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科研人员通过保护区内的摄像机,捕捉到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区域迁徙产仔的藏羚羊陆续结束产仔,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的画面。
据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约40只雌性藏羚羊带领幼仔陆续通过青藏公路3002公里处和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
据了解,当地保护区巡山队员已开展辖区巡逻,如发现有藏羚羊群试图穿越公路,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临时交通管制,让羊群安全通过野生动物通道。
扩展资料
藏羚羊简介:
藏羚羊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由于盗猎以及环境恶化等原因,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此前一度处于濒临灭绝危险的边缘。现在,藏羚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NT)。
参考资料来源:前瞻网-珍稀!40只藏羚羊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被拍到 游荡在青藏高原上的精灵
藏羚羊的迁徙方式
可可西里美丽、神秘,荒无人烟,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可可西里既有充沛的水域,又毗邻昆仑山脉,冰川、湖泊、草甸与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构成一幅雄壮的自然画卷。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而健壮,动作敏捷而矫健。分布于以羌塘为中心青藏高原地区,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
每年夏天,整个青藏高原的雌性藏羚羊都会从不同的地区,长途跋涉迁徙到可可西里的卓乃湖与太阳湖产仔。
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是生命的禁区,雌性藏羚羊为何要千里迢迢去卓乃湖、太阳湖产仔?又是如何克服恶劣环境,如何逃避天敌的追捕呢?
藏羚羊是牛科、羚羊亚科、藏羚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型健壮,体长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
雄性的体型普遍比雌性大,最显著的区别是,雄性藏羚羊头上顶着一对又长又直的角,长约60厘米,角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乌黑发亮。
由于两只角长得匀称,垂直向上,从侧面看去,重合在一起,仿佛只有一只角。因此,藏羚羊又被称为独角兽、一角兽、长角羊。
雄兽的吻部粗壮多毛,上唇宽厚,面部是黑色的,仿佛戴着黑色的面具,使它显得威武雄壮。雌性藏羚羊没有角,相对来说长相显得更温顺些。
它们身上都覆盖着厚密的绒毛,淡黄褐色中有一些粉红色,腹部则是白色的。雄兽的面部和四肢为黑褐色。
有了这一身厚实的绒毛,就像穿了一件保暖御寒的羽绒服。尽管常年生活在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也丝毫不受影响。
藏羚羊的尾巴很短,鼠鼷部有两个对称的皮囊状鼠鼷腺,腺体发达,会分泌出黄褐色的分泌物。分泌物带有独特的香味,闻一闻气味就知道是藏羚羊。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高原上气候恶劣,变化无常,除了需要厚实的皮毛御寒之外,还具备哪些生存技能?
其实,氧气稀薄是在高原生存第一要克服的问题。据人民网报道,经科学研究员解剖发现,藏羚羊的心脏很大,占自身体重的3%以上,血液中红血球含量高,携氧量比平原上的动物大得多。
别看它们憨头憨脑,鼻子大,鼻腔宽,其实鼻子里还藏着在它们在高原生存必备的“秘密武器”。鼻孔内有1个小囊,这也是帮助它们呼吸的重要构造。
正是因为藏羚羊的心脏大,血液中红血球含量高,鼻孔里有1个小囊,才能在高原上自由奔跑。
哪怕跑得再快,也不会出现气短。即便是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藏羚羊仍然能每小时70-80千米的速度奔跑。
长期的自然选择,高原恶劣环境的锤炼,造就了藏羚羊这样的特色物种,集优良基因于一身。
