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下博奥

   2023-04-03 15:58:36 网络1140
核心提示: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博奥生物”)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注册资金现为3.765亿元人民币。博奥生物着重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依靠自主创新,秉持信诺重礼,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高技术公司

想了解下博奥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博奥生物”)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注册资金现为3.765亿元人民币。博奥生物着重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依靠自主创新,秉持信诺重礼,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高技术公司。 成立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博奥生物致力于为集成医疗(包括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领域开发和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研制开发出了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蛋白、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厂家竞争的产品和服务,多款产品获得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医疗器械注册证》、欧盟CE认证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通关备案等证书。目前,博奥生物产品及服务已出口北美、欧洲、亚洲、中东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士和瑞典等欧洲国家的近百家医院购买了博奥生物的芯片产品,用户反映很好。 截止2007年底,博奥生物总资产达5.87亿元,拥有24,0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和运营设施,其中包括临床诊断级微阵列芯片和配套试剂GMP生产车间,硅基、塑料基微流体芯片微加工洁净车间,以及生物芯片相关仪器设备生产车间,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ISO 9001、ISO 13485及ISO 17025质量管理体系和对外服务实验室资质认证。目前,博奥生物全资拥有境外独立法人企业2家(博奥生物香港有限公司和美国博奥生物国际有限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和现金出资在国内外参控股公司2家(美国Aviva Biosciences 公司和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 博奥生物的飞速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2002年,博奥生物作为亚洲唯一入选的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技术公司”;2003年,博奥生物位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新经济导刊》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生物芯片企业排行榜”榜首;2004年,《财富》杂志再次撰文指出,“博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2005年,博奥生物成为美国Red Herring杂志评选的“亚洲非上市技术100强公司”中的八家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同年,美国权威的《时代》周刊连续两次对博奥生物进行了积极报道,指出“博奥生物是一个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能够研制生产出兼具创新性和高性价比产品的公司”。 2006年,博奥生物被评为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第一名,并被英国《自然》杂志评选为全球知名的微阵列产品和服务推荐供应商,其HLA基因分型芯片检测系统、微阵列芯片激光共聚焦扫描仪(晶芯® LuxScan™ 10K)和微阵列芯片点样与生产系统(晶芯® SmartArrayer™ 48 和晶芯® SmartArrayer™ 136)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7年,博奥生物申报的“系统化生物芯片和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年,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秘书处单位负责日常管理,中心主任程京博士任标委会主任委员。 博奥生物将依靠自身优秀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团队,凭籍自身国际领先的生物芯片生产、服务技术平台和高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面向“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含食品)安全检测和健康评价与临床诊断”等应用领域,为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和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博奥生物将依靠自身优秀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团队,凭籍自身国际领先的生物芯片生产、服务技术平台和高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面向“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含食品)安全检测和健康评价与临床诊断”等应用领域,为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和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依托于博奥生物的我国生物芯片领域产品及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申请和获得专利最多的国家级研究开发机构。其前身是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2000年9月30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示以清华大学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三家科研单位共同成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01年10月正式授牌。 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的具体协调下,租赁的海淀区清华西路甲2号一家餐馆经改造装修后成为了中心科研工作的临时实验室和办公用房。2003年10月,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国际一流水平的各类工程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微阵列芯片制作GMP超净车间、微流体芯片中试洁净车间、生命科学仪器生产车间以及配套设施。目前,中心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完善的生产条件、浓厚的科学氛围和一批在国际生物芯片领域享有盛名的高级研究人员,其中教授与副教授10名,归国高级研究人员12名,各类科研人员18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40%,形成了一支梯队和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专利试点优秀单位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产品(服务)属于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规定的范围的 说明 怎么写

解读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医疗器械注册证号是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组成部分,是批准医疗器械进入市场销售、使用的法定证明文件,相当于身份证号码。熟悉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的有关知识,对识别医疗器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医疗器械注册号编排方式比较复杂,特别是医疗器械注册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几度改变,对识别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查阅有关医疗器械注册的资料,粗读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和同仁切磋。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2000年4月1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开始以法定的形式对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同年4月10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16号局令颁布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其注册号编排方式为:X1药管械(X2)字XXXX3第X4XX5XXXX6号。其中:

X1为注册机构所在地简称(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省、自治区+设区市);

X2为注册形式(试、准、进)。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直接准产注册。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先办理试产注册。试产注册后的第七个月起,即可申请准产注册,进为境外企业注册形式;

