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重整获进展

   2023-01-06 13:08:47 网络400
核心提示:日前,力帆汽车对外发布公告称,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迈捷”)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针对报名材料,管理人进行了严格审查;在管

力帆重整获进展

日前,力帆汽车对外发布公告称,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迈捷”)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

针对报名材料,管理人进行了严格审查;在管理人指定期限内,两江基金、吉利迈捷投资缴亮好袭纳保证金并签署保密协议。经管理人确认,联合体报名有效,现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公司重整工作。

8月2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ST力帆破产重整,并于同日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担任力帆股份管理人,具体负责各项重整工作。8月26日,*ST力帆管理人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了《力帆股份管理人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招募重整投资人的主要条件有:一、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二、行业不限,但拥有汽摩业生产管理经验者,或拥有汽摩企业并购整合经验者优先;三、资产总金额不低于200亿元;四、应利于上市公司现有汽车、摩托车产业的转型或发展;五、两个或两个袜族以上的联合体,其中至少有一个应符合全部资格条件。

按照招募流程,意向重整投资人应在今年9月14日前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并于9月24日前向管理人提交《重整投资方案》,内容包括拟投入的资金/资源、债务调整和清偿方案、 经营方案等。

数据显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4日,法定代表人朱军,注册地址在重庆市渝北龙兴镇迎龙大道19号,注册资本1亿元,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独资,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独资,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管理。

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杭州荷马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7日,法定代表人为吉利科技集团总裁徐志豪,注册资本1.28亿元,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占99%,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占1%。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服务:投资咨询(除证券、期货),受托企业资产管理。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这意味着吉利正式参与到力帆汽车的重整工作中。根据徐志豪负责业务分析,吉利或将与力帆合作定敬兄义在出行领域,与吉利汽车主业有所区分。

资不抵债!力帆科技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文 | 李一帆

力帆已经一年没见过5元以上的股价了。

6月19日,力帆股份尾盘直线拉升涨停,截至收盘报5.5元。这是力帆股份一年以来的股价最高值。

刺激原因很“莫须有”。当天,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正计划向力帆注资,收购其成为其最大股东。

踩着收盘的点,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公开否认了此次传闻,直言“没有此事”;收盘后,力帆也向媒体表示,目前没有与任何第三方洽谈收购或注资事宜,同时未达成任何意向。

纵然似乎“闹剧”一场,但站在力帆的立场,我猜他们是希望这次收购成立的。

力帆早就到了变卖资产的份儿上。

2018年10月,力帆股份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了33.15亿元资金;同年12月,又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6.5亿元出售给了车和家。

但由于后来的力帆仍继续遭遇着融资项目逾期、股票被冻结、公司信用评级下调等各种挠头杀,所以这两笔钱并没能力解决力帆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几十返桥亿的欠款依然压得力帆喘不过气。

对于重庆市而言,力帆更早已不只是个私人企业,而是关系地方经济与就业的纳税大户。所以去年10月,重庆市政府直接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等,帮助力帆股份组织成立了债委会,要求各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他们甚至比力帆自己更渴望卖身维稳。

但美梦难圆。理性来看,与吉利完咐腔全分列站在中国汽车品牌马太效应两端的力帆,论产品、论技术、论资本、论影响,现在其实并不具备吸引吉利收购的诱惑力。

今非昔比。我想二十多年前的尹明善一定没有想到,叱咤江湖的自己竟然会有渴望被人收购而不得的一天,而且那个人,还是与自己同时以摩托车事业起家,享受市场红利后,又一起进军汽车市场漏简猛的李书福。

他们曾经一起抓住了时代机遇,却又走向截然不同的境遇。

尹明善与李书福,是在90年代一起踩着二轮摩托追逐汽车梦想的。

他们是那个年代势均力敌的商界风云人物。

1992年的尹明善是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书商。纯粹是因为在一次修车时,尹明善和摩托车厂负责人聊着天,发现这家工厂每月都需要几百台摩托车发动机,要么是从日本进口、价格极贵,要么是从河南购买、价格便宜却质量极差,于是,敏锐的尹明善瞬间发现了商机。

