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逾千亿,双龙汽车申请破产重整

   2023-03-01 17:24:23 网络1020
核心提示:负面缠身的双龙汽车曾在几周前高调宣布了一则消息,称旗下新车已获得韩国政府对L3级自动驾驶的测试审批,并计划在近期启动常规道路的路测。在债务纠纷屡见报端的当下,原以为这一消息会是该公司触底反弹、加速新四化转型的积极信号,没想到却成了走向破产深

负债逾千亿,双龙汽车申请破产重整

负面缠身的双龙汽车曾在几周前高调宣布了一则消息,称旗下新车已获得韩国政府对L3级自动驾驶的测试审批,并计划在近期启动常规道路的路测。在债务纠纷屡见报端的当下,原以为这一消息会是该公司触底反弹、加速新四化转型的积极信号,没想到却成了走向破产深渊的“回光返照。”

双龙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因拖欠约6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2亿元)的贷款,该公司已经于12月21日申请法庭重整。“由于无法与外国银行就延长贷款偿还期限达成协议,我们预计接下来的正常运营将受到极大干扰,因此特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程序。”

今年6月份以来,母公司印度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已停止对双龙汽车的进一步投资,愿意放弃对这家亏损企业的控制权,并一直为后者寻找合适的接盘买家。韩国贸易通商部近日发表声明,称双龙虽然已申请法庭接管,但出售双龙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双龙在遭遇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时隔11年再次申请企业重整。但是,此次申请最多只能给到该公司3个月的缓冲期,以处理和解决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多方利益谈判,从而推迟法院的破产裁决。

马恒达于2010年将濒临破产的双龙汽车收入麾下,但一直难以扭转局面,最终不得不考虑放弃该公司的控股权。截至目前,马恒达依旧持有双龙74.65%的股份,剩余股权则在韩国政府和双龙工会手中,但自愿放弃控股权的马恒达已着手为其持有的股份寻找新买家。

负债600亿?何止!

根据马恒达的官方口径,在12月14日到期的全部款项中,双龙汽车拖欠美国银行债款约300亿韩元,摩根大通200亿韩元,法国巴黎银行100亿韩元,累计背负了总共600亿韩元的债务,但因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该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危机远比公开的数据严重得多。

自今年上半年开始,韩国的多家银行就开始对泥潭中的双龙汽车“避而远之”,多家金融机构陆续对该公司进行了“最后通牒”,要么在借贷门槛上持续施压,要么翻脸暂停提供贷款。

双龙曾通过马恒达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等投资银行借入约20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1亿元)的短期贷款,但这些顶级的金融机构也向双龙提出了最基本的借款要求,即马恒达至少持有该公司至少51%的股份。一旦马恒达选择彻底抛弃双龙,这些贷款随时有被撤回的风险。

综合海外媒体报道,双龙汽车目前还欠韩国花旗银行(Citibank Korea)约109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欠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9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9.27亿元),欠法国巴黎银行47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75亿元),欠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75亿元)。

就在上周,韩国媒体还爆出双龙汽车或将违约韩国产业银行(KDB)价值900亿韩元的贷款,这笔债款将于12月21日到期。知情人士透露,韩国产业银行可能会考虑延长贷款期限,但前提必须是双龙汽车能还清一众外资银行的逾期贷款。

今年以来,韩国产业银行一直对双龙汽车的还款事项高度重视,是韩国本土银行里最早对后者经营能力产生怀疑的金融机构之一。但是,双龙的倒闭可不仅将导致该公司直接雇佣的约5000人失业,还会波及包括上游供应商、经销商等相关组织及个人的营收和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产业银行将被迫再次同意延长贷款期限,以防止双龙破产。

实际上,韩国产业银行对双龙的贷款原定于7月到期,但因为双龙无法按时偿还,银行不得不答应该公司债务延期的请求,将偿还债务的时间表调整到12月31日。韩国本土的银行已经意识到,综合考虑双龙当下的流动性资金危机,该公司现阶段已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新车销售来解决资金链困局。

作为韩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国民银行(KB Kookmin Bank)已在第三季度收回价值87.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100万元)的贷款,该银行发言人表示,双龙自行处置了银行抵押,该抵押是位于首尔西南部的一家大型修理机构,得知这一消息后,国民银行决定收回此前对双龙的贷款。

双龙的病根在哪里?

今年早些时候,马恒达曾答应在未来三年向双龙汽车注入2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3.5亿元),但由新冠疫情对全球车市的持续影响,董事会在今年7月投票否决了此前的注资计划。

被母公司掐断了现金流奶嘴,在无人敢接盘的当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只能自救。在此之前,双龙已经启动了经济危机至今最严苛的自救计划,在重新设计业务路线和战略部署的同时,高管工资集体减少20%,取消公司约22个类别的福利,而上述措施为双龙累计节约了10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亿元)的资本。

“一次性注资,治标不治本!”

