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标准

   2022-11-29 12:50:19 网络780
核心提示:有色金属,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

有色金属标准

有色金属,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如铜、铅、锌)、轻金属(如铝、镁)、贵金属(如金、银、铂)及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

铸造行业标准

从事这么久的有色合金铸造工作,还真没发现有这样一份标准来规定有色合金化学成分的允许偏差,对于不同的有色合金,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不同牌号合金的成分,对主要组成成分,规定的都是一个范围,即上下限。对于其它元素,则规定的是成分的上限值。只要合金的各组成成分在的规定范围内都为合格,如果超出了标准规定的范围,严格来讲就不合格,但不代表不能使用。有些合金对合金锭的化学成分规定的与同牌号的产品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区别,一般产品的化学成分规定值要稍微宽松些,但并不是所有成分,主要是在后续生产中可能会增加的元素,例如Zn、Fe等。

5G时代:连接器从材料到设计的新挑战

1 铸造通用基础及工艺标准规范汇编

1.1 GBT 5611-1998 铸造术语

1.1.1 基本术语1.1.2 砂型铸造1.1.3 特种铸造1.1.4 造型材料1.1.5 铸件后处理1.1.6 铸件质量1.1.7 铸造工艺设计及工艺装备1.1.8 铸造合金及熔炼、浇注

1.2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1.3 GBT 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1.4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1.5 GBT1 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

1.6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1.7 JBT 2435-1978 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

1.8 JBT 40221-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9 JBT 40222-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10 JBT 5105-1991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1.11 JBT5106-1991 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

1.12 JBT 6983-1993 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方法

1.13 JBT7528-1994 铸件质量评定方法

1.14 JBT 7699-1995 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

2 铸铁标准规范汇编

2.1 GBT 1348-1998 球墨铸铁件

2.2 GBT 3180-1982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2.3 GBT 5612-1985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2.4 GBT 5614-1985 铸铁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和代号

2.5 GBT 6296-1986 灰铸铁冲击试验方法

2.6 GBT 7216-1987 灰铸铁金相

2.7 GBT 8263-1999 抗磨白口铸铁件

2.8 GBT 8491-1987 高硅耐蚀铸铁件

2.9 GBT 9437-1988 耐热铸铁件

2.10 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

2.11 GBT 9440-1988 可锻铸铁件

2.12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2.13 GBT 17445-1998 铸造磨球

2.14 JBT 2122-1977 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2.15 JBT 3829-1999 蠕墨铸铁金相

2.16 JBT 4403-1999 蠕墨铸铁件

2.17 JBT 5000.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

2.18 JBT 7945-1999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19 JBT 9219-1999 球墨铸铁超声声速测定方法

2.20 JBT 9220.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般规定

2.21 JBT 9220.2-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

2.22 JBT 9220.3-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亚铁量

2.23 JBT 9220.4-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测定—氧化锰量

2.24 JBT 9220.5-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铝量

2.25 JBT 9220.6-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 DDTC分离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

2.26 JBT 9220.7-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

2.27 JBT 9220.8-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DDTC分离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

2.28 JBT 9220.9-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磷矾钼黄—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

2.29 JBT 9220.10-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

2.30 JBT9220.1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酸钾容量法测定硫量

2.31 JBT 9228-1999球墨铸铁用球化剂

3 铸钢标准规范汇编

3.1 GBT 2100-2002 —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3.2 GBT 5613-199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3.3 GBT 5615-1985 铸钢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及代号

3.4 GBT 5677-1985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3.5 GBT 5680-1998 高锰钢铸件

3.6 GBT 6967-1986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

3.7 GBT 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3.8 GBT 7659-1987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3.9 GBT 8492-2002 —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

3.10 GBT 8493-1987 —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

3.11 GBT 99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3.12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3.13 GBT 11352-1989 —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3.14 GBT 13925-1992 铸造高锰钢金相

3.15 GBT 14408-1993 —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

3.16 GBT 16253-1996 承压钢铸件

3.17 JBT 50006-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

3.18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3.19 JBT 6402-1992 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3.20 JBT 6403-1992 大型耐热钢铸件

3.21 JBT 404-1992 大型高锰钢铸件

3.22 JBT 6405-1992 大型不锈钢铸件

3.23 IBT 7024-1993 300~600MW 汽轮机缸体铸钢件技术条件

3.24 JBT 7349-2002 混流式水轮机焊接转轮不锈钢叶片铸件

3.25 JBT 7350-2002 轴流式水轮机不锈钢叶片铸件

3.26 JBT 1026-2001 混流式水轮机焊接转轮上冠、下环铸件

4 铸造有色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4.1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

