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办法

   2023-03-18 02:22:14 网络760
核心提示: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以下简称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研究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海昏侯国遗址,是指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行政区域内,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为主体的区域及其周边与海昏侯国遗址直接相邻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第三条 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海昏侯国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周边环境与海昏侯国遗址相协调。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加强对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等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重大问题;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负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工作。

海昏侯国遗址所在地乡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相关工作。

海昏侯国遗址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工作。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对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对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实施监督管理。

海昏侯国遗址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工作。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等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实施海昏侯国遗址保护规划;

(二)负责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三)对涉及海昏侯国遗址的规划建设项目提出意见;

(四)支持协调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工作;

(五)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

(六)负责组织实施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亮埋以下简称遗址公园)建设和管理;

(七)其他与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关工作。第七条 南昌市和新建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保障海昏侯国遗址内移民迁建、文物抢救、文物防护、安全设施建设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并依法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设立基金、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海昏侯国遗址保护以及文物征集。第二章 保护与管理第九条 海昏侯国遗址范围四至边界为:东至铁河东岸,南至海昏侯国遗址以南的蚂蚁河南岸,西起蚂蚁河西岸,北起青山北侧蚂蚁河北岸。四至边界因考古发现等原因依法调整时,以调整后的海昏侯国遗址保护规划为准。第十条 海昏侯国遗址范围内保护对象包括:

(一)紫金城城址构成要素:包括内(小)城、外(大)城城墙、城门、城河(壕),夯土基址、疑似码头、道路,地下尚未考古发掘的遗存、遗迹;

(二)苏家山墓群为主体的紫金城城址南部墓群;

(三)墎墩汉代海昏侯墓园;

(四)紫老键姿金城城址西部墓群;

(五)海昏侯国遗址地处鄱阳湖西部的岗地群、周围农田及其水系;

(六)其他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第十一条 海昏侯国遗址按照依法公布的遗址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实行分层次保护。

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海昏侯国遗址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控制区,设置标志碑和界桩,并向社会公布,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协助。第十二条 在海昏侯国遗址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设与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无关的项目;

(二)改变海昏侯国遗址环境地形地貌和地层现状的挖建沟渠池塘、毁林开荒、挖掘取土、打井、植树、挖树根、侍绝平整土丘等行为;

(三)已有农田的耕作扰土和其它深翻土地深度大于40厘米;

(四)违反规定倾倒、堆放垃圾,排放污水;

(五)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文物;

(六)擅自移动、拆除、损毁保护范围界限标志或者文物保护设施;

(七)燃放烟花爆竹,野炊,焚烧祭祀品、树叶、荒草、垃圾等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遗址保护的行为。

海昏侯墓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一问:海昏侯墓中财富从哪里来

自2011年发掘以来,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和五千多枚竹简,黄金铜钱等物品种类丰富且数额巨大。这座墓葬基本没有受到盗掘,陪葬物品保存完好。同时,由于海昏侯的特殊经历,下葬前冒邑王国已被废除,不再有后嗣继承侯位,这些都是陪葬物品众多的原因。

从这些陪葬品出发并结合江南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文物,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个观点有别于已有的历史文献记载。我认为,看待这一问题,应当相信《史记》《汉书》等基本的传世文献。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写道,“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对西汉中期楚越等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状况的总结。

《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豫章出黄金”,但同时也提到,“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意思是在豫章地区开采黄金的成本比获得的收益更大,往往得不偿失,因而刘贺也不大可能从当地采取黄金。这些随葬物品若非朝廷赐予,或在当地取得抑或从昌邑故国带来。而我认为从昌邑国带来的财富占据着陪葬物品中的主要部分。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生产水平比昌邑国低很多。

从历史经济地理角度,昌邑故国确实具有雄厚的物力与财力。1958年,史念海先生发表《释“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一文。这篇被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经典名作,从交通地理角度,对“陶”这一都邑在战国时期得以繁荣的独特区位优势做了系统的阐发。

文章提出《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特殊篇章,其中记述了一些发家致富的代表性人物,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讲春秋战国以迄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区域地理特征和重要经济都会。在记述范蠡泛舟江湖以贸易通商的情况时,《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掘数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龙虎形玉佩及刻有“大刘记印”字样的龟形玉印。新华社发

