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魅力:北京先农坛

   2023-03-04 08:19:15 网络430
核心提示: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

皇城魅力:北京先农坛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太岁殿里的北京古建博物馆

想进先农坛坛区,只有从北坛门才能进入。北坛门内的古建羣密集。我无法形容从小门进入太岁殿院落时的那种感觉,紧簇的建筑空间到这里一下子变得豁然敞亮起来,很大的一个院落,大到庄严的主殿和配殿无论怎样雄伟都难以显出气势,它们像是被推向天地的边际。

俯瞰先农坛

其实,正是四周的建筑成就了这座院落的宽大宏伟空间感。太岁殿和倒座的拜殿都是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因此显得很长、很宽阔。尤其是太岁殿,没有石栏杆的三出六阶石基台谦逊地烘托着它那庄严肃穆的平直身架,让它像横亘着的巨人。庑殿更长,面阔十一间,长而又不求宏伟不求奢华只求尊贵的建筑围出的庭院就格外地有气势,让人喟叹不已。

先农坛细节

太岁殿是供奉祭祀太岁神的。据说,太岁神是木星,是值年之神。每年十二个月,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将神,按月轮流当值主事,东西两庑殿各六位,共十二位,成龙配套,像人间一样有完备的组织领导系统。

先农坛

太岁殿是先农坛建筑羣里的单体建筑之最。设在此处的北京古建博物馆共占三个殿,分三个展厅,由拜殿开始,设有绪论、城市、宫殿、坛庙、宗教、民居、陵墓、园林八个部分,有实物有照片有图表有文字说明。

先农坛内部

也许有人忽略古建博物馆的作用。但当我们面对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一种类型、一种风格的单体建筑因无法深入地解读和欣赏而苦恼的时候,是不是就想起了博物馆?它是一个系统,一个在历史和文明链环上展示、解说文化精彩的入门指南,把我们引领到历史文明的聚光点上,在各个时期各个门类建筑艺术大观园的门口,一窥门内灿烂的艺术光华。

先农坛的古建羣是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实体建筑标本,至少是明清两代的祭祀文化建筑标本,既诞生于明清两朝的不同时期,深印着岁月的痕迹,又很经典。

 穿越沧桑的祭坛神韵

先农坛处在与天坛对称的位置上,但面积并不相等,只有天坛面积的一半。同样天圆地方的先农坛,其外坛在民国时就已改作他用,有的地儿成了菜市场、街道,有的地儿成了体育场馆,成了学校,只有外坛墙坚定地固守着,把历史的风烟紧紧锁在坛墙里。

先农坛外景

先农神坛在内坛的西北,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与天坛圜丘坛的祭坛不成比例,也无法与地坛的祭坛比,却因而在建筑羣和古树中别有韵味儿。

先农坛内部

先农神殿在坛正北,封建帝王时代供奉着先农牌位,正殿两侧是神库、神厨,红墙围起院子,院门有牌楼。进院门东西各一座井亭,那井亭设计得颇有学问,空间感觉与众不同。

先农坛展品

除了神农坛,在太岁殿南还有神祗坛。坛在坐北朝南的一个四周围墙围起的大院子里,坛为两座,东是天神坛,西是地祗坛。这是明嘉靖时期的作品。两坛同高,面积却不一样,天神坛比地祗坛小了近一半,都有围墙,围墙上都夹三座棂星门,并立石龛。天神坛的石龛在北面,白色,雕流云、海水江崖纹,为风、雨、雷、电四天神。地祗坛石龛在南面,五座,青白色,三座刻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座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坛东坛西还各有石龛,东为京畿山川神,西为天下山川神,有地方,有全国,照顾得很周到。

走近神农文化

皇帝出风头,没有比在先农坛当片刻的农民更典型的了。我国是有至少两千多年农耕史的农业国家,封建帝王对农耕的重视,一是体现在隆重的典仪祭祀上,二是要以亲耕农田来体现。都说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儿,这一亩三分地儿就在先农坛。有点可惜,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谁坐庄归谁扶犁垂范天下的一亩三分地儿早就变成了体育场,但皇帝和三公九卿的观耕台还在。