在马恒达表态欲抛售双龙股份之后,就有韩国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母公司的一次性注资并非挽救后者的最佳方式,相反,唯有在重新梳理产品线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双龙才有可能在危机中回血。

那么,双龙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症结之一,在于产品。

双龙曾在2015年推出了紧凑型SUV车型 Tivoli,并在全球累计售出超过30万辆,但是这款热销车型后续却再也没有推出与时俱进的新产品;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双龙投资了约35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6亿元)开发第五代Korando,但截至2020上半年,这款车的累计销量也仅为2万辆左右,远低于每年3万辆的目标,而其竞争对手现代途胜,2019年的全球销量已经高达为67.2万辆。

“Tivoli曾经取得巨大成功,但竞争激烈的SUV市场却不乏新产品,双龙故步自封,市面上很快就堆积了各种竞品车型,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车型上。”韩国杜克大学(Daeduk University)汽车工程系教授李浩根(Lee Ho-geun)曾如此表示。

当然,双龙目前还缺乏新能源阵容。

无法在新四化时代顺势转型,让双龙在本土和海外市场都越发艰难。甚至有韩国业内人士分析,即使双龙能顺利获得马恒达的后续投资,在三至四年的时间里重塑产品线,新推电气化车型,但综合竞争力和成本效益都很难与超前一步的竞争对手直接Pk。

双龙已经向世人展现了最为尴尬的一面,从缺乏新车型,到销量低迷,最后亏损不断累积,以及新车开发严重滞后,面临的恶性循环已日渐积重难返。

这一切,和海外销售遇挫不无关联。

“汽车产业依赖规模经济,一直以来,制造商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出新产品,量产后实现规模销售,然后在将利润作为资金研发下一代新车型。”韩国大林大学(Daelim University)汽车工程系教授金皮秀(Kim pilsoo)分析称,按国内销量计算,双龙2019年排名第三,紧随现代和起亚,但如若算上全球销量,该公司就跌至第五位,通用韩国和雷诺三星分列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数据显示,双龙出口自2011年就开始下滑,彼时的出口量还占其总产量的65%,但是这一数据到2019年下跌到19%。而今年前11个月,双龙累计销量为9.67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19%,原因依旧是海外销售疲软。

最重要的原因,双龙虽然有一家驻扎在印度的海外母公司,但缺乏支撑全球销售的网络。与通用韩国和雷诺三星依赖全球市场相比(例如分别通过美国雪佛兰网络或雷诺日产网络外销欧洲和日本),马恒达的核心市场依旧是印度,无法基于双龙汽车较为稳健的全球化销售渠道,导致后者在世界范围内的销量业绩无法与对手比肩。

走向破产的死胡同

虽然双龙也曾努力在英国等地区开辟更多经销商,以此扩大欧洲市场的销售,但由于缺乏资金,拓展海外市场的目的始终未能达成。

此外,国际关系的变化也影响了双龙的出口销售,早在2016年,在Tivoli热销的大背景下,双龙在伊朗市场逐渐打开局面,但在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后,该公司对伊朗的出口不得不按下停止键;双龙还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当地整车组装的产品授权协议,但在主导该协议的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王子(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被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赶下台后,该计划又被迫回到了起点。

那么,现在还有谁能救双龙?

该公司沦为弃子、被母公司放弃的尴尬局面,一切似曾相识。业界众所周知,上汽集团曾于2004年斥资5亿美元收购了双龙51%的股份,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直接投资韩国汽车制造商,但是六年后,作为母公司的上汽放弃了双龙,导致后者一度遭遇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除了破产,当下的双龙已经无路可走。

2020上半年,双龙运营亏损已高达2158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2.65亿元),接近其2019年2819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6.52亿元)的总亏损。韩国媒体甚至用了“灾难性”一词来形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从2016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双龙已经连续14个季度呈现亏损状态,而由于未偿还债务总额已超过公司总资产,韩国本土的财务顾问一度拒绝对双龙进行本年度的业绩先行评估。

马恒达一度将双龙从濒临破产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但这些年却一直无法从该公司的投资中获得预期回报。自2010年正式接手以来,马恒达已经在双龙累计投资了7000亿至8000亿韩元规模的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1亿至47亿元),而根据韩国媒体的粗略统计,马恒达却在双龙身上累计报告了5000亿至6000亿韩元的亏损(折合人民币约29亿至35亿元)。

如果说,上半年的双龙还寄希望于吸引新的投资者,而美国汽车经销商HAAH控股也曾对双龙表现出兴趣,并对其进行了尽职调查,最终依旧没有后续进一步投资的计划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外媒早在今年6月爆料,双龙潜在的买家中有中国的吉利与比亚迪,两家公司对双龙专长的SUV制造有兴趣,他们或将参与双龙后续的竞购,但他们也第一时间对消息进行了否认,称并没有参与竞购双龙的计划。

除了破产,当下的双龙已经无路可走。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韩国成为疫情风暴次中心,现代汽车被迫停产,遭遇至暗时刻!