XXXX3为注册年份;

X4为产品管理类别X;

XX5为产品试产期终止年份(试产注册)或者产品品种编码(准产注册);XXXX6为注册流水号。

如国内2001年准注册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册号编排方式为“国药管械(准)字2001第315 XXXX号”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成立。2003年6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修改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3〕98号),对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相应作如下调整:

由原 X 1药管械(X2)字XXXX3第X4 XX 5XXXX6号改为X1食药监械(X2)字XXXX3第X4XX5 XXXX6号。此调整从6月20日起适用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的注册证。如国内2003年7月准注册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册号编排方式由原“国药管械(准)字2003第315 XXXX号”改为“国食药监械(准)字2003第315 XXXX号”

从这一阶段开始,国家局发放的注册号编排方式中的 “国药管械”一律改为“国食药监械”。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颁布。2004年8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16号局令《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此时,医疗器械注册号的编排方式改变为:X(X)1(食)药监械(X2)字XXXX3 第X4XX5XXXX6 号。其中:

X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境外医疗器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为“国”字。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为XX1(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X2为注册形式(准、进、许)。“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XXXX3为批准注册年份;

X4为产品管理类别;

XX5为产品品种编码;

XXXX6为注册流水号。

如国内2004年9月准注册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册号编排方式为“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15 XXXX号”

从这一时期开始,医疗器械产品取消试产注册,即境内产品只有准产注册一种形式,由各地方局审查发放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也全部以“×(×)1(食)药监械”开头。

试剂分类(关于体外诊断试剂规范管理若干问题)

为了加强体外诊断试剂规范管理及使用,在选择体外诊断试剂时,首先要弄清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

一、按药品进行管理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包括:

1. 血型、组织配型类试剂(如血库用于鉴定ABO血型的抗A、抗B标准血清;鉴定Rh血型的抗D血清等。)

2. 微生物抗原、抗体及核酸检测类试剂(如免疫室常用的酶联法及金标法检测乙肝两对半试剂、丙肝、艾滋、梅毒检测试剂盒;PCR等)

3. 肿瘤标志物类试剂(如常用的AFP、CEA等)

4. 免疫组化与人体组织细胞类试剂

5. 人类基因检测类试剂

6. 生物芯片类

7. 变态反应诊断类试剂

二、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

1. 临床基础检验试剂(如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试剂、上尿机的尿纸条、早孕条、隐血等临床时常用的试剂等)

2. 临床化学类试剂(如生化室使用的上机或手工生化试剂)

3. 血气、电解质测定类试剂

4. 维生素测定类试剂

5.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剂类

6. 自身免疫诊断类试剂

7. 微生物学检验类试剂

另外,对供货方的合法性要了解,要求供货商提供以下资质文件:

(一)供货方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注意检查准许经营有几类器械范围)

(二)供货方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要注意检查有无诊断药品这一项)

(三)供货方的营业执照

(四)所提供产品生产厂商的医疗器械或药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医疗器械的诊断试剂就必须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属于诊断药品的诊断 药品就必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五)所提供产品的生产批准文号(属于医疗器械Ⅲ类的,必须是国食药管械(准)×××号;属于医疗器械Ⅰ、Ⅱ类的,就由各省或直 辖市食药监局批准的××省或市食药管械(准)字(或)字×××字号;如果是进口产品,就必须提供进口注册证;属于药品的,必须是 国食药(准)字号。

(六)所供产品生产厂家给供货商的授权书。

(七)供货方出俱给销售人员的授权书。

以上文件的复印件需盖供应商鲜章

基因芯片与SNP技术区别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 电子信息技术

二、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 航空航天技术

四、 新材料技术

五、 高技术服务业

六、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 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电子信息技术

(一)软件

1、系统软件

2、支撑软件

3、中间件软件

4、嵌入式软件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7、图形和图像软件

8、金融信息化软件

9、地理信息系统

10、电子商务软件

11、电子政务软件

12、企业管理软件

(二) 微电子技术

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

(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

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3、网络技术

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四)通信技术

1、光传输技术

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

3、无线接入技术

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

5、软交换和VoIP系统

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五) 广播电视技术

1、演播室设备技术

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

能够实现交互式控制的服务端系统技术。

3、信息保护系统

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媒体整体版权保护的系统技术。

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

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

7、光发射、接收技术

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

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10、IPTV技术

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 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产项目除外。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半导体发光技术

