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新安剔红”以什么为代表

   2022-12-15 08:46:36 网络400
核心提示:明朝漆器,在制作生产上有两个区域,一为浙江嘉兴,即元朝著名雕漆工匠张成、杨茂的家乡,一直到明嘉靖时《髹饰录》的作者黄成和明末的杨清仲都是这一系统,永乐时代营缮所副张德刚、包亮,也是这一派的作者,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丰润浑厚的风格及多样的题材。说

明代晚期“新安剔红”以什么为代表

 明朝漆器,在制作生产上有两个区域,一为浙江嘉兴,即元朝著名雕漆工匠张成、杨茂的家乡,一直到明嘉靖时《髹饰录》的作者黄成和明末的杨清仲都是这一系统,永乐时代营缮所副张德刚、包亮,也是这一派的作者,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丰润浑厚的风格及多样的题材。说到《髹饰录》作者黄成,他是继张成父子之后,明穆宗隆庆年间(公元1557—1572年),在新安又出现的一个著名的漆器匠师,他虽然是一个民间“雕红”的工匠,但他的技艺非常精湛,制作出来的“雕红”漆器可以与朝廷设立的果园厂局专为皇家制作的“雕红”漆器媲美。黄成不仅自己制作出了许许多多极为精美的漆器,而且还总结性地写出了漆工专著《髹饰录》,全书分为乾、坤二集。正是由于他的这部宝贵著作,才使得我国古代许多宝贵的油漆技术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他为我国的油漆技术和漆器制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格古要论》记有:‚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这些漆器

 

11 

自然是元代江南地区的产物,有的可能即来自嘉兴。1970年在北京后英房元大都遗址发现了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表明元代薄螺钿技法也已经相当成熟四。在元代,漆工艺中成就最高的、可谓达到历史顶峰的是雕漆¨引。据康熙二十四年《嘉兴府志》记载,在元代,嘉兴的张成、杨茂二家所制最为有名。嘉兴西塘名漆工张成是十四世纪的杰出代表。现藏安徽省博物馆有‚张成造‛针划款的剔犀盒,形制古朴,漆质坚良,别具一种静穆淳厚之趣,使人爱不能释。所雕栀子纹剔红盘,繁文素地,厚叶肥花,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他的作品还有以茶花作背景,上压双绶带的剔红盘,花纹生动,有一种韵律回旋的美。张成的作品有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桅子纹剔红圆漆盘,如今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剔犀如意纹漆盒。前者是在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上百道,正面雕刻盛开的桅子花朵,足内有针划‚张成造‛。杨茂的作品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花卉纹剔红尊、观瀑图方剔红盘等。这些作品都是传世的元代雕漆精品元氏以浙江嘉兴的张成、杨茂二家所制雕红最闻名,雕法圆浑。嘉兴彭君宝又以“戗金”著称。所谓戗金是填漆的一种,在漆地上先刻好花纹图案,再填上金粉,经打磨后成器。和金银平托相比,又别具一格。“螺钿,也是元代供富室之家享用的高级漆器,除蚌壳外,还饰以各种颜色的珠宝玉石,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扬州漆器的历史

剔红花卉纹尊尊口内外均髹朱漆,颈部有弦纹一周,将颈与腹分开,通体黄漆素地上雕朱漆花纹,口内雕桃花4朵,颈部雕菊花、最子花和百合花等,腹部雕茶花、牡丹、百合等。足内髹褐色漆,内缘左侧针划“杨茂造”3字款。

此尊造型敦实,线条柔和,集四季花卉于一器之上,似百花争艳。全尊漆色似枣红,髹漆较之张成的作品稍薄,花纹疏密有致,雕刻技艺娴熟,花叶边缘之处磨制精美。

剔红的特点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

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扬州的漆器。

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现陈列于扬州博物馆),直径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内胎,髹朱红漆,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奁和七子盒 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

唐代扬州漆器是贡品和出口的抢手货 唐代扬州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为东南沿海的都会,常住外国人就达数千。

经济繁荣,巧匠云集,手工业相当发达,彩绘、剔红(雕漆)、夹紵脱胎和金银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螺钿镶嵌工艺亦具有很高水平。