TVR(1946年-2012年)

英国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源头,诞生出了许多知名的汽车品牌,一度成为全球汽车领域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但经过岁月的磨练,起初还 风光 的品牌大多都已经倒闭了,还有一些品牌,如 劳斯莱斯 、 捷豹 路虎 、 名爵 和 MINI 等知名汽车品牌都先后被外资收购,而在众多没落的英国汽车品牌里,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品牌就是“TVR”。早在1946年,一位出生在英国布莱克浦,名叫Tr evo r Wilkinson的20岁少年攒钱买下了家乡一间名叫“Wheelwright”的汽车修理店,并将这家店改名为“Trevcar Motors”,这便是“TVR”的前身。

创建之初的“Tr evo r Motors”加上创始人Trevor Wilkinson在内也只有9名员工,所以导致其产能很有限。在1947年,Trevor Wilkinson利用英国Alvis汽车的底盘打造了一台两座跑车,并且第二年完成了检测,第三年正式生产,可有限的产能让其只能生产同一型号的汽车。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厂子,在创立后的第7年就达到了收支平衡的状态,这样创始人Trevor Wilkinson更加有了信心,同时在合伙人 Jac k Pickard的提议下,将公司改名为“TVR Engineering”。

在Trevor Wilkinson的带领下,TVR总共制造了七款车型,分别搭载了 福特 和BMC等供应商的四款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基本都是排量在2L以内且最大功率 100P s马力的发动机。就在60年代中期,Trevor Wilkinson将公司卖给了Martin Liley,此后的TVR的Tuscan车型基本都在使用来自福特的V6 3.0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0-100km/h的成绩为8.3秒,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出色的表现了。而就在此时,一位名叫 Jac k Griffith的美国汽车经销商找到了TVR,他要定制一台装配V8 4.7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跑车,并命名为“Griffith”,之后便把TVR正式带到了美国市场。

此后TVR一直平稳发展,直到上 世纪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80年代,TVR想挑战意大利传统超级跑车的地位,便在TVR新任主理人Peter Wheeler的领导下开始研发自主发动机,他们使用罗浮V8发动机作为基础,打造了一款名为“AJP8”的系列发动机,从90年代开始在Cerbera和Tuscan系列车型上使用,随后在1997年,TVR又生产了“Speed Six”的入门车型。而此举对于TVR来说是件冒险的事情,毕竟每年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发动机的研发,这时的TVR只能谨小慎微的继续发展。

到了90年代,TVR似乎得到了时代的帮助,人们越来越喜欢大胆且前卫的设计,此时的TVR更是将定制和创新发挥到了极致,旗下的众多车型获得了业内的赞赏,一时间被称为“英伦鬼怪”。但一时的辉煌并不代表什么,TVR也难以抵挡新世纪经济危机带来的致命打击,在2004年,俄罗斯富二代Nikolai Smolenski将TVR收购,随后便投入大量资金开始研发Sagaris和Tuscan 2两款车型,但此举也不能改变英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同年,TVR的Cerbera车型和自主V8发动机宣布停产,两年后位于布莱克浦的工厂也正是关门,此后TVR没有推出过新款车型,最终在2012年7月宣布TVR全面停产。

点评: 虽然在2013年,英国企业家Les Edgar收购了TVR,至今TVR也没有宣布破产,但近些年TVR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布的一两款新车也没有正是量产,看来TVR的复兴之路并不好走。

Mercury 水星(1935年-2010年)

我相信说到Mercury(水星)这个品牌,有60%的人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尤其是在“肌肉车”流行的那个年代里。在1935年,Mercury(水星)由艾德赛尔·福特创立,其属于福特汽车旗下的中高级汽车品牌。最初的Mercury(水星)并不是一个汽车品牌,其只是福特公司里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做市场调查和竞品分析的工作。直到1938年,Mercury(水星)的首款车型才诞生,并且命名为Mercury 8,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年销量竟然达到了6万台!

在Mercury(水星)的发展史中,不乏一些经典的车型,例如Cougar(美洲狮)和Grand Marquis(大侯爵)等,尤其是Cougar(美洲狮),在众多美国电影中都经常出现,可谓是美式肌肉车的代表车型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Mercury(水星)也一度辉煌过,因为当时旗下推出了非常多的车型,在1993年一举创造了年度50万台的超高销量!

