机构的社会形象。客户不过就是期望着能够拿回自己的钱来救命,接受存款的银行有责任有义务确保这笔钱的安全,更要确保领取时的顺畅。

如果当初没有这出幺蛾子,双方之间又怎么可能会发生争执呢?归根结底,还是银行方面自己太过于考虑自身利益了。为了弥补客户的损失,银行主动采取措施给客户提供帮助,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又是邮储银行?保险业务做的比存款都好,还不如开个保险公司~呵呵。在银行包括邮储银行里代理销售银保产品过程中,“双录”能否成为法庭证据?答案是肯定的。这里还是需要纠正一下,销售过程是“双录”,即录音和录像,不是单纯指录音。只有保险公司电话回访才只有录音,二者都可以作为法庭证据。。首先,关于银行代理销售银保产品必须实行“双录”是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2017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lt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和录像管理办法&gt,其中规定银行必须安装相应设备和场所,对每一笔产品销售实行录音和录像,从技术上对交易双方的恶意行为进行监督,以防范纠纷和风险。而且录音录像备份数据由银行保存,即第三方保管,以确保公证。因此,当代理保险产品出现纠纷时,录音和录像不仅是双方的证据,而且也是银保监会采信的主要证据之一。

在法庭上,由监管机构确认的证据是可以采信的。银行作为代理机构,对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来说,属于第三方机构。对于录音录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一定的公允性和可信度。当然,在诉诸法律途径之前,还有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调解,乃至于监管部门的行政申诉。在一般情况下,由监管机构确认的证据,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但是,即使被告提出异议,原告也是可以申请技术鉴定的。胜诉后,所有费用包括律师费,诉讼费和技术鉴定费均由败诉方承担。

对于提起民事诉讼的银保产品纠纷,多半是超过犹豫期,或者需要损失本金的纠纷。大家知道,银保产品都有犹豫期,一般7……15天(各公司规定不同),在犹豫期内如果投保人要求退保的,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退保。对于超过犹豫期的,保单正式生效。中途退保按照现金价值退还本金,绝大部分都会损失本金,除非快要到期的。至于销售人员是否误导忽悠销售,相信“双录”就是最好证据,况且还有保险公司电话回访录音,这也是证据。综上所述,保险公司是否存在销售过错,作为投保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有证据,还得看证据对谁有利,权衡利弊后再做是否起诉决定。否则,不仅败诉,还要承担相关费用,得不偿失。但话说回来,银保产品只要持有到期,亏本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只是收益浮动较大,说不一定不如银行定期存款。有人总爱忽悠销售产品,咱们可要当心喽!

以上就是关于老人在银行业务员的忽悠下买了理财保险,如何合法维权?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