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

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

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

(七)信息安全技术

1、安全测评类

2、安全管理类

3、安全应用类

4、安全基础类

5、网络安全类

6、专用安全类

(八)智能交通技术

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

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

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

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新型疫苗

2、基因工程药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6、生物芯片

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9、新生物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化学药

1、创新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3、抗肿瘤药物

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

5、老年病治疗药物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7、计划生育药物

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

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

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

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

2、靶向给药系统

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

4、制剂新辅料

* 简单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技术除外。

(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医学影像技术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4、医学检验技术

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生物催化技术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七)现代农业技术

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

7、农业生物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1、民用飞机技术

2、空中管制系统

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

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5、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四、新材料技术

(一)金属材料

1、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技术

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技术

3、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艺技术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

6、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

7、低成本超导材料实用化技术

8、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

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10、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性能结构陶瓷强化增韧技术

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术

3、人工晶体生长技术

4、功能玻璃制造技术

5、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术

4、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

5、新型纤维材料

6、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

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

3、骨科内置物

4、口腔材料

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

(五)、精细化学品

1、电子化学品

2、新型催化剂技术

3、新型橡塑助剂技术

5、功能精细化学品

五、高技术服务业

1、共性技术

2、现代物流

3、集成电路

4、业务流程外包(BPO)

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6、公共服务

7、技术咨询服务

8、精密复杂模具设计

9、生物医药技术

10、工业设计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1、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

(2)风电场配套技术

3、生物质能

(1)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

(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

(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

(4)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

(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

(6)大中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4、地热能利用

(二)核能及氢能

1、核能技术

2、氢能技术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

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

2、蓄热式燃烧技术

3、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4、废弃燃气发电技术

5、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

6、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7、高泵热泵技术

8、蓄冷蓄热技术

9、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10、节能监测技术

11、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一)水污染控制技术

1、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及生物与化学联合处理技术;中、小城镇生活污水低能耗处理技术;村镇生活污水;村镇小型源分离处理技术,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有毒有害化工和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湿式催化氧化技术;重金属废水集成化处理和回收技术与成套装置,煤化工等行业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装置,固定化微生物高效脱氮技术;采油废水处理及回注,高含盐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填料,薄膜负载型光催化材料,膜材料及组件,高效水处理药剂的研制,新型复合型絮凝剂处理高浓度、高色度印染废水技术。

3、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

生产过程工业冷却水重复利用药剂、技术,管网水质在线检测和防漏技术;各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集成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的集成技术;工业、城市废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

规模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生态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水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养殖场废水厌氧处理沼气高效利用技术。

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与回渗技术与装置,苦咸水淡化技术;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规模化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卤水直接利用及综合利用技术。

6、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灵敏、快速水质在线检测技术;饮用水有机物的高级催化氧化技术,高效膜过滤技术,安全消毒技术,高效控藻、除藻和藻毒素去除技术;饮用水有机物高效吸附剂、高效混凝剂及强化混凝技术;农村饮用水除氟、除砷技术与装置,边远地区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消毒小型设备和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高效低耗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烟气脱硫关键技术,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煤、煤化工转化过程中的废气污染防治技术;高效长寿命除尘技术。

2、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机动车控制用高性能蜂窝载体、满足欧Ⅲ、Ⅳ标准汽车净化技术;满足欧Ⅲ、Ⅳ标准的柴油车净化技术:颗粒物捕集器及再生技术; 催化氧化与还原技术;满足欧Ⅱ、Ⅲ标准摩托车净化技术。

3、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

高效长寿命的吸附材料和吸附回收装置;高效低耗催化材料与燃烧装置;低浓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催化技术及联合燃烧装置;恶臭废气的捕集与防治技术;油气回收分离技术:针对油库、加油站油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控制技术。

4、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

城市公共设施空气环境的消毒杀菌、除尘、净化和提高空气氧含量技术。

5、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高性能除尘滤料和高性能电、袋组合式除尘技术;特殊行业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二恶英、恶臭气体的控制技术;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碳减排及碳转化利用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高效焚烧技术,焚烧渣、飞灰熔融技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技术,危险废物固化技术、设备和固化药剂;医疗废物收运、高温消毒处理技术;有害化学品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整备技术与装备;电子废物处置、回收和再利用技术。

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尾矿微晶玻璃、轻质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结构制品等技术;电厂粉煤灰及煤矿矸石、冶金废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3、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生产复合板材及其他建材制品的技术;有机垃圾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技术;填埋物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填埋场高效防渗技术;小城镇垃圾处理适用技术。

