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炮7”号空间站的修复是如何进行的?

   2022-11-25 03:53:51 网络520
核心提示:当“联盟T13”号飞船接近“礼炮7”号时,专家们在地面测控中心的显示屏上看到两个同轴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相互不平行,大约成70°~90°的交角。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定向系统不能工作,同时也表明电源系统可能降能工作着,也可能已完全不工作。“联盟T1

“礼炮7”号空间站的修复是如何进行的?

当“联盟T13”号飞船接近“礼炮7”号时,专家们在地面测控中心的显示屏上看到两个同轴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相互不平行,大约成70°~90°的交角。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定向系统不能工作,同时也表明电源系统可能降能工作着,也可能已完全不工作。

“联盟T13”飞船和“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之后,证明了这个判断是对的,电源系统确实不再工作。由于电源系统不能供电,空间站及其设备都已冻结——因为仪器、组合单元和机械不能在0摄氏度以下工作。很显然,气体成分支持和控制系统也不能工作。航天员不知道不带气体面具是否能够进入空间站,因为有可能是由火造成损坏而使站内无空气。在检查飞船和航天站之间的密封紧贴性时,航天员在“礼炮7”号的对接舱打开了空气锁并使对接舱和运输飞船之间的压力相等。在他们进入“礼炮7”号空间站的工作舱之前,弗拉基米尔·捷尼贝可夫和维克多·塞维尼克打开压力均衡阀并取空气样品。空间站的气体成分分析显示,它没有含有害杂质和有毒物质。确信这点之后,航天员打开盖并进入空间站工作舱。舱内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

在对接舱,弗拉基米尔·捷尼贝可夫检查其中一个插座的电压,结果是零,最坏的情况已被证实。在工作舱,航天员试图从控制台送出一些命令,毫无反应。看一眼缓冲电池的电荷指示器,表明主电池的电完全放光了。

发生了什么事?空间站的技术状况如何?还可能在里面工作吗?这一连串的疑问摆在两位航天员的面前。除非空气能净化,否则在空间站内工作一天之后的二氧化碳浓度会达到危险的程度。空气再生系统由于没有电源而不能工作。但是除非乘员立即开始工作,否则他们不会发现故障并把它们排除。他们采用来自地球的建议,安装了一个临时通风系统,并接通第一个空气再生器。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有可能修好电源系统吗?开头,专家相信,如果电池坏了,不可能修好系统,但是寻找一种办法使空间站重新工作是首要的。

电源系统母线内没有电流,太阳能电池在光线一面时也是一样。这表明后者和缓冲电池不连着。因此,必须首先将太阳能电池和电源系统母线连接起来,以便对缓冲器电池再充电,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激活遥控开关线圈(自动、非人工)。航天员不可将它连接运输飞船的电源,因为空间站的电路可能有故障,有可能会因此而毁坏飞船的电源系统,其结果就不可能回地球了。

工作人员最后拟定了一个复杂的、使电源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的修理程序。

根据地面测控中心的提议,航天员从电源系统母线上取下化学电池,找出故障电池并从线路中移去。幸运的是,8个电池只有2个是坏的。航天员希望把剩下的电池直接连接太阳能电池,以便对它们进行充电。根据地面的指示,航天员用电缆于1985年6月10日开始对第一节电池充电。运输飞船的高度控制系统定向空间站,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得到最好的照明,并对化学电池充电。经过了若干小时,第一组已部分充上了电,它连接着电源系统母线。于是航天员接通遥控系统。地面测控中心这时已能评估空间站系统和组合的一般状况以及温度,但是空间站还在继续“取暖”。第一组电池充好后,其余电池组同时充电。接着航天员终于找到了电源系统停止工作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缓冲化学电池一旦充好电后,传感器就切断太阳能电池。但传感器出了毛病,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切断了所有电池,并阻止它们今后再充电。每次空间站围绕地球飞行时,程序定时器发出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指令。但是在关键时刻,传感器把它们切断了,缓冲化学电池的电能马上耗尽。由于电池不工作,空间站上所有仪器和设备也停止了工作,空间站内温度也就降到0摄氏度以下。

如果当时有航天员在场,或者和地面无线电联系不中断,出了故障的传感器会被更换,或者用无线电信号断开传感器;地面测控中心曾不仅担心电源系统,而且也担心在仪表、组合以及机械中的温度会接近零摄氏度或甚至低于零摄氏度,因此水会冻结,水供系统会停止运转。

