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2022-07-12 16:10:13 网络660
核心提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供给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

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

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中国汽车零部件需求有待恢复

根据OICA统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均呈波动态势,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较大下滑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维持与2019年差距较小的水平。2021-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1万辆。由此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再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维修市场需求来看,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0-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均高于9%,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存在较大汽车维修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平衡分析

结合上述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供给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本土供给能力有所增强,需求也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再从国际形势来看,2020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影响,出口停滞,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2021年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综上所述,我国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高端零部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具体供需平衡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未列名的零部件有哪些

中国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1、潍柴控规集团有限公司:潍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是不折不扣的大型企业。

2、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华域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供应商,业务涉及电子电器,功能件、热加工件、新能源驱动电机、金属成型与模具。

3、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海纳川是北汽集团旗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该公司多年来为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等品牌,提供铝合金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服务。

4、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2011年4月全面收购耐世特公司,成为现在中国第四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5、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主营业务是铝车轮轮毂,同时还做铝汽车底盘,装备,模具等等。中信戴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同时具有很强的供货能力。

6、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均胜电子在2004年才成立,。2016年均胜收购了美国KSS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领域,均胜安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瑞典Autoliv公司。

7、广西玉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集团汽车主要业务为汽车发动机生产,除了发动机之外还有机车,船舶,工程机械等等。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玉柴有很高的国产化率。

8、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闻名世界,在世界玻璃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市场福耀玻璃市占率接近60%,为绝对龙头,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且在各大主机厂附近就近设厂,产能布局非常完善。

9、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凌云集团是一件有军工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军民结合子集团。

10、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是目前世界比较出名的电池制造商。

汽车零部件的更换周期如下:

1、轮胎:更换周期:5万至8万公里。要定期更换轮胎,—组轮胎再耐用,也不能使用一辈子。正常情况下,一个轮胎的更换周期是5万至8万公里。

轮胎侧面若出现裂纹,即使没有达到行驶里程,为安全起见,也要更换。当胎纹深度低于1.6毫米,或者胎纹已经达到磨损指示标记时,必须更换。

2、雨刮片:更换周期:一年。对于雨刮片的更换,最好一年更换一次。日常使用雨刮片时,要避免“干刮”,这样很容易损伤雨刮片,严重时会造成汽车玻璃的损伤。车主最好在喷洒清洁性和润滑性更好一些的玻璃液后,再启动雨刮,平时洗车时也应同时清洁一下雨刮片。

3、刹车片:更换周期:3万公里。制动系统的检查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刹车片会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而逐渐磨损。如果刹车片的厚度不到0.6厘米时就必须更换。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每3万公里更换一次刹车片。

4、蓄电池:更换周期:6万公里。电瓶通常在2年左右视情况检查更换。平时在车辆熄火时,车主尽量少使用车辆的电气设备,以防电瓶亏电。

有什么汽车的配件全部都是中国制造?

汽车未列名的零部件有哪些

市场成熟 我国零部件出口现状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有15个品种:汽车空调器、汽车照明及信号装置、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车身附件及零件、制动器及其零件、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及零件、车轮及零件、悬架减振器、离合器及其零件、转向系统及其零件、空气压缩机及未列名零部件。

出口居前五名的汽车零部件品种为:未列名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悬架减振器、车轮和车身附件。

预估一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会如何发展?有哪些趋势?

如果说全都是中国制造的配件组成的汽车应该没有吧。总会有一些是从国外进口的。就算是国产的汽车也需要与国外的相关企业合作。

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到轮胎、玻璃、雨刮,大到天窗、发动机、变速箱,几乎全被清一色的外资企业把持着。跨国汽车公司一直标榜的国产化率的提高,是通过采购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华分厂的产品来实现的而自主品牌们一直吹捧的零部件配套国际化,也逐渐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打入冷宫。

接下来就几大零部件总成的外资占领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以下企业均为外商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国外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为利润仍然留在中国。

毫无疑问,日本三菱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汽油发动机供应。在中国整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三菱公司在当时中国汽车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1997年在辽宁沈阳设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设立东安三菱,分别生产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为当时的哈飞、东南、华晨等公司配套。

随着1999年前后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们建设之初都不能自产发动机的情况下,三菱在华投资的这两个发动机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着实赚了不少钱。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的前端产业链,对汽车产品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影响显著,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又与整车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 客户需求趋势

汽车用户需求趋势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引擎,也直接影响着汽车零部件整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80、90后新一代司机的涌现,未来客户将更加注重驾驶体验,追求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车载通讯及车载娱乐需求增加,系统不断更新升级,车辆内饰追求绿色环保、美观大方,因此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需求增加,悬架系统不断升级,NVH性能也要不断提升;安全性方面,客户需求已经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主动安全需求日益增加,如车身稳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盲区监测、前下防撞、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等功能已经成为车辆标配;

便利性方面,汽车智能化电子产品应用广泛、数字网络化、总线化趋势加强,自动雨刮、自动灯光、遥控钥匙、自动锁车等功能日益完善;经济性方面,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降低整车自重降油耗,铝合金件占比增加,免维护传动轴和电桥的维护周期延长,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要求提升。因此,零部件企业要不断推动零部件产品转型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2.政策法规趋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节能环保方面,如《GB17691—2018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通过汽车节能减排来保护环境,这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在这些政策的拉动下,后处理排气系统、尿素系统、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氢燃料系统、轻量化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环保加工工艺应用将增加。

安全方面,如《JT /T 1178.2—2019 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将加速胎压报警系统(LDWS)、预碰撞警示系统(FCW)、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盘式制动器、爆胎应急装置、自调节前大灯、防飞溅系统、自动调整制动装置、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3. 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围绕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智能化方面,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电子产品在整车价值占比逐年提升,汽车电子向集成化、电控化发展,车联网、智能驾驶、主动安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智能操纵装置等技术应用更加普遍。

电动化方面,要求在新型动力(新能源)开发、材料选用、加工工艺、汽车使用过程尾气处理和报废等环节中充分体现节能减排、汽车与环境的和谐,新能源成为行业热点;轻量化方面,汽车轻量化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的轻量化,轻量化材料的使用、材料结构性能优化,铝铸件、铝镁合金件、车用塑料件的大量应用将是一个趋势;系统化和模块化方面,系统化是功能的集成,开发的概念,整车厂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供应商从零部件设计、开发、检测、试验验证等过程全程参与,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模块化是将总成和零部件按其在汽车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完整的功能单元,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

4.发展模式趋势

国外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发展模式主要有西欧、美国、日韩等,西欧主要是自由发展模式,零部件相当发达,甚至超过整车发展,整车与零部件厂家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美国和加拿大模式,零部件与整车势均力敌,主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日本和韩国是相互协作模式,零部件相当强大,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但仍受整车厂制约;俄罗斯模式,零部件基本依附或从属于整车厂,暂未取得相对独立地位。

我国整车厂与零部件发展关系主要有主机依附型、政府扶植型、市场自主型、外商投资型等模式,主机依附型主要是一些整车厂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发展高度依附于整车厂的发展;政府扶植型零部件企业主要位于湖北、广州等地,这些地方整车厂分布较多;市场自主型零部件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成熟先进的管理模式、领先的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外商投资型零部件企业主要有熟知的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等。

未来总体上零部件企业将不断从整车厂剥离,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向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零部件越来越多依靠外部独立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从整车剥离,相互间建立起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新兴互动协作关系。但是无论哪种模式,均表现为整车厂必须掌控核心零部件。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