藏羚羊总是在清晨与傍晚时分去觅食,北京科普之窗网介绍,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苔藓、针茅草、地衣等植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但是,高山荒漠植被稀少,有的地方被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半年。藏羚羊不挑吃,但是在食物较匮乏的冬春季节,不得不延长觅食时间,即便在中午休息时间,也要四处找吃的。
藏羚羊天性机警,即便在休憩时,也不会放松警惕。它们会选择在湖边的低凹处休息,也常常会在平坦的地方挖一个小浅坑,将自己藏在土坑里,露出头部在地平线以上。
挖坑隐藏自己的方法,不仅能隐蔽自己,还能躲避风沙,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天敌。
藏羚羊的天敌有狼、棕熊,研究人员在狼与棕熊的粪便中,都曾发现了藏羚羊的成分。另外,还曾发现过猞猁与雪豹捕食藏羚羊的情况。
根据科学家观察,藏羚羊在活动时,一听到异常的风吹草动,就会撒腿跑得远远的。四肢强健,蹄子侧扁而尖,奔跑时不仅速度快,而且身姿雄健优美。
为了躲避天敌,藏羚羊选择群居,抱团取暖。平时三五成群活动,或者组成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如果遇到危险,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会有秩序地列队逃跑。
不过,如果狼突击围攻,距离逼近时,藏羚羊不会贸然奔跑。而是聚在一起,低着头,以长角为武器与狼对峙,让狼无从下手。
藏羚羊不仅拥有独特的身体构造,还有独特的生活习性。然而,在藏羚羊身上,最神秘最独特的莫过于繁衍后代这件事了。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卫东说,先后6次追随保护区内藏羚羊的行踪,完成了藏羚羊在这一地区繁殖种群结构的研究。
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到了交配期,雌雄藏羚羊开始合群。动物学家苏建平博士说:“雄性藏羚羊的面孔变黑,表明它的发情与交配期越来越近了。”
雄性藏羚羊“变脸”,面孔和四肢变得越来越黑,是因为雄性激素调节的结果。这时,雄性藏羚羊的性情也与平时不同,它们会变得更凶猛,处于兴奋的状态。
为了争夺配偶权,雄性藏羚羊往往会进行激烈的争斗,以“比武招亲”的霸气方式,俘获雌性藏羚羊。
雄性藏羚羊会以利剑般的长角去战斗,两角撞击时,发出响亮的声音。有时候还会趁对方不备,从背后以角去挑对方。
激烈的战斗过后,一头雄性藏羚羊会得到几只至十几只雌羊的青睐,所以在高原上常常出现,一头公羊追逐着十几头母羊的现象。
这时的雄性藏羚羊紧张又忙碌,既要把个别逃跑的母羊追回,又要防止别的公羊来抢“老婆”。
它们不会马上进行交配,而是有一个培养感情的过程。雄性藏羚羊会通过吐舌头、追逐等方式,向雌性藏羚羊示爱,然后开始交配。
整个交配期,雄性藏羚羊很少吃东西,却要消耗大量体能。交配后,开始悠闲吃草补充能量,它们的黑面孔会逐渐变淡,还会变得消瘦。
“抢亲”大战是残酷的,有的甚至会因为战斗而亡,有的受伤退场后,还有可能落入天敌口中。这是自然生存的法则,同时也是藏羚羊保持物种优良基因的方式,优秀的个体才能繁衍出优秀的后代。
交配结束后,第二年4月,雄雌分群,雄藏羚羊又开始四处游荡的生活,不参与照顾母羊与幼崽的任务,也不与雌性一起迁徙。
怀孕的雌性藏羚羊会集成大群,甚至多达上万只,进行大规模迁徙,跨越千里,只为去生娃。
藏羚羊生存地区东西相距1600千米,从2003年开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吴晓民团队,利用现代卫星定位系统,对藏羚羊的迁徙路线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迁徙规律。
吴晓民团队将藏羚羊分为四大地理种群,分别是西藏羌塘群、青海三江源、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藏羚羊种群于5月-6月长途跋涉,跨越数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的路程,到达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生娃。
6-7月产仔后,母羊会领着幼崽,经历7-8月的旅程,返回越冬地,完成一次生命的迁徙。研究表明,藏羚羊回到的种群,不一定是它先前所在的种群。
藏羚羊迁徙过程中,即便被公路阻隔,也不会轻易改变 历史 路线。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说,藏羚羊已经适应了青藏铁路动物通道, 历史 上的固定迁徙路线没有改变。
在自然界,季节性迁徙的动物有很多,例如角马大迁徙、驯鹿大迁徙。别的动物都是受气候的影响,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但是母藏羚羊却是纯粹为了生娃,而进行迁徙。藏羚羊为什么一定要迁徙到可可西里产羔呢?
