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知识:学习马术前,需要了解的马具与装备知识有哪些?

   2022-07-09 21:15:11 网络640
核心提示: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的是,马术运动除了骑手应该有本身的马术服装和维护装备,马匹也应该有特定的装备。学习马术前,需要了解的马具与装备知识有哪些?马鞍马鞍应该说是马术中特别重要的马具之一,马鞍其实称得上是艺术品,大多都是由优质的牛皮制造而成,其可依

马术知识:学习马术前,需要了解的马具与装备知识有哪些?

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的是,马术运动除了骑手应该有本身的马术服装和维护装备,马匹也应该有特定的装备。学习马术前,需要了解的马具与装备知识有哪些?

马鞍

马鞍应该说是马术中特别重要的马具之一,马鞍其实称得上是艺术品,大多都是由优质的牛皮制造而成,其可依据功能的不同而分红很多的类型,包括赛鞍、归纳鞍、西部鞍等等,而大多的马术骑乘多会选用归纳鞍。马鞍基本由骨架和鞍骨两部分组合而成,大家能够依据骑手的身高以及体重来挑选适宜的马鞍,让我们骑乘的更加舒适。

鞍垫

骑手骑在马背上时,其体重加上马鞍的重量对马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鞍垫放在马鞍与汗垫之间,能够平均分配这重量到整个马背,降低骑乘时对马背的冲击,不让马背受伤。基本是用羊毛做的,也有许多用泡棉或是硅胶做的,羊毛的效果更加的好。

马蹬及蹬带

现在的马蹬基本依据需求挑选不同的原料,大多原料有超轻原料和钢原料,而蹬带则首要是超纤和皮质两种,除却儿童蹬,现在市面上的马蹬尺度大多一致,所以大家在马术培训的过程中,建议依据学者的年纪和身形,来挑选是否选用儿童蹬,建议适时调整马蹬的长度。

马术服装

骑马有些开支是必需的,就像是一条由弹力面料制成的柔软长裤或马裤、一件不会阻止你举动的舒适衬衫或运动衣、一双马靴、一对护腿以及一副马术手套。要记得佩戴头盔,头盔应该配有能在下巴处固定的三点式系带,如此你在骑乘的时分头盔才会稳定。当你开始在场所外骑马以及跳跃障碍时,一定要穿戴马术护甲。

关于马鞍马镫等(高分悬赏)

马鞍是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在所有的马具中,马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件马具,好的马鞍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根据不同的马术项目及用途,现代马鞍分为综合鞍、比赛鞍、障碍鞍、盛装舞步鞍和西部鞍(牛仔鞍)等。

马鞍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鞍桥:是用干柳木或榆木的根节部分制成,美观耐用。

2、鞍垫;一般是用牛皮制成。

3、座垫;是用织物制成。

4、肚带;是用皮质或棉麻材质制成。

5、马镫;一般用金属或皮质制成。还有其它木制、玉石、金属装饰等物品。

马鞍的分类:

一、英式鞍,包括舞步鞍、综合鞍、障碍鞍等。

二、西部鞍,包括绕桶鞍、套牛鞍、截牛鞍、驾驭鞍、牧场鞍、长途鞍、奖品鞍等。

三、其它民族的马鞍如哈萨克马鞍、蒙古鞍、墨西哥鞍、阿拉伯鞍,澳洲鞍、印地安马鞍等。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最多不过五六千骑。直至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才为赵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这是军事史上一项伟大的变革。此后,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发展骑兵。

但是,在当时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在公元前亚历山大率军东征,横扫中亚大地时,他的将士们的双腿是在马腹的两边空荡荡地悬垂着,没有任何支撑。他们靠着大腿的力量,用力夹住猛烈颠跛的马以保持自身的稳定。这种艰辛可以料想。而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的区域,出土地点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1965年,考古人员在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北燕是慕容鲜卑所创建的王朝,当时在东北地区与高句丽互相争夺地盘,双方都很重视发展骑兵。由于慕容鲜卑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关系更为密切,便率先发明了马镫,从而使其骑兵的战斗力猛增。

