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车载DVD导航发展趋势?

   2022-09-23 20:37:45 网络880
核心提示:汽车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并成为生活必需品,未来几年内汽车的增长速度还将会大幅上升。车载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我们估

我国汽车车载DVD导航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并成为生活必需品,未来几年内汽车的增长速度还将会大幅上升。车载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我们估计,国内汽车市场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车载GPS的最大特点是兼具导航、定位、防盗等功能,在GPS应用较为普遍的北美、欧洲、日本等地,汽车导航销售额雄居各类GPS市场之首。而我国车载GPS市场过去一直饱受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因素的瓶颈。随着这两年技术水平与产品成熟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我国车载GPS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未来国内车载GPS市场前景相当看好。相信随着与GPS紧密相关的电子地图的逐步完善,动态内容的不断丰富,GPS的实用性将不断提高,其市场的容量会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大幅度的增加。而动态导航将逐步取代静态占据主导地位。三星机电车载电子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一键通导航和3G·4S在线影音导航,以便捷、优异的客户服务平台及嵌入3G网络应用引导车载DVD导航新方向!

从2007年开始,中国车载导航市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日趋规模化的市场将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车载导航市场概况

GPS车载系统的市场可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方式。前装系统是在车辆出厂前就组装在车辆上的配套产品之中。后装系统则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安装到车辆上的。

据相关报告显示,日本的车载导航使用率达59%,欧美约为25%,国际市场平均水平为40%,而截至2005年底,中国配备车载导航设备的汽车不足10万辆,与2005年576万量的汽车销售量相比,中国汽车的车载导航使用率却不到5%。可以说目前我国车载系统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如将导航终端作为标配汽车厂商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众多厂商选择了后装市场。2006年我国的轿车拥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这部分车辆都是后装导航终端的潜在市场,因此后装市场在今后几年内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但相对于后装设备而言,车载前装设备可以将导航系统与车内系统完整地统一起来,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其稳定性远高于后装设备。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后装市场将逐渐萎缩,将车载导航作为标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二、影响我国汽车导航市场的因素

2.1 促进因素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对汽车导航市场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北京市计划在2008年之前给全市的公共汽车安装GPS监控系统,预计GPS系统的装置费用约19.2亿元人民币。据预测,围绕奥运会的物流市场,将有100万辆汽车需要安装导航和安全监测系统,2008年奥运会释放出的GPS商机巨大,将有力刺激中国内地汽车导航市场。

道路网络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日益完善,道路网络日趋复杂。2006年,今年中国新改建公路里程达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面对日趋复杂的路况,车主对车载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

自驾游

根据国家及广东旅游局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国各景区的自驾车旅游人数占到了总接待人数的1/3以上,预计中国即将全面进入自驾旅游时代。而随着自驾游爱好者日趋增多,能够让出行过程变得轻松写意、寻找目标地点简单方便的导航产品,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车主不可或缺的选择。

特殊行业

除了私人车主对于车载导航产品的购买力之外,特殊行业也不容忽视。国内很多做中长途运输的载货车对于车载导航也有着明确的需求。车主希望该系统既能满足交通导航的需要,也能为司机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提供娱乐和信息沟通便利。据悉,全国物流业的运输车辆将会陆续安装GPS导航及安全系统,近两年之内将有10万辆,三到四年内将有100万辆运输车安装GPS安全监控系统。这一项预算费用约在191.8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公安部门,急救行业,公交行业等特殊行业对于车载导航的需求也是与日剧增。

2.2 制约因素:我国汽车市场格局

虽然单从汽车销量来看,我国的汽车销量很大,但从销售的车型来看,大多数购买者倾向选择基本型、低价的车型。而这些基本型轿车价格大多都在10万元以下,而前装车载导航的价格都比较高,大多数车主来讲认为车载导航产品的售价较高。所以对目前的国内前装市场而言,大部分都是豪华车,前装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之间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专业化。这点体现在产品线的细分过程中,各种产品只具备很少的功能甚至是单功能,但其却具备极其深入的专业化程度,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某种功能深度需求,并使功能实现更加精细、完美,这是很多多功能产品无法替代的。而另一种趋势则与之相反,就是多功能发展,也就是用一种产品可以替代多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可以节约成本。

从产品上看,最新发布的车载导航的产品定位不在局限于导航设备,而是上一个多功能的车载终端。除了具备卫星同步精确定位、最佳路径搜索、同步语音导航、生活资讯查询等功能和城市地图精准导航之外,还集成了移动电视、视频播放和电子相册的娱乐功能,以及蓝牙通讯、无线上网等功能。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手机、PDA等产品融合GPS功能的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导航的市场受到智能手机、PDA产品等具有相关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影响,势必还是会被瓜分掉部分汽车导航的市场。所以多功能发展成为了车载导航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调查显示许多车主认为目前的车载导航功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自己需求,并表示期待着厂商推出功能更加强大和更加丰富的产品,所以设计出多功能合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带来了更多的享受,必定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车联网万亿市场开启:企业如何分食“蛋糕”?