专家们估计,可能需要若干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来加温。空间运输飞船只有一个有限的给水系统,能维持其乘员8天之用。考虑到“礼炮7”号站上有两小箱冻水以及一些在紧急时刻航天员可以使用的水,假使航天员把水的消费减到最低限度,水供也只能坚持到1985年6月21日,至多6月23日。

缓冲电池充好电后,弗拉基米尔·捷尼贝可夫和维克多·塞维尼克修复了电子线路。电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定向系统、热调节和遥测系统又重新开始工作。接着,开关打在照明位置,温度上升。到1985年6月16日,水供系统中的冰融化了,所以可以从中取水,危机终于克服。

给空间站加温必须谨慎进行。由于大气中已冷却的蒸汽已经集中和冻结在空间站的墙上,航天员不能打开恒温控制线路,否则冻在墙上的湿气会蒸发并凝结在冷的仪器、设备零件和连接器上,引起它们的故障。因此,航天员首先加温空气、仪器和其他设备,然后才打开恒温控制线路。

1985年6月13日,航天员检查高度控制系统、交会设备和推进系统,除非这些单元能正常地自动工作,才能完成交会、对接。否则以后要来的货运飞船不能和空间站对接。测试完之后,测控中心发射了一个“进步”号货运飞船。1985年6月23日黎明,“进步24”号货运飞船成功地自动对接在“礼炮7”号空间站的第二个对接舱口上。该飞船送去了新的一套缓冲化学电池、供给用水、燃料和为下一步载人飞行需要的重要仪器和设备。在地面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航天员又进行了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实验计划。

修复后的“礼炮7”号空间站,又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和平”号空间站入轨后,通过运输飞船的太空穿梭飞行,将仪器设备从“礼炮7”号转运到新一代的“和平”号空间站后,“礼炮7”号航天站就停止使用。

如果空间站发生了泄露该怎么做?

空间维修是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不断扩大、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勤务活动。

空间维修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航天员对所乘航天器本身进行维修,包括排除故障、更新技术设备等内容;另一类是对其他航天器,如各种卫星的维修。40多年来的航天实践证明,空间维修是载人航天飞行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并有着广泛的前景。

空间维修的作用在于:

第一,保证载人航天任务和计划的完成。载人航天器的结构和内部设备极其复杂,在实际的航天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其中一些故障发生后直接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甚至危及航天乘员的生命。通过维修可以挽救一些濒临失败的飞行。

第二,可以修复空间的失效卫星。国外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58年~1970年间总计发生了1230起卫星技术故障,大约有45%是可以修复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利用航天飞机曾修复了若干已失效的卫星。

第三,可以延长航天器的寿命。一般说来,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寿命比航天器的结构及生命保障系统的寿命低。就是说,有效载荷工作寿命结束后,航天器的结构及生命保障系统可能还是完好的,有继续工作的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的成本费用又占绝大部分,专家们估计在75%左右。如果通过更换有效载荷、补充保持航天器轨道所需燃料和更新技术设备等方式,可以延长航天器的寿命和作用,这在经济和效益上是很合算的。例如,曾经在空间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及其各专业科学模舱,不断得到地面燃料的补充和仪器设备的更新而长期地运行。

前苏联和美国的空间维修实践认为,对轨道高度在五六百千米以下的航天器进行维修,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可行的,但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适的维修基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是目前可以用的维修基地,除此之外,尚无别的维修基地。载人空间站的机动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对本站设备进行维修。如果有远距离的航天器要维修,必须借轨道间运输飞船运送维修基地的航天员前去维修。第二,航天器必须是模块化设计的,拥有恰当的维修空间。第三,在维修过程中,地面测控中心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并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体指导空间维修工作的进行。

空间维修勤务活动已经成为空间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还刚开始,还有待发展。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个卫星维修实例,让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进行的。

1992年5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首航太空,其中有一项任务是要把一颗游荡在空间的国际通信卫星“捉进”航天飞机并修好后,再将它试放回轨道。进行程序是这样的:航天飞机将航天员带到离待修卫星约90米距离的地方,航天员身着航天服步出座舱,启动空间喷气背包向卫星飞去。在离卫星约五六米的距离内,航天员用带有钩子的杈杆将卫星“逮住”,使卫星停止转动。这时航天飞机靠过来,伸出机械臂将卫星抓到机舱内的支架上进行检修。也可以由航天员直接将卫星“拽”回机舱。卫星安装到支架上后,航天员可仔细地进行检查,更换失效的设备。换好后,由地面测控中心遥控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检查合格后,可再由机械手将卫星试放回太空,重新投入工作。