正巧90年代初期的重庆早已成为了全国摩托车生产基地,不仅拥有“嘉陵”“建设”这样声名显赫的摩托车整车企业,还有许多生产销售摩托车零配件的小企业。重庆“摩托帮”更是全国都叫得上来的名号。

于是那一年,54岁的尹明善一头扎进了摩托车这个在中国正当“青壮”的热门领域。

他在重庆郊区租下一个40平米的房子作为车间,成立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注册资金20万元。他只带着9名员工,就开始制造摩托车配件,而且立下狂言,“我一定要创造出全中国、全世界都没有的发动机。”后来,他们由生产配件转而改成生产摩托车。

同样是1992年,李书福收购了一家快要倒闭的国有摩托车生厂商,成立了浙江吉利摩托车厂。

只是与尹明善不一样的是,李书福涉足摩托车市场,本身就是奔着汽车而去的。

1994年,李书福生产的第一辆国产踏板摩托车正式下线,由于价格便宜,在江浙地区大火。仅仅用时四年,吉利的摩托车产量就达到了35万辆,产值直奔20亿~30亿元。

那几年,吉利90型摩托车被国家内贸部评为了“优质名牌产品”,还被中国消费者基金会评为了“信得过产品”。当时吉利制定的“九五计划”,是实现年产摩托车100万辆,产值100亿元。

一边是摩托车的小有成就,一边是逐渐提上日程的汽车转型。

由于摩托车本来就是李书福生产汽车的踏板,1994年后,一些大城市又开始了“禁摩”政策,所以李书福当机立断,即刻转型。

很快,李书福就开始在摩托车厂内部摸索起了人才。他根据员工档案,发现有三个人曾有汽车厂的工作经验,于是赶忙开了个小会,就四个人一起造车去了。

1996年,李书福买了几辆奔驰,1997年,又买了几辆红旗,然后把这些车的设计、材料、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等等都研究了个遍。纯粹靠着模仿,1998年,吉利下线了第一台轿车——吉利豪情。

虽然这场下线仪式发出去了700多张邀请函,来的人却寥寥无几;虽然这第一批豪情轿车后来因为质量实在不过关,被李书福用压路机直接销毁了很多,但吉利汽车的豪情壮志,就从这里开始了。

尹明善则是谋定而后动的代表。

1993~2003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尤其是民营摩托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十年。自打2003年起,我国摩托车产量便一直雄居世界首位。

也正是在2003年,力帆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这时候,尹明善才有了进军汽车界的底气和勇气。他按捺不住地从摩托车跨步到轿车产业,立志要做中国品牌的轿车,正像很多年前他说的那句:“如果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着向前,那么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了。”

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后又增持到95%,把商标彻底改为“力帆牌”,并开始在北碚建设轿车生产基地。

然而,故事的走向就是这么戏剧性。

李书福是摩托这边还没站稳脚,就一个猛子扎进了汽车;尹明善是直到摩托家大业大,才缓歌慢舞稳扎稳打地分批次挪进汽车业。

可结局并非稳就是快。

可能是和年龄有关,尹明善垂垂老矣,对市场走向不再敏感;可能是和区位有关,沿海浙江对西部重庆,东边日出西边雨;也可能是和斗志有关、战略有关、继任者有关……

总之,种种因素相叠,二十年后,李书福的吉利早已坐稳中国品牌第一的位置,帝豪、博越们更成为了排行榜上的经典车型;力帆却始终没有令人惊艳的产品诞生,车型命名、产品造型也一直走着老套路,销量和地位掉落得愈发边缘。

2019年,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22,536辆,同比下跌75.52%;新能源汽车销量3091辆,同比下跌69.49%。今年1~5月,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887辆,同比下跌95.49%;新能源汽车销量460辆,同比下跌54.50%。

可以说,已经彻底聊胜于无了。

4月27日,力帆的2020年临时股东大会上,尹明善提出由自己25岁的孙女尹安妮出任力帆第四届监事会股东监事,尹安妮将成为力帆汽车新任董事长。为了让尹安妮顺利接班,尹明善不但让其休学一年提前回来熟悉业务,更自己承接了力帆集团9.88亿元的债务,以减轻其压力。

尹明善的希望是,尹安妮能用自己的经济专业背景帮力帆走出困境。

但又哪里还有走出的余地呢?