(四)环境监测技术

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粉尘、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沙尘天气、机动车排气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化学需氧量、余氯、BOD水质、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微量有机污染物、总氮、总磷等等);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傅立叶红外测量烟气污染物、烟气含湿量;砷、总铅、总锌;氰化物、氟化物等);大气中超细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采样分析技术。

2、应急监测技术

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技术,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技术(便携式快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及测试组件;便携式水质监测仪与测试组件;便携式工业危险物、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监测专用仪器及系统);应急安全供水技术;应急处理火灾、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脆弱生态资源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多物种生物在线检测技术,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分析技术。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沙漠化防治技术,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林草综合加工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湿地保护、恢复与利用及其监测技术,矿山生态恢复、污染土壤修复,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替代技术;国家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测和评价技术,系统生态功能区恢复与重建技术。

(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

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电镀、皮革、酿造、化工、冶金、造纸、钢铁、电子等行业污染减排关键技术;上述行业工艺过程中废气、废水、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

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安全消毒和高值利用技术;城市景观水深度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矿产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无机、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煤洁净燃烧、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破坏臭氧层物质替代技术。

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绿色基础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及装备,机电产品表面修复和再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在产品开发、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复杂难采矿床规模化开采及开发利用产业化技术;复杂多金属矿高效分离技术;难处理氧化矿高效分离与提取技术;多金属硫化矿电化学控制浮选技术;就地浸矿及生物提取技术;采选过程智能控制及信息化技术。

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综合回收共伴生矿物的联合选矿技术;共伴生非金属矿物的回收深加工技术;伴生稀贵金属元素富集提取分离技术。

3、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极低品位、难选冶金属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尾矿微晶玻璃技术;尾矿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技术。

* 一些常规的污染控制技术除外:1、常规工艺技术装备组合的水处理技术;2、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粪便制肥技术;3、 20吨以下的锅炉脱硫除尘技术;4、油烟净化技术(吸附、静电、喷淋);5、技术含量低的用工业废物制造建材项目;6、一次性餐具及相关材料技术;7、未经安全评价的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菌剂技术;8、室内空气净化空气清新剂及常规消毒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符合国际、国内自动化行业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标准(包括:IEC61158、PROFIBUS、FF、DeviceNet、PROFINET、EtherNet/IP、EPA、MODBUS/TCP等)的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包括符合IEC61131标准、可靠性高、具有新技术特点的PLC技术;集成了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数模混合等新技术成果的PLC技术等。

* 以OEM方式集成的PLC产品除外。

3、基于PC的控制系统

以“工业PC机+软逻辑(SoftPLC)”、可编程序先进控制器(PAC)、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为网络、连接远程I/O及其它现场设备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面向图形的操怍系统和应用要求,能够解决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瓶颈问题,采用地址、数据多路复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总线技术,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

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 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和特种测控装备,能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

* 一般传统的流量、温度、物位、压力计或变送器除外。

2、面向行业的传感器技术

面向行业和重大工程配套,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专用传感器技术。

3、新型传感器技术

包括阵列传感器、多维传感器 、复合型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量或频率量的新型敏感器以及采用新传感转换原理的新型传感器等。

* 采用传统工艺且性能没有显著提高的传感器 (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差动变压器、电涡流、应变、压电、磁电等原理的传感器) 除外。

4、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微型专用色谱仪;特定领域的专用仪器,包括:农业技术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核心专用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仪器等。

* 传统的气相色谱仪除外。

5、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包括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系统;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仪器仪表等。

(三)先进制造技术

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生产线等,包括:复合加工、组合加工、绿色制造、快速制造、微米/纳米制造等相关装备和系统;CAD/CAPP/CAM/PDM技术在内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及工具,生产计划与实时优化调度系统/ERP管理软件,虚拟制造(VM)技术,网络制造系统;智能型开放式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装备、数控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控加工、数控工艺在内的先进数控技术;中高档数控设备和关键功能部件及关键配套零部件技术等。

*低附加值的和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加工技术除外。

2、机器人技术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切割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AGV以及制造工厂的仓储物流设备;机器人周边设备;特种机器人;开放式机器人控制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机器人伺服驱动技术;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加工成套技术;信息机器人技术等。

* 性能和结构一般的没有知识产权的普通机器人除外。

3、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切割加工技术;激光焊接加工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和激光三维制造技术以及激光发生器制造和控制系统技术等。