到了新世纪,Mercury(水星)的发展就变得异常艰难了,推出的车型越来越少,并且因为福特统一平台的策略,导致车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Mercury(水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直到2010年,Mercury(水星)的年销量只有8万多台,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甚至不足1%!所以在同年的6月份,福特宣布在年底关闭Mercury(水星)的生产线。

点评: 如果你懂一点福特的历史,你会发现Mercury(水星)的Cougar(美洲狮)车型与福特 野马 其实使用了同平台,所以才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但过于依赖福特的技术和平台,让Mercury(水星)最终只能没了性格并走入低谷。

展开余下全文(1/5) 2 HUMMER悍马/Pontiac庞蒂克 回顶部

HUMMER 悍马 (1992年-2010年)

众所周知,HUMMER(悍马)H2在车迷的心中是非常硬 汉 的一款车,并且在日本有很多改装车迷将这款车改装的更是气势非凡!但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HUMMER(悍马)最早可以追述到1983年,当时它还是一款美军专用的车型,并且也不叫HUMMER(悍马),而是叫做HMMWV。直到1992年,美国Am General公司推出了民用版车型,并且命名为HUMMER(悍马),由于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和粗犷的外观,也被车迷称为“越野之王”!7年之后, 通用 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公司获得了HUMMER(悍马)的 商 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自1999年HUMMER(悍马)正式成为通用汽车旗下的品牌后,通用便开始着手研发和生产我们现在熟知的HUMMER(悍马)H1、H2和H3车型。首款HUMMER(悍马)H1车型沿用了军用HMMWV的外观造型,其最早并不是为民用设计,而是为了满足美军在严酷作战时的需求所设计的。美军要求该车在满负荷的状态下的使用寿命可达13年之久!其拥有超强的动力性能和耐造度,并且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特殊道路!

HUMMER(悍马)H1诞生后,通用集团在2003年开始致力于生产民用版HUMMER(悍马),并推出了HUMMER(悍马)H2。与军用HUMMER(悍马)H1的超大体型和简陋配置不同的是,HUMMER(悍马)H2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行驶在普通道路上的一款家用车,将体型缩小、提高配置度,以此更适合于日常使用。在2005年,通用又推出了HUMMER(悍马)H2 SUT皮卡版和HUMMER(悍马)SUV两个版本。

就在同年,通用汽车又推出了HUMMER(悍马)H3车型,其定位在H2之下,体型比H2也要小一些,价格更为亲民。HUMMER(悍马)H3与通用的 Canyon 皮卡共用一个平台生产,除了保留HUMMER(悍马)的设计风格外,更小的车身尺寸和更为优异的燃油经济性,使得HUMMER(悍马)H3更符合市场需求。虽然HUMMER(悍马)被一些越野爱好者青睐,但过于小众、售价过高和油耗过高等原因,还是没有很好的市场表现。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通用汽车本身就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故无奈,只能将旗下HUMMER(悍马)品牌推向倒闭的边缘。两年后,该品牌彻底消失。

点评: 虽然在2010年,四川腾中想收购HUMMER(悍马)品牌,但最终还是因为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和过于极端的设计初衷,导致收购无果。目前二手市场还是偶能能遇到HUMMER(悍马)H2的身影,但无奈其终归只是有钱人的大玩具。

Pontiac 庞蒂克(1899年-2009年)

在1899年的美国,一间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小厂子成立了,这间小厂就是Pontiac(庞蒂克)的前身,之后在1907年这间小厂才正式生产汽车。刚刚生产了两年汽车之后,1909年被通用汽车集团全资收购,并正式成为通用旗下的品牌,定位略高于 雪佛兰 。但Pontiac(庞蒂克)加入通用后,一开始并没有生产属于自己命名的汽车,而是帮助通用在生产其他品牌汽车,直到1926年,第一款Pontiac(庞蒂克)汽车才开始正式生产。

经过了多年与通用的磨合和发展,在上 世纪 50年代,Pontiac(庞蒂克)正式确立了自己“中高端运动型车”的市场定位,同时也将最早印第安人头像车标改为经典的箭头车标。之后恰逢美国60年代“肌肉车”流行,Pontiac(庞蒂克)也趁势推出了多款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车型,其中就包括GTO和Firebird等。直到60年代末,Pontiac(庞蒂克)总销量达到了15万台,在全美位居第三!

但在之后的70-80年代,Pontiac(庞蒂克)受到了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不得不开始转型。其不再专注于大尺寸、高排量的肌肉车型,而是全力投入到中小型家用车市场,甚至一度生产过最小排量为1.4L的车型。与此同时,第二代Firebird也在这个时期诞生,最大排量为2.5L。

Pontiac(庞蒂克)在全球石油危机后就慢慢走向了低谷。90年代后,通用的同平台策略让Pontiac(庞蒂克)失去了“灵魂”,之后生产的车型除了车标和外观上略有差异外,动力和内在与通用旗下其他品牌车型相差无几。在2009年,通用汽车公司因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得不请求美国政府提供破产保护,并宣布Pontiac(庞蒂克)品牌将被取消,与此同时宣布被取消的品牌还有HUMMER(悍马)和SAAB( 萨博 )。一年后,通用汽车集团仅仅保留了雪佛兰、 别克 、 GMC 和 凯迪拉克 这四个品牌,Pontiac(庞蒂克)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经典品牌也宣告正式倒闭!