先农坛

现在我们看到的观耕台是清乾隆时期的,他把以前木结构台改为方砖砌面,台周饰黄琉璃瓦并环绕四周起了汉白玉石护栏。台呈方形,东、南、西三面出阶,各面八级。观耕台北面不远就是单翘单昂五彩斗拱额枋和玺彩画的具服殿,皇帝要在那里更衣,换下祭祀的礼服穿上日常的龙袍率文武百官来到这里。

先农坛

日常服,但那是龙袍呀!皇帝要在一亩三分地儿上三推三返的,不是一比划摆个造形就得。皇帝三推三返之后,再亲手把犁把鞭把牛交给三公,摆驾观耕台观耕。三公呢,是五推五返,五推五返之后交给九卿,上观耕台与皇帝同观。九卿是九推九返。这是一套严密、隆重的仪礼,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也不能马虎。

先农坛

神农架的具体情况

武汉到神农架旅游线路参团是700-800左右。。但自助去可能略高于这个数。

武汉先从坐车到宜昌,火车50-60元,车程四小时;再从宜昌转乘神农架的车,基本上也得60元左右,车程四-五小时。这段路走山地,路比较平缓,一路可睁大眼睛看山景~

再就是汽车:

首先武汉到宜昌,可以到付家坡坐车,就坐一般的中宇80多元,最好的汉光120元,一般来说4个小时30分钟到达宜昌长途汽车站。

神农架景区主要在木鱼镇,靠近宜昌的兴山县,下面你有2种选择,在宜昌长途车站门口有雪铁龙的轿车到木鱼,坐4个人,坐满了就发车,多少钱我忘记了,好像80多一个人,到兴山的巴士也可以,在宜昌车站左侧广场上发车,但是我不推荐这样,因为兴山县城搬了,巴士停在新城,而兴山到木鱼的面的很多在老城,你们人生地不熟的不方便。

总之4个人最爽,武汉大巴到宜昌,宜昌做轿车直接到木鱼,至于宾馆去了有很多的。

神农架是一个林区,由各个景点组成,四五个景点区看完的话,门票得200元左右, 慢慢欣赏没有时间压力可能需要二到三天。住宿可在林区内景点之间的木鱼镇解决,标准间平常是80-100,五一会高一些。吃饭方面也可在镇上解决,价格不很高,每人每顿吃好点的话20-30元就够了。

游玩最好结伴而行,人多好砍价,安全系数也大。 还是跟团吧,自己不熟悉麻烦。

神农坛在哪个省

【神农架概况】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8万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神农架及附近主要景点】林区内有板壁岩、大九湖、小当阳、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宋洛河等十几处风景名胜,还有冷热洞,冰洞,潮水洞等多处自然奇观。大九湖:大九湖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高山耸立,中间低洼平坦,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低洼平坦地有17平方公里,海拔1700余米,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4公里,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温凉爽,日照充分,但无霜期短,积雪日长。与重庆市巫溪、巫山县交界,是神农架通向重庆的西大门。大九湖面积约24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是中国中部最大的高山平原,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候凉爽,是典型的草原风光,被称为“湖北的呼仑贝尔”,是神农架以亚高山沼泽、盆地和观光牧场为主的休闲渡假区。主要景点有:高山盆地、湿地、草原、牧场、梅花鹿、古榔榆树,是开展跑马、山地自行车、射箭等各种体育健身、休闲渡假的理想场所。大九湖自然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高山盆地可生产粮食、药材、山果。沼泽地泥炭蕴藏丰富,水草丰茂,适窒放牧,其药材种类之多居神农架之首。珍稀动物中的华南虎、金钱豹、苏门羚及驴头狼都有出没,这里还是揭开“野人”之迷的重要探察地。深邃难测的落水孔,清秀多姿的红海棠、高山杜鹃,水清如镜的黑水河,望而生畏的五等子垭、川鄂连边的自生桥,形象逼真的鲤鱼岩、卧佛岭、七彩缤纷的山花,一望无垠的蓝天绿地,令人留连忘返。

下谷坪:

下谷坪是神农架唯一的一个土家族少数民族乡。土家族休中居住地,有广为流传的故事和风俗,有三十六把刀、小武当、海螺石、发水洞、神农溪源等景点。“三十六把刀”为36座山峰的名字,这些山峰分布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错落有致,均匀而不零散。从下往上看,厅峰林立直插云霄;从铡面看恰似三十六把刀搁置在兵器架上,三十六把刀银光闪闪,呈现出“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观景象。小武当,又名太各山,山势陡峻,猿猴亦难攀登。登其上览三十六峰,如嫁娶迎亲般,有维妙维肖之“牯牛”伏于脚下,南面的神农活则玉带一样悠然飘向长江三峡。神农顶:神农顶风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883.6平方公里,是以保存完好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为背景,以生态多样性为特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是神农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419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4种。脊椎动物336种,其中兽类75种,鸟类308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40种,鱼类47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有67种,昆虫600余种。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具全球意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平衡及整个华中地区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成为华中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素有“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濒危动植物避难所”之美誉。景区内最高海拔3105.4米,称之为“华中第一峰”。 板壁岩石林位于神农顶风景区内。石林隐现于箭竹林和冷杉林中,峭似板壁,多草甸、箭竹、高山杜鹃。多次发现野人的毛发、粪便、脚印。是以秀绿的亚高山自然风光与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 景点。小龙潭位于神农顶风景区内,是展示神农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进行环保意识和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与研究基地。有“野人”谜园、湖北省青少年万里夏令营营地、金丝猴驯养基地、小龙潭茶 社、野考站等旅游项目和设施。风景垭位于神农顶风景区内,垭口掩于箭竹林中,下临深涧,石林丛生,如柱似笋,云雾变幻莫测,形成“石林云雨”景观,被誉为“神农第一景”。四周多草甸、箭竹林、冷杉、高山杜鹃。雨过天晴,云烟滚滚,波澜壮阔,终年不衰的雾气云瀑带你置身世外飘然欲仙的境界。金猴岭是神农顶景区金丝猴的主要活动区,也是神农架数十万亩原始森林的典型代表。站在金猴岭的原始森林里,看着这些大树悲壮地生,悲壮地死,你仿佛可以听到大自然因适者生存而进行的格斗、绞杀,因格斗绞杀而发出的痛苦呻吟......燕天风景区:燕天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神农架西北部,总面积约926.24平方公里。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林海茫茫,物华地灵,美不胜收,尤以“雄、秀、幽、野”为特色而生美感。由于位于中国南北地理的交汇地带,这里汇集了南北不同自然地带的动植物资源,区内自然植被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山地草丛、草甸、沼泽等系列植被类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极具可观性,加之空气清新,环境静谧,是开展绿色旅游的良好场所。主要景点有燕子洞、燕天飞渡、会仙桥、燕子垭、薛刚寨、天门垭、刘享寨、山宝洞、紫竹河原始森林、云海佛光、红坪画廊、百草坪、塔坪山林田园风光及民俗风情等燕子洞闻名遐尔的燕子洞在东北距燕子垭口1000米的半壁上,海拔2343米,北邻水沟垭,由公路上坡约50米即可到洞口,前厅颇宽,约有420平方米,入内即窄渐暗,顿感飞燕掠耳,吱吱有声,约700米不见燕子,却闻滴水如琴,进入3700米,洞体不能容人,只听流水潺潺,却不知洞生何处。该洞高14米,宽16米,里面栖息着大量短嘴金丝燕。这种燕子身长12厘米左右,虽然数量巨大,但它们飞进飞出时互相却从不相撞,它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神农架,当地优厚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洞内冬暖夏凉,水流潺潺,洞壁光洁无比,干燥的石壁上挂满燕窝。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潮湿,沁水长流,洞壁光洁如玻璃,干燥处挂满燕窝,在燕子垭西北面的岭脊上已修有石阶桥亭,漫步岭上,回首观望,但见金燕风舞,时进时出,高翔低回,敏捷灵巧,如遇雨过天晴,燕群穿阳破雾,剪云裁霞,翱翔冲跌。山势,燕形,云影相映成趣,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金丝燕是古老的海洋金丝燕的变种,具有很强的方位变识能力,故是研究地质,考古,鸟禽分类学的好素材。从燕子垭西北面的石阶桥亭上回首观望洞口,可以看到燕群飞舞,如果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燕群迎着阳光高翔低回,景象十分壮观。神农架红坪:红坪画廊位于神农架天门垭南麓,是一小块峡谷盆地,绵亘15公里,故名乌龟石。相传周昭王伐楚时,途经此地,神龟动怒,将剑震抛长空,落插岩缝中;至今尚留“昭王剑”遗址因昭王被迫退军后,神龟变一巨石,长卧于此,故得名乌龟石,后来此地建有红坪林场又改名红坪。红坪峡峡谷盆地两边,奇峰林立,嶙峋峻峭。阳春三月,山花烂漫,艳秋时节,层林尽染,一年四季,溪泉流淌。漫步坪中,可欣赏持于清溪两旁的如泼墨国画般的奇丽景观,且四时景色各异,故被画家誉为“红坪画廊”。 此地有一河、两溪、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九石、三十六峰,互相映衬,布局紧凑,有布移景换之趣。这里的景点一奇、二怪、三险、四秀。“奇”指奇峰林立,“怪”指洞石之怪。“险”指寨岭、峰之险。“秀”指河、瀑、桥集结。这里吸引了无数画家至此写生。张步的“神农架画展”和罗国士的大型组画“神农架奇观”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因而,红坪画廊蜚声中外。