4、电力电子技术

包括具有节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种传动技术的应用系统;大容量化、高频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芯片方片化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绿色环保化的模块;面向工业设备、物流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信息与自动化系统等的高性能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技术等。

* 性能一般的电源变换产品除外。

5、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技术

包括采用高精度驱动、智能化控制、高可靠性技术等开发的纺织机械专用配套部件;建立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和高性能的产品检测仪器;以控制、计量、检测、调整为一体的、带有闭环控制的环保型包装机械,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无菌包装设备;具有辅助操作自动化和联机自动化的柔性版印刷、防伪印刷、条形码印刷设备、数字直接制版机;精密型注塑机、精密挤出成型及复合挤出成型装备等。

* 性能一般的普通纺织机械、性能一般的包装机械及柔性版印刷机、卷筒进料多色凹版印刷机、不干胶商标印刷机除外。

(四)新型机械

1、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

包括数控机床等重点主机配套用精密轴承;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气动控制元件;精密、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及冲压模具;快速原型和快速经济模具制造新技术等。

* 常规通用工艺技术,性能、结构、精度、寿命一般的普通机械基础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冲压模具除外。

2、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

包括采用新原理,在功能、结构上有重大创新的新型阀门技术和新型泵技术;有核心专利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新传动原理、新机械结构和新加工工艺的新型机械技术等。

* 性能一般的各类普通泵和阀门除外。

(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

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

包括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用于电力生产、输送和供用电各环节的自动化装置;可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系统安全和供电质量的技术。包括:发电机组新型励磁装置和调速装置,新型安全监控装置和采用新技术的电网监测、控制装置等。

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

采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高精度和高可靠的新型装置,包括: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综合状态检测功能的智能化开关柜;具有控制、保护和监测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终端装置;电力设备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与监控装置;电能质量检测、控制与综合治理装置;基于IEC61850通信协议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力系统用仪器设备;用于新型电能(包括核能发电)系统的连续、高效、安全、可靠的发、输、配电设备中的新技术和新装置等。

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

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领域有关的控制、调度、管理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高级应用软件,以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保障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效率及管理水平,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控制软件;新型输配电在线安全监控及决策软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软件;电力设备管理及状态检修软件,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节能运行管理专家系统软件;用电管理软件以及电能质量在线评估、仿真分析软件等。

4、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

采用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型元器件,能够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改善电能质量的新型节电装置,包括:用于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用于企业的节能、节电控制装置及其综合管理系统,用于输配电系统的先进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以及区域的在线动态谐波治理装置等。

* 传统的高、低压开关设备,常规的发、供、配电设备除外。

(六)汽车行业相关技术

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

用于乘用车汽油机、乘用车柴油机、商用车柴油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包括: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稀薄燃烧技术、可变进气技术、增压技术、排气净化技术;柴油机电控高压喷射技术、增压中冷技术、排气净化技术,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等;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新型电动驱动系统技术;氢发动机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新型动力电池组合技术等。

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关键零部件,包括: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车身附件、汽车电器、进排气系统、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新型纯电动传动系统、轮毂电机、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转换器、新型动力电池等。

3、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车身稳定系统、悬架控制系统、驱动力分配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自动避障系统、自动停车系统、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车身总线系统、智能雨刷、智能防盗系统等。

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系统、车用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新型电动车用传感器、电动车用大功率电子器件、电动车用新型集成芯片、电动车电器系统用安全保护部件等。

4、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零部件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氢发动机技术;合成燃料技术等。

应答元件和顺式作用元件区别

一、原理不同

1、SNP技术: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含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组片段,然后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单碱基扩增。然后将样品分析物与芯片基体共结晶,在真空管中用瞬时纳秒(10-9s)激光进行激发。

2、基因芯片: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法,即用已知序列的一组核酸探针杂交的核酸测序法。

二、特点不同

1、SNP技术: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完成的SNP检测准确率可达99.9%,除了准确性高、灵活性强、通量大、检测周期短等优势外,最有吸引力的应该还是它的性价比。

2、基因芯片:快速、高效、自动化。

扩展资料:

基因芯片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固定在聚合物基质(尼龙膜、硝酸纤维膜等)表面的核酸探针或DNA片段,通常与同位素标记的靶基因杂交检测。通过射线照相。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需的检测设备与目前分子生物学中使用的射线照相技术相一致,并且相对成熟。但芯片上探针密度不高,对样品和试剂的需求量大,定量检测存在诸多问题。