点评: Pontiac(庞蒂克)对于我来说,就是《极品飞车》系列游戏里的狠角色,无论是GTO还是火鸟,都是每一个玩《极品飞车》游戏的人梦想得到的车。

3 TVR/Mercury水星 回顶部

TVR(1946年-2012年)

英国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源头,诞生出了许多知名的汽车品牌,一度成为全球汽车领域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但经过岁月的磨练,起初还 风光 的品牌大多都已经倒闭了,还有一些品牌,如 劳斯莱斯 、 捷豹 路虎 、 名爵 和 MINI 等知名汽车品牌都先后被外资收购,而在众多没落的英国汽车品牌里,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品牌就是“TVR”。早在1946年,一位出生在英国布莱克浦,名叫Tr evo r Wilkinson的20岁少年攒钱买下了家乡一间名叫“Wheelwright”的汽车修理店,并将这家店改名为“Trevcar Motors”,这便是“TVR”的前身。

创建之初的“Tr evo r Motors”加上创始人Trevor Wilkinson在内也只有9名员工,所以导致其产能很有限。在1947年,Trevor Wilkinson利用英国Alvis汽车的底盘打造了一台两座跑车,并且第二年完成了检测,第三年正式生产,可有限的产能让其只能生产同一型号的汽车。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厂子,在创立后的第7年就达到了收支平衡的状态,这样创始人Trevor Wilkinson更加有了信心,同时在合伙人 Jac k Pickard的提议下,将公司改名为“TVR Engineering”。

在Trevor Wilkinson的带领下,TVR总共制造了七款车型,分别搭载了 福特 和BMC等供应商的四款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基本都是排量在2L以内且最大功率 100P s马力的发动机。就在60年代中期,Trevor Wilkinson将公司卖给了Martin Liley,此后的TVR的Tuscan车型基本都在使用来自福特的V6 3.0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0-100km/h的成绩为8.3秒,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出色的表现了。而就在此时,一位名叫 Jac k Griffith的美国汽车经销商找到了TVR,他要定制一台装配V8 4.7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跑车,并命名为“Griffith”,之后便把TVR正式带到了美国市场。

此后TVR一直平稳发展,直到上 世纪 80年代,TVR想挑战意大利传统超级跑车的地位,便在TVR新任主理人Peter Wheeler的领导下开始研发自主发动机,他们使用罗浮V8发动机作为基础,打造了一款名为“AJP8”的系列发动机,从90年代开始在Cerbera和Tuscan系列车型上使用,随后在1997年,TVR又生产了“Speed Six”的入门车型。而此举对于TVR来说是件冒险的事情,毕竟每年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发动机的研发,这时的TVR只能谨小慎微的继续发展。

到了90年代,TVR似乎得到了时代的帮助,人们越来越喜欢大胆且前卫的设计,此时的TVR更是将定制和创新发挥到了极致,旗下的众多车型获得了业内的赞赏,一时间被称为“英伦鬼怪”。但一时的辉煌并不代表什么,TVR也难以抵挡新世纪经济危机带来的致命打击,在2004年,俄罗斯富二代Nikolai Smolenski将TVR收购,随后便投入大量资金开始研发Sagaris和Tuscan 2两款车型,但此举也不能改变英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同年,TVR的Cerbera车型和自主V8发动机宣布停产,两年后位于布莱克浦的工厂也正是关门,此后TVR没有推出过新款车型,最终在2012年7月宣布TVR全面停产。

点评: 虽然在2013年,英国企业家Les Edgar收购了TVR,至今TVR也没有宣布破产,但近些年TVR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布的一两款新车也没有正是量产,看来TVR的复兴之路并不好走。

Mercury 水星(1935年-2010年)

我相信说到Mercury(水星)这个品牌,有60%的人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尤其是在“肌肉车”流行的那个年代里。在1935年,Mercury(水星)由艾德赛尔·福特创立,其属于福特汽车旗下的中高级汽车品牌。最初的Mercury(水星)并不是一个汽车品牌,其只是福特公司里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做市场调查和竞品分析的工作。直到1938年,Mercury(水星)的首款车型才诞生,并且命名为Mercury 8,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年销量竟然达到了6万台!