漆器被列为扬州二十四种贡品之一。

唐天宝十二年(753),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物品中有漆盒、漆盘等漆器几十件。

1980年回国巡展的鉴真大师宝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夹紵胎塑像,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该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与真人非常相似,线条也非常简练。

在日本唐招提寺中,还供奉着一尊卢舍那佛坐像,高一丈二尺四寸,用竹胎夹紵髹漆而成。

在卢舍那佛像右首的“药师如来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观音菩萨像”,采 用木胎漆制作而成。

这三尊漆制佛像被日本奉为国宝。

扬州漆器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镶嵌工艺十分流行。

白居易的《素瓶谣》诗中写道“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布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

”唐人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亦有“斑犀钿花盒子,方圆一寸余”的描写,可见屏风的华丽和犀牛角镶嵌盒子的小巧精致。

从诗词和传奇中可以看出,唐代镶嵌工艺的高超与精美。

多彩的宋元漆器新产品 宋元两代,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雕漆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彩等多种手法。

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故宫博物院藏有“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

宋代扬州的髹漆雕刻艺术有代表性的记载为漆制弓臂。

据《江都县志》记载:“宋开宝乙亥至宣和辛丑,先后一百四十七年,贮弓挺直,宛然如新,而胶漆不脱,可谓异矣,此良弓也。

”元代出现了“软螺钿”这一新的工艺品种,选用的螺钿片逐渐向薄而透明的方向发展,如黄大成《髹饰录》中有所谓“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

软螺钿的出现,使得漆器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1966年在北京元代遗址中发现一件直径约37公分软螺钿漆盘(扬州制),盘心用螺片嵌成一幅以广寒宫为背景的嫦娥奔月图,漆盘虽已残破,但林木蓊郁,楼阁重叠,色彩绚丽,极为精美。

扬州软螺钿工艺的出现,代表着镶嵌技艺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为明代精湛的点螺漆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集大成的明清漆器 明清两代,扬州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

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货巷”、“罗甸(螺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条。

从原料销售、生产制作到整套经营,形成一条以漆器为产业的街坊。

两淮盐政还设有专门的漆作,大量承制宫廷各种器皿、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

明代扬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品种有: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

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亦有所兴起。

自宋宣和后失传的漆砂砚则得到了恢复,品种堪称丰富多彩。

明代,雕漆工艺可以云纹雕漆高足杯为代表。

此杯采用夹紵胎,杯内为铜壁,外部雕刻云纹,刀法简洁、线条精细、色彩鲜艳,造型文饰令人爱不释手。

另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扬州小玲珑山馆的主人马曰琯和其弟马曰璐,曾在筵席上对明代嘉靖年间一雕漆盘吟诗赞赏,据记载此盘形如荷花,内雕盘龙和水禽图案,制作极为精美,宛如神品。

盘底刻有“明嘉靖年制”贴金字。

明代扬州雕漆产品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见。

点螺漆器亦于此时乘势兴起。

万历年间扬州著名漆艺大师江千里(字秋水),以制作点螺漆器著称于世。

江千里毕生辛劳,留下数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钿和点螺),现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博物馆均珍藏着他的许多作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点螺漆器就有很多件。

其中一件明“江千里”款识的“嵌螺钿金银片长方盒”,盒盖、盒底立墙,上下通景,四面各饰一龙,两横面的龙腾空而起,两纵面的龙正兴风作浪,波涛中还有几尾鲤鱼,若隐若现。

龙的须发、海水、卷云等处的细线,均用薄螺片镶嵌,龙眼、龙鳞镶嵌全绿,海水、浪花则填以银丝。

起于明而盛于清的扬州骨石镶嵌和百宝镶嵌漆器,为明末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周翥所创。

《春草堂集》中说“(扬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百)宝镶嵌、人物、花鸟颇有精致”。

清人钱咏《履园丛话》一书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

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

清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漆艺装饰较明代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夏漆工等人,为扬州漆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和百宝镶嵌工艺相结合,创制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也是漆器制作工艺中比较高档的工艺品种。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

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

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

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

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

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

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

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

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明代漆器有什么特点?