(2)采用点采样法将DNA探针阵列固定在玻璃板上,与荧光标记靶基因杂交检测。该方法的晶格密度可大幅度提高,表面各探针的结合量相对一致,但在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方面仍存在不易克服的困难。

(3)将直接在玻璃等硬表面上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与荧光标记靶基因杂交检测。该方法将微电子光刻技术与DNA化学合成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基因芯片的探针密度,减少试剂用量,实现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潜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芯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NP基因分型

顺式作用元件是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 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 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 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ARS序列

sequence 即自主复制序列, 又叫复制起点序列(replication origin sequence)。是顺式作用元件的一种。这种序列是染色体正常起始复制所必需的。所有的ARS的DNA均有一段保守序列:200bp&#0A(

报告基因

用的杂合反式作用因子组成。近年来从上述杂交体系中发展出的单一杂交体系技术,也是根据报告基因表达量的检测筛选出与已知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的未知因子的DNA,该项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克隆细胞中含量微弱且用生化手段难以纯化的反式作用因子。最后修订于

应答元件

元件(glu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GRE)和血清应答元件(serum response element,SRE)等。应答元件含有短重复序列,不同基因中应答元件的拷贝数相近但不相等。蛋白因子结合在应答元件

沉默子

参与α/β型T细胞中的重排。这说明α沉默子对在α和δ两个等位基因中选择。等位基因的转录和重排时起作用,而使δ等位基因沉默。这些负调控元件不受距离和取向的限制。最后修订于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21:52:34 (GMT+08:00)

弹簧压力计

弹簧压力计是弹性压力计的一类。根据弹性元件的变形程度而测定压力。测压范围很广,测压下限可低至0.13兆帕,也可高达几百兆帕(几千公斤力/厘米2)。构造简单,便于携带,装置容易,价格底廉,有单圈弹簧管压力计及多圈弹簧管压力计之分。最后修订于

远红外干燥

远红外干燥是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被加热物质吸收后,使其分子、原子产生振动,物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将水等液体分子从物料中驱出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最后修订于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20:28:33 (GMT+08:00)

耐高温材料

硅等。后者有极重要的用途,可用作高温耐火材料(如磨料、铸模、喷嘴、高温热电偶套管)、耐热材料(如火箭的结构元件、核工程材料、电热元件)、电工材料(如高温热电偶、引燃电极),此外还用作耐化学腐蚀材料和硬质材料等。耐热聚合物可用作耐高温薄膜绝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

器(EMP),比如高能炸药驱动的电磁脉冲发生器。只要改变电磁场,即可使数字储器失常,对电子装置产生干扰,或改变敏感电子元件电流方向,使电子设备失效,甚至自毁,从而也使依赖于电子系统工作的任何军车、导弹和飞机等失效。现今美、俄都在研究小型高功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指制造和使用微型电子器件、元件和电路的技术,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这种技术利用和控制固体内部的微观特性,通过微细加工技术,把一个电子功能部件,甚至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很小的半导体材料芯片上,信号的加工处理和传递是在

电子冷热针灸治疗仪

治疗仪是根据中医的寒凉法和温热法,结合现代电子技术而研制的新型针灸仪器。它采用半导体电热为能源(致冷或增热),利用电子元件测温或控温,温态在100~-25℃,并连续可调.具有一机双头、寒热通用的特点,可在一个人身上,实现对某经某脏腑滋阴降火

开环控制

,校正动作不是依赖于输出的反馈,而是依赖于外部作用的介入和干预,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计算机、控制部件、受控部件、测量元件等)不构成闭合环路。例如,对病人疾病的调控,在病人初诊时,医生根据病人症状及检查结果开出处方,未受治疗结果(输出)的反

微电极

引导,在中枢神经等的研究中,用于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毛细管电极也用于细胞外记录,另在电泳法中也使用。此外,测定组织pH和O2浓度的微小元件也是一种微电极。 最后修订于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20:44:53 (GMT+08:00)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

电阻温度计

,有铂、铜、镍和铁等四种。半导体可制成丝状、块状、长方形薄条和小球形。常用的有金属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fe3O4等。电阻元件通常有三种型式:(1)棒形,将电阻丝绕在石英棒等上,外加保护管;(2)平板形,用云母片等作基片,将电阻丝绕在其齿纹中间

同一构造机器

构成脑的神经细胞虽然形态和大小是形形色色的,机能上也有若干差异,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样的。与此相应的,具有同一机能的元件(自动装置automaton)可按多种规则连接起来,其总体具有相当的情报处理机能,这样设计的机器可进行各种研究。这种机器