有人认为,卓乃湖食物丰富,天敌少;也有人认为,卓乃湖水中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利于藏羚羊母子存活。但目前还未有确切的科学解释。
雌藏羚羊千里迢迢赶去“生娃”,在卓乃湖等产羔地生产,分娩时雌性藏羚羊会轻柔地甩动或走动,让小羊羔尽快出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
小羊羔出生10分钟后,摇摇晃晃站起来,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慢悠悠地行走了。母羊会温柔地为小羊羔舔毛,让它毛发尽快变干。
小藏羚羊额大而突,嘴短而钝厚,眼睛大而圆,耳朵又宽又大,憨态可掬,呆萌可爱。
初生的小羊羔毛发是紫褐色的,与卓乃湖畔土地的颜色相近,是一种保护色,易于隐藏自身。
如果发现有天敌,母羊会示意小羊羔趴在地上,与土地融为一体,不会轻易发现。而母羊则会往相反的方向逃跑,吸引天敌的注意,直到摆脱危险,再回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过了几天,小羊羔慢慢长大,可以随着母羊奔跑了。母羊就会带着小羊羔迁徙返程。雌性藏羚羊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将迁徙这一行为代代相传。
藏羚羊在青藏高原上生存,克服了高寒缺氧的环境,学会了躲避天敌的技能,跨越千里繁衍后代,其顽强的生存意志值得人类学习。
可可西里迎来今年首批藏羚羊迁徙,这个场面有多壮观?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此前我国对藏羚羊的保护不周,出现了大量被虐杀的情况。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过《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内容讲述的是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的故事,目前藏羚羊已也被列为濒危物种。每到5-6月份的时候,藏羚羊就会大规模迁徙。
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前往卓乃湖迁徙。其中,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是目前藏羚羊迁徙主要通道。
为确保藏羚羊顺利迁徙,可可西里管理处工作人员会持续开展辖区巡逻和视频监控监测,如发现有藏羚羊群试图要穿越公路,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交通管制,让羊群安全通过野生动物通道,保证其在迁徙途中不受人类干扰。
1.迁徙方式一:从楚玛尔河大桥至五道梁区间穿过青藏公路和铁路,到达卓乃湖东南岸;
2.迁徙方式二:从羌塘到卓乃湖;
3.迁徙方式三:从阿尔金山地区,途经鲸鱼湖到达卓乃湖的西岸。
近日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动物通道,想可可西里卓乃湖迁徙,准备在那里繁殖后代。每年的这个时候,青海西藏和新疆三个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的数万只藏羚羊都会进行迁徙,场面非常的壮观,不亚于东非大草原的万兽迁徙的场景。藏羚羊,角马和驯鹿的迁徙是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动物迁徙。到了7月份藏羚羊会在这里产下幼崽后,藏羚羊母亲就会离开小羊,重新开始迁徙之路,不过它们不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种群。藏羚羊每年的迁徙距离高达1000公里。
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的集中繁殖地之一,可可西里是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这里的湖水的周围清澈水草肥美,非常有助于羊羔的生长,而且这里天敌相对比较少,藏羚羊还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每年的夏季生活在三江源保护区,羌塘保护区和阿尔金山保护区的藏羚羊会来到这里。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5500米以下的草原地区,能够适应高寒的气候,它们喜欢在有水源附近的草原生活。它们有着迁徙的特性,除了会迁徙到卓乃湖繁殖外,它们还会迁徙到可可西里湖,乌兰乌拉湖繁盛后代。目前藏羚羊只分布在青藏高原区,其它地区已经灭绝。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对高原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经过全世界多个国家参与保护藏羚羊,目前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20万只,随着藏羚羊数量的增加,高原地区的其它野生动物的数量同样也早增加,比如雪豹,金钱豹,草原狼,熊等大型掠食者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藏羚羊为了繁殖自己的后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办法。
以上就是关于藏羚羊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是怎么回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