香溪源:长江支流香溪源发源于神农架内,水质纯净,古木参天,有古代冰川的遗迹。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她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此鱼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鱼。传说中,昭君在回乡省亲后,临别时依依不舍地在船头,昭君手弹琵琶向亲人告别,悠扬婉转的琴声,倾诉着心中的依依眷恋。琴声中,两岸桃花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鱼群围着船儿,一直护送昭君远去。香溪源头,奇峰竞秀,林海深处,云游雾绕,林间奇花异草竞相开放,山中溪沟纵横,伴随着草木的芬芳。可见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灵秀之地,才是溪水飘香的真正原因。小龙潭野考站:小龙潭野考站位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神农架野人考察的大本营,同时也是金丝猴生活习性的重要观察点和野生动物救护站。内设野考工作展览室,如实反映国家对神农架野人两次考察的主要成果,有野人分布图,目击者照片,现场获取的野人毛发、粪便、竹窝、现场灌制的野人脚印,还有中科院等单位的分析和鉴定材料,这一切都雄辨地证明;神农架野人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野考站还辟有"神农架风物"摄影展,计有500多幅作品,神农云海,高山夕照,千年铁杉和百草秀姿等都是极受游客注目。最令人倾倒的是神农架金丝猴组照,它们都是现场拍摄的,内容从猴王,猴群到哨猴,从迁徙,觅食到午睡,从母子相依到猴群嬉戏,从恋猴谈情到夫妻交欢,无所不有,堪称动物世界的神农架金丝猴专辑,较完整地反映了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神农架--神农祭:神农祭坛地处木鱼镇,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香溪由此缓缓南流。整个景区内青山环抱,美丽而幽静。景区分为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部分。因神农架曾是神农老祖尝草采药的地方,为了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绩,让炎黄子孙世代祭拜,故在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祭坛。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此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以示中华56个民族紧密团结,欣欣向荣。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图案中,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近处,高10米的图腾柱分别立于祭坛的左右两边,柱上的大小牛首以示神农氏为牛首人身,子孙后代繁衍之意。图腾柱的前方有两幅大型浮雕,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两幅浮雕之间设有九鼎八簋(古时人们用以煮盛的物品,现为中华民族的最高祭祀礼器)和钟鼓楼以供炎黄子孙在此祭拜先祖,寻求庇佑。登高343级台阶,便来到了雕像前的瞻仰台(古时为天子祭礼,瞻仰的地方)。神农祭坛的烧烤篝火晚会,以神农架山民生活为背景,反映民风民俗,表现力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狩猎、娶亲、双花棍等舞蹈把山民们真实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歌对唱,更是反映了神农架青年男女亘古不变以歌为媒,鞋定情的爱情表达方式。晚会还有品尝野味烧烤食物、山妹子给来宾敬饮神农黄酒、教唱山歌等,整个晚会高潮迭起,趣味丛生。神农架动植物标本馆:神农架动植物标本馆内的第一层植物馆珍藏植物2000多种,12000多号,如珙桐、银杏,共同显示了神农架植物所特有的古老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三大特点,共同构成了一座别致的物种基因库,珙桐,香果,银杏,连香,篦子杉等60余种孓遗物种,素有活化石之称。还有“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枝笔,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珍稀药材,使人大开眼界。第二层动物馆,按鸟类、兽类、鱼类、昆虫类陈列,有动物标本400多种,1000多号。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白化动物和金丝猴标本,标本馆素有“生物圣殿”之称,是神农架珍稀动植物的缩影。【神农架娱乐推荐】板凳龙:以板凳作“龙灯”的舞蹈形成。两人、三人均可,两人舞是一前一后,三人舞是前二后一。舞蹈动作有“河鹰展翅”、“雪花盖顶”、“黄龙缠腰”、“猛虎下山”等。活动时间多在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喜庆节日亦有之。灯戏:是流行恩施民间尤其乡村的地方戏种。其特点有四:一是服装道具简单,一件官衣、一顶纱帽、三副口条、一把剑足矣 二是人物少,生、旦、丑三行,出台常为一男一女, 最多不超过4人 l三是器乐不多,文场只需1人用“大筒 子”伴奏,武场增加鼓、锣、钱.四是不择演出场所,院坝、广场皆可。灯戏因演出意义不同而名称各异。新春元宵,欢度佳节, 称“贺新灯”清明祭把,称“清明灯”寿涎祝寿,称"寿 灯”,男婚女嫁、抱子添孙,称“喜灯”烧香还愿、酬神祭把,称“公灯”。 灯戏剧目有60多个。1955年,思施白杨坪羊角坝灯戏班创作演出的《雪山放羊》,获湖北省民间戏曲会演表演奖。恩施土家风情表演:在当地可以看一下恩施土家风情表演。这种表演以土家四道菜为主线,穿插土家山歌和舞蹈,整场表演时间约60分钟。土家四道菜是白鹤菜、泡儿菜、油菜汤和舔酒菜,其醇厚的民族韵味令人着迷。其间的山歌独唱、对唱和小合唱字正腔圆;耍耍儿、莲响儿、摆手舞等亦展示出浓郁的土家民情。【神农架“野人”】神农架的“野人之谜”早已经尽人皆知.然而,野人的真面目至今没有展现在人们面前。有一群执著的探索者,他们将青春、激情乃至生命融入神农架这片神奇的原始生态地区,10年、20年、30年……他们痴心无悔地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寻找“野人”的踪迹。他们用生命的力量去求索,用科学的眼光在探寻,一心破解“野人”之谜,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神农架最佳旅游季节】神农架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呈垂直带状分布,随海拔增高,依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极端低温-21℃,极端高温38.5℃。

