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

   2022-06-11 10:39:36 网络790
核心提示:第一条 为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餐饮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活动,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成品或

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餐饮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活动,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成品或半成品、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经营行为。第三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餐饮行业管理工作,制定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开展行业统计,规范行业秩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饮业行业管理工作。第四条 国家鼓励餐饮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膳、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第五条 餐饮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发挥行业自律、引导、服务作用,促进餐饮业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指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餐饮行业协会应通过制定行业公约等方式引导餐饮经营者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第六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第七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做好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第八条 餐饮经营者应引导消费者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给予表扬和奖励。第九条 餐饮经营者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强制标准的食品。第十条 餐饮经营者不得随意处置餐厨废弃物,应按规定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第十一条 餐饮经营者所售食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标价,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第十三条 提供外送服务的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流程,并明示提供外送服务的时间、外送范围以及收费标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设备,按时、按质、按量送达消费者,并提供相应的单据。第十四条 餐饮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的,应当明示促销内容,包括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销商品的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条件。

餐饮经营者应当在促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原材料储备及服务准备工作,依照承诺履行相关义务。

促销活动期间,餐饮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商品质量或服务水平。第十五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顾客投诉制度,明确具体部门或人员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投诉的受理、转交以及处理结果应当通知投诉者。第十六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对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或委托相关机构建立经营者及其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餐饮经营者及其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商务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与餐饮经营相关的信用信息。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及行政处罚情况进行汇总,建立不良记录档案,并可向社会公布。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餐饮行业开展反食品浪费相关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业行业统计工作。餐饮经营者应当按照商务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第二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设立、公布投诉电话。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商务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对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处理过程中,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密。第二十一条 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餐饮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对于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中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主要内容,但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依法不予公开。

餐饮企业经营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首先,行业协会更应该根据餐饮行业的特色,制定不同的行业标准,比如,不允许各大餐厅设置最低消费标准,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任何一家餐厅都不应该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设置最低消费只会让消费者花钱。

近年来,许多不同的餐厅都会拥有不同的主题和菜肴,许多游客到达一家餐厅后,他们总会制定出非常合理的就餐方案。虽然上海的多家餐厅受众群体非常广,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餐厅有权利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我们要想从根本上督促整个行业形成必要的消费公平,可以从以下两种方案入手。

第一种方案: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制定非常合理的处罚方案

虽然餐饮行业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不合理的餐饮规定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就餐心情。人们到达宜家餐厅后,主要的目的是吃一些可口的饭菜,而并非为自己找不开心。为了解决此事,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杜绝餐厅设置最低消费标准。与此同时,必要的处罚方案必不可少,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警示作用。

第二种方案:各大餐厅取消最低消费标准

我们能够理解部分餐厅会根据饭菜的用料和制作方法设置不同的菜品价格,但我们绝对无法接受某家餐厅主动设置最低消费标准。虽然大部分消费者会根据餐厅最低消费标准完成就餐,但这也是一种变相强制消费呀。各大餐厅更应该引以为戒,主动取消最低消费标准。

总的来说,行业协会和餐饮商家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保证各项措施的正确实施。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从很大程度上保证餐饮商家不再触犯行业规范,消费者安安心心吃饭。

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最新消息,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餐饮企业经营规范(SB/T 10426—2007)》于近期由商务部颁布实施。中国烹饪协会受商务部委托,承担了该《规范》的组织起草工作。

《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适用于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包括饭庄、酒家、酒楼、餐馆、餐厅(含饭店、宾馆、酒店对外经营的餐厅)、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以及集体用餐配送企业。本标准与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了衔接,分别从从业资格、运营场地、设备设施、规章制度、卫生安全、后续处理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资质及经营管理做出了明确、合理、详细的规定,同时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服务质量,本标准充分考虑了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营业面积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要求,既具有较高的行业指导作用,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此外,本标准还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餐饮企业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对构建节约型餐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据测算,目前我国餐饮业吸纳从业人员近2000万。2006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0345.5亿元。今年上半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5813.7亿元,同比增长18%,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

以上就是关于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