首先,陶这个地方,属于战国时期魏国东迁以后的区域之内,而魏国之所以会放弃富庶的晋西南汾涑流域,转迁都城于这一地区的大梁,就是因为这一地带的富庶程度,至少不在河东旧都之下。古时这一带有一条很小的河流,称作“菏水”。菏水从菏泽流出后,向东注入泗水上游河段。泗水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菏水注入的水道,就称作泗水;另一条,是沂水。这两大上游河流,在秦汉下邳县附近,合二为一,汇合后亦称作泗水。也就是说,泗水是干知迹流,沂水则是泗水左岸的一大支流。菏水是沟通黄河(河水)和淮河(淮水)水系的一条人工渠道。据《国语》记载,它的具体开凿时间,应当是春秋末期鲁哀公十一年。而沿菏水进入淮水之后,不仅直接连通这个淮水流域的各大支流,而且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南下,接通与长江航道的联系。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邗沟在春秋末年吴国就已通航在先。

那么,陶在地理位置上的这些优越性,又与昌邑国具有什么关系呢?陶在西汉称作定陶,昌邑国就在陶的东面,与之相邻,而且昌邑国首县昌邑县,就设在菏水岸边,同样可以利用这条水道的航运,联通四面八方。昌邑几乎可以尽享陶作为天下之中所具有的所有地理优势,从事商业贸易交换物品。

刻有“安阳市”字样的陶片(今山东巨野出土)图片由作者提供

史念海先生在论述陶为天下之中这一地位时指出,陶判猛首不仅是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陆上交通中心。史念海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战国时有一条闻名一时的“午道”,同样也是从陶这里通过。关于这条“午道”的记载,可见于《战国策》以及《史记》的相关记载之中。因为“午”字早期略近于后世“十”字的字形,我推测“午道”就如现今常见的十字交叉的通道。

在战国时,陶曾一度成为“天下之中”,因而,经由函谷关而东西方向横亘的交通大干道,必然要从洛阳向东延伸途经大梁而抵达于陶。过了陶,再向东稍行,就是后来昌邑国的首县昌邑县。而若是由此昌邑进一步向东,受鲁中山地高低起伏变化的影响,道路已经无法像平地一样通畅了。这条东西向大干道,在经过西汉昌邑县治所之后,与一条略近于南北向的大干道相连接。这条干道,南端来自彭城方向,大致循泗水、菏水水道西北行,在西汉昌邑县东侧不远的地方,转而北上,经巨野泽东侧,再向北,则抵达黄河下游的重要津渡——平原津。

秦末巨鹿之战时,宋义、项羽率楚军从彭城出发,北上救赵,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在通过后来西汉时期的昌邑县以后不久,宋义让军队驻扎在一个叫“安阳”的地方,而且一停就长达46天之久。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境内,出土过带有“安阳市”三字的秦朝陶片,从而可以推定,它应该在西汉昌邑县东北不远的地方。这一陆上交通枢纽地位表明,昌邑不仅可以利用陶所拥有所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在陆上交通方面,它还具有某些比陶更为便利的优势,或许更有利于与其他地区人员的交往和贸易往来。

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彭越的家乡就在昌邑县。史载他在起事造反之前,“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在当时,巨野泽是中原腹地第一大湖沼。彭越得以率众聚于此,静待天下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后,再决定进退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巨野泽既在中原腹地、四通八达,同时又有丰富的生存资源,得以从容藏身其间这一项很重要的地理特点。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讲述汉王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退据荥阳,依托敖仓之粟补给军需,与追击而来的项羽相对峙时期,彭越配合汉王,在楚军后方展开的游击骚扰。彭越将兵在包括昌邑国境域在内的“梁地”亦即魏国故地,有效地阻断楚军粮食供应,是迫使项羽不得不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退军的关键因素。这一事件,突出显示了昌邑国及其附近区域在经济地理上的优势地位。