在Mercury(水星)的发展史中,不乏一些经典的车型,例如Cougar(美洲狮)和Grand Marquis(大侯爵)等,尤其是Cougar(美洲狮),在众多美国电影中都经常出现,可谓是美式肌肉车的代表车型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Mercury(水星)也一度辉煌过,因为当时旗下推出了非常多的车型,在1993年一举创造了年度50万台的超高销量!

到了新世纪,Mercury(水星)的发展就变得异常艰难了,推出的车型越来越少,并且因为福特统一平台的策略,导致车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Mercury(水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直到2010年,Mercury(水星)的年销量只有8万多台,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甚至不足1%!所以在同年的6月份,福特宣布在年底关闭Mercury(水星)的生产线。

点评: 如果你懂一点福特的历史,你会发现Mercury(水星)的Cougar(美洲狮)车型与福特 野马 其实使用了同平台,所以才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但过于依赖福特的技术和平台,让Mercury(水星)最终只能没了性格并走入低谷。

4 ROVER罗浮/PLYMOUTH普利茅斯 回顶部

ROVER 罗浮(1887年-2005年)

提到ROVER(罗浮)我觉得会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说到上汽 荣威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就非常熟悉了,没错!上汽荣威的前身就是英国的ROVER(罗浮)。早在1887年,约翰·坎普·斯达雷和苏顿就创立了ROVER(罗浮)汽车品牌,不过最初的ROVER(罗浮)是制造自行车的,直到1904年才开始正式生产汽车。ROVER(罗浮)的第一款汽车被命名为ROVER 8,虽然采用了一台单缸1.3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Ps,但当时这样的表现已经算是很强悍了,一经发布就受到车迷的追捧,其总销量更是达到了2100台!

随着ROVER 8的畅销,ROVER(罗浮)也正式进入了发展期,并且很轻松的度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汽车领域也是很少有的。ROVER(罗浮)不仅顺利的度过了二战,还在二战后创立了知名的“ 路虎 ”品牌,首款路虎车型就是在ROVER P3基础上打造的。随后在1958年,真正将ROVER(罗浮)带向巅峰的车型是ROVER P5,当时其品牌知名度和价值能与 劳斯莱斯 相媲美。正因如此,当时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和梵蒂冈教皇等政要都选择了ROVER P5作为自己的座驾!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到了60年代,ROVER(罗浮)的危机慢慢显现。随着英国本土高关税的取消,ROVER(罗浮)便受到了大量来自国外汽车品牌的强力冲击和竞争,为了能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将众多主流汽车品牌进行整合,此举也让当时的 MG 、ROVER(罗浮)、 凯旋 和 捷豹 等品牌融合到了利兰汽车旗下,成为了新的汽车联合集团。可惜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ROVER(罗浮)摆脱困境,毕竟一台ROVER(罗浮)汽车在国外的售价无比高昂,同时英国货币又出奇的坚挺,这让英国汽车产业逐渐走入了低谷。

在70年代末期,ROVER(罗浮)还曾与 本田 合作过,并且推出了三款经济型的家用车,但换标的行为让ROVER(罗浮)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反而继续衰落。直到1994年, 宝马 正式收购了ROVER(罗浮),随后宝马便大力给ROVER(罗浮)做宣传,并推出了ROVER 25、45和75车型,但毕竟是黔驴技穷的施救,此举并没有让ROVER(罗浮)变得更好,反而让宝马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境!

点评: 最终在2005年,ROVER(罗浮)宣布破产,旗下的MG( 名爵 )和ROVER(罗浮)两个品牌被 南汽 收购。不久之后,南汽再被上汽收购,出于 商 标使用权的问题,上汽只能使用“ ROEWE 荣威”这个商标命名在中国销售。

PLYMOUTH 普利茅斯(1927年-2001年)

2010年的时候,我还在英国读大学,有一次去英国的著名港口城市普利茅斯游玩,瞬间发现该城市的名字和美国 克莱斯勒 汽车公司旗下曾经的一个品牌名字相同,结果被当地人告知,两者之间确实有一些联系。事情是这样的,很久之前,有一批人乘坐帆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口到美国,这批人其中的一员就在回到美国后建立了一家汽车公司,取名PLYMOUTH(普利茅斯),而该公司的商标也使用了当时乘坐的那艘帆船。

PLYMOUTH(普利茅斯)成立于1927年,其定位介于克莱斯勒和 道奇 之间,以此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成立后的第二年便生产了自家首款车型,其搭载的四缸发动机,动力表现优越,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随后PLYMOUTH(普利茅斯)汽车便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并且诞生了众多经典车型,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1959问世的PLYMOUTH Valiant车型了,该车型更是蒋介石和 宋 美龄的专属座驾!