KO first敲除

KO first与conditional KO最大的不同在于neymycin标记的位置的元件更为复杂,是一个带有剪接受体位点的LacZ和Neomycin的合并体。这 样,neomycin作为筛选标记,功能与上述conditional KO中

启动子

作用,继而控制细胞开始生产哪一种蛋白质。完全的启动子称为规范序列。启动子元件 启动子代表一些重要的元件可以与其他调节区域(如增强子、沉默子、边界元件或绝缘子)合作一致,以主导基因转录的水平。由于启动子一般都是在基因的上游,启动子

生化传感器

其一是生化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由具有对生化分子识别能力的敏感材料(如由电活性物质、半导体材料等构成的化学敏感膜和由酶、微生物、 DNA 等形成的生物敏感膜)组成;其二是信号转换器(换能器),主要是由电化学或光学检测元件(如电流、电位测量

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指规模大、元件或部件多、结构复杂,功能更多的集成电路。又称高密集度集成电路。是集成电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制造方法与集成电路基本相同,但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更先进。是在一块硅片上同时制作100个以上的门电路或1000个~10000

弹性压力计

弹性压力计俗称波登管压力计,是弹性压力计的一种类型,其感测元件为弹簧管,分单圈弹簧管和多圈弹簧管两种。单圈弹簧管:管子一端固定在仪表壳上,另一端封闭,可以自由移动。当弯管内接通被测压力后,管子发生变形。其自由端则产生位移,位移的大小与被测压

长散在重复序列

同反转录酶是同源的,这提示LINE可能来源于能够编码转座所需的酶进行自主转座的可动元件,所以现在在分类时被归人病毒超家族。1988年,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可动元件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当时在血友病A的凝血因子Ⅷ基因中发现了两个截短的L1

角蛋白

的3条有α-螺旋结构的多肽链互相缠绕形成类似绳索的原纤维,11股原纤维结合成微纤维,进而形成粗纤维,构成头发结构的基本元件。头发的α-角蛋白在湿热的条件下可以伸长成β-结构,冷却后又恢复原状。如在弯曲的头发中,加还原剂溶液使二硫键还原成半胱

生物传感器

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称为生物传感器(biosensor)。生物传感器并不专指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传感器,它的应用领域还包括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和食品检验等。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下面三种分类命名方式: 1.根据生物传感器中分子识别元件即敏感元件可分

绝缘子

tor)长约几百个核苷酸对,是通常位于启动子同正调控元件(增强子)或负调控因子(为异染色质)之间的一种调控序列。绝缘子本身对基因的表达既没有正效应,也没有负效应,其作用只是不让其他调控元件对基因的活化效应或失活效应发生作用。绝缘子的作用

酵母三双杂交系统

ein-1,IRP1)与金属反应元件(iron response element,IRE)RNA序列,以及HIV转录激活蛋白(trans-activator protein, Tat)与HIV转录激活反应元件(HIV trans-activ

染色体易位

Igλ基因。原癌基因c—myc在易位后都同免疫球蛋白基因相邻接,这是否涉及c-myc被转录活性很高的免疫蛋白基因的调控元件所激活,从而导致肿瘤发生,还是由于其他的机制所致,都是肿瘤分子生物学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最后修订于 2010年3月1

反转录转座子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或retroposon)指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这样的转座过程称为反转座作用(retrotrans—position)。反转座作用出现在真核生物,包括能自由地感染宿

硒化镉

1℃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3(无机剧毒品)主要用途用于电子发射器和光谱分析、光导体、半导体、光敏元件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 吸入或口服对身体有害。具有刺激性。接触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

壳多糖

理后形成能溶于有机溶剂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能制成具有良好柔韧性、导电性、湿润性和生物适应性的薄膜或成型纤维,可用作电子元件的涂料或填充料,还可用于制造只需在铸模中成形的隐形眼镜片。这种材料也可广泛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如制造药剂用的微胶

几丁质

理后形成能溶于有机溶剂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能制成具有良好柔韧性、导电性、湿润性和生物适应性的薄膜或成型纤维,可用作电子元件的涂料或填充料,还可用于制造只需在铸模中成形的隐形眼镜片。这种材料也可广泛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如制造药剂用的微胶