4.2 GBT 1174-1992 铸造轴承合金

4.3 GBT 1175-1997 铸造锌合金

4.4 GB 1176-198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4.5 GB 1177-1991 铸造镁合

4.6 GBT 6614-1994 钛及钛合金铸件

4.7 GBT 8063-1994 铸造

4.8 GBT 9438-1999 铝合金铸件

4.9 GB 11346-1989 铝合金铸件 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

4.10 GBT 15073-1994 铸造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4.11 GBT 16746-1997 锌合金铸件

4.12 GBT 8733-2000 铸造铝合金锭

5 压铸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5.1 GBT 13818-1992 压铸锌合金

5.2 GBT13821-1992 锌合金压铸件

5.3 GBT 13822-199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5.4 GBT 15114-1994 铝合金压铸件

5.5 GBT 15115-1994压铸铝合金

5.6 GBT 15116-1994 压铸铜合金

5.7 GBT 15117-1994 铜合金压铸件

5.8 JB 3070-1982 压铸镁合金技术条件

6 熔模铸造标准规范汇编

6.1 GB 12214-1990 熔模铸造用硅砂、粉

6.2 GB 12215-1090 熔模铸造用铝矾土砂、粉

6.3 GBT 14235.1-1993 熔模铸造模料熔点测定方法(冷却曲线法)

6.4 GBT 14235.2-1993 熔模铸造模料抗弯强度测定方法

6.5 GBT 14235.3-1993 熔模铸造模料灰分测定方法

6.6 GBT 14235.4-1993 熔模铸造模料线收缩率测定方法

6.7 GBT 14235.5-1993 熔模铸造模料表面硬度测定方法

6.8 GBT 14235.6-1993 熔模铸造模料酸值测定方法

6.9 GBT 14235.7-1993 熔模铸造模料流动性测定方法

6.10 GBT 14235.8-1993 熔模铸造模料粘度测定方法

6.11 GBT 14235.9-1993 熔模铸造模料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6.12 JBT 2980.1-1999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热变形试验方法

6.13 JBT 2980.2-1999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6.14 JBT 4007-1999 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

6.15 JBT 4153-1999 型壳高温透气性试验方法

6.16 JBT 5100-91 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

7 铸造用生铁及铁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7.1 GBT 717-1998炼钢用生铁

7.2 GBT 718-2005 铸造用生铁

7.3 GBT 1412-2005 球墨铸铁用生铁

7.4 GB 2272-1987 硅铁

7.5 GB 3282-1987 钛铁

7.6 GBT 3648-1996 钨铁

7.7 GB 3649-1987 钼铁

7.8 GBT 3650-1995 铁合金验收、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7.9 GBT 3795-2006锰铁

7.10 GBT 4008-1996 锰硅合金

7.11 GB 4009-1989 硅铬合金

7.12 GBT 4010-1994 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7.13 GBT 4137-2004 稀土硅铁合金

7.14 GBT 4138-2004 稀土镁硅铁合金

7.15 GBT 41390-2004 钒铁

7.16 GB 5683-1987 铬铁

7.17 GB 5684-1987 真空法微碳铬铁

7.18 GB/T 7737-1997铌铁

7.19 GB 7738-1987 铁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7.20 GB 8729-1988 铸造焦炭

7.21 GBT 9971-2004 原料纯铁

7.22 GBT 13247-1991 铁合金产品粒度的取样和检测方法

7.23 GBT 1 4984-1994 铁合金术语

7.24 GBT 15710-1995 硅钡合金

7.25 YBT 092-1996合金铸铁球

7.26 YBT 093-1996 低铬合金铸铁段

8 铸造用造型材料标准规范汇编

8.1 GBT 2684-1981 铸造用原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

8.2 GBT 7143-1986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8.3 GBT9442-1998 铸造用硅砂

8.4 GBT 12216-1990 铸造用合脂粘结剂

8.5 JBT 2755-1980 铸造用亚硫酸盐木浆废液粘结剂

8.6 JBT 3828-1999 铸造用热芯盒树脂

8.7 JBT 5107-1991 砂型铸造用涂料试验方法

8.8 JBT 6984-1993 铸造用铬铁矿砂

8.9 JBT 6985-1993 铸造用镁橄榄石砂

9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范汇编

9.1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9.2 GBT 229-1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9.3 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9.4 GB/T 230.2-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 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9.5 GBT 230.3-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 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

9.6 GBT 231.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1试验方法

9.7 GBT 231.2-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 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9.8 GBT 231.3-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9.9 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9.10 GBT 1172-1999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9.11 GBT 2039-997 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