“剔红”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元代雕漆共有剔红、剔黑和剔犀3个品种,其中以剔红为最多;形制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方盘、葵瓣盘、樽等,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

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花卉,一般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一般刻有3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突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天空以窄而细长的单线刻画,类似并联的回纹,犹如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似流动不息的滚滚波浪;陆地由方格或斜方格作轮廓,格内刻八瓣形小花朵,似繁花遍地。这3种锦纹又分别简称为天锦、地锦、水锦,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雕刻出楼阁、人物,以表现洒脱、超凡的文人士大夫形象为主。

剔红在北京通称雕漆(含义比剔红更广,剔黄、剔黑、剔彩等也都包括在内),即用笼罩调银朱,在漆器眙骨上层层积累,到一个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花纹的做法。从剔红花纹刀口的断面,有时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数,但不容易数得精确。明清时期,剔红有肉薄道数较少的,也有多到五六十道乃至百道以上的。另一方而每道漆层的厚薄,各器也有出入,因而古代剔红实物,厚薄很不一致。明代雕漆,尤其是明早期的雕漆,花纹尚肥腴饱满,漆层薄了是刻不出来的。漆层厚,费工又费料,速成求售的制品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自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至于刀工的精粗优劣,出入就更大了。

从明代的建筑及室内用具来看,宫廷装饰及器用不啻一座大型髹漆工艺馆。明代礼仪中所用大辂乘舆、仪仗皆有装饰。宫廷建筑装饰,朱门金钉,金龙画彩,殿内宝座、围屏金漆装饰等,都显示着髹漆工艺的水平。

与此同时,民间床榻家具雕花贴金,商店匾额金碧辉煌,棺材灵柩髹黑画彩、雕花饰金。全国各地的庙宇也都离不了华丽装饰的髹金额匾,凡此种种,都显示了髹漆工艺在明代的普及。生漆应用之广,漆器生产之盛,前所未有。明代漆工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满足宫廷内外对生漆工艺品需求,还专门设立了生产制作御用漆器的官办机构。

宫廷内官监下设“油漆作”,御用监所属“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计,专门负责围屏、摆设、造办填漆、雕漆、螺钿等漆器。内府供用库还特设丁字库,常储生漆、桐油等物。

明代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对雕漆情有独钟,不但自己珍赏,而且先后数次将雕漆作为贵重礼品颁赐给日本国王妃,总计近百余件精美的雕漆盘、盒。

由于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用漆之多前所未有,生漆需求量剧增,官府和民间都很重视漆林经营。原先盛产漆的长江中上游各省,漆产量大增,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以供需求。

据《古今图书集成》、《福建新通志》等书记载,在明清时期,西起我国云南西部,东至辽宁东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北部,都有漆树生长。

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

明早期漆器指的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制作的漆器。山东省邹县鲁荒王朱檀墓中的漆器反映了明初漆器制作的水平。朱檀是朱元璋之子,这批漆器极有可能是皇家御用监所造。

明初的漆器至少有戗金漆和雕漆两类。其装饰图案中主体纹饰有人物故事、宝相花、太平雀栀子花、太平雀葵花、苍头石榴花、牡丹花、石榴花、山鸡葵花、鹦鹉长寿花、山雀茶花、竹梅,边饰有香草、四季花、回纹等。

黑漆嵌螺钿《仲景行医图》鼓式盒是元明之际黑漆嵌螺器代表作。盒鼓式,平盖面,圈足。通体髹黑漆为地,以螺钿嵌纹饰。

盖面苍松映掩,祥云缭绕,医圣张仲景身穿官服乘牛车而至,4人作揖迎接,牧童牵牛旁观。盖、盒壁嵌乳钉纹各一道,上、下口缘饰缠枝莲纹。盒里髹朱漆,足圈内髹黑漆。此盒钿色艳丽,五彩斑斓,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工艺精湛。

明永乐漆器以剔红居多,也有少量的戗金漆和戗金彩漆,如红漆戗金八宝纹经文挟板。

永乐雕漆以盘、盒为主,兼有盖碗、盏托、尊、小瓶、踏凳等,器形变化较少。明永乐漆盘是一种圆形盘,浅式,圈足,盘表面为一整体,没有盘心与盘边之别,所装饰图案给人以整体感,这种造型的盘以装饰花卉为主。