昌邑国境域经济地理优势对楚汉战争进程及其结局的影响,不仅仅直接导致项羽退兵后撤这么简单。正是在项羽率楚军向东南方向后撤至阳夏的时候,彭越趁机攻夺“昌邑旁二十余城”,也就是一举占领自己老家昌邑县临近区域的二十多座城邑。与此同时,本来已经打算如约西撤的刘邦,又听从张良、陈平的谋划,背信弃义,出兵追击楚军,试图利用楚军因“兵疲食尽”而不得不撤兵后退这一天赐良机,才一举灭掉西楚霸王项羽。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所述,彭越还是动用自己在“昌邑旁二十余城”所获得的十余万斛谷米,供给汉王军食,帮助刘邦的军队,保持基本的作战能力。待刘邦封授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之后,彭越、韩信立即统兵加入会战,并且配合刘邦最终全歼项羽之军于垓下。至此可知,昌邑地区出产的粮食对楚汉双方的战略总决战——垓下之战的形成及其胜负,曾发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昌邑地区粮食生产丰盛情况的一个很具体的反映。

以上论述表明,昌邑国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髆(刘贺父亲)的封国被汉武帝选定在昌邑,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刘彻对李夫人(刘髆生母)的宠爱,用以充分保障刘髆能够在此享受富豪的生活。这样看来,今天我们在海昏侯墓中看到的大量精美文物,其中有很多应是来自富庶的昌邑故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时间仅稍短于刘贺的十二年,所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器物,或许有一部分应属老昌邑王故物。目前所知所有带有昌邑王年款的铜器和漆器,其最长的年数,即为昌邑十一年,因而不能完全排除其制作于老昌邑王刘髆时期的可能。

海昏侯墓

在考古界流传着一句话叫“汉墓十室九空”,但是海昏侯却是一个例外,出土了海量的珍贵的文物,成为我国目前发现地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那么,海昏侯墓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我们先说一下海昏侯的墓主人,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这个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他的老爸是刘髆,是西汉第一代昌邑王。在刘髆去世后,4岁的刘贺成为西汉第二代昌邑王。随后,汉昭帝刘弗陵去世,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刘贺幸运地被征立为帝,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呀!

只是好景不长,刘贺这皇位就做了27天,就被大将军霍光等人给废黜了,理由是刘贺太荒唐了,27天里做了1000多件荒唐事晌灶,危害国家社稷。但据专家研究认为这都是借口,真实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刘贺想要夺权,被霍光等人下手为强,给拿下了。刘贺被废黜后,先是被降为山阳郡,后来又被封为海型基昏侯,并且一直世袭。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这个刘贺能够在废立后,得以善终,也是一个人才呀!

海昏侯刘贺简介完后,我们再说海昏侯被发现的经过。这一切要从2011年的一条小金龙说起,当时在南昌文物贩子里出现了一条价值连城的小金龙,一时无人敢接手,此事很快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同时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墩墩山的古墓遭到盗掘。

于是,在2011年3月23日,考古人员对墩墩山上的古墓进行考古调查。很快,考古人员就发现了两个高耸的封土堆,杂草丛生,满是荆棘。从外表看其中左边的封土堆要大于右边,由于盗墓贼知识欠缺,就以此判断来左边墓主人的地位要高于右边。于是,盗墓贼率先对左边的封土堆进行了盗掘,而右边的幸免于难。

实际上,汉代以右为尊,右侧封土堆下的墓主人可能更尊贵。果不其然,在考古人员将两个封土堆表面的杂草清理后,发现右边的封土堆要大于左边。紧接着,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发现右边的封土堆下的墓主人是海昏侯刘贺,而左边的墓主人是海昏侯夫人。

随后,考古人员对海昏侯进行了挖掘,发现海昏侯墓在这千年里历经盗掘,但是奇迹般都幸免于难,堪称奇迹。特别是这一次,正是由于盗墓贼第一次看走了眼,错过了先盗挖海昏侯墓的机会,给考古人员争取了时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总之,从一定程度上卜谨谨说海昏侯墓的发现,要“感谢”这些盗墓贼。各位,你们说呢?

刘贺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废除皇位,背后秘密是什么?

找人鉴定下。

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该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整个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还有园墙、门行碰阙、祠堂、厢房等建档贺谈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有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拍唯的许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汉列侯的墓园制度,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察伏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悄丛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败运携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以上就是关于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办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