9.12 GBT 4337-1984 金属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9.13 GBT 4338-1995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

9.14 GBT 7314-2005 金属压缩试验方法

9.15 GBT 12778-1991 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

9.16 GBT 13239-1991 金属低温拉伸试验方法

9.17 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只是中国的就不只这么多,其余还有还有欧洲标准、日本标准等等。

【大比特导读】5G时代的来临,对信号、电力传输提出了“高速、高效”等要求,这对连接器的材质、性能、设计等都提出了挑战,近日在慕尼黑会展举办的连接器创新论坛上,了解了中航光电、博威合金、KMD等连接器行业专家有关5G时代连接器的机遇以及挑战的见解。

连接器作为电子链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器件,是慕尼黑上海站的重点展示版块之一,吸引了诸如中航光电、广濑电机、住友电工、罗森伯格等国内外强劲的连接器龙头企业。5G时代的来临,对信号、电力传输提出了“高速、高效”等要求,这对连接器的材质、性能、设计等都提出了挑战,近日在慕尼黑会展举办的连接器创新论坛上,了解了中航光电、博威合金、KMD等连接器行业专家有关5G时代连接器的机遇以及挑战的见解。

博威合金:智慧材料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博威合金是国内领先的材料行业的先进制造企业,是我国有色合金新材料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制定单位,目前拥有的专利有185+,制定的国家标准有17+。论坛上博威合金带来的主题是:智慧材料·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分享了有关连接器材料的选材问题。

连接器的功能就是在电路中充当桥梁,实现电号、信号的低损耗连接,但连接器本身的接触电阻显著高于其连接的两部分,是整个链路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这是目前连接器发展的一个“瓶颈”。

5G应用具有“大电流、大电压”的特点,目前的连接器,相当于让电力信号从“快车道”聚集在“过路口”,对传输速度形成了阻碍,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在设计连接器时考虑非常多的因素,博威合金从选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博威合金认为选材优先考虑导电性、导热性。材料的导电性越高,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会更小、温升会更低,而材料的导热率越高,连接器的传输热量能力更好、温升更低。

其次选材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连接器需要考虑的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这些因素会影响连接器的保持力。保持力太大会影响连接器的可分离特征,此外插拔会导致连接器额外的磨损保持力太小又会使得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增大,降低其可靠性。

最后还要考虑选材的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焊接性能、材料成本、加工成型成本等,根据连接器的使用环境尽可能的增大其连接可靠性以及寿命,需要从材料的众多性能中寻找平衡点。

博威合金提到目前大多数的连接器材料都是使用铜合金,因为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可获得性、成本等都非常好,但强度较差,所以使用铜合金。但实际上我们目前所采用的诸如青铜、白铜、黄铜的导电率和强度都不能兼得。

应对5G应用的发展,连接器材料必然要满足高强度和高导电性能,为此博威合金在不断地研发覆盖高导电、高强度以及兼顾导电和强度的平衡态合金。博威合金目前推出的解决方案有铜铬锆合金boway18150、boway18160、boway18400铜镍硅合金boway70250、boway70260、boway19010、boway19005碲铜合金PW14500等,具有更优良的强度、导电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于 汽车 、5G通信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等行业。

KMD:确保5G时代的稳定高效连接

KMD(凯美龙)是专注于提供连接器板带材料的全球化公司,是通信连接器材料的国际供应商,客户包括华为、安费诺、莫仕、SCI等大企业。KMD带来的主题是如何确保5G时代的稳定高效连接?分享了5G时代带来连接器变化以及制造新要求。

5G时代是一个高速互连、万物相连的时代,相比4G时代具有了新的特征:高频高速和高稳定性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传输方式上的多端输入输出等。其中大数据的高速稳定存储和传输成为5G时代越来越关键的技术挑战,这要求连接器拥有更高的导电性和强度,以保证稳定的连接。此外微型号的连接器正在成为时代趋势。

5G时代个人智能消费终端数量以及数据量正在双增长。根据思科等咨询机构的预测,未来的5-10年,数据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其中个人消费终端产生的数据量正逐渐上升,预测其在2030年将达到总数据量的53%。这意味着在未来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以及VR/AR设备等消费终端产品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对数据的传输和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预测2017-2022年,个人智能终端设备的增长量达到10%,而数据增长量将达到30%。

同时全球大数据高速处理中心的蓬勃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预测从2016-2024年大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7.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而其中亚太新兴市场2016-2022年将以24%的比例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较快的区域。