另一种盘的造型为盘边呈葵瓣状或菱花状,8瓣、10瓣不等,盘内与盘边装饰的内容不同,盘内多以山水人物为主,而盘边多雕刻各种各样的花卉。

如剔黑山水人物方盘,直径26.6厘米、26.2厘米,方盘四边雕刻折枝花卉,正中心雕刻人物,形态自然;山石皴法细腻,结构严谨,色调明快,刀法锐利、纤细。

永乐雕漆装饰图案以花卉、山水、人物为主,图案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规范化。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圆盘、蔗段式盒、蒸饼式盒上。

其图案的处理手法为在盘内或盒面布满盛开的大朵花卉,四周枝繁叶茂,或衬托着含苞待放的小花蕾,花朵饱满,画面具有完美的整体感。

花朵以奇数布局,有3朵、5朵、7朵之分。3朵均匀分布,5朵、7朵者,以正中为一朵稍大型的花卉,四周均匀地摆设着四朵或六朵稍小的花卉,似众星捧月,突出主题。以花卉为题材的雕漆,花卉之下一般不刻锦纹,而以黄漆为地,黄衬红色,鲜明醒目。

永乐雕漆,花卉满布,留下的黄色地较小,有紧密之感。明永乐雕漆常用的花卉有牡丹、茶花、石榴、芙蓉、菊花、莲花等。

永乐时还出现了双层花卉的雕漆作品,即在漆盘内上下雕刻两层花卉,如剔红牡丹双层盘、剔红茶花双层盘,上下两层花纹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又互相映衬,章法有致,画面富丽,耐人寻味,充分反映了明永乐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

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葵瓣式盘、蔗段式盒上。其图案的处理手法为在盘内或盒面上雕刻人物故事,图案下衬托分别代表天、地、水的3种锦纹。

这3种锦纹与元代的处理手法相同,只是水纹的处理稍有变化。元代雕漆中的水纹有的似波浪滚滚,以弯曲的线条表现,仿佛水在不停地流动,而永乐时期的水纹基本固定为图案化的纹饰,以波折形线条表现。

在3种锦纹之上雕刻人物、亭阁。一般的布局为图案的左侧或右侧雕刻一座亭阁,以曲栏围出一定的空间,阁后置古松或垂柳,天上点缀流云朵朵,人物活动其间。

或携琴访友,或闲暇赏瀑,或高谈阔论,或五老相聚。多数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清净、悠闲的生活。人物比例的雕刻偏于高大,以突出人物的重要。

如剔红《携琴访友图》莲瓣式盘,高4.5厘米,口径45.6厘米。盘平底,八瓣莲花形边,随形圈足。盘心雕庭院景致,殿阁曲栏,长松浮云,院中二老相揖,一童携琴随后,殿内有人迎迓,此为《携琴访友图》。

盘内外壁黄素漆地,分瓣雕饰多种花卉。足内黄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6字款,中心又刻“甜食房”3字。

此盘造型如一朵盛开的大花,美观典雅。主题图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盘上髹漆厚重,雕刻精细,锦纹主次分明,一丝不苟,为明永乐朝官造雕漆之典型作品。

除了雕刻花卉、山水、人物图案,明永乐时期的装饰题材尚有孔雀牡丹、云龙纹、云凤纹、灵芝螭纹等题材。

如剔红祝寿图菱花式盘,口径34.8厘米,足径27厘米,高43厘米,木眙,作八瓣菱花形,圈足,下背雕红漆花纹。盘心开圆光,内松、桃、鹤、鹿、仙人祝寿图意。壁内外纹饰相同,每瓣雕素地宝相花两朵。足边饰回纹,底黑光漆。

永乐雕漆的底,一般以黄褐色、黑色居多。款识在底内缘处竖刻“大明永乐年制”针划款,字体秀气,笔道纤细,似行书。在雕漆底部刻有明确的年号款识,以明永乐为开端。

永乐雕漆在制造技法和工艺上具有鲜明的时期特征。这时的作品一般髹漆层次较厚,少则几十道,多则上百道,与文献记载的“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有明显的差异。继承了元代张成、杨茂的风格,精雕细刻,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细微之处处理得精细而又恰到好处。