此次“奋进”号航天飞机的航天员“逮捕”卫星相当困难,经历了3次失败。第一、二次是1992年5月10日下午5时,2名航天员走出机舱,奋斗2个多小时,因卫星滚动而失败。第三次因机械手接触卫星时,卫星滚动使回收无法进行。直至13日下午,3名航天员集体出击,终于用手抓住卫星,并弄回机舱,修理好后再试放回轨道。

国际空间站裂缝修复不易,裂缝损害是如何造成的?

随着20世纪70-80年代,自从苏联和美国进入太空以后,人们就已经开始起了航天时代。通过科学家们一步步的研究宇宙飞行器和探讨如何在宇宙中能够让宇航员们在这个地方长期停留,他们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宇航员驻扎的设施也就是宇宙空间站。宇宙空间站的设计为航天和宇宙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也为之后研究宇宙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宇宙空间站终究是机械设施,总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空间站发生泄漏,其中会有这几项方式处理。

一、会派遣宇航员进行维修。

能够代表一个国家,70亿人类,进入太空的人们,他们可以说是千万分之一而挑选出来的人。可以说他们拥有着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超能力,比如说维修机器,操作机器,基本上有关于航天知识,他们都是比较了解的。你可以说是在宇宙中他们是最强力的那一批人,而他们就是在航天领域的专家。所以当空间站发生泄漏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的进行去维修这方面的一个漏洞,以保证空间站能够合理运行。

二、如果问题严重,会让这个宇宙空间站重新返回地球。

因为我们知道有许多问题是人员们不能解决的那么,发生这样的问题之后则会派遣重新发射其他的宇宙空间站来到宇宙来进行替换,而原来的宇宙空间站则会派遣回地球重新进行维修,毕竟制造一个维修空间站,它的费用是极其昂贵。

三、最后办法是采取自毁模式。

自毁模式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因为在这样的会给宇宙航天带来一个极大的损失,但是为了不影响,对之后卫星探测或新的宇宙空间站带来影响,那么自毁模式是一个妥协的选择。

国际空间站裂缝修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在太空的环境当中与我们地球的环境有着千差万别。因为在太空当中,人们处于的是一种失重的状态,因此在行进过程中很难进行有目的性的移动。通常人们进行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依靠外力的借助,才可以向指定目标进行移动。因此在修复国际空间站到裂缝时是在外部进行修复的,这也增大了修复的难度。这是因为修复这种裂缝需要人们通过空间站舱外进行修复,人们处于失重的状态使得修复的难度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于空间站外部的修复,宇航员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重要的保证,因此在外进行修复裂缝是非常难的。

出现裂缝的很大程度原因是因为太空中的陨石或者碎片撞击所产生的。在太空当中有许多的太空碎片出现,这些碎片可能是由于恒星或者行星爆炸所产生的。因此在太空失重的环境当中,这些碎片则会无规律的漂浮。由于在太空当中是一种真空的环境,导致在太空环境中并没有空气阻力来减少这些漂浮物的速度。这些漂浮物以一定的速度在太空当中穿梭使得其很可能会对卫星、空间站等太空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陨石对空间在进行正面的撞击很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裂缝则是这些碎石对空间在有轻微的损伤,很可能是因为经过的时候划伤所致。

空间站出现裂缝的原因,除了太空碎石的影响之外太空垃圾也有可能会对此造成一定的威胁。这是因为太空垃圾是人们发射到太空当中所产生的废物,这种废物很可能会对太空设施产生重要的威胁。一旦太空设施被碎片所划伤,那么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太空垃圾一直是人类的重要难题之一,这是因为如果将太空的垃圾运回地球当中需要产生许多无谓的成本。但是对于太空垃圾留在太空当中很可能会造成空间站和卫星的损失。目前仍然没有特别好的方式来应对这一种问题。

对于空间站的裂缝出现修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们对于空间站的裂缝不进行修理,很可能会造成空间上的巅峰进一步的增大使得空间站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因此在航天航空领域,人们也逐步对空间站材质进行更改,以求应用更为坚硬的材料,以避免受到类似的损失。

以上就是关于“礼炮7”号空间站的修复是如何进行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