在1983年,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加拿大生产了第一台旅行车,它就是PLYMOUTH捷龙,这也算是克莱斯勒 大捷龙 车型的鼻祖了。这台车一经上市就受到了美国本土消费者的强力追捧,第一年与道奇Caravan两款旅行车的销量总和竟然达到了21万台!虽然当时的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但捷龙确实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崛起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时代变迁,PLYMOUTH(普利茅斯)的车型慢慢就不再那么热销了。1995年,克莱斯勒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来拯救PLYMOUTH(普利茅斯)这个品牌,但无论是修改商标、推出Prowler特别款车型还是精心设计,都无法改变PLYMOUTH(普利茅斯)品牌走向低谷的态势了。直到1999年,克莱斯勒的亏损让集团感到了不安,出于对未来规划发展的考虑,2002年,克莱斯勒宣布PLYMOUTH(普利茅斯)品牌将被取消,但PLYMOUTH(普利茅斯)的车主们还会享受维修保养服务。

点评: PLYMOUTH(普利茅斯)这个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克莱斯勒的大捷龙和Prowler两个车型还是在国内以进口方式销售过一阵的。对于PLYMOUTH(普利茅斯)来说,它曾经辉煌过,但过于小周,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5 SATURN土星/DAEWOO大宇 回顶部

SATURN 土 星 (1982年-2009年)

上 世纪 80年代初期,美国 通用 汽车公司为了能够抵挡日系车对美国本土汽车市场的冲击,便在田纳西州建立了SATURN(土星)品牌。这个品牌的针对性很强,而且定位明确,就是要用通用汽车集团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品质来生产小型经济型汽车。经历了8年的研发和设计后,在1990年SATURN(土星)汽车正式投产,并且第二年首款汽车正式上市。

SATURN(土星)这个品牌虽然只存活了27年,但恰恰因为其没有历史包袱,让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很轻松,并且运用最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来为市场需求所服务,这样的举动似乎模仿了许多日系品牌的生产 理念 。在1993年,SATURN(土星)汽车就成为了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十佳畅销车型,并在同年J.D.Power新车品质调查中位居第三!仅仅逊色于 雷克萨斯 和 英菲尼迪 ,其在1997年的评比中曾与雷克萨斯并列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90年代末还如日中天的SATURN(土星),差点因为支持不足就被断送了。那时的通用汽车集团把重心都放在了旗下 别克 品牌车型上,随后SATURN(土星)就遇到了资金问题和越来越差的销量!结果当通用汽车集团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SATURN(土星)品牌并没有等到通用的专属复兴计划,在2009年宣布放弃SATURN(土星)品牌。

点评: 作为一款专门抗衡日系品牌车型的品牌,SATURN(土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而短短的27年时光也确实称得上红极一时。

DAEWOO 大宇 (1967年-2000年;2002年-2011年)

说了这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汽车品牌,基本都是欧美品牌,接下来最后我要说的这个品牌是一家韩国车企,但跟SPYKER( 世爵 )品牌有点相似,这家韩国汽车品牌也经历了两次破产,而第二次破产的东家与上面众多品牌的东家相同,都是通用汽车集团,这个品牌就是DAEWOO(大宇)汽车。

早在1967年,金宇中建立了新韩公司,之后改名为新进公司,又在1983年正式更名为DAEWOO(大宇)汽车公司。当时的DAEWOO(大宇)汽车公司是韩国的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仅次于 现代 汽车公司,年产量更是能够达到60多万辆。DAEWOO(大宇)最初就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且合作生产轿车、货车和大客车,以出口为主的DAEWOO(大宇)汽车早在1984年就将汽车出口到了美国市场。直到1997年,韩国经济危机一触即发,DAEWOO(大宇)集团也随之破灭,并于2000年底宣布正式破产。

破产后的第二年,通用汽车集团全资收购了DAEWOO(大宇)品牌,同时在韩国的 汉 城建立了通用大宇汽车公司。DAEWOO(大宇)成为通用旗下品牌后,便与 雪佛兰 和别克共用平台生产汽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贴标”车,此举也让DAEWOO(大宇)这个品牌走向第二次低谷。

这样“贴标”的行为一直坚持到了2011年,之后通用汽车决定取消DAEWOO(大宇)品牌,不在韩国本地销售“贴标”车,而是将旗下的雪佛兰和别克投入到韩国市场,同时在汉城的“通用大宇汽车公司”也正式更名为“通用汽车韩国公司”,自此,DAEWOO(大宇)品牌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点评: DAEWOO(大宇)品牌的 成功 就在于其服务了大多有用车需求的消费者,而其过于出色的市场表现也让美国通用汽车找到了 商 机,将自家雪佛兰和别克“贴牌”销售的行为,也为DAEWOO(大宇)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总结

也许这些品牌不会再出现了,但我相信它们将会被铭记,经典就是如此,不仅无法复制,更无法去遗忘。都曾辉煌过,也都无法避免被淘汰,但就是曾经的红极一时,注定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多珍贵的贡献。(文: 杨震)

@2019

打算买途胜的,朋友告诉我现代快倒闭了??到底真的假的??