例如,花纹枝叶的脉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雕刻方法来表现枝叶的正背,花筋叶脉被处理得细腻入微,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图案的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

如剔黑花鸟葵瓣式盘,口径31.3厘米,足径22.6厘米,高3.8厘米,葵口,圈足,盘内雕双鹊牡丹,壁背面雕香草纹。此盘雕工精细,图案凹凸有致,叶脉清晰,为明初期雕漆工艺中上乘之作。

明宣德皇帝在位10年,宣德漆器品种有剔红、戗金彩漆等品种。明宣德雕漆的造型,盘有圆、方、荷叶式、菱花形,盒有蔗段式、蒸饼式、两撞委角方盒,另外还有盏托等。

其装饰题材与明永乐时期基本相同,有花卉、云龙、云螭、山水、人物等。图案的处理出现了“开光”技巧。在盒盖上或盘内以莲瓣式、葵瓣式、圆形作为开光,开光内装饰一种纹饰,开光外装饰另一种纹饰。

开光一方面能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把两种不同的纹饰分隔开来,同时也可起到美化画面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在明、清漆器图案中常被运用。

如宣德剔红菊花纹圆盒,直径12.2厘米,盒为圆形,周身髹朱漆。盖面雕一簇9朵菊花纹,菊花盛开,枝叶茂盛,外壁雕菊花、牡丹及秋葵等花卉,内里与盒底髹深褐色漆,足内左侧边沿刀刻填金落“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圆盒髹漆深厚,雕刻圆润,刀法流畅,保存完美,为明代剔红器之精品,极为珍贵。

明宣德漆器的款识处理方法与明永乐时期截然不同,改明永乐针划款为明宣德楷书填金款,在底部左侧竖刻“大明宣德年制”。少数在盖上刻款。明宣德刀刻填金款成为明、清漆器款识处理的典范。

宣德以后,明漆器开始从简练、朴实、大方的风格向纤巧细腻转变。这个时期的漆器品种有剔红、剔黑、剔彩、戗金漆等。明中期漆器以云南、甘肃制作的地方漆器较为突出。

这一时期的作品造型较之早期单调、划一的特点有明显变化,出现了梅瓶、四方委角盒、八方形捧盒、提匣、笔筒、方盒、方盘、大型的长方匣、长方盒、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等。这说明漆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实用性和观赏性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明中期漆器的装饰图案更为丰富多彩。在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方面,较之明早期果园厂那种整朵大型花卉为主题的装饰图案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枝花卉及花鸟题材的增多,如鸳鸯荷花、喜鹊登梅、绶带牡丹、茶花小鸟、芦雁等。

如宣德剔彩檎双鹂大捧盒,高20厘米,盒径44厘米,是最早的剔彩漆器。盒呈圆形,上收成平顶,矮圈足。通体自下而上髹漆颜色为:红、黄、绿、红、黑、黄、绿、黑、黄、红、黄、绿、红共13层之多。

盒盖圆形开光,以红漆刻成斜方形锦纹为地,其上雕刻林檎树一株,黄鹂鸟两只,一在枝前,侧身昂首,一在枝下,回身欲下,两相呼应,林檎枝头,有花有果,另外刻蜻蜓、蝴蝶各一只,点缀其间。盒盖开光外与盒底邻近底足的一圈,雕刻有缠枝花果纹,由石榴、葡萄、樱桃组成。

盒盖与器的竖壁雕刻缠枝花卉有牡丹、茶花、栀子花、菊花等,四周花果纹均无锦纹作地,而是以黄漆为地,在盖面正上方长方形条上刀刻“大明宣德年制”填金楷书款。此器器型大而庄重;色彩丰富,斑斓绚丽;纹饰活泼,富于生命力,仿佛呼之欲出。

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则不拘于早期那种携琴访友、观瀑的题材,而以历史故事为主。例如,五老过关、牧牛、文会、渭水访贤、携友秋游、渔家乐、采药、滕王阁、雀屏中选、郭子仪故事、岳阳楼、八仙人物、婴戏等。