1965年至1970年,南京象山发掘了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马镫的较早实例。

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

[编辑本段]欧洲最早的马镫

欧洲最早的马镫,出土于公元6世纪的匈牙利阿瓦尔人的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为主。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柔然人的重点活动地区是阴山以北的草原,与鲜卑人及北魏王朝发生多次战争被打败之后,柔然人于6世纪沿欧亚草原之路西迁到匈牙利定居。因此,有些西方考古学者认为:是柔然人从中国北方把马镫传播到欧洲,甚至认为阿瓦尔人的马镫就是中国传统的直柄横穿金属马镫,或者有中国工匠直接参与到为阿瓦尔人制做马镫上来。因此,马镫被称为“中国靴子”。

通过上述考证与论述,可以确认:最早的马镫发现于公元3—4世纪鲜卑人活动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世界的一项伟大贡献。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发明的马镫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8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事实上,欧洲人是踩着中国人的马镫进入了骑士时代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中国有据可考的马镫,出现在北魏时期,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其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公元4世纪也已出现了马镫。总之,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源头。其后,马镫也被高句丽人掌握和改造,用木芯包铁镫代替了北燕的木芯包铜镫。

马镫的发明几乎可以和轮子的发明相提并论。有了它,骑兵可以更轻松的在马上做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马镫的历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最早是用皮革制成的。马镫有银、铜、铁鎏银、铁等不同的材质。它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是为了帮助骑士上马而发明的。

中国最初的马镫只有单独的一个,垂系马鞍的革带也很短。骑士上马之后,马镫就没有实际用途了。古人在原始马镫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制作出真正的马镫,就是现在的双马镫。马镫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骑乘用马具的完备,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军事上,它使骑兵上下马迅速,人骑在马上不易坠地,控制战马更加自如,马镫解放了骑兵的双手,增加了战斗力。在日常生活中,马镫使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甚至妇女都可以稳稳的骑在马上。骑马的姿势也更加潇洒大方。

[编辑本段]考古类型学分析

为了使研究尽量客观,我们尽可能地搜集经科学发掘或有准确出土地点的马镫,并参考相关的雕塑和壁画,一共选取了188件标本,绝大部分为实物马镫。由于个别地区实物标本贫乏,所以我们还选择了一些雕塑和壁画中的马镫作为补充资料。我们选取的标本年代主要集中在4世纪-9世纪。10世纪以后,马镫样式趋于统一,仅选取了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标本,以说明马镫发展演变的完整过程。

尽管马销样式繁多,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马镫的区别主要在于悬系部分。依据悬系部分的特征,种类繁多的马镫可以归类为四个类型,即直柄横穿型马镫、壶镫、T形柄金属马镫和8字形马镫。这四个类型既相互关联,又各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A型 直柄横穿型马镫,总体特征为直柄,柄上有一横穿。该型马镫演变趋势为横柄越来越短,踏板越来越宽;镫环形状虽然也有不同,但不像镫柄和踏板那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作为分式的主要依据。根据镫柄和踏板的变化,A型马镫可分以下八式:

AI式:木芯长直柄马镫。镫柄为长条状,其长度与马镫通高之比约为二分之一,柄上部有穿,柄根部渐窄;马镫通体厚度相同,踏板略微向上凸起。此式马镫质地为木芯,三面包铜片或外包皮革。

AI式马镫在3世纪中叶~4世纪中叶出现于辽宁朝阳地区,均出于鲜卑人墓葬中。

AII式: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镫柄较I式变短,为短粗的条状,其长度与马镫通高之比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一,柄上部有一长方形横穿,柄根部略窄于上部。踏板微凸,其宽度与马镫通体厚度基本相同或略宽。

AII式马镫质地为木芯,四面包铜片(通常鎏金)或铁片。AII式马镫4世纪开始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5~6世纪流行于朝鲜半岛和日本。