透镜

学介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光学器件,是两面为球面或一面为球面的透明体。由于它具有会聚成象的能力,所以是照相机镜头的主要元件。根据其形状的或成象要求的不同,透镜可分为三类: 1.凸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一种透镜。它具有会聚光的能力,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即家庭的构成,它以"人"为元件,以夫妻关系为基础。当今,社会现存的家庭结构类型,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完整家庭 ①单纯夫妻型,指男女已婚尚无子女或无子女及与子女分居和父母也分居的家庭。

反向遗传学

部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如定点突变、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置换等,再按组成顺序构建含生物体必需元件的修饰基因组,让其装配出具有生命活性的个体,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修饰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性状有何种影

插入序列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是最简单的转座元件,因为最初是从细菌的乳糖操纵子中发现了一段自发的插入序列,阻止了被插入的基因的转录,所以称为插入序列(IS)。IS是细菌染色体和质粒的正常组成成分。标准的大肠杆菌含有任

经络波导说

的电磁波”的波导系统。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这一假说的中心内容包括:(1)要象在微波学中,密切地把波导系统的元件,部件的实质结构与在其中传输着的微波的磁力线、电力线结构联系起来那样,把人体这个“小宇宙”中的“气光子”(从内气的角度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

分米波疗法

in。 7.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移开辐射器,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与测温元件。 8.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肿瘤热疗每周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放疗、化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毒所有基因转录率,也能在转录后促进病毒mRNA的翻译。 5.Rev基因产物是一种顺式激活因子,能对env和gag中顺式作用抑制序(Cis-Acting repression sequance,Crs) 去抑制作用,增强gag和env基因的

豁免提交临床试验资料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试行)

目录中的品种若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则品种名称原则上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名称。为避免产生歧义,个别品种名称增加了定语或后缀,如机械弹性元件式血压表等。最后修订于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19:14:13 (GMT+08:00)

厘米波疗法

n。(7)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移开辐射器,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与测温元件。(8)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肿瘤热疗每周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放疗、化

生物芯片

称之为生物芯片技术。根据芯片上的固定的探针不同,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另外根据原理还有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如果芯片上固定的是肽或蛋白,则称为肽芯片或蛋白芯片;如果芯

同源异形盒

掉。分析了启动子区,表明Hox基因可受控于一系列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元件,启动子和增强子控制了整个的表达模式。通常这些元件是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区域。例如HoxB4能在含有这些元件的质粒中表达,并可以制备转基因鼠,但为什么在进化压力下在一个有序

DNA复制起点

单个DNA单元称为复制子(repli—con)。每个复制子在每次细胞分裂期间只发动一次复制事件。复制子有控制启动复制的元件,称为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有的还有一个复制终点(termi—lus)。原核细胞

假基因

种β类珠蛋白,所以δ—珠蛋白基因被认为是介于功能基因同无功能假基因之间的一种中间物。假基因是一种非自主的反转录转座元件。由于它来源于RNA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因此假基因必定是没有转录活性的。这是因为反转录产生假基因的RNA不包含位于转录

微波热疗

疗中加热,可用顺铂、平阳霉素、羟喜树碱等药,剂量一般等于或少于常规化疗用量,可用单药,也可联合用药。 7.加温时测温元件附在施用器表面的方法较简单,但只能代表表面温度,有创测温较准确。每次都须监测温度,以保证加温安全及达到预定温度。 8

超短波疗法

40~60min。 8.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测温元件与电极。 9.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急性炎症1~2次/d,5~10次。急性肾功能衰竭治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法

示其所测的温度。③使用ST-1型数字体温计时先接通电源,按下“校正”按纽,荧光数字管显示出37℃校正温度值。然后将感温元件置于需测量部位,将插头插入仪器面板传感器插孔内,荧光数字管即显示出所测部位的温度值。脉搏检查脉搏前嘱患者应安静

真核生物蛋白激酶

发现,证明了Tyr残基的磷酸化可能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⑤其它组:如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及乙烯信号转导元件CTRl(胞质级联蛋白激酶MAPKKK)等。此外,根据磷酸化的底物不同,还可将蛋白激酶分为组蛋白蛋白激酶、酪蛋白蛋

合成胶粘剂

和低温柔韧性。它能粘接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特别能粘接通常不易粘接的硅橡胶、氟橡胶等。主要用于电子工业中的灌封、电器元件连接部位和接头处的密封,以防止灰尘和潮气等的侵害。还可作建筑工程的防水密封材料。有机硅胶粘剂分单组分、双组分、室温硫化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

以上就是关于想了解下博奥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