明中期漆器的雕刻风格有的保持了早期磨工圆润、藏锋清楚的特点,而有的作品则出现了锋棱不够圆熟的特征。这说明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作品兼而有之的风格变化。

此时,雕漆一般髹漆不厚,与早期那种髹漆层次厚、立体效果较好的风格略有不同。另一方面,无论是花卉题材或人物故事题材的作品均刻有锦纹,早期黄漆素地之上压花的做法几乎荡然无存,从而形成了锦上添花的表现手法。

云南也是明中期制作漆器的重要地区。云南漆器一般髹漆较薄,漆色暗,无光泽,构图紧密,有繁缛之感。其造型有扁圆形盒、圆盘、双耳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碗等。

云南漆器雕刻的图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图案中点缀有栩栩如生的螳螂、蜜蜂、游鱼、蚂蚱、蛇、蛙等多种小生物,还有象征长寿的盘肠、灵芝,象征幸福的孔雀牡丹和活泼可爱的双狮戏球,传说中的麒麟、翼龙、双螭、草尾龙等。这些图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经过明中期80多年的发展,到明世宗嘉靖时期,漆器工艺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就是官办作坊继续大量制作漆器,具有宫廷风格的漆器制作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明中期漆器风格经过近百年变化,从早期简练大方、圆润精致的风格演为崇尚纤巧华丽、繁缛细腻的新风格;漆器的使用范围扩大,出现了箱、柜、桌等新的漆器造型;漆器品种增加,除了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亦大量制作,漆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明嘉靖时期的漆器品种主要有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传世的明嘉靖漆器仍以剔红器居多。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以绿漆为锦地,其上雕红漆的作品。红绿两色醒目,对比强烈,起到了突出主题的效果。

嘉靖时期的雕漆基本上有两种风格:一种雕刻精细,刀法快利,锋棱虽显外露,但仍保持有明早期漆器那种圆润光滑的特征;另一种为雕刻不精,有粗糙之感,漆色亦不佳,不善藏锋,虽有磨工,但不圆润。

剔彩自明宣德时期出现以后,到了明嘉靖时期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局面,传世品较多。嘉靖剔彩主要以红、黄、绿三色交替,每色有相当的漆层。

器物表面呈现出红、黄、绿三色,一般是红花、绿叶。若双龙则以红、黄区分,以红色漆为龙鳍,以黄色为龙身,以绿色为龙发,似剪影式的效果;若凤纹则以红、黄、绿来表现其飞翅及长尾,3种颜色的变换,化为美丽的羽毛,多姿多彩;若表现童子,则以红、绿二色分饰衣、裤,以展现儿童的天真、活泼。

嘉靖时的剔彩的戗金彩漆造型有银锭式、梅花式、菊瓣式、方胜式等,制作工艺十分精致。以戗金为图案的轮廓线及叶脉纹理,在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等色漆,纹饰磨平后具有绘画般的效果。

有一种戗金彩漆,先以填漆做成锦纹地,再戗金花纹,做法费工费时,但却使器物有锦上添花之妙。还有一种特殊的戗金彩漆作品,其花纹之外既不是一色漆地,也不是锦纹地,而是密密麻麻的小圆圈纹,这种小圈纹被称为“攒犀”。

嘉靖时期器物的造型有所突破,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盘类器物除了圆盘居多,亦有仿明早期的葵瓣盘、明中期的委角方盘,同时出现了六瓣盘、梅花式盘、银锭式盘、茨茹式盘、荷叶式盘、菊瓣式盘以及由大小3个盘依次套叠的套盘。

这时,除了明早期的“蔗段式”和明中期的“捧盒”外,新出现了钵式盒、寿字盒、银锭式盒、方胜式盒、梅花式盒等。此外,还出现了瓜棱壶、柜、笔筒、小桌、八方斗、春字盒、把镜等新的造型。

明代漆器中刻有年款的以永乐、宣德、嘉靖、万历最多,也有少量的隆庆、崇祯款识。明嘉靖漆器的款识为刀刻填金楷书款,款识的位置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大明嘉靖年制”6字款有3种形式,即底部正中竖刻款、从右至左横刻款、竖两行刻款。