AIII式:长直柄金属镫。镫柄为长条状,柄端带横穿的部分加宽,呈横置的长方形或方形。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有的踏板上还带有小突起。

AIII式马镫最早的标本见于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固原县文物工作站, 1984: ),年代为484~486年(孙机,1996:122)。但是这种长直柄金属镫在我国流行时间不长,迅速为新式样马镫所代替;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则一直沿用到7世纪。

AIV式:窄踏板直柄金属镫。镫柄大大缩短,其与横环连接的部分成短柱状,形似柄颈,从而使柄部看起来很像镫环上扁形的“耳”(苏联学者称为“带薄片耳”型镫),镫柄为圭首形或方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踏板一般都较为平直或略微向下弧,其宽度大于马镫通体厚度,但不像后来的金属镫那样踏板中间有一道突起的脊)。

AIV式马镫质地为金属,以铁制为多,亦有铜制。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AIV式马横标本是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明器铁马镫,年代为569年。AIV式马镫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传遍欧亚大陆各地。

AV式:马蹄形镫环直柄金属镫。银柄圭首形或方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镫环为马蹄形,踏板宽大,中间有一道横脊,两边略微下卷。

AV式马镫均为金属质地,一般为青铜制。目前所见AV式马横标本均有豪华装饰,采用鎏金、包银或错金银工艺,制作极其精美,其中或有等级之分。这种马镫数量不多,只在内蒙古、陕西和俄罗斯米努辛斯克盆地发现了少数几例。

AVI式:宽踏板直柄金属镫。镫柄以方形为主,亦有圭首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踏板宽大,微微下弧,中间有一道横脊,两边下卷,有的踏板上还有接孔AVI式马镫以铁制为主,亦有铜制。AVI式马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整个欧亚大陆。

AVII式:镫柄进一步缩短,柄颈退化;穿变得宽大,其位置与镫环极为接近:一般位于紧接镫环上端处或在镫柄与镫环之间。欧洲维京人墓葬( 9-11世纪)中出现一种马镫:长镫环,镫环上端为宽大的穿,有的穿上还带攀。维京人的马镫基本上与AVI式马镫相同。AVII式马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欧亚大陆。

AVIII式:镫柄退化,仅存镫环,镫环梁部有穿。

AVIII式马镫是10世纪金属马镫的典型代表,后来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马镫的主流。

B型 壶镫。 直柄,柄上端有穿,整个马镫形似圆壶,将足前部包住。壶镫是一种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马镫,目前只见于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壶镫制作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做出镫架,再把镫环前部的镫架包上皮革;另一种是用木头旋制出壶形镫。后一种马镫出现较晚,始见于7世纪。依据壶镫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将其分两个亚型。

春秋网http://bbs.cqzg.cnBa型:镫架包皮革壶镫,变化趋势与直柄横穿型马镫相似。据镫柄和踏板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式。

BaI式:长直柄,柄上端有穿,形似AII式马镫镫环前套上皮囊(表一,31)。BaI式马镫镫架为木芯包金属。无论从形制还是从材质,都表明BaI式马镫与AII式马镫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可以说,BaI式马镫是All式马镫本地化的产物。

BaII式:长直柄,穿位于镫柄上端,踏板呈半月形(表一,34)。BaII式壶镫在6世纪采用木芯包金属雕架,6世纪末逐渐为金属镫架取代。

BaIII式:镫柄大大缩短,形成一个柄颈,将宽大的穿连接在雕环上,踏板呈半月形,镫架为金属制。

Bb型:木旋壶镫,用木头旋制而成,其形制与BaII式壶镫相同,但材质不同(表一,36)。流行于7世纪。

C型 T形柄金属马镫。带有T字形短直柄,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这种金属镫的T字形短直柄可能是直柄横穿型马镫的一种变体,因技术或其它原因无法做出穿部,而采用直柄上加横杠的工艺来代替。

