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分哪些步骤?

   2022-12-15 14:27:34 网络1170
核心提示:简要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旅游度假区是人们在工作之余,集休息、游玩、娱乐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整体旅游区,休闲区。其中囊括了游戏、放松、接近自然等多方面形式。由观光型旅游想度假型旅游为当今旅游发展大趋势。今后,人们对度假的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分哪些步骤?

简要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旅游度假区是人们在工作之余,集休息、游玩、娱乐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整体旅游区,休闲区。其中囊括了游戏、放松、接近自然等多方面形式。由观光型旅游想度假型旅游为当今旅游发展大趋势。今后,人们对度假的需求将与日俱争。

在度假区的旅游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运用生态理念,注重环境营造。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度假区一般都会设立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

2满足游客心理需求,注重服务质量。服务功能是度假区的第一功能,即使有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风景和再好的设施,没有了服务功能的度假区也只能是一个空壳。

3主题明确,定位清晰。在开发方开看来,没有清新明确的主题的度假区是不完美的规划设计,在设计者看来则是没有水平的规划设计。

4突破季节因素,发展多功能度假区。由于我国地理分布因素,南北温差高达60左右,因此大多数度假区会出现明显的淡旺季失衡的现象。所以,在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因素,努力把度假区的淡季损失减小到最小。

旅游规划应该注意什么,哪里有写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突出的人造性

2)显著的时代性

3)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贵在自然

2)重在曲折

3)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非物质性;

2)民族文化性;

3)地域性;

4)多样性;

5)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全面系统原则;

2)动态发展原则;

3)客观实际原则;

4)综合效益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珍稀奇特程度;

3)规模、丰度与几率;

4)完整性;

5)知名度和影响力;

6)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景区建设过程中,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作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门传统学科,难免会带上城市的烙印。如何正确理解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如何避免盲目照抄城市化建设、如何升级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山合水易认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市政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惯性思维的苦果
旅游景区市政工程和服务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市政工程包括供水、排水、能源、交通、邮政电信、防灾六大专项,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防洪、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设计。
目前,旅游景区市政工程一般都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法规进行规划。
但是盲目照搬城市规划的方法进行旅游区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就会导致市政工程的模式化、市政基础设施的城市化。模式化的市政工程没有注意到旅游景区与城市的差异化问题,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对于市政工程设施的实际需求;而城市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冲淡了旅游景区原有的景观意境,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而且由于此类规划缺乏前瞻性,不适应旅游区环境和市场发展需要,逐渐沦为障碍,造成投资的浪费。
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要丢掉惯性思维,抓住本质区别
旅游景区规划市政基础规划设计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不可依照惯性思维照搬城市要求,来进行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规划设计。一般来说,旅游景区距离城市较远,地势复杂,基础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城市建设所要求的“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同时,旅游景区与城市的性质不同,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周边和当地的地理与资源条件,结合景区特点,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准确掌握规划区的现状优势与不足,立足规划目标,找到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使整体规划设计思路更加明确、清晰、合理。
1、旅游景区的季节性不容忽视
旅游具有季节性,旺季人口聚集但常驻人口少,森林、温泉等休闲度假类旅游更为明显。此类旅游景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考虑需求功能、维护运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同时,应着重考虑季节因素影响。例如规划旅游区水源水库容量时,必须根据当地气候、居民生活习惯、景区淡旺季不同时段的用水量等具体条件测算,而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规划年用水量和水库容量。在温泉休闲项目中进行用水量的计算,也应将游客的热水和生活冷水的消耗纳入游客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中,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水娱休闲项目与旅游季节性的变化来确定。
2、充分考虑景点的集散性
一般来说,景区内游客聚居地、建筑群等设施分布较为分散,与相对集中的城镇相比,由于距离、地形、地质等因素,不具备建立高效集中、功能齐全、联合统一的市政工程设施条件,这就需要根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对市政工程的形式进行代替式、选择性地建设。
水的供给与处理:不同于城镇的集中供水系统,旅游景区可选择多样供水方式。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对于分散污水的处理,如一些山区散住户的污水不可能统一处理,则应建立单户或几户规模的简易污水处理系统,或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旅游景区的综合管网也应按各点独立、局部统一的方式进行建设。
专项规划设计:在旅游景区的专项规划中,也应充分考虑其分散性。例如消防规划中的消火栓,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规定“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管道……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米。”在新建城市道路的市政输供水管线上,一般都是按此规定执行,因为城市市政管线两侧建筑密集,然而在旅游区规划上,除了游客接待聚居区,古建保护区等集中建设区外,在输水管线两侧并没有其他设施,因此并不需要在供水管线上设置大量的消火栓。
能源利用:对于能源引入有线路较长、投资大,但负荷小的偏僻景区,可以考虑当地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能源条件,若能开发利用,则此类能源既清洁环保同时又解决了线路铺设问题。
电信设备:景点大范围分散的景区内公用电话的设置,如采用架设,则影响景区风景;如地埋铺设,崎岖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使通讯线路铺设变成了一项复杂的工程,而在手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建设覆盖景区的移动基站就成较为合适的选择。但在旅游沿途,应设置手机充电插座。
综合防灾:与城市相比,旅游景区面对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直接灾害,如火灾、暴风雨、泥石流、地震等。景区应根据灾害形成的条件,采取防阻结合的方式应对。“防”,即改善自然环境,消除灾难形成条件;“阻”,即在灾害产生前,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和减少灾害产生时对周围事物造成的破坏。如在重要景点、建筑附近设置景观水池(如莲花池、喷泉池等)或人工湖,保持一定水量作为消防水池;通过植被护坡,构建生态景区,来减少滑坡及泥石流灾难发生。
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与环境协调
景观化与生态化,是社会进步、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旅游景区的一些配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惯性思维,如城市化的大广场、桥梁,非生态化的硬质水道、垂直驳岸等。如果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来部分实现基础设施和景观的和谐统一,实现市政工程设施与景区特点和整体环境的更好融合,则能避免市政设施在景区内生硬另类、与景区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如景区内的一些垂钓池、人工湖、溪流等水景观,生硬地采用混凝土结构,搭配大规模的喷泉,虽达到了亲水的效果,但人工符号强烈,与景区极不相称。而旅游者对这种非生态的大手笔也往往并无好感,丝毫没有回归自然的情趣。事实上,这类设计只是早期城市水景的翻版,动植物无法在其中生存,水质极易变质,甚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已经日薄西山,不少城市已不惜重金改善,将其恢复成有生态护坡的驳岸。
再如景区内的厕所,其造型若与城市一般,则极大地影响景区的档次。若将厕所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就像对待山门、楼阁亭台一般,做到外观和环境协调一致,内部清洁卫生,外部造型别致,则反响非同一般。而对于厕所的卫生处理技术来讲,偏远无水景点可采用分集式生态环保旱厕或无动力污水处理厕所;有水源的景点可采用生态节水的厕所;水电充足时建设星级厕所等。无论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做到既美观,可以成为一道风景,又环保,符合生态学原理。

以上就是关于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分哪些步骤全部的内容,包括: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划分哪些步骤、风景区规划按规划阶段分类、大公圩的规划思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广告投放>下面是赞助商广告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