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明嘉靖时期漆器的装饰题材大都以长生不老、升仙、万寿为主题,如五老祝寿图、群仙祝寿图以及表现仙山楼阁的题材等。

尤其是出现了以文字组成的图案。例如,以松、竹、梅缠绕组成“福、禄、寿”3字;以“福”字为漆盘的装饰;雕3个寿桃,每桃上雕一字,组成“福、禄、寿”;以开光的形式,在器物上组成文字“皇图亿载,圣寿万年”和“乾坤清泰,万寿齐天”以及“万年长生”、“万年如意”、“万寿永年”等。

寿春图是这个时期典型的装饰题材,春字盒有剔红、剔彩两种,在盖面开光内雕聚宝盆,盆内装有盘肠、珊瑚枝、银锭、古钱、犀角、火珠等,盆中升起霞光万道,似熊熊火焰,火焰之上压一个“春”字,春字中圆形开光内雕老寿星。

如嘉靖剔红五老祝寿图圆盒,高12厘米,口径24.4厘米。盒圆形,平盖面。通体绿漆刻云纹锦地,朱漆雕花纹图案。

盖面饰松云山石,五仙人分持桃实、花杖、葫芦、卷轴、灵芝,从灵芝中升起一缕轻烟,向上蟠绕成草书“寿”字,为群仙祝寿之意。盖、器外壁分别雕云龙纹和海水云纹。足内正中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竖行6字款。

此盒雕刻精细,刀法快利,锋棱显露,人物表情生动,衣纹飘动流畅,艺术风格纤巧细腻,为明嘉靖朝雕漆的代表作品。

此外,寓意长寿的松树、仙鹤、灵芝、寿桃等也常常作为装饰题材,八卦图、麒麟、狮子、海马、大象、杂宝也是装饰题材的一部分。

与上述升仙、长生题材截然不同,还有少数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龙舟竞渡”、“货郎图”和“婴戏图”。龙纹仍然是这一时期漆器装饰的主要题材。

明嘉靖时期漆器的锦纹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变化,突破了明早期的3种锦纹形式,出现了“万字锦”、“勾云锦”等。有的雕刻出五六种锦纹,锦纹的比例较大,形成风格。

明万历时期漆器的生产制作较活跃,官办漆器作坊仍占据主要地位,漆器品种日渐丰富。除了剔红、剔彩、戗金彩漆仍继续制作,还出现了剔黄、描金漆、填漆等新的漆器品种,使漆器装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明万历雕漆有剔红、剔彩、剔黄3个品种,在造型、图案、款识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时期的风格与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仍以盘、盒为主,兼有小柜、炉、花觚、瓶、笔筒等,并出现了长方委角盒这一新的造型。

在装饰图案方面,嘉靖时期追求升仙、长寿的题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双龙、龙凤、祥云、海水江崖为主题的图案,并出现了祈求吉祥、太平的吉祥图案,也有少数表现人物、花鸟的题材,如剔彩《晏子使楚》漆盘、剔彩花鸟纹盒等。

对锦纹的处理也较为独特,比例紧凑,细密整齐,明万历前后均无此特征。

在漆器品种方面,以剔红、剔彩最多,且出现了少量的剔黄作品。描金是漆器制作工艺中的一个品种。

描金彩漆是“描金”加上“描彩漆”的做法,使一器具备两种漆工艺,画面绚丽多彩,富于装饰趣味。明万历时期的描金彩漆作品有圆盒、长方形墨盒,均以红漆为地描饰花纹。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大圆盒是其代表作。

明晚期雕漆的制作以宫廷制作为主,兼有民间制品。明晚期雕漆以长方盒、高足碗、小碗居多。明晚期剔犀漆器有黑面、朱面两种,器形有小圆盒、两层盒、圆盘、花形盘、盏托、执壶等。

明代嵌螺钿工艺仍继续使用。明晚期出现了一位镶嵌工艺名家江千里,系明末扬州人,以制螺钿漆器出名。当时曾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说。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晚期“新安剔红”以什么为代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