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白米斜街7号院什么时候腾退

   2023-05-23 13:32:26 网络960
核心提示:什刹海和鲁南地区将探索新型居民自愿腾退方式,“整院的居民都同意走再走”“西城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上,已经把拆迁模式彻底废除了。”昨天会议一开始,作为主持人的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劲松针对“拆迁”这个字眼做出特别说明。近期,针对即将

什刹海白米斜街7号院什么时候腾退

什刹海和鲁南地区将探索新型居民自愿腾退方式,“整院的居民都同意走再走”

“西城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上,已经把拆迁模式彻底废除了。”昨天会议一开始,作为主持人的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劲松针对“拆迁”这个字眼做出特别说明。

近期,针对即将实施的什刹海文保区的保护中,也传出要拆迁的传言。

他认为,西城区在探索新模式时,杨梅竹斜街的保护项目取得一定的进展和经验。

试点

杨梅竹斜街三成住户选择搬走

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按平等自愿、协议腾退方式进行了人口疏解和空间的腾退,采取的是货币补偿及定向房安置方式。在2011年6月到8月间,和2012年的3月到5月间,分两次进行了集中腾退。共有529户居民选择腾退,约占腾退数的30%。其中有418户选择房源安置,总计使用房源547套。

家住杨梅竹斜街106号院的孙兴芹选择留下,大院里16户居民有6户选择搬走。

“主要是我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还是留在这里去医院方便点。”孙兴芹回忆,当时,工作人员到院里来通知疏解政策,她说出意愿,工作人员并没强求。

106号院里的洋灰地面现在砌上了砖地,孙兴芹原本漏雨的家,如今加盖了一层屋顶,屋内地面也砌上了砖,墙砖和立柱也重建了,替换掉已烂掉的墙砖。“这些都是政府掏钱搞的修缮。”

对于杨梅竹斜街腾退后的房屋,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这位负责人说,他们目前提出“平移”方案,就是拿出空房,把几个院没走的人家集中起来,搬到一个院里,这样就可腾出一个整院利用。目前,四合院平移的试点院落(炭儿9号)设计方案已完成,计划7月中旬施工。

推广

什刹海将推整院自愿腾退

“拆迁”和“腾退”如今已成为即将启动的什刹海地区居民们最关心的事。“那什刹海拆迁工程居民留多少人?”一位什刹海地区的居民们提出问题。

“西城区的文保区今后‘拆迁’这个词没了,这个词已经走入历史了,不会存在拆迁。什刹海项目主要是白米斜街片区,我们是参考杨梅竹斜街的模式,按照居民自愿腾退的方式去进行,所以没有任何预设比例,走多少人,要看大家自愿情况。”孙劲松说。腾退出的院子并不拆,拆的只是违建。

他表示,什刹海和鲁南地区将探索与杨梅竹斜街稍有不同的腾退方式,“希望能整院腾退,一整院的居民都同意走再走,如果有一部分走,有一部分不走,那就先不动,愿意走的提供对接安置房,留下来的把小厨房这些违建拆了,是这样一个模式。”

难题

政府财政背负腾退包袱

但放弃了拆迁、开发模式,资金就成为一个制约旧城人口疏解的瓶颈问题。孙劲松说,商业资本因回报要求较高,所以很少介入这种项目。杨梅竹是西城区第一个实施的项目,完全是政府投资。

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杨梅竹斜街腾退的这529户,用的是市区两级政府的投入,大数在15个亿,“目前,大量的钱用在腾退居民的住房和补偿上。其实真正杨梅竹斜街的建设,相比之下少得可怜。”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要求,到2020年北京旧城人口从180万降到110万,平均每年疏解4万人。应对疏解人口的巨大开支,是摆在旧城面前的大问题。

昨天会上,其他一些文保区胡同的居民也在询问自己片区何时能改善。孙劲松坦言,“政府也不能举债过日子,所以要一步一步实施,根据对接房源的情况,财力的情况,包括居民改造意愿的情况。”

而旧城改善后胡同的社会管理,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孙兴芹说,如今杨梅竹斜街,街道已扩宽,道路也重新铺设,但随之而来的违法停车却增多了,走在路上,感觉仍然是狭窄的胡同。

北京什刹海风景区怎么样?

有。

6月16日,据北京什刹海微信号发布消息,消息称,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面临新的形势,西城区坚决贯彻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所有社区已全部恢复二级响应防控措施,各卡口“严格执行测温、查证、验码登记四项措施”。

什刹海风景区作为开放式景区,同时是集景区和社区、居住和旅游于一体的特殊区域,为避免人群聚集风险,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什刹海风景区将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取消所有公众活动,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什刹海湿地公园开放吗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自元代起,此处便是元大都漕运和商业中心。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明清时期,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居于此清入关后,皇帝亲领的“正黄旗”亦在此驻扎。什刹海景区风光旖旎、景致独特,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赞美什刹海的风韵。近几年,什刹海景区附近悄然兴起的酒吧及独具特色的四合院私家菜、四合院住宿,为这里增添了更多时尚元素。

什刹海景区每年举办一届什刹海文化旅游节。蜚声海内外的旅游产品“三轮车胡同游”及其升级产品“什刹海--老北京深度之旅”已成北京旅游品牌。“游王府、逛老街、访古刹、观故居、登城楼、转胡同、尝家宴、泛轻舟、泡酒吧、住四合院”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地道京味文化的体验。在迎接2008奥运会的日子里,什刹海作为体现北京“人文奥运”精神的重要窗口,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

什刹海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

“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什刹海及其周边地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尤其以和珅旧第的恭王府、银锭桥最为有名。什刹海景区大量保存完好的胡同院落、王府园林,展示着历史遗产的丰厚庙宇堂馆、名人故居,显现着文化沉积的厚重浓郁的民俗风情,使丰富的文物古迹、完整的传统风貌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相融。

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

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

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

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00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

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1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

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

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

开放。

根据北京市什刹海风景名胜区的官方公告,目前2021年什刹海湿地公园(区湖、北海公园内)已经对外开放。但是,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该景区仍然需要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和限流措施,包括游客实名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提前了解该景区的开放时间和实施的防疫措施,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游览。

以上就是关于什刹海白米斜街7号院什么时候腾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