汽车前装市场:

指整车厂出厂时就会装备的电子产品的市场,客户是整车厂的配套企业。

前装市场是,一旦打入前装市场,对电子产品分销商来讲意味着得到一个非常稳定,销量有充分保证的市场。

汽车后装市场:还有加装车载电视,车载DVD,加装可视倒车雷达,大包围(车的前面、侧面、后围)加装ABS,加装汕气大灯等等!

[ 亿欧导读 ]?东风吹来,万亿车联网市场如何掘金?

作者丨何奇

编辑丨郝秋慧

寒冬之下,仍有风口。

2020年,遭遇凌寒的车市,坏消息不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但车联网似乎正孕育新一轮上涨机遇。

从11部委联合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到34亿元规模的新基建,政策频频示好车联网,国家战略规划成为推动车联网发展的巨擘。此外,不久前,车联网领域完成了一笔新的融资——上海博泰获得了数亿元东风集团战略投资。

此前,囿于商业模式,车联网始终处在摸索时期。

车联网引入的各种新技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回到现实,车联网产业链冗长,玩家众多,面对万亿级市场,企业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则无法分享“蛋糕”。

当前,车联网的主要玩家有:软件平台型企业、纯技术型企业、硬件设备厂商、互联网应用以及部分OEM厂商。参与主角有传统跨界也有创新入局。

随着车联网产业日趋成熟,其盈利模式也正在从传统的服务授权、技术支持、通信流量收费,朝着广告、大数据等增值服务方向收费转变。

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车联网尚未规模爆发,其前装市场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主机厂手中,服务模式皆以定制化为主。智能汽车功能虽趋同,但核心系统千人千面。

单从智能汽车为核心的车联网产业链来看,与车联网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主要围绕用户交互体验和车辆驾驶安全延展。车联网产业整体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万亿级市场规模却也受限于商业模式桎梏。

车联网群雄逐鹿,企业如何掘金?

生存之道

“你好,斑马”、“嗨,NOMI”,一句简单的语音口令,汽车与互联网便能实现连接。

车联网让驾驶体验变得丰富且有温度,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软件技术。自“软件定义汽车”逐步成为汽车产业发展共识之后,它在整车中扮演的角色地位不断提升。

2019年,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大众宣布,从2025年前所有新车型都将使用vw.OS汽车操作系统。为了完成这一计划,大众专门成立了Car.Software部门,准备将内部研发的软件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在车联网产业链中,从底层的车联网操作系统,到车联网运营平台,再到上层的应用服务,互联网及软件服务企业均盘踞于此。

亿欧汽车总结发现,软件服务商与车企合作的模式有两种:

一是提供相关软件服务,这类企业被称为第三方服务商,如博泰车联网,其客户有一汽、东风、长安、保时捷、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上汽大众等。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应宜伦认为,车联网是汽车进入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其对汽车零售、金融、保险、服务、出行等场景至关重要,需要主机厂更加开放。

二是合资成立车联网技术企业。早在2015年,上汽与阿里合资成立斑马,从一开始主要服务上汽自主品牌车型,到后来逐步开放能力,为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等车企提供服务。目前斑马以软件开发包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合作伙伴,车企在此基础上接入差异化的生态和技术。

其次,腾讯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的梧桐车联也是典型的代表,主要整合腾讯车联的基础能力和腾讯核心生态资源,提供具备智能化、网联化、数据服务能力的产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车企也会投资车联网垂直领域的创新企业。

亿咖通便是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科技生态企业,旗下智能网联系统GKUI已经应用到吉利的全系车型当中。

车联网上层的软件应用主要涉及前台式互动体验,包含地图导航、音视频娱乐、通信、新闻资讯等。这类企业整体服务于主机厂,例如喜马拉雅、快手等,搭载斑马系统的的车型,便可通过车载屏幕观看直播视频等;BAT等天生自带应用生态的企业,也会将互联网中积累的应用,部分移植到汽车内,像移动支付、淘宝、微信等应用。