且不说尹安妮的能力如何,仅从产品来看,直到现在,力帆全系车型仍没有一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无米之炊,巧妇难为。

相比自己苟延残喘,对力帆而言,若能被吉利收购显然是更好的结局。

可惜收购这种事儿,怎么也至少是要大鱼吃小鱼,而现在的力帆,可能连虾米都算不上。

除了销量下滑,力帆还面临着持续亏损、高额负债、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诉讼缠身、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等各种经营风险,而且始终悬而未决。

根据财报信息,2019年,力帆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下滑32.35%,跌幅相比去年进一步扩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6.8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8年还是+2.53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力帆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下滑74.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7亿元。

6月18日,根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我们看到力帆现在涉及的诉讼案件已经高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而且,在已判决的221起案件中,力帆全部为被告,累计需要赔偿他人18.36亿元。

第二天,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便公布了对力帆经营状况及相关行业的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将其信用度等级划分到了C级,也就是说:企业无信用,债务无法偿还。

有人说,吉利会不会是想收购力帆的摩托业务?毕竟力帆正试图将业务发展重心聚焦回摩托,他们在2019年半年报中提到:“将聚焦公司优势产业,加大对摩托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巩固并增强摩托车产品竞争力。”

但现实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呢?

力帆摩托的销量,已经从2017年的110.47万辆下跌到了2018年的99.81万辆、2019年至95.87万辆,在全国摩托车企的销量排名从第三滑落到了第五。甚至仅在重庆,力帆摩托也排在了隆鑫、宗申之后。

在曾经尹明善最骄傲的出口领域,力帆摩托出口量也从2018年的41.38万辆疯狂下跌到了2019年的32万辆,出口量排名从第四掉到了第七。而中国摩托车的累计出口量却在一路上涨,2019年2301万辆,累计增长5.3%。

即便仅对比力帆内部,乘用车摇摇欲坠,可相比摩托车也仍是财报里的主力板块。力帆摩托,自身难保,委实难当翻身之作。

很难说未来的力帆会否还有被资本青睐的机会了。力帆,老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被谁收购了?

3月6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科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的议案》,同意河南力帆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资料显示,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26日,法定代表人杨攀洪,注册资本为15000万人民币,为力帆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力帆科技称,河南力帆自2020年以来无实质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9月30日,河南力帆未经审计净资产-15,360万元,负债总额18,914万元,严重资不抵债,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鉴于上述情况,为优化经营结构、聚焦主业,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保障河南力帆股东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河南力帆拟以资不抵债且不能偿还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力帆科技表示,河南力帆的破产清算申请由法院受理并指定破产管理后,公司将丧失对其的控制权,其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考虑到前期公司已对河南力帆资产及债权进行减值处理,若河南力帆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预正枝计增加公司利润4,500万元。不过,力帆科技也表示,河南力帆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是否受理以及受理后的最终裁决均存在不确定性,本次破产清算对公司的最终影响金额以破产清算执行结果和年度会计师审计报告为准。

力帆科技不是“力帆”!和吉利一样,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也是从摩托车起家,然后逐渐切换到汽车赛道,但相比于吉利,力帆的日子过得显然十分艰辛。

和吉利一样,1992年成立的力帆也是从摩托车起家,此后才逐渐步入汽车赛道。但相比吉利,力帆显然是一个“苦命”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摩托车市场十分旺盛。力帆前身重庆轰达,凭借着100mL电启动发动机、110mL立式发动机迅速抢占市场,成为摩托车发动机领域的头部企业,也一度被称“中国摩托车之王”。2000年,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更名为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凭借摩托车业务带来的资本积累,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2003年,正值鼎盛的力帆却遭遇“禁摩”政策的巨大冲击,不得已之下开始转型涉足汽车领域,在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之后,再次更名为重庆力帆举御敏汽车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筹备,2006年推出首款车型——力帆520。