面对数据的快速增长,应该如何实现连接器稳定、高速、可靠的传输?KMD从材料的角度进行解答。KMD指出具有高导电、高导热的性能铜合金是最合适的连接器材料,而5G 时代对铜合金带材提出了新要求:高强度/低延伸率/高韧性/较高的导电率优秀的冲压性能及表面质量合适插入力。

KDM以新型的连接器端子鱼眼端子为例,因其不需要焊接同时可以保持稳定连接而广泛应用于通讯连接器领域,但是对原材料的设计、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由于要求长时间保持正压力、接触稳定因此需要高于700MPa的屈服强度并同时具有极好的抗应力松弛水平(≥80%,120°C/1000h)2.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先将厚度0.23-0.25mm打薄到0.15-0.18mm后再成型,因此需要较高的折弯性能(韧性)(R/T=2,180°)3. 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更高,因此导电率需要从之前40%IACS提高至45-60%IACS4. 由于端子小型化,因此未来成型方向可能平行于铜带轧制方向,因此对于材料各向同性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上述,新合金材料要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以及导电性能特点,同时对于表面要求提出了低粗糙系数/高硬度/低电阻/长久稳定性等特殊要求。KMD带来的解决方案包括高强高导高韧的C7025合金裸带材料及有特殊性能的Sn13(热锡)和Sn28M(SnAg)镀层。

中航光电:高速互联技术发展研讨

中航光电是我国连接器的龙头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用电子、新能源 汽车 、通信与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中航光电带来的主题是高速互联技术发展研讨,分享高速互联的发展趋势以及高速连接器的设计工艺。

根据IT信息咨询公司IDC的预测,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1ZB=109TB=1012GB=1015MB),预计2025年将达到173ZB。而高速连接器的需求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高速连接器以往都是被国际连接器巨头企业所垄断,国内2000年开始接触,2010年才真正起步。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连接器在我国重大工程中使用的比例逐渐提高,比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云计算、国家网络空间安全、5G/北斗导航。

5G相对3/4G来说,传输速率以及传输量提升10倍不止,在5G架构的支持下,未来车联网、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成为可能。各个技术领域跟随5G的步伐均在往高速化方向发展,原来的高速互联产品已经承受不起如此大的数据量传输。

中航光电将“高速互联”比作“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提升车流量做出的改变是增加车道数、提升单车行驶速度。类比到高速互联产品,3G-5G的发展就是一个增加通道数的过程,5G基站的布站数是3G的1000倍,4G的10倍其次5G的数据信号的传输速度更快,单个信号电平承载数据量更多。

高速连接器的突破是5G持续发展的基础,中航光电指出目前已经实现单通道25Gpbs

链路,但也遇到了瓶颈:25Gpbs以上的背板面临着链路损耗增大、散热难以及成本高等问题。25Gpb往上发展需要使用更先进高端的板材,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均比较高,同时25Gpb背板散热采用背板打孔的方法,而超过25Gpbs的背板散热将更难。

论坛上中航光电带来了三个解决方案:

一、传统背板向正交背板发展

即减少中间的背板,两主板间进行互联。优点:正交架构大大缩减了业务板卡与交换矩阵板卡之间的高速信号传输距离(减少了一块背板的距离),进而链路传输的衰减会减少,为高速信号稳定传输提供了硬件架构基础。

二、传统的背板向线缆背板转变:

即用高速线缆替代背板。优点:线缆本身的制造工艺非常成熟、高速线缆本身的损耗比PCB少很多、高速线缆可实现短距离的互联通信,因此这将是一种极具成本效益的高效互联解决方案。缺点:线缆的加工效率低,焊接的效率要远低于抗压效率。

三、传统的背板转向正交线缆背板方案。

中航光电在上述三个方案都有布局开发56/112Gpbs,其认为第三个方案将是未来的主流。中航光电目前拥有的56Gpbs的高速连接产品有GF5高速背板连接器、GF5Z高速夹层自对插连接器、BGA高速夹层自对插连接器等。正在预研的112Gpbs高速连接产品有GF6系列高速背板连接器、GF6系列高速正交(OD)连接器等。

总结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落地,5G赋能各行各业,未来世界必定是智能化、数据化、 科技 化的,每天将产生海量的数据,需要通过连接器进行稳定又高速的传输,这对连接器的材质、性能、整个设计制造过程都提出了挑战。因此连接器产业链上的企业要跟随5G步伐,提前对连接器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和布局,同时还要意识到未来的产品是以个性化为主的,无论是材料产商或是连接器产商都需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智能化地与客户进行协同合作,从连接器的生产商逐步转变为应用方案的解决商,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以上就是关于有色金属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