依附于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企业在车联网领域的前景巨大。

不过在产业爆发前期,车企掌握着前装市场的主动权,可随意选择车联网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商,通过免费使用形式来培养车主使用习惯,不断积累用户数量。

借势突围

除了具备强大的软件系统,一台智能汽车还要有一系列支撑硬件。

根据功能划分,车联网硬件可以分为数据采集部件、数据运算部件、数据回传部件和功能性部件。

处在车联网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硬件企业包括各类元器件和芯片生产企业、终端设备厂商。?相较于软件服务,车联网终端设备厂商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以卖硬件设备为主,不过“上车”的流程会更加繁琐,与具体车型有一段较长的适配周期。

以车规级芯片为例,地平线CEO余凯认为,车规级芯片量产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是硬核科技,需要长跑道创新。一款芯片的计算架构设计、后端设计以及流片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要经历12-18个月的车规级认证系统方案开发,24-36个月的车型导入和测试验证,最后才是量产部署和迭代升级。

车联网是芯片厂商的必争之地,功能各异的的智能芯片,像计算芯片、存储芯片、感知芯片、通信芯片支撑起了汽车产业的智能网联化。

因此,除了有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传统的汽车电子芯片玩家,还有像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巨头强势入局,也有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科技等中国本土创新企业。

在车联网中游,涉及到的车载终端硬件并不复杂,包括车载摄像头、激光/毫米波雷达、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OBU、车载T-BOX等。以T-BOX为例,其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实现的重要硬件基础,已经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

终端硬件市场可分为前装和后装,目前主要以前装市场为主。

4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2.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已快速增长到180多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另外,中国新车销量虽有下滑趋势,但已达到两千万的规模。

在亿欧汽车看来,车联网终端设备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待挖掘。

以博世、大陆为首的一级供应商,凭借在产品研发上的先天优势,牢牢把控前装市场,通过行业定制、智能终端销售、收取服务费等模式获利;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模式正在兴起,其重点在后装市场发力,能够提供丰富的智能车载终端产品和服务组合。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产业链将趋于成熟,所涉及的硬件逐渐成为汽车标配,相关企业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箭在弦上

在传统模式之下, 汽车售出以后,消费者与车企之间的直接联系出现脱节,缺乏用户粘性。

当前,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重构,车企开始向汽车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并迫切希望建立与车辆地持续连接,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利用车联网,车企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具价值的增值服务,如智能辅助驾驶、车队管理、场景联动等解决方案。

随着车联网生态的不断丰富完善,广告、服务、内容等增值服务将成为未来车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车联网服务与应用广泛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并向互联网应用、汽车服务业、保险业、营运车辆等行业延伸。

以车联网+车险为例,驾驶员在车祸中受伤,无法呼救。通过车载传感信息反馈,保险公司判断这是一起严重事故,立刻主动通过车载系统与客户联系,利用数据分析推算人员伤情、作好急救准备,并调派救援资源。

与此同时,通过传感器判断撞击位置和程度,预判维修方案,发送维修信息给附近的维修厂,并要求零配件供应商准备物料供应。保险科技企业CCCIS中国(CCC Information Services Inc)已经让这样的场景走进现实。

围绕车企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将成为车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受到数据与信息安全桎梏,尤其在中国市场,车联网产业整体还处在规模爆发的前夜,增值服务的价值凸显存在于设想当中。在高新兴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冬升看来,车联网产业目前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车联网积累大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与智慧出行、金融保险等业务相结合。

中国信通院在《车联网白皮书(2018 年)》中预测,未来随着产业链各个价值主体的探索和创新,或将能产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平台生态模式,平台企业将从平台租赁、大数据产品、增值服务等费用中获利。

5G商业落地,将催生更多车联网商业模式出现。

随着国家对5G基建项目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车联网将迎来规模化部署。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测,从2020年到2025年,我国5G网络的投资,运营企业的投入将要达到1.1万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网络建设和服务会带动数据中心跟云服务的发展,车联网是5G的重要生长点,5G也将是汽车产业的机遇。

纵观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商业模式仍很模糊,因此,各方企业需要探索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面对车联网万亿级市场规模,只有探索出一条明朗的商业模式,才能以优雅的姿态分食蛋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汽车车载DVD导航发展趋势?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