力帆520上市后,由于其造型没有特点,内饰与雪铁龙爱丽舍过于相似,再加上动力性能方面也不出众,以至于这款车并未获得太多的销量,2007年全年销量39709辆。之后,力帆相继推出力帆520的改款车型,针对内饰和性能进行更新,同时也发布了力帆620等全新车型,但这些车型也没有为力帆打开市场。

随着这些车型的失利,尹明善也开始将造车思路从自研转向模仿。 2009年,力帆推出力帆320,由于这款车从内到外都与宝马MINI相似,以至于上市之后被称为“中国版宝马MINI”。虽然由此被业内诟病,但并不影响这款车型的销量火爆。

尝到了模仿造车的甜头后拆虚,力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2013年,力帆530和力帆630相继发布。按照力帆汽车的说法,两款车型分别属于力帆520和力帆620的换代车型,但两款车型的外观造型却备受争议,前者与一汽丰田威驰相似,后者与一汽丰田卡罗拉相似。但是,与力帆320不同,这两款车型上市后并不热销,月销量基本在千辆左右。

再后来,力帆推出了SUV车型力帆X80和MPV车型力帆轩朗,前者与广汽丰田汉兰达几乎完全相似,后者也模仿了福特S-MAX。在这样的抄袭和模仿下,力帆确实积累了庞大的产品体系,虽然这些车型被诸多吐槽,但还是撑起力帆的整体销量。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8年,力帆汽车销量基本都维持在10万辆以上。

不过,模仿终究是模仿,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力帆汽车的产品开始被大量消费者投诉,不乏有方向盘抖动、制动失灵和车身异响等问题。2019年,力帆燃油乘用车全年销量22,536辆,同比暴跌75.52%。2020年更甚,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自身经营危机,力帆燃油乘用车销量仅1,348辆,同比暴跌94.02%。

销量的下滑,也造成了力帆陷入严重亏损中。2020年7月,力帆发布公告,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破产的风险。至此,力帆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次月,法院裁定受理力帆破产重整,同时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

其实,力帆和众泰的命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相比于众泰,力帆更多了几分幸运。2020年12月,力帆宣布重整成功,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满江红基金”)。吉利通过满江红基金,一跃成为了力帆最大股东,持股达到29.99%。

2021年12月,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力帆科技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吉利控股与力帆科技各出资3亿元,持股比例均50%。2022年1月,吉利汽车与力帆科技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中国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定名为重庆睿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睿蓝汽车”)。

针对网约车市场,睿蓝打造枫叶80v、枫叶60s两款换电车型,但也正因为主打网约车市场,注定了两款车型不会有太大的体量。2022年5月,睿蓝汽车推出睿蓝X3,实际是是吉利远景X3的换标车型。2022年12月,睿蓝9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0.99-12.99万元,这是睿蓝汽车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车型。

在吉利的帮助下,2022年力帆科技全年销量56,816辆,同比增长1371.15%。当然,如今的力帆科技早已不是曾经的力帆,而是一个挂着力帆名字的吉利“子车企”,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车和家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获造车资质

1、车和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力帆缓迹汽车100%股,新帆机械为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心电智能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圆哪码。

其实从账面上来看,力帆汽车的经营状况是非常难看的,截止到2018年11月30号,力帆汽车审计的资产净额度为161.05万元,而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3、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橘哪拍即合。力帆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方面销量一度惨淡,虽然售价低廉,但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此次车和家的理想汽车收购可以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很多媒体以为力帆股份将资产全部出售,彻底退出汽车行业,其实不然。

扩展资料:

理想汽车除了收购力帆股份之外,还与力帆汽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技术、车型研发成果共享外,力帆股份有权出资且车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资参与最近一轮融资。也就是说力帆汽车将会在资本等方面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关于力帆重整获进展 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联合参与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