春秋网http://bbs.cqzg.cnC型马镫仅见两件标本,均为铁制。一件发现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库德尔格,另一件发现于我国新疆克尔木齐。库德尔格墓葬年代为6-7世纪。克尔木齐那件马镫最初被认为是战国至汉代遗物(新疆社科院考古所,1983:图166)。从形制上看,这件马镫的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除了镫柄略有不同外,与郑仁泰墓、独孤思贞墓所出马镫非常接近,年代应在6—7世纪。最近出版的《新疆古迹大观》已正确将其断为唐代之物(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年:340)。

D型 8字形马镫。整个马镫的形状如同阿拉伯数字8,上面弯曲出的小圈为控系用的圈鼻,下面为销环。D型马镫均为金属质地,一般为铁制。该型马镫可分为两个亚型。

Da型:马镫的镫鼻与横环连接部分不交叉,大多在镫环上方形成一个圆形或扁圆形的小圈鼻。这种类型的马镫亦有早晚之别,早晚变化主要体现在颈部的有无和踏板的宽窄,可分两式。

DaI式:长颈8字形马镫。镫鼻与错环之间采用长颈,形制上明显模仿直柄横穿型马镫,踏板略宽于马镫通体厚度。

DaII式:无颈8字形马镫。镫鼻与雕环之间无颈,踏板定于马镫通体厚度,有越来越加宽的趋势,晚期或带装饰。

Db型:镫环与横鼻连接部分采用卷曲工艺,镫鼻呈圆形或三角形。

8字形马镫起源于南西伯利亚,始见于6-7世纪,后来传人中亚和欧洲广大地区。这种马镫似乎从未向东方传播,中国境内、朝鲜半岛和日本至今尚未发现。8字形马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采用西方传统的锻造工艺制作。而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通常采用东方传统的铸造制作。8字形马镫的早期形式明显模仿直柄横穿型马镫。由于长直柄型马镫不适合用锻造工艺制作,长颈8字形马镫后来迅速被无颈8字形马镫取代。

据以上讨论,马镫源于中国东北鲜卑墓出上的木芯长直柄马镫。5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的金属马镫是在木芯长直柄马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对欧亚大陆军事变革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金属马镫。直柄横穿型马镫和海东的壶镫以及南西伯利亚的8字形马镫均有渊源关系,后两种类型的马镫是在直柄横穿型马镫影响下,结合当地制作工艺特色发展起来的。

马鞍 一般使牛皮包裹三合板木架,而后用钢板做为骨架

对于这一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在考古中发现西汉马鞍和两汉马镫的实物和雕塑、绘画等方面的证据,传统观点是这样认为的:“西汉时,马鞍、马镫仍未出现,多少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⑴、“……(西汉)但马镫仍未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⑵ 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及本文所说的“马鞍”并非指其广义上所含概的所有用于隔开人体和马背的物体,而是指其狭义,即两端上翘的“高桥马鞍”。那么事实真的如上面所说吗?这里就要对此进行一下粗浅的讨论

第一个革新(这只是一般性的看法,但其实际的发明顺序不一定是这样)是高桥马鞍的出现,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第二个则是马镫的使用,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西方学者这样评论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携带的新装备:“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匈奴人独特的马鞍引起了罗马人的惊奇。他们的马鞍不像罗马人的那样由裹住马肚子的皮革制成,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相反,罗马人笨拙的骑术使不少骑手经常在战斗中失去平衡,而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除了马鞍,匈奴人还从亚洲带来了一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马镫。为了防止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人们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这样,脚就有了可踏的地方。……尽管当时这种马镫还不完善,但它给骑手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由于有了木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⑶ 鞍镫的引进,在欧洲来讲是一件大事,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⑷“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⑸ 由此可见其重要的程度。

台风马鞍

“马鞍”也是一种台风的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命名。该台风的序号为9-4,英文名Ma-on,中文名马鞍,名字来源于中国香港,其意义为山峰名

以上就是关于马术知识:学习马术前,需要了解的马具与装备知识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