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停产停工,已经影响到了全球汽车产业。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都难以逃脱。而相比于德、日车企面临的“动荡”,韩系要过的更加艰难一些。

国内市场不容乐观

这事还得从2016年“某德”那个事情说起,那次把韩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给拽到了底谷,而接下来两年韩系在中国市场度日如年。这种糟糕的状态也拖累了其全球业绩表现。去年尽管有部分市场回暖,但现代汽车集团,仍然没有从负增长这条路走出来,已经连续5年销量下滑。

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尽管新出了走量车型,但仍然无法填坑。本准备在2020年大干一场的现代集团(单在中国市场现代和起亚今年准备推出的就有10多款车型),结果又被这场突发的疫情,给蒙上了阴影。

虽然相比日产和本田在湖北有工厂,现代目前的境遇在国内可能会好一些,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存在感,正在被主流合资挤压,这是不争的事实。疫情过后,消费者购车肯定会更谨慎,这在无形之中,又给现代多了一层压力。

目前,北京现代五个工厂年产能达160多万辆,产能过剩是肯定的了,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曝出过停产和裁员的消息,而在疫情的重压之下,北京现代该如何面对会成为主要问题。

祸不单行

说韩系过的最难肯定不止于此,在韩国本土现代集团也因为疫情原因,被拖慢了节奏。最早受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短缺的问题,现代暂停了韩国工厂生产,成为第一个在中国以外,工厂停产的大型车企。

据资料显示,韩系整车厂零部件需求量中,有87%来自中国,目前向韩系整车厂供应相关零部件的一级、二级供应商合计有40家,其中虽然38家已经复工,但复工率仍低于60%。若供应持续出现短缺,仅现代、起亚在韩国本土汽车产能,可能减少5万辆,导致销售额损失将超过1万亿韩元。

祸不单行,韩国的疫情愈发严重,成了除中国以外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现代蔚山工厂,距离疫情高发地大邱较近,车程不到一个小时。同时也有多家为现代和起亚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在此区域。

所以,停产便接踵而至。由于受到韩国本土一家一级供应商停工的影响,韩国现代汽车位于蔚山市的蔚山4工厂部分生产线,已于2月24日起实施停产,虽然暂定停产两天,但不排除停产将持续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汽车线束电路板”的供应持续短缺,生产现代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GV70、GV80的蔚山5工厂第一生产线,仍处于停产阶段。

之前在19日左右,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举行的内部会议中就提到,韩国现代蔚山第一工厂在复工仅一天后就继续面临部分停工,蔚山第二工厂也于21日停工一天,此外牙山工厂也有可能面临再次停产。

现代在韩国的工厂,属蔚山工厂规模最大,生产的车种多达17种,若蔚山工厂持续停产下去,很有可能导致现代汽车在韩国本土的生产再遭重创。

前段时间,中国市场的延期复工,对于经销商来说倒是有一件好事:库存压力降低了。随着国内疫情的加速好转,接下来品牌经营和生存问题,会成为现代在国内市场再次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现代集团现在的难题,是庞大的中国市场和根基的本土工厂,遭遇到了双重打击。尤其是停工停产,会进一步加大现在的困境。前几天,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九,刚交棒于郑义宣,真的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绝地重生,可能真要用到现代集团身上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假的。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数据显示,韩系车的增速居前,正是高歌猛进的时候,几乎赶上萨德事件之前的销量。现代为了巩固优势,未来还会上市数款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中特车。此外现代起亚集团几乎就是韩国汽车的独苗了,三星汽车已经隶属于雷诺日产联盟,大宇隶属于美国通用集团,真要是撑不住了,韩国政府会救它的。当年起亚撑不住的时候,韩国政府就指令现代收购起亚,组成了现在的现代起亚集团。

2017年,现代起亚集团在全球的销量达到725万台,这种体量的汽车集团一旦倒闭,影响是巨大的。萨德确实使现代起亚集团在华销量被腰斩,但中国市场占现代起亚集团的销量并不高,17年在华销量为78万台,连它全球销量的11%都不到。国人不买韩系对现代起亚集团本体造成的影响可能并不会特别巨大,但是会造成国内很多工厂和配套公司受到重创。杀敌一万,自损不知道多少。

就好像当年大众排放门惹恼了欧美,但是骂归骂,最后欧洲各国政府不还是尽全力保下大众集团这个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了吗。别说现代起亚现在活的好好的,就是真要挂了,韩国政府也会尽全力保它安稳的。

所以现代不会倒闭的,题主大可放心。

以上就是关于负债逾千亿,双龙汽车申请破产重整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