每年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冰霜期,山内气候不十分稳定,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人曾这样描述: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四时有,春夏秋冬最难分。到神农架旅游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6~10月。

寒冷、潮湿、天气多变,是神农架气候的主要特征。神农架的夏天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较为炎热,到神农架来旅游要多带衣服,以免着凉。【神农架门票明细】国家森林公园:60元神农溪漂流:100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元野马河漂流:85元神农坛风景区:40元天生桥:20元神农架自然博物馆:30元塔坪原始森林:40元神农坛篝火晚会:40元香溪源:30元盘龙洞:30元昭君村:30元【神农架特产】野山蜂蜜,野山菌,各种干果,花草茶,名贵中草药,山野菜等【民间刺绣】挑花,是用针和线在布丝经纬之间有规律地穿搭成“×”状,俗称十字锈针法。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缝连兽皮时,就已经形成了“×”状的针法。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刺绣艺术。神农架地处偏僻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外地往来不多,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独具特色的刺绣便是神农架的一朵充满活力的艺术之花。

神农架出自农村妇女之手的并保存了半个世纪的民间刺绣品,主要有日常用的枕巾、手帕、头巾、鞋垫、烟袋、围腰等。这些绣品非名贵布料而作,它是用比较粗简的各色布料,用多种色线按照图案巧妙地配色刺绣而成,其色调具有浓而不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的艺术效果。 神农架旅游地图

神农坛在河南省沁阳市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西北2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总面积50.2平方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因炎帝神农在此播五谷、尝百草而得名,由紫金顶、云阳河、仙神河、黑龙潭、白松岭、临川寺、悬谷山、尧舜路八大景区组成。

以上就是关于皇城魅力:北京先农坛 走近神农文化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