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歌曲是现代中学生喜爱的娱乐形式,许多歌曲我们都耳熟能详,如果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从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对这些歌曲的分析也能引导学生体味出古典诗词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例如琼瑶的《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这首歌旋律优美,情感动人,曾经打动了不少年轻人的心,这愈加使我们佩服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首表现相思的诗歌,描绘了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意境,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与思念的人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歌曲和诗歌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抒情性很浓。
再如歌曲《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这首歌曲显然是借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在外飘泊的客子。作者看到“日落”,听到了“乌啼”,感受到了“霜满天”的寒冷。在朦胧的夜色中,作者看到江边树木模糊的轮廓,远处的渔火,在昏暗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景物动静、明暗搭配。此时泊舟枫桥的旅人,怀着旅愁,在客船之上,面对着远处的景色,不禁升起缕缕轻愁,人与自然之景处在一种无言的契合的状态。暗夜之中,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是听到夜半静夜的钟声,更衬托出了夜的宁静,又点出了秋夜的清寥,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意境。
除了整首歌曲借用古典诗词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古典诗词的名句,如周传雄《寂寞沙洲冷》一歌中有:“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这句歌词巧妙借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这首词写于被贬黄州之时,作者寓居定慧寺内,夜深人静,月挂于疏桐之时,仿佛有个幽人往来,如同孤鸿之影。孤鸿便是饱受排挤的作者,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肯安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作者此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借孤鸿抒发个人幽愤寂苦的感情。歌曲正好借用苏轼词的意境把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许多歌曲不仅在内容和意境上对古典诗词有所借鉴,在形式和技法上也多有相同之处。歌曲与诗词都要求具有明确的抒情性,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都要求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都要求有丰富的想象;都要求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语言凝练等。歌曲与诗词的结合还要注意音乐美,行文排偶、对仗――整齐的美;节奏顿数相对、平仄相间――抑扬的美;句尾同韵相协――回环的美。
以上是从众多歌曲中选取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从诸多优秀的影视歌曲中,发觉化用古典诗词的痕迹。若能通过品味这些歌曲,感受到古典诗词强大的生命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这倒是一箭双雕、寓教于乐的美事。
(作者单位:平乡县第一中学)
以上就是关于基督歌曲大全1218首_从现代歌曲中找寻古典诗歌的美全部的内容,包括:基督歌曲大全1218首_从现代歌曲中找寻古典诗歌的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